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6章:大清西征,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清順雞五年(1663)冬,順雞皇帝著急了所有旗主,在原蠻明蘇溫河附近的行轅裡商議要事。

最近兩年的敵我態勢有戰場變化,對大清來說是愈發的被動。

儘管蠻明人馬並未佔得太大便宜,可仍舊給大清王師造成了七八萬左右的損失。

由於各旗主都對麾下精銳珍惜使用,使得八旗兵僅折損了不到五千,算是能讓順雞稍感安慰。

但令其惱火的是,從半島掠來的泡菜人,以及妄圖左右逢源的檬古人,面對蠻明人馬的進攻,居然開始成批次的投降了。

這是一個很不好的兆頭,一旦有了先例,長此以往的話,恐怕距離大堤崩潰就為期不遠了。

開始是千餘人,後來是上萬人,若不予以制止的話,往後便是數萬人去乞降蠻明瞭,大清國威蕩然無存不說,還會影響實力。

故而順雞才想要召叢集臣,商議個辦法,不論是好主意,還是餿主意,都得先拿出個主意才行。

“都說說吧,但說無妨!”

“……”

“十四叔足智多謀,乃是我大清智囊,不知有何妙計?”

“皇上,臣倒是有一計,只是……”

“十四叔無須瞻前顧後,能為大清分憂,朕可以考慮任何計策!”

“皇上,如今蠻明連年發兵百萬北犯我大清,且其戰車、火炮、鳥銃之技藝均已超過我大清,工藝上乘不說,裝備數量更是以萬億而算之。王師雖仍舊悍勇非常,可面對裝備精良之蠻明人馬,頻現後繼乏力。即便伏擊敵軍,亦不能佔得上風,至多也就能取得兩敗俱傷之結果。而蠻明不論人口、國力、軍備,諸多方面業已超過我大清,久而久之,兩國實力差距將會更加巨大,戰場表現便是如此。那些降明之人便是覺得大清取勝無望,方才投奔過去,好能苟活之。今大清版圖超過以往,然戰略態勢卻愈發被動,人口雖近千萬,然分於遼闊沃土,面對蠻明攻勢,各地實難管理。若是集中起來,則無法耕作。臣以為當須未雨綢繆,仿效耶律大石……”

“十四叔可說的是西逃?”

沒等多爾袞把話說完,豪格便跳出來質問,這是他絕對不能接受的法子。

“西征!”

多爾袞對這個不恰當的字眼予以了更正,以免刺激到帳內眾人。

“哼!有何區別?此地乃是我大清興龍之地,祖祖輩輩皆生活於此,若是拱手讓給蠻明,豈不是虧對列祖列宗?十四叔在百年之後,有何面目去見列祖列宗?我等大清健兒,既然生於此,當須死於此!”

豪格等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了多爾袞露出破綻的時候,這頓大義之言說出來之後,心裡頓時舒服多了。

“若是不走,大清便會亡國矣!”

“十四叔此言分明是危言聳聽!”

“依你判斷,若是不走,面對蠻明攻勢,大清還能支撐幾何?”

“……自然是萬萬年!”

“哼哼!”

豪格放出了大話,多爾袞冷哼一聲也就不再多言了。

眾人根本就沒將豪格的大話聽進去,全都在盤算多爾袞丟擲的問題。

大清還能支撐幾何?

對帳內眾人來說,這可是個要命的問題。

答不上來不要緊,只要跟對人就行了。

否則,那就剩下死路一條了。

多爾袞那麼聰明,不看好的事情定然是沒有轉圜餘地的。

眾人仍舊沒表態,得罪豪格無所謂,那就是個自始至終都沒腦子的莽夫。

關鍵在於皇上是怎麼想的,萬一皇上不同意睿親王的提議,那之前這番話就算是白說了。

“十四叔不妨將所想和盤托出,朕亦能權衡利弊得失。若是王師西征,將至何處?所需時間幾何?會消耗糧食與兵馬幾何?”

順雞見群人仍舊不敢表態,便直接發話,因為自己心裡也是非常的忐忑不安。

隨著蠻明人馬北犯的持續,每次進攻縱深都會比之前更加向北。

王師能擋住一次兩次,三次五次,若是蠻明發動更多次北犯呢?

順雞有種預感,王師防線早早晚晚會被推到黑水一線。

屆時豈不是意味著大清國土要在黑水北岸了麼?

再向北的話,就肯定會跟那邊的蠻明藩國接壤了。

蠻明藩國倒是不足為懼,出動萬餘勇士足以滅掉。

然而之後呢?

繼續被蠻明大軍北犯?

“皇上,臣以為天山以西是我大清東山再起之地,那裡水草肥美,氣候與遼東相似。與蠻明西部隔著上千裡的荒漠,便是天然屏障。尤其是該地盛產汗血寶馬,若王師騎兵能夠得到此馬,配合火炮、戰車,便是所向無敵了。臣聽說此前在蠻明境內起事的李自成與柴時華均率部在此地盤踞,業已經營多年,想必此地定是宜人之處,我大清若能得到此地,焉有不興之理?臣此前算過,西征大約耗時十八個月,人均須攜帶三石糧食。若能省些吃,兩石亦可。動身迅速,未能讓蠻明追軍趕上的話,想必不會損失太多兵馬。”

多爾袞覺得此地已經不宜久留了,能快動身便再好不過了。

在這邊多留一年,便要多死上萬大清勇士,西征全程最多也就折損這些人馬而已。

多爾袞的意思就是兩白旗的意思,阿濟格與多鐸是不可能反對多爾袞的提議的。

當然也有人有先見之明,此時已經快要跑出大清國的控制範圍了,譬如勇順王所部。

吳三桂帶著自己的兵馬與百姓,目前紮營於捕魚兒海(清水泊)。

再往西就是以前韃靼的勢力範圍了,眼下也是喀爾喀部落的地盤。

吳三桂倒是沒降明,但貌似也不打算為大清國衝鋒陷陣了,在皇太雞後期便是如此想法。

現在三順王與續順公沈志祥都有類似的想法,只不過做的沒有吳三桂那麼明顯而已。

明擺著打不過,還繼續跟蠻明的百萬大軍死磕,那不是勇猛,那是傻透了!

多爾袞的計劃就是,趁此機會,將那些聽話和不聽話都給帶走,豪格例外……

等抵達西域,你們愛這麼折騰都可以。

哪怕繼續拉出去單過,不也是為大清開疆拓土嘛,無可厚非。

到了那邊,天高蠻明遠,能夠大展拳腳,四面出擊,又無需擔心蠻明打過來。

當下的情況是,除非能將所有死去的八旗兵都復活了,再找出剋制蠻明火器的好法子。

否則,大清國所面臨的結果是可以預見的,而且任何人都能猜到,無非是不敢說出來而已。

順雞聽完點點頭,沒有當場表明態度,只能宣佈日後再議。

除了豪格很不高興之外,大家倒是有了相應的心理準備。

因為不搬家西征,留在這裡也打不過蠻明的百萬大軍啊!

西征起碼還有一線生機,留在原地那真就是等死了。

莽夫終究是莽夫,豪格他懂個屁!

除夕之夜,順雞在宴會上同意了多爾袞提出的西征計劃。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求生。

下旨在開春之後,各旗各部均須集結所有兵馬與百姓,帶走所有牲畜、家禽、糧食、財物,向第一個落腳點開拔。

能帶走的都帶走,帶不走的就全燒掉,總之不能留給狗蠻子。

落腳點就是吳三桂所在的捕魚兒海,等於是順雞率部投奔吳三桂去了……

原本是想要在順雞五年秋收之後再發動西征,但是考慮到開春蠻明兵馬就會大舉北犯。

屆時又會有十數萬人投過去,折損上萬兵馬,順雞也只能提前發動西征行動了。

從捕魚兒海向西,一路會經過飲馬河、土剌河、塔密兒河、扎卜罕河等河流,是草原地區河流最密集的地帶。

這是多爾袞特意挑選的進兵路徑,可以為大軍隨時補充水分,只要帶足了糧食便足以橫穿草原。

最終的目標是金山地區(阿爾泰山),等到了那邊,再視具體情況,繼續西進,還是選擇南下天山地區。

豪格這會兒倒是沒犯糊塗,大家都在收拾行囊,他率部留下,那真就是找死了。

被那狗太子……狗皇帝逮到的話,非得將其凌遲了不可!

碩託當初是主動投誠的,豪格自問沒法跟人家比。

那就是個大清的敗類,居然能心安理得地苟活於世。

此前更是從繳獲的報紙上看到了那敗類的屁話,宣稱在其父代善逝世之後,他才是兩紅旗的頭號繼承人。

以後若是蠻明大軍能夠消滅大清國的話,他還要過來繼承兩紅旗的所有奴才和錢物!

真是恬不知恥啊,沒想到世上還有這等臭不要臉之人!

滿達海等兄弟當然對此憤憤不平,決計不會將兩紅旗讓給這個為狗蠻子賣命的敗類。

現在好了,大家合力把兩紅旗打包帶走,碩託連根毛都撈不著了!

只是背井離鄉,非常讓人難以割捨。

西征長路漫漫,前途未卜,又讓大家感到迷惘與惶恐。

好在路上有這麼多人作伴,哪怕半道死了,也有墊背的了……

別當真,這就是大家的心裡話。

不然有幾個人敢跋涉幾千裡地,去另外一個地方過下半輩子?

當年耶律大石往昔跑,是被金軍打得沒辦法了,大遼已經亡國了。

如今大清王師起兵西征,那是正二八經的戰略轉移,到了西域再捲土重來!

順雞有說這種話的資本,各旗各部上報的兵力總計有近三十七萬,百姓達到四百九十五萬左右,除戰馬之外的牲畜有上百萬頭,家禽近千萬只。

攜帶的糧食達到一千兩百餘萬石,不出意外的話,省著點吃,應該足以抵達金山一帶紮營了。

為了多帶糧食,順雞下令各旗各部除必要騎兵,以及拖拽火炮、彈藥、裝備外的馬匹外,其他馬匹均要掛上車輛,用以運輸物資。

每人還要攜帶至少二十斤糧食,以便減輕馬車的負擔,因為馬匹還要攜帶自身所需的糧草。

由於大量包衣奴才沒啥家當,剛好可以用來作為勞力負責運輸物資。

最近兩年都無法種地,更不會有收成,故而順雞命令大量騎兵沿途打獵,補充給養,減少糧食消耗。

抵達捕魚兒海後,可以進行大規模捕魚,吃不了的部分便可以曬成魚乾帶走。

“皇上,臣迎駕來遲……”

吳三桂起初聽說大清西征,心裡將信將疑,但皇帝的鑾駕都來了,急忙出迎六十里接駕。

“愛卿無需如此,速速免禮平身!”

順雞倒是沒有絲毫的計較,起碼人家也大老遠來接自己,至少看不出有反心。

這次不但要投奔吳三桂,還要將勇順王連同所部一併帶走。

吳三桂麾下可是擁有三萬精銳,由於這些年都沒作戰,實力可是不容小覷。

為了讓這位異姓王聽從自己的安排,順雞也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姿態。

令小心翼翼的吳三桂受寵若驚,君臣還單獨促膝長談了許久。

五天之後,沒有退路的吳三桂便“欣然”同意了伴駕出征西域。

因為已經走投無路了,周邊全都是順雞的兵馬,己部稍有異動,只恐被圍得水洩不通。

既然昊菁皇帝已經拒絕了自己反正的申請,眼下又是這等情況,吳三桂也只能選擇從善如流了。

好在己部這些年沒有在征戰,一直處於修養生息階段,糧食還算夠吃,而且在周邊還能捕魚打獵,日子也算過得去。

吳三桂倒是想要繼續過這種悠哉遊哉的生活,但形勢不允許,這或許是命運的安排吧。

順雞也深明大義,早已表示,不用讓勇順王所部開路或殿後,只要跟著走即可。

實際用意便是將該部人馬夾在隊伍中間,防止其半路開溜……

草原上願意跟著大清王師西征的各部落,都可以得到相應的生活用品。

不願意走的,多爾袞就派人“幫助”其變得願意……

總之,王師所到之處,除了草場與河流帶不走之外,連部落的營帳都要帶走,更別說牛馬了。

行軍路線上的喀爾喀諸部均對此表示不滿,但抵不過幾十萬清軍壓境。

儘管這裡面有不少檬古部落的騎兵,此時也要隨大流了,除非痛下決心,南下投奔蠻明。

與林丹汗西征不同,順雞這次天氣不錯,少有連續下雨的時候。

對眾人來說,這算是個不錯的兆頭。

能維持如此天氣的話,便可順利抵達目的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考秀才,我棄筆從戎做將軍

李破山

狗東西

矮腳虎

被抄家流放後,帶著嫂子統兵百萬

隔壁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