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筆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7章:海上力量,明末黑太子,牛筆老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路易十四的要求,朱慈烺在考慮過之後也答應下來了。
留下幾輛“阿瓊”MK2型主戰坦克作為研究,其餘全部交給對方。
這種玩意裝備部隊,對大明陸軍來就是一場災難。
有道是:一杯茶、一包煙,一輛“阿瓊”修一天!
話說回來,“阿瓊”這玩意別說修一天,就算修一週都不一定能修好……
過時的“光輝”輕型戰鬥機、“美洲虎”攻擊機、米格-27攻擊機也都給路易十四。
某皇帝留著蘇-30MKI重型戰鬥機就行了,剛好與“颱風”中型戰鬥機形成高低搭配。
“薩拉特”BMP-2型步兵戰車、“紅隼”8*8輪式裝甲車、“迦樓羅”105毫米卡車式自行榴彈炮、“達努什”155毫米榴彈炮都一併送給法國。
朱慈烺在三哥的武器裡,就看中了T-90S型主戰坦克、K-9型155毫米榴彈炮、“掠奪者”M4裝甲車。
除此之外,還會每年交付對方三艘“維克蘭特”號航母、六艘P15B型“維沙卡帕特南”級驅逐艦、六艘P15A型“加爾各答”級驅逐艦。
“什裡瓦克”級護衛艦、“卡莫爾塔”級護衛艦、“沙杜爾”級坦克登陸艦、“阿迪特亞”級補給艦各十二艘。
如若三哥大禮包結束召喚,則按照實際召喚數量等比例進行援助。
要是每年援助路易十四三個航母戰鬥群,他還不滿意的話,朱慈烺建議老朋友下次有事直接御駕親征好了!
這是贏家通吃的年代,希望你在戰場上吃飽喝足再凱旋而歸!
朱慈烺對三哥大禮包裡的大部分武器裝備都不感興趣,但過分武裝路易十四,更是朱慈烺不願意看到的事情。
除了法國新本土之外,路易十四還擁有法屬印度與法屬西非這兩大塊海外屬地,對法國來說已經足夠可以的了。
實力進一步膨脹的話,容易刺激到路易十四的野心。
朱慈烺認為這對老朋友的心臟不好,也容易減少大明帝國的核彈頭數量……
在全世界範圍內維持現狀是最好的結果,您要是不願意,就等著法國出個拿破崙好了!
路易十四就算不滿意自己所得到的補償,也得認栽,實力不如人,就是如此結果。
法國正力圖恢復對法屬印度和西非的控制權,這時候跟老朋友翻臉,真是對自己沒有一點好處。
誰能料到會出現這種奇葩至極的事情?
除了明帝國、奧斯曼、法國、韓國、倭國、瑞士等國損失慘重之外,荷蘭、瑞典、普魯士、威尼斯這四國沒有受到多大的影響。
印加帝國的叛亂很快就被平息了,一切恢復如初,還派兵馳援了位於非洲南部的閩國抗擊侵略。
波斯反而成為了這場變故的最大受益者,因為上天的恩賜送給了波斯王子,使得該國的軍事實力驟增。
瑞士與倭國等於被滅國了,韓國算是在明帝國的幫助下,僥倖死裡逃生。
奧斯曼的損失頗大,而且其本土的戰鬥仍然在繼續。
法國的損失也很大,但好在一切懸念基本都結束了。
明帝國的叛亂很多,可由於其綜合國力過強,所謂的叛亂最後變成了一場鬧劇。
捷克軍團挨炸之後直接投降了,波蘭軍團選擇跑路海外,然後在韓國被團滅。
蘇門答臘軍團、澳州軍團、巴西軍團的下場也都是如此,折騰仨月已經算是極限了。
讓路易十四稍感平衡的是威廉三世與小腓特烈,這兩個主要鄰居也沒佔到便宜。
至少從情報上來猜測,兩國的海陸空三軍都沒有出現大量的新奇武器。
這就說明那兩位也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路易十四對這方面也就不會過於計較了。
路易十四指示圖爾維爾儘量要找機會參加殲滅倭軍主力艦隊的戰鬥,萬一讓自己有幸獲得上天的恩賜呢?
這場戰爭在某些人眼裡,已經變成了搶奪寶箱的遊戲了,無非是索要付出的代價非常高昂而已。
當然,也要讓圖爾維爾控制一下艦隊,別衝得太靠前,讓對方先把法國艦隊給滅了,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圖爾維爾來說,皇帝陛下這個要求說起來挺簡單,實際執行起來簡直是比登天一般。
就算自己擁有數十年指揮艦隊的經驗,想要圓滿的完成這個任務,也是極為困難的。
路易十四也考慮到了這點,所以沒有下達死命令。
艦隊有機會就上,沒機會就儘量自保,千萬不要衝動冒進。
法屬印度分艦隊遭到了空前的慘敗,幾乎被全艦。
法屬西非艦隊連噸位小的戰艦都沒跑了幾艘,已經名存實亡了。
還能機動作戰的就剩下本土艦隊了,這時候可千萬不能再出事了。
一旦本土艦隊也完了,那法國海軍真的是要從零開始了……
就算可以從老朋友那裡分到三個航母戰鬥群,也是每四個月才能交付一個航母戰鬥群。
路易十四還想依靠本土艦隊撐過前三年呢,別讓圖爾維爾一次就梭哈了。
考慮到自己前後兩道命令的矛盾性,路易十四隻能暫時選擇隱忍,取消了之前的命令。
讓圖爾維爾以保船為主,至少要保住大部分主力艦,在必要時刻,其他船隻都可以放棄。
路易十四擔心萬一圖爾維爾的搶功行為過於明顯,最後沒想到好東西,反而得罪了老朋友。
事後自己連對方承諾好的印度武器,尤其是那三個航母戰鬥群都撈不著,就太尷尬了,這不等於白忙活了麼?
朱慈烺可不會讓還人情的艦隊前來旅遊,既讓他們沒有跟自己搶大禮包的機會,又得讓他們乾點活才行。
具體是啥工作呢?
譬如收復斐濟群島得那兩座最大的島!
衛星影象顯示倭軍艦隊主力已經離開了那裡,基本上都在紐西蘭以北的海域了。
既然對方的後防空虛,那正好派聯合艦隊趁虛而入,先切斷對方的退路再說。
聯合艦隊的現代化程度不是很高,還在從艦炮慢慢轉向導彈。
在沒有戰爭催化的情況下,這個過程恐怕要近百年才能完成。
朱慈烺本著廢物利用的原則,讓這些老舊戰艦直接去炮擊斐濟。
要是面對倭軍的岸防部隊還打不過的話,那真是活該被送去餵魚!
朱慈烺認為師仁應該在他的艦隊裡壓陣,而不是在空虛的後方指揮。
若是自己猜錯了,那誰擊斃這傢伙,倭國大禮包就歸誰了,看誰有這個命!
五天後,橫渡印度洋馳援而來的歐洲艦隊與鄭氏艦隊,進入蟹鉗灣,在蟹城(墨爾本)進行補給,稍作停留之後進駐澳州本土與塔斯馬尼亞島之間的弗林島(弗林德斯島)。
印加艦隊已經後撤至塔斯馬尼亞島首府霍巴特,而黃廷的艦隊則留在黃金海岸。
這三支艦隊只要跨過塔斯曼海,便可以直撲紐西蘭了。
負責指揮鄭氏艦隊的不是鄭成功,而是鄭廣英。
鄭成功倒是想來表現一下,但閩國剛接手了剛果南部地區,加上各地都要恢復生產,同時還得注意可能發生的叛亂,情況比較複雜,手頭的工作比較多,只能委託鄭廣英前來。
不過鄭廣英或許更適合搭檔揭暄,因為從1660-1666年的三次遠征北美的行動。
大明艦隊的主帥都是揭暄,副帥都是鄭廣英,二人算是老搭檔了。
百年之後還能再次攜手禦敵,實乃天作之合也!
當年這對白金搭檔,一個擅長打,一個擅長搶。
艦隊所到之處,像跟被剃刀刮過一般乾淨,所以配合算是相當默契……
是役的主帥還是揭暄,四位副帥分別是黃廷、鄭廣英,以及指揮印加艦隊的帕喬海軍元帥與統領四國聯合艦隊的法國海軍元帥圖爾維爾。
此戰跟打斐濟的四國聯合艦隊沒多大關係,給圖爾維爾一個副帥的頭銜就是為了顧及盟友的面子。
在實施向紐西蘭突擊的事後,三支艦隊將合成一支大艦隊,以增強自身的防空能力。
前鋒任務由黃廷的艦隊來負責,鄭廣英的艦隊與帕喬的艦隊分別負責主力艦隊的兩翼安全。
“什麼?後撤?”
鄭廣英接到揭暄的命令都懵了,這仗打的真是離譜了。
“……”
黃廷真是第二次無語了,他不知道尊師到底是這麼想的。
“立刻返回各自的臨時錨地,增援艦隊即將抵達!”
揭暄的命令如此言簡意賅,讓其他人當然大為疑惑。
實際上揭暄也很是疑惑,但衛星電話那邊倒是氣定神閒。
揭暄帶著艦隊南下沒多久,朱慈烺就將英、印、俄、西四國的航母戰鬥群給召喚出來了。
英國大禮包有一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一艘“無敵”級直升機航母、一艘“海洋”級兩棲攻擊艦、一艘“海神之子”級船塢登陸艦、兩艘“維多利亞堡”級補給艦、四艘45型“勇敢”級驅逐艦、四艘23型“公爵”級護衛艦、四艘“支持者”級常規動力潛艇。
印度大禮包有一艘“維克蘭特”號航母、兩艘P15B型“維沙卡帕特南”級驅逐艦、兩艘P15A型“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四艘“什裡瓦克”級護衛艦、四艘“卡莫爾塔”級護衛艦、四艘“鮋魚”級常規動力潛艇、四艘“沙杜爾”級坦克登陸艦、兩艘“阿迪特亞”級補給艦。
俄國大禮包含一艘“第比利斯”號大型航母、一艘“巴庫”號直升機航母、兩艘“光榮”級巡洋艦、四艘“現代”級驅逐艦、四艘“無畏”級驅逐艦、四艘22350型護衛艦、四艘11356M型護衛艦、四艘“基洛”級常規動力潛艇、四艘11711型兩棲登陸艦、兩艘23130型補給艦。
西班牙大禮包稍差,不過也有一艘“阿斯圖里亞斯”級航空母艦、一艘“胡安·卡洛斯一世”級兩棲攻擊艦、兩艘“加利西亞”級船塢登陸艦、四艘“巴贊”級神盾驅逐艦、四艘“聖·瑪麗亞”級護衛艦、四艘S-70型常規動力潛艇、兩艘“坎塔布里亞”級補給艦。
還有巴西、澳大利亞、印尼、波蘭的小艦隊,八國艦隊加起來擁有6艘航母、4艘兩棲攻擊艦、2艘巡洋艦、24艘驅逐艦、72艘護衛艦、28艘常規潛艇、23艘登陸艦。
固定翼作戰飛機包括76架F-35B、36架米格-29K、24架“陣風”M、28架AV-8B,前三款戰機都可以執行反艦任務。
其戰鬥力之和可以相當於兩個重型航母艦載機編隊,而艦隊由於擁有兩艘直升機航母,以及大量驅逐艦和護衛艦的存在,反潛能力更為出眾。
可以說這是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均衡的六航母戰鬥群,沒啥特別出色的方面,也沒有明顯的短板,非常適合補充到大明的艦隊裡。
朱慈烺還要觀察一下這支召喚艦隊的忠誠度,一旦出現戰場變節的情況,那就可以用核彈直接招呼了。
給揭暄送去一個大禮包,至少艦隊的區域防空能力與近程防空能力會得到顯著加強,不用害怕倭軍發射的反艦導彈了。
一切正向著某皇帝預料的那樣發展,雙方都具備很強的防空能力,反艦能力反而比較弱,最後的結果就是發生一場古典式海戰。
師仁可以每月獲得一支倭軍的四航母戰鬥群,朱慈烺也能在同期獲得一支六航母戰鬥群來壓制住對方。
即使聯軍在這次海戰裡失利,等到半年之後,依然可以組成一支擁有二十四艘航母的大型戰鬥群,跟倭軍艦隊再打一場。
朱慈烺現在就篤定要跟師仁打一場消耗戰,看看到底誰能把誰活活耗死!
師仁派部隊登陸紐西蘭北島的過程無比順利,因為對方的岸防部隊已經撤往山區了。
島上的百姓也在山區裡了,萬幸是年初,剛好是南半球的夏季,對百姓來說不太難熬。
最初說是幾天時間,王師就能打回來,結果一週過去了,王師的影子都沒看見。
然後半個月過去了,還是沒得到任何訊息,這下大家就開始害怕了。
北島的面積不是很大,倭軍投入的兵力也不是很多,這才讓百姓們苟活下來。
最納悶的還要數師仁,他不知道為何明軍艦隊半路就折返回去了,難道是害怕己方艦隊的強大實力麼?
不應該啊!
抑或是要對自己使用那種超級武器,索性就不用派艦隊過來了?
可是一連多天,島上一點動靜也沒有,周邊海域更沒發生海嘯。
師仁對此非常疑惑,不知道明帝國皇帝到底是怎麼想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