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4章:崇禎徵緬,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崇禎三十四年(1661年)的除夕是一月二十九日,等剛過完元宵節,南廷遠征緬甸的部隊便在他們的總司令崇禎皇帝的帶領下,先行祭天誓師後,便從南都出發,順流而下。
南路陸軍主帥宋紀率軍五萬,海軍主帥張明振攜戰艦六十六艘、各型商船六百六十六艘運輸兵馬與輜重。
鄭成功派五百艘遠洋商船北上崇明,協助運輸征緬大軍,鄭軍陸戰隊約一萬五千,則可在廈門等待與南下的主力匯合。
鎮海公鄭芝龍還調撥了二十艘鐵甲艦給鄭成功,用以封鎖緬甸沿海,並準備擊沉可能威脅王師商船的任何敵艦。
今年已二十有八的五皇子朱慈煥伴駕,在南北對進的王師打下緬甸之後,便可直接接收自己的封地了……
這算是諸多藩王之中,所得到的封地面積最大的一位了,遠遠超過了當年福王受到萬曆的恩寵。
崇禎無法保證在自己百年之後,南廷還能被五皇子繼續把持,某孝子不會命令北方的百萬大軍渡江。
為了以防萬一,便要在自己還能有餘力的時候,儘量為兒子鋪好後路,以免發生兄弟之間反目成仇的事情。
往後若是能夠打下安南等地的話,便可給四皇子朱慈照與六皇子朱慈燦也找個落腳點了。
崇禎在心裡並不像承認那逆子才華卓越,文治武功,但這世上只能用實力來說話。
哪怕是是個說相聲的,沒一定的實力都不會有人聽……
現在的情況越發的明朗的,田貴妃所生的幾個兒子加起來都不是某逆子的對手。
想割據江南都不可能成功,唯一的解決辦法便是將其逐步分封到海外。
因為分封到本土的話,即使某逆子不會加兵於弟弟,也會找個理由將其移藩海外。
與其那樣,還不如想如今這般來個一步到位,更為便捷。
田貴妃到了南都之後,又給崇禎生了一個男孩,起名為朱慈炬。
如今已經快二十,往後也會跟他的哥哥們一樣,去海外封地生活。
作為他們的生父,崇禎此番徵緬便是志在必得。
若不是考慮到運力有限,崇禎都想直接發兵十萬……
好在被首輔瞿式耜、兵部尚書袁繼鹹等人給勸阻,鄭芝龍也上奏說數千裡海運,實難維持十萬大軍常年征戰所需。
雖說進攻遼東也是討伐,也需要海運,但距離本土,特別是畿輔與山東都很近,往返十天足以。
而從緬甸南部沿海地區登陸,光是海運單程時間便須一個月左右,這還是天氣好的情況下,否則至少需要四十天以上。
維持五萬大軍在緬甸長期作戰基本就是當下的極限,想不這樣也行,那就必須儘快擊敗莽白的軍隊。
但這可能麼?
從面積上說,緬甸相當於南廷所轄八隅的一半。
從地形上說,緬甸北部多山,東部有密林。
從氣候上說,常年溼熱,極易受到蚊蟲叮咬。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東籲王朝的都城雖然不在仰光,但在該地東北數十公里的漢達瓦底,也就是後來的勃固。
漢達瓦底雖然並不濱海,但無限靠近海岸線,直接距離至多隻有五十里地,對大明王師登陸後攻城十分的便利。
西曆三月二十三日,崇禎所統領的近七萬大軍與上千艘艦船便抵達了漢達瓦底以東的海灣,隨後便開始大規模登陸。
鄭成功所率的三個旅的陸戰隊打頭陣,萬禮、甘輝、劉國軒便是這三個陸戰旅的旅長,只不過前鋒根本沒遭遇什麼像樣的抵抗。
黃廷帶著人手跟在後面接收俘虜,然後送給在岸邊等著的鄭省英,由其裝船運往新幾內亞島……
但順風順水的日子只過了不到半天時間,在翌日早上,東籲王朝的控制者莽白便帶著不下三萬大軍與數百頭戰象前來。
兩邊也沒直接開打,而是很有禮貌地表明瞭來意。
莽白的使者說明國貿然興兵來犯,委實乃是侵略緬甸之舉,必須立即退兵,否則緬王與數十萬大軍必將與其浴血奮戰到底。
崇禎的理由早就想好了,禮部尚書倪元璐根據永樂大帝時期在該地設立大古剌宣慰司,表明大明現在會全盤接收該地區,並順勢接收其他之前設立的宣慰司地盤。
任何在大古剌宣慰司所轄範圍內活動的人或畜,皆歸大明朝廷所有,任何不服明廷管理,並意圖與大明王師對抗之人,皆會被視為叛亂!
莽白的使者表示時過境遷,緬甸早已歸歷代緬王所有,明國此前還承認過,此時否認便是出爾反爾之舉。
倪元璐反駁說此前大明對本地土司姑息縱容,才導致類似事件層出不窮,如今必須嚴加懲治,以儆效尤!
莽白在心裡自然是不服崇禎的,而且還聽說崇禎被自己的兒子趕到了明國的南方。
這也就才二十年的時間,居然興兵來犯,妄圖以荒唐可笑的理由來侵吞自己的地盤。
莽白對此是不可能接受的,更不可能接受被明國皇帝貶為土司的結果!
由於看到崇禎此番來帶的人馬並不多,而己方有數百頭龐大的戰象助陣。
莽白見狀便心生戰意,為了避免夜長夢多,最好在敵人攻入本國腹地之前,將明軍擊敗。
雙方接洽無果之後,莽白便選擇在當天最熱的下午一兩點鐘主動進攻。
他的軍隊對這種氣候早已習慣,而明軍則不然,莽白打算先給崇禎來個下馬威。
由三百餘頭戰象開路,三萬步兵與炮兵徐徐跟進,兩翼各有三千騎兵負責迂迴包抄。
莽白認為自己的這個戰術是非常合理的,完全有機會一舉擊敗傲慢自大的明軍。
明軍在宋紀的命令下,以蒸汽坦克為臨時火力點,一線部署三個步兵旅。
左右兩翼各有兩個,其餘則在岸邊候命,因為己方這邊的戰場寬度不夠,無法展開六萬餘人。
鄭成功的部隊在登陸之後便從一線變成了二線,因為崇禎皇帝想讓自己的嫡系人馬取得徵緬的第一次大捷。
對此,鄭成功也沒有抱怨什麼,因為某新皇已經在信裡叮囑過此事了。
此番徵緬作戰,當須以觀察緬軍戰術、熟悉登陸流程、幫助士兵適應當地氣候為主。
倘若南廷兵馬真的打不過緬軍,或者輕敵大意而落敗,鄭成功再行率部馳援便足以了。
說白了,鄭成功是給宋紀打下手的,鄭軍是給南廷兵馬做輔助的。
這種費力不賺錢的事情,沒必要過度參與,重點是幾年之後的進攻西班牙本土。
鄭軍先把自身的業務流程弄熟練了,然後不斷積攢戰鬥力,再去歐洲那邊賺大錢……
見到自己的戰象部隊進攻非常順利,莽白自以為明軍不過如此,都快在後面歡呼起來了。
萬萬沒想到對面的明軍火力起開之後,戰象部隊的氣勢便被炮火轟得蕩然無存了。
緬軍也裝備了不少火炮,但為了不給戰象部隊幫倒忙,便沒有先行開火。
莽白想過明軍或許有不少火器,但沒料到對方的火力居然如此兇猛,幾乎是己方的十倍左右。
這只是莽白的估計,實際情況比這糟糕得多,戰象已經被嚇瘋,隊形立刻崩潰,一頭頭慌不擇路地掉頭開溜。
不少緬軍步兵被己方敗退下來的戰象活活踩死,步陣緊接著就亂成一鍋粥了,場面比集市還熱鬧。
倒是兩翼的騎兵還在執行莽白的命令,但在明軍各種火槍與火炮的層層阻擊之下,突擊隊過程變得異常的艱難。
尤其是面對小佛郎機與左輪步槍的組合,基本上沒多大勝算,緬軍騎兵一排接一排的被撂倒在地。
莽白的騎兵並非是重騎兵,而是防護能力較低的輕騎兵,戰馬的賓士速度也不快。
跟某新皇的混血戰馬相比,明軍在漢達瓦底外圍看到的東西簡直就是一群驢騎兵……
崇禎此番帶出來的十個步兵旅的都是按照北軍模式組建並訓練的,只不過歷任將領及部分軍官與士官均出自勇衛營。
儘管在實戰經驗方面遠遜於北軍常年北伐的部隊,但紀律嚴明,令行禁止,面對緬軍精銳騎兵的衝鋒也沒有被嚇得崩潰。
步兵在有條不紊地開火射擊,小佛郎機炮車在步陣之前,也在持續開火,這就給緬軍騎兵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實施衝鋒的六千騎兵被打死打傷將近一半,剩下的便只能掉頭跑路,再衝一次,估計什麼都剩不下了……
緬軍雖然裝備了火炮與火槍,但說到底,還是以冷兵器為主,熱兵器為輔,面對全火器化的明軍,一點優勢都沒有。
那些看似可怕的戰象,完全不敵與之對抗的蒸汽坦克。
參戰的三百餘頭戰象被打死打傷近百頭,而明軍的蒸汽坦克沒損失一輛。
由於被戰象踩得自亂陣腳,緬軍步兵的衝鋒也就蕩然無存了,只能被迫後撤。
莽白氣得大發雷霆,又無可奈何,只能命令部隊先行撤往漢達瓦底固守,然後派出親信去聯絡各地的部隊前來勤王。
儘管先輸了一陣,但莽白認為明軍並未不可一世,要不是戰象的緣故,自己的部隊足以將其趕下海。
因此而放棄都城無疑是非常荒謬的,他還沒被崇禎嚇破膽。
等勤王之師相繼趕來,便可裡應外合,將明軍殲滅在都城之下。
這就贏了?
讓崇禎十分的高興,下令犒賞全軍……海鮮!
也就是讓水手們開始大肆捕魚,不然王師就只能吃肉乾了。
緬軍根本就沒幾艘像樣的戰艦,所謂的商船最大號的也就跟鳥船差不多。
張明振的艦隊在短時間內找不到敵人,便只能先行接下撈海鮮的“重任”了。
崇禎本打算乘勝圍城,但被宋紀勸阻了,這顯然不是個明智的辦法。
王師初戰告捷,但緬軍並未遭到重創,此戰訊息一出,莽白必定讓各地援軍儘快趕來。
若是王師圍城,屆時便要腹背受敵,莫不如固守海邊,待莽白的援軍趕到,再將其一網打盡。
崇禎雖然還想堅持自己的建議,可見到伴駕的武臣武將都沉默不語,便知道下面多半傾向於宋紀的法子。
一代明君當須從善入流,崇禎也只能聽從宋紀的建議,畢竟自己確實不諳軍事,若重蹈覆轍,再找託詞就難了……
較於關外的東虜,本地的緬軍應該好打一些,若能屢戰屢勝,也能進一步提升士氣。
想到這裡,特別是將莽白的主力與援軍一併消滅,崇禎心裡便好受了一些。
由於靠近海邊可以得到海風的吹拂,可以極大緩解當地的溼熱天氣所帶來的粘膩感。
宋紀的建議不但得到了士兵們的稱讚,也得到了大臣們的讚許,而且還便於得到補給。
缺水不要緊,當地經常下雨,而且還能派船隻去遠方河流運水,只要喝的水不缺,其他用水都容易解決。
崇禎大帝在高興之餘,便吃上了冰激凌,因為此番出征緬甸準備充分,攜帶了冰箱以及全套發電裝置。
閒暇之餘,崇禎還饒有興致地向鄭成功問起某孝子北伐諸多瑣事,其中就包括用膳。
鄭成功倒是如實稟報,某孝子每天與諸將通吃,非暴雨則三餐皆是如此。
用膳也不過兩葷兩素,或者乾脆吃野菜、烤魚、野豬、飛禽,抑或是泡麵、壓縮餅乾,從不做小灶。
崇禎對此大為不解,若因此而中毒豈不是自討苦吃,還讓全軍無帥指揮作戰?
鄭成功說某孝子一向愛兵如子,且侍者所獲之野菜或魚、獸、禽等都是從嫡系部隊手裡得來。
若依然出事,則御廚亦不可相信,否則數次北伐也從未有過食物中毒之事,可見此番確係妥貼。
退一步說,長期作戰,若想吃些新鮮蔬菜,必須採集野菜,倒是野果與野蘑菇不加甄別,興許有毒,不可輕易食用。
崇禎聽罷,簡單思索一番,倒是覺得也有些道理,若是自己在緬甸停留一年半載,總不至於天天吃糕點或者麵條吧?
罐頭倒是可以保證膳食安全,可不出三天就吃膩了。
然後只能吃野菜了,但願手下還能給自己留一些……
靠海紮營的好處就是容易獲得海鮮,在吃膩海鮮之前,先不用考慮罐頭的事情。
跟文臣武將們吃著御廚剛剛烹調好的各種海螺、蛤貝、螃蟹等美食,崇禎忽然覺得征戰也是可以苦中作樂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