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
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章 大明國運短一截,開局誅十族,朱棣求我當國師,西湖遇雨,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詔獄牆邊,老歪脖子樹下。
姜星火一邊靠著樹幹乘涼,一邊西瓜啃了個爽,終於想起來講課的事情。
“上次講到哪來著?”
朱高煦盤膝而坐,腰桿挺得筆直,一副軍人風範。
他同樣抹了抹鬍鬚上粘的西瓜汁水,回答道:“姜先生,咱們上一次講到了宋朝的中樞集權與地方分權。”
“喔......”姜星火擦了擦嘴,找了個舒服的位置躺下。
“有什麼感悟?”
朱高煦撇了撇嘴道:“永樂帝要是生在宋朝當皇子,肯定幹不成靖難。”
姜星火從地上撿了兩片樹葉抖了抖塵土,然後蓋在眼睛上遮住了樹冠投射下的斑駁日光,又將雙手枕到腦後,方才懶洋洋地說道。
“這樣比較不妥當,你就拿永樂帝當宋太祖看,諸藩當五代末年那些宋太祖手下的軍頭,如此倒是很類似......你說宋太祖黃袍加身了,會不會擔心手下那些軍頭也來一次?其實中樞集權的根由就是這麼來的嘛。”
朱高煦面露凝重:“姜先生的意思是,永樂帝剛剛登基,就要動手削了諸藩的兵權,是怕有哪個藩王再來一次靖難之役?”
“不對。”朱高煦微微蹙眉,搖了搖頭,“據俺所知,永樂帝剛剛大規模賞賜了倖存的諸藩,這不像是要動手削藩的意思啊。”
朱高煦對這個問題非常在意,因為根據他的親信告知,父皇最近正在謀劃削藩......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確實有這個風聲。
朱高煦進詔獄,用的是以退為進的法子,他是決不會放棄爭奪太子大位的。
如果能從姜星火這個奇人口中得到更好的削藩法子,壓過向來在政治方面比自己強的大哥一頭,想來父皇一定會高看自己一眼的。
“既然把永樂帝比作宋太祖,你還不懂嗎?”
姜星火慵懶的聲音聽起來都快睡著了,可話語內容卻是無比地振聾發聵。
“削藩是必然的,賞賜卻是有兩個意思的說法。”
“明面上是永樂帝示好諸藩表達善意,以昭示自己這個四哥,跟朱允炆那種不認親戚的大侄子不一樣,跟諸藩是一家親的,這個很好理解。”
“暗裡的意思就是表達一個不動刀兵的態度,即便是削藩也肯定是如宋太祖杯酒釋兵權那般,多多賞賜田宅金銀,保障諸藩和後代的富貴。”
牆對面的密室內。
朱棣心頭震驚,這個名叫姜星火的讀書人,竟是如此敏銳、如此犀利地剖析了自己和道衍大師剛剛定下的削藩策略!
要知道,正是決定完了如何削藩,朱棣心情大好之下,才想起來去詔獄看看跟他慪氣的二兒子。
朱棣確信,如何削藩這件事的最終決定結果,在一個時辰前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朕原本還想等過段時間再公佈這件事,沒想到竟被一個讀書人提前說了出來......”朱棣喃喃自語。
姜星火的觀點雖然並不全中他的心意,但朱棣卻從中窺探到了另外一層深刻含義。
朱棣突然意識到,他和道衍大師商量許久的削藩計劃,或許在某些絕頂天才眼中,早已成為定局了!
“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被他猜透了朕和道衍大師的算計,此人不簡單啊!”朱棣的神情逐漸變得陰沉起來。
“陛下,臣可以迴避一二嗎?”旁邊聽得如坐針氈的紀綱試探性地問道。
朱棣面上卻依舊波瀾不驚,他沒有同意紀綱的請求,而是沉吟幾息後問道:“若照你所說,是方孝孺一個在鄉間任私塾先生的弟子,收了姜星火作學生。而姜星火從小連家鄉都沒離開過,一年前卻突然變賣家中祖產來到南京,每日只在秦淮河上的畫船間廝混?”
“是,陛下。”
“一個鄉間書生竟有這般見識,這見識是從哪來的?有這般見識的人,為何會甘願在勾欄畫船間自暴自棄?為何要故意接近朕的兒子?到底是不是建文逆黨的暗中佈置?”
聽到皇帝的連聲質問,紀綱額角沁出冷汗,顫聲說道。
“臣愚鈍,請陛下給臣一點時間來查!臣一定查到水落石出!”
朱棣盯著紀綱看了半晌,目光越來越鋒利,彷彿能夠洞穿紀綱的靈魂,良久才緩緩移開視線。
“朕給你三天時間,查清楚此事。”
“謝陛下恩典。”
紀綱躬身領旨,他暗自長長地鬆了口氣,甚至都不敢擦拭額頭的汗珠,只能任由汗水滴落在飛魚服上。
而牆對面的講課,依舊在繼續。
“那姜先生覺得,用杯酒釋兵權的方式,解除諸藩手中的護衛兵馬,日後便不會再發生一次靖難之役了是嗎?”
朱高煦目光灼灼地盯著在老歪脖子樹下躺平的姜星火,認真問道。
朱高煦對待這個問題,確實很認真,因為他確信父皇朱棣把他耍了,他不一定能當上太子後,就開始不自覺地把帶入了藩王視角里。
“大明未來滅亡的諸多原因裡,肯定是沒有藩王造反這一條的。”
姜星火翻了個身,伸出右腳搭在左腿上,閉著眼睛,慢悠悠地說道:“可是所謂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諸藩之中,不願意被養豬的遲早會有野心,遲早會做亂,這一點不需要懷疑。諸藩軍權一旦被收回,就沒有人能再成功了,但必然會有人繼續嘗試。”
“可現在諸藩就不會有人不服,有人起來反抗嗎?”朱高煦急切道。
“這話可不對。”姜星火笑呵呵地說道:“永樂帝是親手打江山的英主,將來是要跟唐太宗並在一起的,諸藩怎麼會不服?”
頓了頓,姜星火又繼續補充道:“再說了,這個世界有一句話,叫做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其餘諸藩,有能如永樂帝一樣王上加白的能力嗎?”
“可萬一他們執迷不悟呢?”朱高煦皺眉道。
“永樂帝的政令一旦頒下,不管諸藩如何選擇,結果都已註定,執迷不悟在燕軍鐵騎面前也只是螳臂當車罷了,建文百萬大軍都沒擋住,諸藩的幾千到萬把人護衛如何擋得住?除非諸藩聯合起來,才能破罐子破摔,給朝廷造成麻煩。”
姜星火淡淡地說道:“永樂帝要和平削藩,首先是不想讓自己在史書上留下屠戮宗親的惡名,其次才是顧忌尚未恢復的大明再次遭受戰亂。”
朱高煦捋著大鬍子默然無言,半晌方才不甘問道:“如此杯酒釋兵權的法子,就沒有半點後遺症嗎?”
聽到這個問題,姜星火難得認真,嗯,一半的認真,他摘下了一片葉子。
“有後遺症,而且是對於大明非常致命的兩點後遺症。”
“這兩點後遺症,會直接讓大明國運短一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