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28 好事多磨,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天之後奇蹟出現了,皇帝居然準了太子的奏本,下旨四夷館走動,並責成西僧利瑪竇、龐迪我、郭居靜協助,把論語譯成歐羅巴語。
一位連四書五經都沒讀順的太子,加上三個漢話還說不利落的西僧,硬要翻譯中華文化的經典之作,擱誰也不會認可。但萬曆皇帝給這個組合加上了一個人,然後朝堂裡就沒人吱聲了,全陷入了詭異的平靜。
是誰有這麼大能量讓黨派林立的朝堂忽然失聲了呢,這個人叫李贄,字宏甫,號卓吾。學歷不高,嘉靖三十一年舉人,職務也不高,在官場混了二十多年最大隻當過姚安知府。
不過他的名氣挺大,算是明朝中後期泰州學術流派的主要倡導者。經常帶著徒弟四處講學,還出家當過和尚,追捧者眾多。
洪濤在後世倒是讀過他的著作,但印象不深,這次也沒打算把他弄到四夷館翻譯論語,甚至都不知道這位大拿就生活在萬曆朝。
本想把望遠鏡託陳矩進獻給皇帝,趁著高興勁兒允許自己去四夷館和利瑪竇等人把論語翻譯成西番語言,藉此化解傳教士無法在京師立足的窘境。
理由也想好了,以皇帝之名傳播聖人教化,這是有的放矢投其所好。萬曆皇帝性格比較跳脫,如果說他的大名能隨著書籍傳播到極西各國,又不用費啥大力氣,也不用花太多錢,大機率不會拒絕。
但陳矩聽完這個請求之後表示皇帝答應的可能性不大,因為論語有諸多解讀,理解能力達不到一定程度,很難把內涵翻譯得很準確。
換句話講,以太子和三位西僧的能力翻譯不了這本書。想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得找個文學功底足夠,且有一定名義的大儒幫忙。
洪濤肯定是沒地方去找這種人,他認識且說得上話的人裡只有沈一貫、沈鯉和葉向高的條件勉強合格,但人家都是朝廷重臣,又不通西番語言,怎麼可能甘願在自己這個廢物太子的領導下幹一件得不到啥好處,反倒容易被人借題發揮的小事,明顯得不償失。
於是陳矩就推薦了李贄,說他肯定能勝任。洪濤當時沒多想,又讀過李贄的書,覺得名氣啥的應該足夠,痛快的在給皇帝的奏本上添上了這個名字。
結果陳矩剛走,洪濤只和王安簡單說了說這件事,立馬就悔青了腸子,並在心裡把陳矩祖宗八代全罵了一個遍。然後在忐忑不安中渡過了一天一夜,直到聖旨下來,依舊無法讓心全落到肚子裡去。
根據王安的介紹,李贄學問必須足夠,名氣也確實挺大,但他此時正被關押在錦衣衛詔獄裡,還是皇帝下旨抓捕的。
為什麼要抓他呢,王安也不是特別清楚,只知道上疏皇帝告狀的是浙黨官員。據此推測李贄可能得罪了浙黨,或者乾脆就是首輔沈一貫。
“陳公公為何要害本宮!”不管李贄得罪了誰,既然已經被皇帝下旨抓捕,其間指不定還有什麼圈套圈的糾葛,不是自己該隨便摻合的。
現在想躲都躲不開了,究其原因必須是陳矩故意陷害。如果是鄭貴妃那邊設下的圈套,只能甘拜下風,繼續當縮頭烏龜,至少也得把陳矩和田義都忍滾蛋了才能再次試探。
“……千歲爺息怒,老奴豈敢加害。李贄此人雖無品階,信徒卻遍佈南北,如能在此時予以援手順勢結交,將來必能為大助力!”
眼見太子急眼了,陳矩沒有圖窮匕見,而是先左右看了看,又衝王安努了努嘴令其站遠些,這才小聲解釋良苦用意。
“怕是等不到將來,本宮就要被朝中旋渦吞了吧!”邏輯倒是通,和自己幫助利瑪竇三人相仿。理由也勉強算夠,既然李贄名氣那麼大,肯定有不少追隨者,有朝一日自己登基確實能用上。
但凡事都有個輕重緩急,不能說為了將來就不顧眼下,更不能為了以後有可能的班底,先把內閣首輔和整個浙黨都得罪了。
“千歲爺多慮了,李贄此人只是為朝中一些官員所不喜,萬歲爺受矇蔽才下旨,經東廠審理查無實證,已然不打算處理,只待風頭稍過就要送出京師。
千歲爺的奏本遞得正是時候,既讓萬歲爺有了處置之法又可給朝中某些人一點警示,不要以為萬歲爺好騙,更不要欺司禮監沒人!”
對於太子的顧慮陳矩也有解釋,按照他的說法萬曆皇帝是被官員給騙了,事後才覺出不對勁兒。可人已經抓了,總不能說抓錯,只能先關在詔獄裡,想等風頭一過再找藉口放了。
此時太子突然上疏說要翻譯論語,還要以皇帝的名義刊印之後流傳四海,只是缺個熟讀四書五經的人把關,簡直就是剛想瞌睡就有人遞來了枕頭。
讓李贄去解讀論語肯定沒人敢說水平不夠,同時還可以提醒某些官員,朕已經明白了你們的陰險用意,以後最好小心著點。朕不光不處理,還讓李贄整天在眼前晃悠,活活噁心死你們。
“陳公公為何要如此袒護李贄?”這番解釋倒是很符合萬曆皇帝的行事風格,從不上朝這件事裡就能看出,皇帝屬於那種你不讓我舒服,我也不讓你舒服的性格。
而且一旦把這種脾氣逗起來就有點不管不顧、先痛快了再說的狠勁兒。明知道不能和朝臣徹底翻臉,也要想方設法讓人家難受。
但洪濤還有個問題必須搞清楚,那就是陳矩在這件事裡扮演什麼角色。混到他這個地位就算心眼再好也不會無緣無故去幫助一個毫無用處的人。
幫皇帝出氣不足以讓他如此投入,討好自己更是無稽之談。他今年已經63了,皇帝才30,正值壯年,身體上沒啥大毛病。等太子繼位之時,他就算不死也該爬不起來了。
“此人絕非妖言惑眾、禍國殃民之輩,對我大明江山有益無害!”對於這個問題陳矩回答得非常大義凜然,不摻雜半點私情。
“本宮自有決斷!”洪濤很難想象這是從一名大權在握的宦官嘴裡說出的話,在後世的絕大部分文學影視作品裡,宦官、尤其是明朝宦官,基本都是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陷害忠良的變態奸佞小人。
陳矩和田義在宮裡的風評倒是不錯,但到底是身殘志堅還是大奸似忠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暫且記下這件事,以後慢慢走著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