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77章:戰爭號角,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王師的每個裝甲旅和機械化步兵旅均下轄一個炮兵團,編有一個重炮營、一個火箭炮營、一個反坦克炮營。
重炮營裝備三十六門由卡車拖拽的一七一毫米重炮,火箭炮營則裝備三十六門“正德”火箭炮。
反坦克炮營則裝備三十六輛可以高速機動作戰的八輪式裝甲車,安裝了一門六十五毫米炮。
除坦克之外,全旅的火炮看似不是很多,但有了空中掩護之後,這樣的配置基本上就夠用了,上次實戰中還有些許富餘。
因為一個軍就編有一個裝甲旅、三個機步旅、兩個騎兵旅,裝甲旅和機步旅總計裝備七百二十輛坦克。
假設敵軍想要阻擋某個軍的強勢推進,就算大明王師沒有空中掩護,對方想要阻擊成功,也得擁有兩三千輛坦克才行。
原因就是明軍在坦克效能方面佔據極大的優勢,不但炮彈是鎢頭穿甲彈,在觀瞄儀器方面也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此前的基礎上,再假設一下,神聖羅馬帝國可以同時阻擊五路明軍的進攻,那就意味著需要裝備上萬輛坦克。
單憑其自行製造的話,一年生產三千輛,三年之內達到九千輛,加上其他國家給予的軍事援助,倒也能夠湊出來。
但隨著九號坦克的列裝,對方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數量優勢,便會被迅速抵消掉了。
九號坦克的主炮射程可達兩千五百米以上,每車備彈均達五十枚,若是情況緊急,還可增加一些備彈。
車體與炮塔的前側和左右兩側均可安裝裝甲插板,相當於給坦克穿上了一件防彈衣。
一輛正面裝甲厚度超過一百五十毫米,側面裝甲厚度達到一百毫米的坦克,在本時代的戰場上,沒有遭到空中打擊的話,那幾乎是無敵般的存在。
昊菁皇帝下令裝備這種重型坦克,就是希望看看耗費巨資造出來的玩意,在實戰的時候,到底能不能做到一炮一個“小朋友”……
在完全理想的狀態下,兩百輛備彈均達到五十枚的九號坦克,便可以幹掉對面一萬輛移動廢鐵垃圾了。
但這僅僅是非常樂觀地假設而已,實戰就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了,連空軍都不敢打包票說能包圓對方的所有坦克。
當然,九號坦克的出現,倒是實現了大部分裝甲指揮官的夢想,那就是讓麾下的坦克在戰場上橫衝直撞,所向披靡!
儘管每個裝甲旅分到的九號坦克都只有四十輛而已,但戰術使用得當的話,的確可以在戰場上發揮出以一當十,甚至當二三十的效果。
遠射挨個點名,中距離邊打邊撤,然後蹲在二線打冷槍,那真是讓車組感到無比的舒爽,一場打下來,沒有拿到五個戰果都不好意思跟其他車組打招呼。
不給對方近戰的機會倒不是害怕被摧毀,更不是怕死,而是擔心被打壞懸掛系統,履帶倒是容易修理,但主動輪或負重輪壞了,那就費事了。
出勤次數越多,與敵人切磋的機會也就越多,戰果也就可能越多,只要長腦子的人就能想明白這個道理。
這種設想是沒問題的,但實際情況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當從戰場上敗退下來的神聖羅馬帝國殘兵敗將將自己的所見報告給約瑟夫皇儲,後者原本較為樂觀的心態就有點受挫了。
在開戰之前,陸軍已經裝備了近三百輛“帝國衛士”、一千兩百餘輛“十字軍戰士”、兩千多輛“聖騎士”。
加上法國、荷蘭、瑞士、丹麥等國的援助,陸軍現役坦克總數高達六千輛之多,已經有了與黃皮猴子以較高低的力量。
更何況工廠每月還能下線五十輛“帝國衛士”、兩百輛“十字軍戰士”、兩百輛“聖騎士”,一年便可下線坦克五千四百輛之多。
要不是上次戰爭對本土的破壞力太大,導致工廠產能與專案研發遭受了雙重打擊,帝國早就可以攢出上萬輛坦克了。
若是第二次戰爭的時間推遲一年以上的話,約瑟夫認為己方也是可以具備抵擋黃皮猴子再次入侵的能力了,可惜……
好在近期,帝國還能獲得一批軍事援助,至少可以拿到一千輛坦克和一千架戰機,多少可以彌補開戰前幾天的損失了。
為了安全起見,約瑟夫皇儲還讓一些重要的軍工廠都搬遷到靠近法國或荷蘭邊境的敵方,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被轟炸的機率。
而現在,他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拖延時間!
戰爭持續的時間越長,就對己方越發有利。
更上次一樣,如果能夠拖到夏季,可能疫病會二次爆發……
現在看起來,或許疫病比上萬坦克或戰機更好使!
當然,這並不是說坦克和戰機沒用,沒有這兩樣武器,帝國就撐不到夏季來臨了。
由於上次戰爭期間,“信天翁”對黃皮猴子的重型戰機的作戰效果不好。
約瑟夫皇儲特意組織大量航空設計人員,在法國的幫助下,研製出了單引擎的“隼”式戰鬥機與雙引擎的“鷹”式戰鬥機。
前者比“信天翁”的效能更好,在與法國皇家空軍的“黑腳信天翁”戰鬥機近距離格鬥時。
經常能夠利用自己盤旋效能好,轉彎半徑小的特點,屢屢搶佔開火先機,配合一門機炮與兩挺機槍,的確能夠以弱勝強。
後者的綜合效能雖然比“黑腳信天翁”差一些,但卻是整個歐洲,乃至除了黃皮猴子之外,所能研製出來的效能最好的雙發重型戰機了。
在開戰之前,已經有近一千五百架“隼”式和兩百架“鷹”式下線了,工廠還能每月製造出兩百架“隼”式和四十架“鷹”式。
所以說一七三五年春季爆發的戰爭,徹底打亂了約瑟夫皇儲的各項計劃。
不但工廠無法完成一萬架新式戰機和一萬輛新型坦克的生產計劃,部隊更無法完成相應的列裝,從而形成戰鬥力。
更可怕的是,這次黃皮猴子又投入了一種新式重型坦克和一款新的單引擎戰機。
重型坦克比原來的那款的體型還要龐大,火炮射程更遠,威力更大,裝甲自然也更厚。
根據報告,這種怪物能在一英里外摧毀“十字軍戰士”。
按照這種火力來推測,那麼“帝國衛士”也難逃厄運。
必須加厚“帝國衛士”的裝甲,達到一百五十毫米甚至兩百毫米,才能與之一戰。
但那麼做的話,“帝國衛士”的機動能力便會直線下降,也會加重懸掛系統的負擔。
可約瑟夫已經管不了那麼多了,總不能看著耗費巨資生產出來的“帝國衛士”被對方輕而易舉地摧毀吧?
前期將“帝國衛士”的前裝甲一律加厚到一百五十毫米,實在不行再加厚到兩百毫米,就不信對方還能擊穿。
但讓戰機加裝裝甲這事就夠嗆了,戰機的機動性一旦直線下降,那就意味著可能要淪為對方的活靶子了。
返航的飛行員報告,對方的新式單引擎戰機的機動性要優於“隼”式。
原先對“黑腳信天翁”所使用的切內圈,小轉彎半徑的戰術就無法經常使用了。
倒是有機會用,但出現的次數並不多。
空戰就是十幾秒,甚至幾秒就能定輸贏,甚至定生死的。
自己抓不住機會的話,那就算是將機會拱手相讓了……
一擊就跑倒是還好,就怕被對方死死咬住尾巴,那可就難受死了。
由於戰爭才剛剛開始,約瑟夫透過前方傳回來的情報還無法判斷黃皮猴子的這款戰機的大致數量。
之前法國等盟友也沒向自己通報過相關事情,看來黃皮猴子對這款戰機和新式坦克是嚴加保密的。
居然讓自己一時無法做出戰術調整,真是可惡又可恨的黃皮猴子!
如果將裝備新式武器的帝國部隊前壓,或許可以遏制黃皮猴子的攻勢,那樣的佈署勢必會出現很大的傷亡。
反之,就要寄希望於對方裝備先進武器的數量不多,否則會急劇壓縮帝國的佔領縱深,給黃皮猴子可乘之機。
原本約瑟夫皇儲是打算等到適當的時候,譬如疫病再起之際,一次性投入過半裝備新式武器的帝國部隊,用來實施反擊行動的。
然而眼下的情況,前線的新式裝備碰到了對方的新式裝備,優勢就沒那麼顯著了,不但如此,還有吃虧的可能。
約瑟夫倒是願意相信對方的新式武器數量也不會很多,畢竟這玩意的製造成本是非常高昂的。
黃皮猴子就算是再有錢,也不可能一舉換裝上萬輛新式坦克和上萬架新式戰機的!
約瑟夫的邏輯是沒錯的,與實際情況倒是也算吻合。
大明帝國的“火烈鳥”的產能也只有每年一千架,預計今年會達到兩千架,因為不但要供給前線,還要給海軍和空軍同時換裝。
之前只裝備給負責北地的第四和第六航空隊,從而增強了新武器的保密性。
一旦參戰,保密性就戛然而止了,除非不會被對方收集到戰機的大部分殘骸。
九號重型坦克的產能比“火烈鳥”更低,只有每年四百輛。
即便如此,每輛坦克的製造成本也高達至少十七萬銀幣。
等於光是這一項武器的支出,朝廷就要拿出近七千萬銀幣。
對此,陸軍也是比較委屈的,每年裝備十個重型坦克營,已經是最低需求了。
戶部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不但要掏錢給陸軍買新坦克,還要買新式火箭炮、重炮、卡車、越野車、雷達、防空炮……
林林總總算下來,每年砸兩億銀幣都是往少了說。
當然,比起海軍,陸軍的這點錢就不算啥了。
一年光是建造戰列艦、航母、兩棲攻擊艦、船塢登陸艦,這四大主力艦,開銷就高達四億銀幣。
要不是如今歲入已經超過了二十億銀幣,光是早艦一項,朝廷就早已破產了。
海軍總司令揭暄對此的解釋也很合理,首先,海軍艦艇造價高是無可否認的事實,正因為如此,才會產生出相應的戰鬥力。
從為大明帝國奪得制海權,海上貿易的安全得以保障,促進沿海地區的對外出口,這是物有所值的。
其次,海軍的很多作戰艦艇在服役一段時間之後,都可以作價對外出售,從而收回大部分建造成本。
等於海軍在艦艇服役期間,只花了一小部分的使用費,僅此而已,這是非常划算的事情,也可以促成良性迴圈。
最後,只要朝廷的戰略需要,海軍便可以維繫海外屬地與本土的聯絡,即便在戰爭時亦是如此。
這番話暗示的意思很明確,海軍能確保海外屬地的安全,也能攻擊別國的沿海地區,說白了就是可以隨時出去刮地皮!
反之這種事,海軍也不是第一次幹了,光是遠征美洲就幹了好幾次,每次都賺得盆滿缽滿地凱旋而歸。
對於這方面,朝廷裡也沒有人感跳出來反對,因為當年的歷次遠征行動,軍機處的這幫人都分到了不少好處。
做到從上到下利益均沾之後,海軍的歷批造艦計劃,自然全都順利透過成本預算。
再說印加帝國的銅和硝石,奧斯曼帝國的石油,那樣不是需要船隊來運輸?
沒有一支強大無比的海軍,又如何能確保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揭暄也不是誇誇其談的主,哪怕沒有鄭成功與波洛的支援,也不用出動陸軍和空軍。
單憑二十個旅的陸戰隊,在主力艦隊的掩護下,也能打下來丹麥,無非是現階段還要維持在全球其他基地的駐軍而已。
為了同時擊敗丹麥與神聖羅馬帝國,昊菁皇帝已經下令在這次行動中,投入陸軍近半的野戰部隊。
空軍的第六航空佇列編的作戰飛機數量超過一萬架,佔空軍戰機總數的一半以上。
海軍更是出動了大部分航母與兩棲攻擊艦,戰列艦倒是還有一些部署在海外基地。
若是戰事吃緊,朱慈烺還能繼續向西線增兵。
進行總動員是完全沒必要的,有以下好幾個原因。
真正的大殺器——北風彈道導彈,一直處於保密階段,迄今為止還沒登過場呢!
更何況倭國願意繼續出兵,為大明帝國打工的大名多不勝數,大家就盼著戰事規模越來越大才好。
各地的預備役部隊也沒有參戰,此時在前線作戰的官兵都來自張煌言所管理的西部總督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