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6章:發兵叩關,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某太子為遠道而來的外援部隊忙活的時候,薊鎮總督閻應元也沒閒著。

早已帶著太子爺的諭令與順天府尹侯峒的命令,攜麾下五千人馬趕往長城防線。

很明顯光憑這點人是絕對不足以支援防線上的各處倭軍的,但並不要緊,閻應元已經有所準備。

太子爺料事如神,命令順天府各地的團練武裝趕往長城防線,也無需他們禦敵,調動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幹工程!

在距離長城北側二三十步的距離,挖設一條壕溝,光憑這玩意還不足以遲滯清軍的猛攻。

閻應元調集上萬珉工,修補了長城各處的缺點,基本上能夠做到復原至原來的七八成左右。

再就是將緊鄰長城的斜坡修地更加陡峭一些,增加清軍仰攻的難度。

城頭上的倭軍也得到了更大的支援,除了五千門迫擊炮之外,還分到了大量的石油。

閻應元在運輸的一期,便給倭軍送去了十二萬桶石油,平均每人兩桶!

二期又運去了相同數量,使得總數高達二十四萬桶,價值一百二十萬兩銀子。

畿輔一帶的軍事重鎮如通州、延慶、懷柔、密雲、順義、涿州、平谷、遵化等地,全部得到充足的石油供應。

每城至少積攢了兩萬桶,京城已經不需要的各型紅夷大炮,也分到了各處要地,每處至少分得二十門。

有了石油、迫擊炮、重炮、手榴彈等武器,守軍固守待援就容易多了,清軍想要一舉拿下也困難多了。

這次就不能再實施堅壁清野、收縮防禦的戰術了,秋收的糧食都囤積在各地,周邊的百姓也躲藏在城內。

某太子覺得皇太雞在折戟京城之後,要是沒被大炮轟傻,肯定會改變套路,再不會與自己玩攻城戰了,不然那點兵力早晚會被磨沒了。

對辮子最為有利的戰術就是利用其騎兵部隊機動性高的優勢,入關之後,長驅直入,在大明的腹地四處劫掠。

絕大多數明軍都沒有野戰能力,也不敢輕易馳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腹地的城池被辮子一座座攻陷。

情況就跟大上次入關作戰時的過程一模一樣,反之明軍主力就極有可能在野戰馳援時被辮子重創,甚至全殲。

有鑑於此,某太子便決定上提防線,用倭軍固守長城防線,頂不住就拍主力上去死磕,將辮子堵在長城防線附近,減少辮子對腹地的破壞。

如此行事有一個弱點,那就是順天府境內的防線較為穩固,不過永平府那邊恐怕就難以固守了。

王在晉能否守住這麼長的防線很成問題,若是辮子選擇從永平府境內的地段進攻,並且還得手了。

那就等於順天府這邊全都白忙活了,某太子還得將倭軍從長城防線上撤下來,馳援京城這邊,阻止辮子大軍的攻勢。

某太子已經派人給王老頭送去了十萬桶石油,具體他是怎麼用的,某太子就管不過來了,最壞的結果就是還得給這老傢伙擦屁股……

隨著時間的推移,某太子越來越擔心這種事情變成現實。

理論上順天府境內的長城地形較為險峻,非常利於守軍防禦,永平府那邊雖然不是平地,但比起西邊就差一些了。

尤其是青山口以東,至青龍河一線,某太子認為這段極有可能作為辮子的突破口,但此時再提醒老王頭多半是來不及了。

事實上,多爾袞的進兵路線是從喜峰口或青山口,先攻薊州,再克遵化,然後一路向西,攻城略地!

永平府境內的軍事要地較少,在秋收之後去進攻鄉間,收穫還不夠發兵的成本,只有進攻城池才能收穫頗豐。

選擇在秋收之後發動進攻,也是大清高層達成的一致,因為吸取了去年被對方堅壁清野的教訓。

與其讓莊稼都被狗蠻子給燒掉,莫不如等狗蠻子收穫之後,發兵去搶,直接挑大戶下手就行了。

能搶到兩百萬石糧食,那便再好不過了,可以保證八旗人家安然度過一年之中最難熬的三四個月了。

由於大軍一直駐紮在錦州至寧遠一帶,故而進兵速度非常之快,用了不到四天便抵達喜峰口外圍。

松平信綱將最不待見的外樣大明麾下的人馬,也就是兩個軍(隊),約六千人,安排在青山口至龍井關一線。

這些人雖然飽受排擠,但也僅僅是因為戰敗得到的結果,並不意味著實際戰鬥力遠遜於親藩大名的人馬。

在裝備了板甲、手榴彈、油桶、迫擊炮之後,加之明國太子提供了等同於本國士兵的待遇,使各部戰鬥力直線飆升。

為了能夠擴大戰果,這些外樣大名的人馬還將距離長城兩百步之內的地方,挖得遍地是坑……

不管是敵軍的人或馬,衝到這一地帶全部都得減速,一不留神就會崴腳,這都是前輩們在旅順外圍伏擊清軍騎兵所得來的寶貴經驗。

在長城上,還有將軍與少量武士騎乘戰馬,反覆巡邏,一旦出現險情,便可衝至近前,擊退登城之敵。

在這之前,足輕們還會使用鐵炮、長槍、油桶、手榴彈進行阻擊,武士們也會用和弓進行施射。

當清軍先頭部隊出現之時,駐防喜峰口的倭軍已經迫不及待想要與其短兵相接了。

是役倭軍佔據絕對的地形優勢,加之準備充分,故而特別想要大賺一筆。

甚子都是虛的,只有敵軍的屍體是實實在在的。

是想每月賺那二兩銀子,還是一次賺二百兩?

顯而易見,囊中羞澀的倭軍將士都在惦記著後者。

清軍前鋒抵達喜峰口外圍後並未急於進攻,而是等待多爾袞親率的大軍前來。

由於城頭並未發現明軍旗幟,而長城上人頭攢動,讓清軍不禁想到又碰到了那個難纏的對手。

從錦州外圍一直廝殺到長城腳下,這些該死的倭寇還真是揮之不去啊!

城頭插著的旗幟上書“七生報國”與“八幡大菩薩”等文字,已經明白無誤地表明瞭對方的身份……

多爾袞在與代善商議之後,決定縱使倭軍駐紮於此,也要強行攻入關內才是。

尤其是倭寇此前使大清損失兩萬多勇士,這血海深仇,不可不報!

此番紅衣大炮總算是可以派上用場了,對面似乎裝備的重炮甚少,幾乎被打得沒有還手之力。

這讓清軍上下都高興不已,倭寇妄圖憑藉長城頑抗,在紅衣大炮的猛轟之下,無異於痴心妄想。

四十門紅衣大炮,每門炮放了二十次,合計打出八百枚炮彈,約有七成命中目標,也就是超過五百枚炮彈打中了城牆。

多多少少還是給倭軍造成了上百人的傷亡……

如何躲避炮彈,某太子已經將方法教給松平信綱了,而且全軍都得到了利用長城進行防守的小冊子,圖文結合,通俗易懂,文盲也能看個大概。

只要清軍發動遠端炮擊,倭軍也不死抗,就是多到城頭的另一邊。

再不行就身上綁上繩子,掉在女牆後面,等炮擊過後再爬上來。

辦法是很簡陋的,但卻很管用。

紅衣大炮的炮彈再厲害,由於其彈道所限,也不大可能同時打穿內外兩道女牆。

從清軍這邊觀察,炮火打擊倒是起到了相當大的殺傷效果,轟得倭寇都不敢還手。

而在倭軍看來,如此炮擊就是雷聲大,雨點小,給己方造成的傷害微乎其微。

猛轟兩天之後,第三天一早,多爾袞便命令四個甲喇的漢軍步兵發動進攻。

一門紅衣大炮發射八十枚炮彈,這已經差不多了,要知道這種火炮的壽命不過百十來發而已。

剩下的部分,多爾袞還要等到攻破眼前的防線,待攻打關內各處要地時再行使用。

實在不行就只能讓皇兄派人再送來四十門紅衣大炮,總不能全軍因為火炮到壽而遲滯不前吧?

之前是每十門紅衣大炮轟擊一處城牆,這下剛好產生了四處破損嚴重之處。

這四處地方便是漢軍四個甲喇的步兵要進攻的重點,先攻上城頭插旗者,獲升一級的同時,可得一百兩銀子,且得到抬旗的待遇。

有了這種級別的懸賞,漢軍步兵自然是人人皆奮勇爭先,不管對方是狗蠻子還是倭寇,都要先聲奪人,搶下頭功。

固守喜峰口的倭軍原本只有不到一千,但見到清軍主力出現在外圍,且對此地進行狂轟之後。

附近的外樣大名的部隊聯通明軍騎兵也迅速向喜峰口靠攏,等清軍正式發動進攻時,情況早已大不一樣。

城頭上防禦的倭軍已經增至兩千,身後還有兩千明軍騎兵隨時準備。

明軍騎兵雖然暫時不打算登城作戰,但也不能無動於衷,已經每人貢獻出了五顆手榴彈。

兩千人總計就是一萬顆手榴彈,可是夠前來找死的辮子喝一壺的……

“哎呀!誰挖的坑!疼死爺啦!”

“狗倭寇!兔崽子!爺非宰了爾等不可!”

一腳踩進土坑裡的漢軍步兵非常本能地開始破口大罵,這些倭寇簡直比狗蠻子還要蔭損。

“啊……”

與此同時,城頭上的倭軍利用迫擊炮與佛郎機對沖過來的清軍猛烈開火。

佛郎機數量有限,迫擊炮的情況則剛好相反,平均每十二人便能分到一門。

只不過迫擊炮的射速沒有佛郎機高,而且不便於直射,需要提前測試彈道。

跑到距離城頭不足二百步距離的漢軍披甲兵,很快遭到上百門迫擊炮的迎頭痛擊。

每個炸藥包都捆綁了五百粒小鐵珠,隨著此起彼伏地爆炸崩向四面八方。

將身處在炸點附近的披甲兵直接炸成了馬蜂窩,附近的人的下場也沒好到哪去。

六千人規模的衝鋒不是迫擊炮與佛郎機所能阻擋得了的,很快清軍便衝到城根附近。

由於斜坡的阻礙,還在艱難地向上攀爬,但只要能爬到炮擊出來的缺口上,就容易多了。

城頭的倭軍足輕一邊鐵炮頻繁施射,另一邊在武士們的指揮下,搬運油桶往下扔。

“轟……”

數百個油桶直接掉了下來,即便還是老套路,可仍舊讓漢軍防不勝防。

想強攻得手,就必須被油桶先砸、再炸、後燒烤!

這三步完事之後,還能繼續戰鬥的,才是真正的巴圖魯!

城根地下陡然被木桶破碎之後流淌出來的大量黑油所覆蓋,然後便淪為一片火海。

今年陝西與山西兩地的箍桶匠可是發了大財,因為很多木桶由於戰備的原因,都變成一次性的武器。

由於下面人頭攢動,且仰攻地形不利,並不便於躲避,頓時葬身於火海的披甲兵不少於兩個牛錄。

披甲兵們滿地打滾也無濟於事,四面八方都是油火,而且倭軍足輕還在不斷地往下扔油桶。

能直接炸死或者燒死這些“二百兩”那就再好不過了,連鐵炮與箭矢都省著用了。

死的“二百兩”也是值錢的,只要不變成散裝的就好……

參加過老鐵山戰役的披甲兵見到情況不妙,轉身就跑,而新兵則不明所以,還在往前衝。

倒黴的就是這些經驗不足的傢伙,而老兵也沒好到哪去,直接被後面督戰的八旗兵趕了回來。

再執迷不悟的話,那便會被八旗老爺射成刺蝟,以儆效尤了!

到處都是被燒得焦糊的屍體,以及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倒黴蛋。

漢軍的第一次進攻被挫敗,迫不得已,全線後撤,城根地下的場面只能用慘烈來形容。

死傷不下千人之多,未有一人成功登城,這讓觀戰的代善很是生氣,恨不得讓自己的兩紅旗衝上去。

多爾袞沒有發話,但對漢軍的表現也不甚滿意。

大清王師沒有怕死之人,真若是有的話,也要用自身為大軍鋪路才是!

撤到出發位置修整了一個時辰之後,同一夥人便捲土重來。

對於多爾袞來說,哪怕這四個甲喇的漢軍披甲兵都死光,只要攻下喜峰口,便是值得的。

無功而返,留其何用?

九萬大軍被千餘倭軍阻擋不前,還想甚子入關之後大肆劫掠?

這次漢軍將各種小炮推到地形較為平坦之處,為攻城部曲提供火力掩護。

雖然威力遠遜於紅衣大炮,可畢竟能夠取得一定的收效,比僅用步兵衝擊要好一些。

石廷柱等人不相信區區倭寇便能阻擋大清王師,便開出了攻破此地,賞銀萬兩的懸賞。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用一萬兩銀子換取快速攻克喜峰口是完全值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考秀才,我棄筆從戎做將軍

李破山

狗東西

矮腳虎

被抄家流放後,帶著嫂子統兵百萬

隔壁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