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1章:全線反攻,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奧庫派人拍攝的戰場電影送到伊斯坦布林之後,加上私下的一頓活動,的確起了不小的作用。

至少讓蘇丹易卜拉欣一世認為他們是盡力了,而且敵人憑藉壕溝不但抵抗完全,還發動了夜襲。

加之規模不小,中歐地區還在夏秋之際,由於降雨量很高,多瑙河流域爆發了洪水,一舉吃掉敵人變得有些不切實際。

於是繼續包圍對峙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為了能夠贏得保衛布達佩斯的勝利,以及重創敵軍重兵集團的這兩個目標。

蘇丹易卜拉欣一世同意繼續向布達佩斯增兵,不過基於前線兵力已經達到六十萬,對後勤供給的壓力實在太大。

經過近臣的建議,最終易卜拉欣決定眼下只向布達佩斯前線支援騎兵、坦克、重炮等兵種和裝備。

總的來說,就是提高作戰部隊的兵力的同時,將提升戰鬥力的重點放在增加技術裝備方面。

透過實戰表明,優質武器,特別是昂貴的重型武器,的確可以起到物超所值的作用。

所以易卜拉欣繼續派人攜帶自己的親筆信前往明帝國,希望昊菁皇帝能夠在如此關鍵時刻幫助自己。

如果前線能夠在一年之內打贏,那便再好不過了。

反之,求購的坦克與重炮就能派上用場了。

五百輛坦克不夠就增加到一千輛,還不行就提升到兩千輛。

易卜拉欣有信心用黃金、寶石、堅果、戰馬、石油和成品油換購大量的坦克,好能組成一支規模空前的坦克叢集來推平對方!

還有一種武器,也是攻防利器,那就是機槍!

在看過幾十挺機槍同時開火的影像,特別是密集的子彈將敵軍士兵一片片射殺的畫面,令易卜拉欣真是感到賞心悅目。

這種武器真是對付敵軍騎兵和步兵的不二之選,不論價格如何,一定要買到更多才行。

如果能有一百挺,甚至兩百挺機槍運抵前線,驍勇善戰的奧斯曼軍隊將是不可戰勝的!

能夠擊敗神聖羅馬帝國,毫無疑問,將是自攻陷君士坦丁堡以來最輝煌的戰果了。

加上開鑿運河與開採油田,易卜拉欣認為自己的豐功偉績將不遜於蘇萊曼大帝!

在自己百年之後,也將被後人推舉為帝國曆史上排名前三的蘇丹……

對於前線,易卜拉欣還是展示了自己作為明君的寬廣胸懷。

將進攻的權力交給侯賽因等人,諸將可以自行抉擇。

只要能打贏,一切都好說。

在此之前,鑑於久攻不下,捷報遲遲未到,易卜拉欣甚至想要御駕親征。

但又考慮到自己對軍事方面似乎不太瞭解,指揮作戰就更別提了。

心癢難耐之餘,便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請來了明帝國的大使,專門諮詢了一下相關問題。

在交談時,易卜拉欣便得到了關於昊菁皇帝如何管理軍事方面事情的寶貴經驗。

昊菁皇帝是仙界下凡,自然能征善戰,十餘歲便可御駕親征。

近些年因為上了年紀,也就鮮有再創輝煌的機會了。

這並不妨礙明軍在戰場上屢戰屢勝,昊菁皇帝雖然不管前線了,但後勤保障是掌握的妥妥。

前線那邊只要相信自己麾下的名將,給予其足夠的兵權,同時保證部隊的後勤供給就行了。

有了訓練有素計程車兵,效能優良的武器,以及源源不斷的物資供給,加上將領指揮得當,明軍自然可以所向披靡。

這可不是吹噓出來的,明帝國最新出版的世界地圖,就已經說明一切了。

半個亞洲,整個大洋洲,非洲南部,美洲西部,均已經被納入了明帝國的版圖。

事實勝於雄辯,說明這套流程不但可行,而且非常有效,能夠成為帝國開疆拓土的倚仗。

受益匪淺的易卜拉欣覺得很有道理,似乎自己之前也是這麼做的。

但對於侯賽因放棄好不容易才奪取的克拉科夫,還是有些無法釋懷。

只是被敵軍切斷南撤的退路,似乎更加危險,侯賽因這麼做也是非常穩妥的。

將所部全員撤回布達佩斯,避免了成為一支等待援軍前去解圍的孤軍的可能。

接下來,就看雙方誰能在鏖戰多時的布達佩斯取勝了……

由於多瑙河流域爆發了洪水,導致多瑙河西岸的奧軍不但沒進一步推進,反而向西後撤了三十多英里。

不大幅度的撤退也不行,多瑙河在汛期時的河面寬度已經是之前的三倍左右,水位非常高,隨時可能吞沒岸邊沿線地帶。

此前,再也堅持不下去的布達與佩斯兩座城堡的守軍,向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投降了。

他們已經堅守了足夠長的時間,但是援軍近在咫尺,就是不給自己解圍,真是讓守軍無可奈何。

吃光了城堡內的糧食和戰馬以及所有牲畜與家禽之後,最為堅韌的一批守軍在看不到任何希望之後,最終也放棄了抵抗。

訊息傳到侯賽因的耳朵裡之後,這位主帥對此反而並不介意。

現在雙方博弈的重點,已經從布達佩斯,變成了戰略決戰。

輸掉的一方將失去匈牙利、摩拉維亞,甚至波希米亞的控制權。

對利奧波德來說,利用洪水迫使對方主動後撤,是己方主動撤離戰場的好機會。

可隨時而來的是另外一個問題,等洪水退去之後,奧軍勢必會全線壓上。

己方必須在布拉迪斯拉發至維也納一線作好防禦,一旦布拉迪斯拉發失守,奧軍會直接北上,進而從北、東、南這三個方向,對維也納實施戰略包圍。

如果屆時清軍也攻過來,恐怕會一舉奪取屬於自己的摩拉維亞了,波希米亞估計也夠嗆能保住了。

但是付出巨大代價才奪取的布達佩斯,就這樣輕易放棄,是利奧波德完全無法接受的。

像此前的守軍一樣,利奧波德也打算派出兩支精兵,用來長期堅守這兩座城堡。

這場曠日持久的對峙,以聯軍收復布達佩斯,而後主動撤退告終。

而這只是聯軍方面的認為,奧軍在洪水過後,便發動了全線反攻。

沿多瑙河一路西進,兵臨布拉迪斯拉發城下。

在揣測過對方的戰略戰術之後,侯賽因派奧庫帶著所部二十六萬人圍城。

讓敵人也常常被長期包圍的滋味,同時防止索別斯基的波軍騎兵南下支援。

自己則率主力在多瑙河西岸,以維也納為目標,穩紮穩打,逐步推進。

一六七八年******萬奧軍在維也納附近,與六十萬聯軍展開對峙。

侯賽因麾下包括約八萬騎兵與二十四萬步兵,以及一千兩百餘輛坦克、兩千多輛自制戰車、七十八門重炮、五百餘門輕型加農炮、上千門迫擊炮,另有二十五艘飛艇。

利奧波德除了沒有飛艇之外,在技術兵器的數量方面,與來犯之敵相差無幾,只是在坦克與重炮的質量和效能上有所差距。

但憑藉主場與兵力的雙重優勢,利奧波德認為己方是完全可以跟上次一樣,擊退來犯之敵的。

更何況在布達佩斯那種無比艱難的環境下,自己都能南下兩座城堡,帶著部隊全身而退。

是役的戰場就設在帝國的心臟——維也納,聯軍有能力也有理由可以再次取勝!

這次不同於上次,利奧波德還得到了一個朋友的幫助,那就是沙皇阿列克謝。

阿列克謝在本土最後一個大型據點——斯莫稜斯克,早已被明軍給攻陷了。

迫不得已,只能帶著約三萬殘部西逃進索別斯基的地盤。

後者早已與明帝國駐瑞典大使達成了一致,根本不敢收留前者。

一旦被間諜探得,將這個至關重要的情報送到瑞典去,索別斯基就將面臨明帝國的軍事壓力。

已經遭到過重創的波立不可能在抵禦清軍入侵的情況下,在與明帝國開戰了。

否則,索別斯基將會明白“滅頂之災”的真正含義……

阿列克謝只能被裡送到了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成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座上賓。

這次是在此地做客的俄軍很好的表現機會,阿列克謝當然不會放過。

除此之外,利奧波德還得到了丹麥、勃蘭登堡-普魯士、薩克森、漢諾威、巴伐利亞等盟友的支援。

利奧波德相信奧斯曼正在與半個歐洲開戰!

這將是一次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善良與殘暴的戰略決戰!

侯賽因知道是役的重要性,但並未帶太多的兵馬過來。

能出現在維也納戰場的,幾乎都是奧軍的主力,加上精銳的禁衛軍。

那群臨時徵召來的烏合之眾,正被奧庫指揮圍困布拉迪斯拉發城。

如此部署的確有些危險,但侯賽因還有後手,那就是清國這個盟友。

對方已經同意在秋季出兵五十萬,跟前兩次一樣,攻略波希米亞與摩拉維亞。

如果奧軍在維也納外圍牽制得力,清軍也不是沒可能出現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心臟地帶。

侯賽因知道這個臨時盟友的打算,自己不出一個銀幣,休想讓對方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

五十萬大軍能在神聖羅馬帝國的腹地使勁攪和,就已經算是幫了自己的大忙了。

有一點是侯賽因值得注意的,那就是清軍比較喜歡秋冬季節作戰,非常反感夏季出兵。

一來是夏季高溫酷暑,無法讓重騎兵長時間披甲作戰。

二來則是可能遭遇汛期,進而影響到整個作戰計劃的執行。

三來就是即便取得很多戰果,也要擔心己方士兵會感染疫病。

到了冬季就完全沒這個顧慮了,騎兵部隊連過河都不用擔心了。

盟友喜歡怎麼打,侯賽因就決定怎麼配合。

讓盟友玩舒服了,以後雙方才能繼續合作。

侯賽因很清楚,想要一舉消滅龐大的神聖羅馬帝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己方跟清國的合作也勢必會是長期的,也只有在互利互惠的前提下,這種合作才能堅持下去。

清國雖然遷到歐洲的時間不長,但由於自身的原因,加之對周邊的不斷擴張,使得其總人口已經接近一千萬了。

常備軍高達五十萬以上,總動員之後可攀升至八十萬,甚至更多。

憑藉人口與強大的武力優勢,讓歐洲各國都對其不容小覷。

私下,大家都稱其為“金帳汗國二世”!

因為此前接連入侵歐洲腹地,行徑野蠻殘暴,清軍又被稱之為“上神之鞭二世”!

這根本就不是什麼雅觀的綽號,但大家此時都無暇顧及清軍,只能任由其恣意妄為了。

順雞也知道這兩個綽號,對此根本只是付之一笑。

在東方世界,實力決定一切。

在西方世界,這個規則等同。

有足夠的實力,就能打得爾等叫自己皇阿瑪。

反之,自己就要跪地磕頭認主子……

來到西方之後,大清上下才發現,自詡為文明化身的西夷一點都不文明。

包括貴族在內,很多人都不經常洗澡。

連個人衛生都不注意,還談個甚子文明啊?

接下來就容易多了,讓這群蠻夷接受大清模式的文明好了。

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就可以被請到大清國,好好當自己的包衣奴才吧!

對於侯賽因的邀請,順雞自然不會拒絕。

洗劫對方腹地的好事,那就是大清王師一年一度的盛宴。

摩拉維亞已經被搜刮地差不多了,接下來的打擊重點就是波希米亞以及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了。

聽說維也納一帶極為富庶,大清王師也可以擇機過去看一看。

廣施王道,教化蠻夷……

在一六七八年九月份,五十萬清軍便經摩拉維亞,撲向了波希米亞。

等將大半個波希米亞的人畜都打包帶走之後,於十一月下旬攻入奧地利。

在清軍大肆劫掠之前,侯賽因是不會讓自己的部隊主動進攻的。

直至得到了清軍的訊息之後,才會有所思量。

也就是喝著熱茶,想想而已,然後是繼續對峙。

利奧波德有能力將自己趕走,那完全可以過來。

否則雙方就在維也納外圍就這麼對峙,反正上次就是這麼玩的。

利奧波德有心讓索別斯基幫助自己牽制清軍,無奈對方出動的兵力實在太多。

索別斯基動員了二十萬人,也就只能做到勉強自保而已。

不論是增援維也納戰場,還是殺入敵國腹地,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利奧波德還希望得到法國與荷蘭的幫助,可是兩國已經明確表示己方兵力已經投送到了海外的屬地上,根本無暇顧及奧地利的戰事。

法國、荷蘭、明帝國、奧斯曼這四家就是一夥的,法、荷不會為了自己與奧斯曼公然開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考秀才,我棄筆從戎做將軍

李破山

狗東西

矮腳虎

被抄家流放後,帶著嫂子統兵百萬

隔壁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