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49章:全球蛋糕,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當年在美洲刮地皮的西班牙不同,大明自己就可以生產奢侈品。
版圖面積夠大,且沒有頻繁天災的話,糧食產量自然也是有保障的。
挖礦得來的錢便可以用來撥發俸祿與軍餉,以及投入再生產和技術研發了。
昊菁皇帝也不是驕奢淫逸的帝王,除了給全家人蓋一座豪宅之外,連選妃都只進行了一次。
平時一頓飯吃四個菜就夠了,只有過年過節,或者獲得重大勝利的時候,才會給自己加菜。
餘下的錢都用來貸款、作為科研經費與礦資金,這才是真正的良性迴圈。
不像西班牙王室與貴族,跟一群暴發戶似的,有了錢就開始瘋狂採購奢侈品。
有人說昊菁皇帝在天下太平之後,繼續窮兵黷武,頗有當年隋煬帝之風範。
但與那位隋朝皇帝不同的是,憑藉武器、戰術、情報、訓練等方面的多重優勢。
包括對東虜這樣的主要敵人在內,明軍作戰從未敗過,一改之前的頹勢。
雖然獲得過相當於平局的結果,只要不發生慘敗,那便意味著可以穩穩實現戰略戰術目標。
前期的確耗費軍餉甚多,有些入不敷出,收復遼東乃至整個奴爾幹都司之後,方才緩過氣來。
如此一來,前期的投資就可以完全收回來了,無非是時間上會長一些而已。
不論是隋煬帝還是唐太宗,出兵泡菜國均是灰頭土臉。
昊菁皇帝沒碰這個黴頭,這就是個窮地方,過去刮地皮是不會獲得投資回報的。
倒是有那麼幾座礦山,只要考慮對方派人開採,然後用礦石換購大明的商品就行了。
大明坐擁高科技與高附加值的產業,與任何國家或者地方進行交易,都肯定是獲得高利潤的一方。
在對方不掌握自然資源定價權的情況下,易貨貿易就是很文明的壓榨方式,比出兵刮地皮要高明得多。
莫說是泡菜國,就算是法國、荷蘭、奧斯曼、神聖羅馬帝國、瑞典、暹羅、威利斯等國,都是大明商品的下家。
在實現工業化之後,大明就是世界的工廠!
即使現在沒完成工業化,距離這個目標還有一定距離,也遠遠甩開了身後的一堆潛在競爭對手。
挖礦!開荒!賣貨!
這是昊菁皇帝在大明經濟發展方面所擬定的國策!
手裡有錢、有糧、有商品,那就不懼任何對手。
鐵甲艦與蒸汽坦克也是商品,無非是大部分對內銷售,裝備大明王師。
這樣,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都能得到發展,大明的國力上升速度會非常之快。
昊菁皇帝認為,大明當下的GDP可能佔據全球總量的30-40%左右。
按照每年增長一個百分點計算,二十年之後,大明GDP將肯定達到一半的全球份額。
這是最低要求,不能再低了!
只有保證經濟實力,才能確保軍事優勢。
因為高科技武器都是非常燒錢的,有了這些武器,才能確保大明帝國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和霸權利益。
除了本土兩京十三省的固有地盤之外,整個檬古、西域、雪區、大半鮮卑利亞、澳洲、呂宋、東印度群島也都會成為朝廷的直屬地區。
南洋諸島與緬甸例外,前者是藩王與將領們的封地,後者由崇禎皇帝親征收復,往後歸五皇子所有。
全都算上的話,版圖面積可能在兩千六到兩千八百萬平方公里。
再過二十年,大明帝國的總人口將達到兩億五千萬至三億。
明人佔九成以上的份額,完全不用在乎那些歸附的土著有異心。
若是能將羅剎人打回到莫斯科去,加上中亞地區的話,大明的國土可達三千萬平方公里。
這算是可以控制的極限面積了,當地駐軍還需要用鐵路配合。
再大的話,那就是鞭長莫及了……
與查理二世簽署和平協議之後,三國聯軍也就不基於進攻英國本土了。
一方面是需要給這隻國王和他的隨從足夠的撤退時間,另一方面,議會軍也在接洽聯軍,希望得到同等的待遇。
有幾個郡還在支援議會軍,去北美可以,但他們卻不想跟著國王走。
議會軍在得知查理二世的卑劣行徑之後,便宣佈國王叛國!
這訊息很離奇也很驚駭,但鑑於查理二世犯下的行徑,也夠得上叛國罪。
只不過議會軍沒有采取進一步的行動,反正也抓不著查理二世了,給他定死罪反而成了笑話。
經過一番集思廣益,在費爾法克斯爵士等人的建議下,議會軍高層同意效仿查理二世,帶著自己的部眾遷至海外發展。
鑑於查理二世已經去了北美,他們不願與其同流合汙,便決定將落腳點的範圍放在南美與非洲。
半個南美屬於盟友西班牙,巴西則是葡萄牙的海外屬地。
費爾法克斯不願意用手頭僅存的這兩萬多人跟葡萄牙死磕,便力薦去非洲東山再起。
由於北非九成的面積是沙漠,去東非又要過運河,便決定在西非與南非上二選一。
經過諸多方面的對比,最終進行了投票表決。
西非距離本土不遠,氣候與地理條件也比較合適,於是成了首選。
只要聯軍方面對此沒有意義,大家便可進行搬遷了。
尷尬的是,布萊克的艦隊在克倫威爾彌留之際便保持了中立。
實際上就是等克倫威爾昇天,查理二世登基,他就可以帶著艦隊改換門庭了。
布萊克與是克倫威爾的盟友,但也不會眼睜睜地看著因為這層關係而損害海軍的利益。
很明顯小克倫威爾的聲譽遠不如他父親,在費爾法克斯等人的幫助下,也難以鬥過查理二世。
那麼海軍就沒必要作出錯誤選擇了……
這就導致了,皇家海軍都在忙著給王軍搬家。
之所以保留了“皇家”的頭銜,就是因為當年海軍沒有參與倒戈查理一世的行動。
船怎麼辦?
這是個大問題!
除了聯絡與議會軍關係較好的船主之外,那就得僱傭法荷兩國的商船了。
搬家沒錢支付運費也容易,經過威廉二世與路易十四的批准,兩國的船主們被允許對議會軍一方賒賬。
也就是說,等法荷商船將議會軍運抵西非,負債人登陸當地之後,立刻刮一頓地皮來充抵欠賬。
揭暄看過非洲地圖,議會軍的落腳點就是昊菁皇帝標註的奈及利亞與喀麥隆一帶。
這裡絕對是個好地方,不過據說各種傳染病甚多,連皇帝都沒打算派兵染指此處。
以後大明或許會出兵非洲南部,包括馬達加斯加島,搶下一塊地皮作為干涉非洲的戰略支點。
至於其他地方,可以任由歐洲小夥伴們瓜分。
他們搶到手的肉是否有毒,昊菁皇帝就管不著了……
鑑於議會軍所遭遇的困難,聯軍方面允許其搬家時間延長一年。
即從一六六七年聖誕節至一六七零年聖誕節,總計三年時間。
不走就說明喜歡去東方時間淘金,解釋聯軍將免費幫助其實現這個美好的願望!
對於非洲,路易十四也早有染指的意圖。
在西班牙戰場的懸念已經完全消失之後,路易十四很會挑時間的宣佈,伊比利亞半島併入法國本土。
同時表示,其對面的非洲地區,主要是奧斯曼帝國控制區以西,至幾內亞灣一線的C型地帶,是法國版圖的自然延伸!
這等於說一句話就把半個西非給圈入法國了,對非洲大陸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
透過這段時間的觀察,路易十四發現法軍效仿明軍刮地皮得來的利潤非常大。
刮完了英國與西班牙,歐洲這邊就沒多少下手的地方了。
北美的時局目前比較混亂,新法蘭西的面積又很大,暫時不易繼續擴張。
印度以東地區則是明帝國的地盤,那麼路易十四便將重點非洲大陸上了。
與法國本土很近的西非,便成了路易十四刮地皮的首選目標。
這裡不但有大量的黑奴,還生產木材、黃金、珠寶,以及各種動物皮毛。
能在西非刮到一億左右的銀幣,可以極大的減輕法國的財務負擔。
以後從英國與西班牙戰場撤下來的部隊,一部分便可以運輸到西非登陸。
在方以智與柯爾貝的建議下,路易十四認為哪怕將西非的沃土賣給商人與貴族,也能套現很大一筆錢。
每家擁有一座面積達到數十,乃至上百公頃的大莊園!
在以前這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看來,還真有可能變成現實。
與法國不同,荷蘭在人口、國土方面均無法與法國相比。
工業也只有造船業拿得出手,而且與海外貿易捆綁在一起。
好在較於法國,荷蘭跟葡萄牙一樣,國力雖弱,但對海外地盤下手的時間比較早。
現在不但有北美的新尼德蘭(西尼德蘭),還有南美的南尼德蘭(蘇利南),在馬達加斯加島和附近的島嶼,以及印度南部也有地盤。
由於荷蘭人口非常少,地盤大了也守不住,被用來與明帝國換購鐵甲艦的東印度群島就是例子。
對此,威廉二世只能精挑細選,將戰略位置最重要的幾塊地皮保留下來。
新尼德蘭的氣候與荷蘭本土差不多,距離本土又不太遠,是荷蘭人移珉的首選。
南尼德蘭太熱,而且隨時會遭到西班牙人的入侵,位置不如非洲南部的島嶼。
印度南部作為貿易的節點,不論是作為中轉站,還是對印度次大陸的貿易口岸,都非常值錢的。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威廉二世認為也要保住錫蘭島,這樣荷蘭才不會被奧斯曼人或者波斯人從“餐桌”上趕下去。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在歐洲要看法國人的臉色,在東方,要跟隨明帝國的戰略。
不看不跟的話,下場就跟查理二世與卡洛斯二世一樣了……
憑藉己方強大的海運實力,威廉二世對荷蘭未來的定位也很明朗。
那就是作為全球範圍內的海運商,承攬各種洲際運輸業務!
貿易只是表面現象,海運才是根本所在。
荷蘭商船佔到全球商船總數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必須好好利用這個寶貴的資源和優勢。
在蘇丹運河通航之後,連線東西方的海運時間便縮短了很多,這倒是對有海運優勢的荷蘭十分有利。
透過普特曼斯的關係,很多荷蘭船主都與明帝國簽署了長期的合作協議。
因為明帝國的船主最多將貨物運抵錫蘭島,再往西就不願意走了。
這就給了荷蘭船主很大的機會,剩下的半截路,完全可以承攬。
當然,也不是沒有競爭對手,法國、奧斯曼、威尼斯等國的船主都是競爭對手。
在西歐,荷蘭的對手就是法國一家,好在盟友本身就體量巨大。
貨物基本都內部消化了,北歐與神聖羅馬帝國的市場,荷蘭船主能夠佔據一半以上的份額。
餘下就是被威尼斯商人佔據了,因為從威尼斯上岸,向北二百英里,便會進入奧地利了。
那裡是哈布斯堡家族的核心控制區,威尼斯商人想必也是早已得到了該家族的支援。
由於神聖羅馬帝國與哈布斯堡家族和法國、荷蘭敵對太久,短時間內關係不大可能得以緩和。
擁有大量商船的威尼斯商人,便成了哈布斯堡家族擺脫戰略對手的不二之選。
威尼斯與奧地利的蒂羅爾接壤,陸路通道雖然多山,可距離非常短。
貨物從威尼斯上岸,進入維也納的時間並不比走海運更長,而且不會被法荷兩國壓榨……
揭暄的部隊短時間內已經沒有作戰任務了,一直逗留在英格蘭南部地區待命。
原本以為對英作戰會長達三五年時間,尤其是進剿游擊隊將非常耗時。
萬萬沒想到居然以這種方式結束,讓揭暄都感到有點措手不及。
但暫時還不能動身班師回朝,還要觀察一陣子再說。
部隊仍舊保持戒備狀態,不過大部分人都在營地裡休息。
艦隊裡的水兵無聊到在錨地釣魚……
風帆戰艦還好,鐵甲艦動一下,上千斤煤就變成爐灰了。
沒有揭暄的命令或者自行發現敵情,任何鐵甲艦都不得輕舉妄動。
往家裡寫信是完全額可以的,會跟著戰利品一併運回去。
首批戰利品早就被運抵北都,都來自西班牙戰場。
某新皇正揹著手觀察桌子上擺著的西夷奢侈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