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44章:城市排名,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因為大明正在進行工業化,城市,特別是富裕地區的大城市是工業化程序的火車頭。

所以《世界月刊》第二期的內容也有了,那就是大明城市TOP20!

第一期由於弄了個國家和地區TOP20排行榜,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和反響。

直接證據就是在零售價高達兩銀幣的情況下,銷量超過五十萬冊。

刨去成本與兩成稅費,還能讓傳媒集團直接進賬五十多萬銀幣。

昊菁皇帝的姑姑與姑父是傳媒集團的大股東,他們的孫子孫女要結婚。

作為長輩,也沒啥可給的,發紅包就免了,朱慈烺直接出了這麼個主意。

光是TOP20排行榜,少說也能做十期。

第一期是國家和地區,第二期是城市,第三期是各府,第四期是公司,第五期是富豪。

第六期安排各國元首上陣,第七一堆歷史上的強大帝國。

第八期用世界各地的寶藏撐場面,第九期是世界各地的奇蹟,第十期介紹地球歷史。

十期做下來,累計能讓姑姑兩口子分到近百萬利潤,這就是天大的紅包了。

得益於第一期所創造出來的良好口碑,第二期的銷量高達七十多萬本。

尤其是入選排行榜前二十的城市,報館已經在高人的指點下專門對其進行大力銷售。

這就等於是當地官吏的業績,同時也給城市做了廣告,可以當作名片來使用。

高居榜首的自然是經過朱慈烺苦心經營了四十多年的北都,這還不能排第一就沒天理了。

第二則是曾在甩鍋爹治下的南都,得益於陪都和備份的身份特徵,加之甩鍋爹當年特意抄作業,南都在諸多方面都等於是北都的微縮版。

位居季軍的城市不是江都(揚州)或錢塘(杭州),而是位於太湖附近的長洲(蘇州)。

得益於紡織業的高度發達,掌握著高階布料生產的長洲實現了對江都的反超。

錢塘是整個大明最大的茶葉交易集散地,行業地位跟尤擅絲綢的長洲相當。

時至今日,絲綢與茶葉仍舊是大明帝國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排在第五則是曾經風光無限的江都,該地有兩大特產——鹽商與瘦馬!

隨著海鹽的崛起,兩淮鹽商便風光不在了。

一部分轉作其他生意,一部分則早已經營起了海鹽。

鹽工們及其家眷則被坐鎮淮安的史可法弄到了山東,繼續從事老本行,而且收入更高。

如此一來,鹽商的收入不能與往昔相比,瘦馬的行情也就急轉直下了。

好在整個大明的風尚還是沒有跑偏,儘管皇帝的喜好剛好相反。

其中有一些個人喜好的因素,也有些人故意跟某皇帝的唱反調。

皇帝喜歡肥馬,他們就喜歡瘦馬,而且不斷叮囑自己,必須堅持喜歡下去……

往後的第六名,終於出現一座北方城市——天津!

南都、長洲、錢塘、江都,這四座長三角城市,被北方地區的一些人稱為江南四霸。

人家天生地段好,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天津依託進出口工業與造船業,總算混到了第六名。

在北方城市裡位居第二,僅次於北都,這已經算是殊為不易了。

這基本是沾了北都的光,要不是天津死死卡住北都的出海口的好位置,估計連這份榜單的前十都進不去。

北方第三是冬季的不凍港蓬萊,榜單排名第七,城市特點與天津相類似。

天津算是春夏秋三季的港口,蓬萊則主打冬季進出口業務。

第八依舊是南直隸松江府的華亭,說明江南的發達是顯而易見的。

前十末尾則是兩座華南地區的城市——廣州與廈門,後者還多虧了鄭芝龍在當地經營多年。

第十一到第二十的排名則是晉江(泉州)、大同、山陽(淮安)、長安、武漢(武昌府與漢陽府已經合併)、成都、青島、武進(常州)、保定、瀋陽。

前二十里面,南直隸就佔了五座城市(南、蘇、揚、淮、常),佔了四分之一的份額,其經濟發達程度可見一斑。

北直隸有三座(北、津、保),看著也不少,其實就是北都拼命拉著天津與保定,讓這兩個小兄弟別掉隊。

西部的城市只有長安入選,儘管陝西透過採油、挖礦以及鐵路的幫助,已經徹底告別了朝廷賑濟。

其經濟實力仍舊大幅度落後畿輔地區,更別說幾乎快要組團起飛的江南一帶了。

陝西含檸夏,其實就四個地方算是比較富裕。

其一是延長油田,其二是榆林與神府煤礦,其三是長安。

運油的與挖礦的有錢之後,不願意背井離鄉去北都定居的,都會選擇在長安落腳。

故而在外人看來,長安的有錢人特別多,甚至不亞於天津。

在昊菁皇帝看來,以後陝西境內出現大型城市也是可能的。

只要解決了交通與水源,依託豐富的自然資源,那就沒什麼大問題。

長安與北都,可以看作是北方發展的龍尾與龍頭。

龍尾的經濟實力可以比不過江南四霸,但龍頭必須比得過,而且還要甩開他們。

南直隸的五座城市的人口總和與北都不相上下,經濟總量也相差無幾。

江南地區雖然是畝產較高的水田,由於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積是非常有限的。

那些不打算移居南地或者北地的農戶,就只能選擇進城打工。

這就導致了南直隸的諸多大城的城市化速度也是非常之快的。

只是在城市建築上,短時間內還是明式風格,沒有像北都新城這邊改變的非常迅速。

除了南都之外,其餘四座城市幾乎都是主打輕工業。

北都的產業結構與南都相類似,走得都是輕重工相結合的路線。

天津、蓬萊、青島、廈門、旅順這五地則是重工業與貿易相結合的路線。

各地的特長不同,故而產業結構也就不能一概而論。

輕工業與貿易相結合的典型例子就是錢塘,絲綢、瓷器、茶葉,都可以從這裡直接出口。

類似錢塘的沿海城市有很多,譬如廣州、水嘉(溫州)、晉江等地都是如此。

內陸的成都、重慶、武漢走地都是這個路子,目前也只有這條路適合它們來走。

發展重工業,昊菁皇帝當然傾向於資源豐富,且能透過鐵路運輸原材料的北方地區。

南方水網密佈,自然更適合發展輕工業,也便於將輕工產品迅速裝船出口。

每座城市的介紹與點評佔據二十頁紙,二十座城市的點評總計就是四百頁。

兩百張紙的雜誌的厚度等於一本書籍,加上裡面的內容比較豐富,買兩銀幣並不算貴。

入選榜單的各地父母官也派人爭先恐後地搶購第二期雜誌,因為這算是自己難得被皇帝認可的業績了。

瀋陽能入選前二十,甚至超過洛陽、開封、南昌、德化(九江)等地,這讓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甚至匪夷所思。

只有看過雜誌介紹的吃瓜觀眾才會明白,瀋陽的經濟能達到如此地步,全賴某項行業的蓬勃發展。

這個行業就是造紙業!

在這發展重工業,昊菁皇帝肯定不放心!

在這發展輕工業,肯定比不過江南地區。

那該怎麼辦?

開啟烤串加直播的大業?

當然不行!

東北地區有很多樹,這就妥了!

瀋陽經濟的龍頭行業就是造紙業,龍身和龍尾便是傢俱與木材加工。

從東北各地砍伐的樹木都會運往瀋陽進行來料加工,半成品是板材,成品是傢俱,深加工則是紙張。

尤其是大明在進入報刊時代之後,對紙張的需求量極大。

每天印刷的報紙總量超過上千萬份,每月售出的雜誌高達上千萬本。

面對如此規模的市場,瀋陽這座東北重鎮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造紙主要是靠近原料產地就行,也不需要多高的技術。

工藝流程用老祖宗傳下來的便可以,重要的事情就一點——量大管飽!

時至今日,可以說瀋陽所生產的紙張佔據了大明本土三成以上的市場份額。

若將大量出口茶葉的錢塘視為茶城的話,瀋陽便是當之無愧的紙城。

現在瀋陽城內外地所有工廠都上了蒸汽機械用來造紙,這樣不但可以形成規模化生產,還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

普通百姓在瀋陽能從事與樹木有關的行當,那就可以讓一家人衣食無憂了。

傢俱與板材的銷售週期會比較長之外,所有紙品都是當天生產,翌日便可裝車啟運。

透過瀋陽至北都的鐵路南下,在北都印刷成刊物,再透過鐵路、公路、漕運、海運,將刊物送抵本土甚至海外各地。

與瀋陽形成鮮明對比的便是大同,該城沒有一個能夠拿得出手的行業。

非得說一個的話,那就是客棧業非常發達……

大同是北線鐵路與西線鐵路匯合之處,更是兩條鐵路沿線最大的城市,沒有之一。

從大同往南,自然是北都,那肯定是大同比不了的。

可是從大同出關再看,除了檸夏衛之外,那就真沒啥可看的了。

大同是附近草原酋長們的首選的關內聚居地,因為隨時可以出關回家看看。

在漠南金山討飯的監工與自由礦工們,也將大同視為最佳的娛樂地方。

城內總彙、茶館、酒樓、客棧、賭場、典當坊總數高達上千座,服務業發達程度位居大明之首,甚至超過了江都。

在北都或天津賺到人生第一桶金的小姐姐們,在當地沒找到靠山的話,多半回去大同自立門戶,因為這地方的准入門檻不高。

仿照北都,大同城內也興建了不少新式樓房,尤其是安裝了抽水馬桶、電話、沙發、自來水之後,特別受到客人們的歡迎。

只有昊菁皇帝知道,大同走的是拉斯維加斯的路線。

得益於鐵路提供大量客源,這路子一般地方學不來……

在礦區工作的官吏、監工、礦工們在入關之後,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大同瀟灑一次。

有的可以直接會老家,有的則須去北都述職,在大同可以先愉悅一下身心。

當地的最大工業是挖煤和造碳,剩下的就是冶煉金屬了,然後就沒了。

有煤老闆的地方,肯定是小姐姐們喜歡的地方。

故而朝廷在大同的駐軍一直只有一個旅而已,一旦有事,出動小姐姐就可以了。

若是出現連小姐姐們都無法擺平的事情,那就說明問題嚴重了。

昊菁皇帝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派出飛機與坦克,對當地進行平推了……

經過多年努力,長城沿線的諸多重鎮,幾乎都跟大同的情況相差無幾。

駐軍也就是做做樣子,並不需要警惕關外的敵人。

實際上“敵人的頭目”已經在城內定居了,天氣不好,人家還不願意出關呢!

還在關外放牧的幾乎都是正二八經的窮人,在惡劣天氣時,也會帶著牧群入關避風。

在昊菁皇帝誘之以利的情況下,草原酋長們已經徹底內捲了,而且也不打算再改成其他姿勢了。

對於躺贏的酋長們來說,開著自己的汽車,去關外的草原轉一圈,這就算是放風了。

其餘時間,在自己的豪宅裡摟著漂亮的小妾,看著電影,吃喝玩樂,多舒服呀!

曾有臣子上奏,說大同的風氣不良,亟需改善。

首輔方以智與次輔夏完淳都覺得所言有些道理,不過還不知道皇帝的態度如何。

昊菁皇帝只用了一個理由,就將大同的事情給擺平了。

理由很簡單,大同越是如此,朕就對關外越是放心!

諸位博學多才,可聽過“樂不思蜀”的典故?

那些酋長們若是不吃喝玩樂,不跟小姐姐醉生夢死,朕焉能放心得下???

用一座城市來給酋長們放鬆身心,對他們好,對大明更好!

方以智與夏完淳聽罷便直接無語了……

刀槍入庫可以,馬放南山也可以。

但前提是你要知道曾經的敵人每天都在幹嘛,這樣才能做到知己知彼!

大同有不少廠衛,更有不少廠衛的眼線,甚至包括某些小姐姐。

昊菁皇帝每年都出一筆錢來安排這些人,在大同或明裡訓練,或暗地潛伏,目的便是如此。

潛移默化,外鬆內緊,方是王道!

用武力威脅酋長們的時代造就過去了,現在使用的方法是用小姐姐來擺平他們!

一隻不夠就兩隻,不行就三隻,總之能把酋長們玩到腎虛。

連走路都需要扶牆,怎麼可能起兵叛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不考秀才,我棄筆從戎做將軍

李破山

狗東西

矮腳虎

被抄家流放後,帶著嫂子統兵百萬

隔壁小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