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29 敏感話題2,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洪濤聊天,要不就問啥說啥,要不就時刻提高警惕。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前一句回答就會變成後一個問題的關鍵點,想改口都來不及。
“……臣知罪,臣罪該萬死!”王徵當場就石化了,幾個呼吸之後雙腿一軟,記事本帶炭筆全扔了,跪地不住求饒。這是真用額頭往硬邦邦的石條上磕,連烏紗帽都掉了。
萬萬沒想到啊,皇帝居然連這件事都知道了,還特意套出舅父在大同府任同知的話之後才發問。很明顯,皇帝已經掌握了舅父一家參與走私的證據。資敵的罪名僅次於謀反,可是要滿門抄斬的,必須害怕,小心肝都快蹦出來了。
“陛下,臣願為王徵擔保,其在機械廠和鍛造廠一向兢兢業業,不曾與外人隨意交往。”
這下徐光啟就沒法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趕忙也跪下陳情。王徵是他的徒弟,還是屬下,一旦被定罪,當師傅和上司的豈能脫身。
“得,朕今日算是釣不上魚了……王承恩,將他二人扶起來!”
浮漂剛剛有了點動作,讓這兩位一頓磕頭又給搞沒了。洪濤乾脆把魚竿往象牙做的架杆上一放,轉過身打算好好聊聊這件事。
有關山西、陝西邊鎮軍將夥同當地商人向蒙古、女真走私糧食、茶葉、鐵器甚至盔甲武器的情況,在陳矩還管著東廠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彙報。待到王安接手,再加上錦衣衛的工作重新步入正軌,很快就形成了證據鏈,確鑿無疑。
既然知道的那麼早,洪濤為何一直沒插手干預或者向當地官員提出訓誡呢?總不能就這麼眼睜睜看著有人吃裡扒外,資助敵國吧。
怎麼說呢,洪濤確實眼睜睜看著戰略物資外流,不光不干預,甚至不曾向司禮監和內閣提出過任何動議。原因很簡單,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想追究或者制止這件事,光整治邊軍和商人沒用,他們不過是表象,沒有涉及根本。想連根剷除,牽扯麵又太廣,以目前手中掌控的力量沒有把握予以改變,索性就先不打草驚蛇了。
就像是改革朝政一樣,太快了非但起不到好作用,還會讓朝廷、國家都陷入亂局,對誰都沒有好處,只能循序漸進一步步慢慢來。
在明朝初年,北部邊境由於蒙元殘餘勢力不斷試圖南下,迫使朝廷派遣了大量軍力囤駐,這就衍生出一個問題,後勤補給怎麼辦?
當時北方各省遭戰亂波及已久,民生凋敝,人口和農業都還沒恢復起來,肯定無力負擔邊軍的補給,糧草、裝備都要從大後方北運。
可是受到運輸條件的限制,長途販運大宗貨物的損耗很大,同時還要徵召大批勞役,讓剛剛建立的大明朝廷難以為繼。
有道是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朝廷經過商議,決定把向前線運送糧草裝備的活兒承包給民間商人去做,做為報酬,事後按照商量好的比率提供鹽引,也就是購買食鹽異地販賣的介紹信,或者叫提貨單。
中國歷史上的不少朝代都把鹽當做禁榷商品,由朝廷專營,不允許私人未經許可買賣。歷史又告訴我們,凡是壟斷必然產生暴利,獲得買賣食鹽的許可就成了商人掙大錢的捷徑。
兩邊都有需求,自然一拍即合。於是商人們想盡辦法把足額糧草裝備運到了北方前線,滿足了邊關將士的需求,同時又拿到了買賣食鹽的許可從中獲利,這就是從洪武年間推行的“開中法”。
靠著開中法很多商人都發了大財,其中以山西商人最多,被稱作晉商。為什麼是山西呢?因為這裡從唐宋開始就是邊境,始終處於農耕民族與遊牧民族交鋒的第一線,戰亂不斷。
再加上氣候和土地貧瘠的原因,遇豐年而不足食的情況很普遍。吃不飽的人膽子都大,除了餓死之外啥也不怕,包括被砍死。
開中法一出,山西必須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無數人告別了家鄉和親朋好友,揹著簡陋的行李和僅有的本錢,踏上了通往漢蒙交界的商路。
後世裡常會聽到走西口一說,其實這個詞在明朝就有了,說的就是山西商人押運戰備物資從長城朔州殺胡口出關進入蒙古高原的行為。與福建沿海百姓駕船下南洋有異曲同工之處,成功了賺的缽滿盆滿,失敗了死無葬身之地。
靠著吃苦耐勞、精打細算和團結一心,山西商人逐漸做大做強,從甘肅到遼東鎮,北方所有邊關市鎮幾乎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小到針頭線腦、大到火槍大炮,什麼東西金貴就運什麼、什麼貨物賺錢就賣什麼,逐漸形成了比較緊密的商業團體,或者叫商業幫派,晉商。
說到這裡,不得不再次引用後世一句名言,當利潤達到百分之三百時,資本就會踐踏世間的一切。
商人逐利就像人餓了要吃飯,不是後天養成的習慣而是本性,只能靠理性、道德和法律壓制,無法根除。一旦理性、道德和法律出現了裂縫,天性瞬間就會反彈。
開中法在一段時間內確實解決了邊軍的補給難題,確保了明初北方邊境的穩定。但法律和政策不是真理,有明顯的時限性,一成不變的結果就是優點逐漸消失,缺陷越來越大。
當北方邊患不再是最大的威脅時,開中法就成了部分官員權力尋租的利器。誰能為他們提供利益,誰就可以順利得到鹽引。誰要是不懂這份人情,就會在取得鹽引的過程中困難重重,甚至拿到了鹽引也換不到食鹽。
剛開始可能只有少數官員這麼幹,但只要有一個因此獲利而不被懲罰,其他官員就會心裡不平衡。素質高點的潔身自好,素質一般的乾脆有樣學樣,甚至乾的比榜樣還大、還花哨。
一旦這種風氣形成,想象一下,原本踏踏實實運送物資換取鹽引獲利的商人是何感受?大家都是人,憑什麼你背靠大樹好乘涼,我辛辛苦苦跑半天不光沒錢賺還可能賠錢呢!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