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64 南洋總督2,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上面這些人只是表面難鬥,新任南洋總督勤政一些、廉潔一點,不在個人品德和工作方面被人抓到小辮子,還是有辦法應對的。畢竟官大一級壓死人,推廣新政不拿手,搗亂還不會嗎?
而真正最難纏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將,或者叫能文能武,他就是集海軍、海運和海關三個總督職位於一身的皇帝寵臣,袁可立!
廣東和福建全都靠海,還有兩個最先開禁的港口,海關自然要設立在廣州和福州,海軍自然也要在當地派駐重兵護衛。
誰敢陽奉陰違阻撓新政,不用等袁應泰和金世俊等人動手,只要袁可立稍微不配合一點,讓海軍的巡邏略有放鬆,海盜這個永遠打不死的小強就得捲土重來。
李贄在位的時候海面清平、航路通暢、商賈來去無憂,結果你一上任總督,盜匪四起、民不聊生,把好端端的廣納四海商賈搞成了門可羅雀,皇帝會咋想?
得,啥也別解釋了,誰求情也沒用,等著錦衣衛上門吧,能不落下故意破壞新政的罪名抄家帶流放就算祖墳上冒青煙了。
“怎麼?都沒有合適的人選推薦嗎,還是說不願意為朝廷、為朕出力啊!”領導提出了問題,下屬全都不吱聲,這就叫無聲的對抗。皇帝當然很不高興,語氣中馬上帶出來濃濃的質詢。
“臣以為海軍總督袁可立有治世之才,廉潔奉公,勤勉盡責,當為上上之選!”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終還是通政使王永光沒抗住壓力,率先推薦了一個人選。
“葉閣老,內閣以為如何?”皇帝沒說好也沒說不好,又把問題扔給了葉向高。
“……陛下曾說過海上的問題還要由海軍解決,臣深以為然。眼下開海勢在必行,海關正值初立,袁總督熟悉海軍事物,又懂番話,萬萬不可在此關鍵時刻離任。臨陣換將乃大忌!”
簡簡單單一句詢問讓葉向高的鬢角都溼了,躊躇片刻才起身應對。先引用了皇帝的言辭做為理論依據,再列舉袁可立的優勢,最後才否定了王永光的意見,小馬屁拍的是又響又隱蔽。
“嗯,葉閣老所言不假,袁可立暫不可動。但南洋總督也不能拖,葉愛卿可有合適之人舉薦吶?”
王永光為何要推薦袁可立洪濤心裡一清二楚,這叫無中生有,是官場裡用來拆臺的一種手段。相比起直來直去的彈劾、詆譭要更隱晦,也更陰險。
當一個人或者一個部門對自己產生了威脅卻又無可奈何時,絞盡腦汁去琢磨如何將其搞垮很難達到目的,還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
此時不如換個思路,找機會把這個人或者這個部門的首腦調離,哪怕去了更高的位置也不怕,只要能讓其離開原地,換成別人擔任,說不定就能找到辦法。
畢竟每個人和每個人的想法不同,社會關係不同,行事風格也不同。在袁可立身上找不到合適的突破口,在他的繼任者身上沒準就能找到呢。
但官場裡的爭鬥通常都是不擺上檯面的,洪濤也無法依據自己的推測去責備王永光犯壞。萬一人家沒這個意思,只是純粹的選賢,豈不是顯得自己太多疑太不信任人了。
詢問葉向高的意見就是洪濤的測試方法,想看看王永光的推薦是不是事先經過策劃的,有沒有與其他人合夥的企圖。
如果葉向高也順水推舟鼓動自己讓袁可立出任南洋總督,那內閣首輔位子就坐不長了,下場也會很慘。既然上了自己這條賊船,一輩子就別想下去,更不許當牆頭草。
“呃……臣以為廣東布政使袁應泰推廣新政得心應手、成績斐然,對當地更為熟悉,讓其統管廣東福建兩省應會成為第二個李贄,為朝廷和陛下分憂!”
葉向高心裡苦啊,每次遇到皇帝想說又不好說出口的時候,自己肯定是那個提著刀在前面開路的。王永光的小心思他也能琢磨出來,是不是有預謀不清楚,就算有也不會讓自己知道。
眼下自己在朝堂裡已經被掛上了保皇派的標籤,不光摘不下去還要時不時往上添幾筆,把保皇派的立場寫得明明白白。早已經沒了退路,只能跟著皇帝一路走到頭,把擋箭牌和應聲蟲的角色繼續演下去,且要演好。
“諸位愛卿以為如何?”皇帝依舊沒表態,開始徵求眾人的意見。不過那張胖臉上已經掛出了大型條幅,上面寫著:朕很滿意!
“臣……附議!”
眾人一看,得,伱們來一唱一和的把制高點都佔了,剩下的全是得罪人的苦活兒,還問個屁意見。趕緊點頭吧,否則把皇帝搞不高興了,非要點名讓挨個推薦那不就瞎菜了。
“既然諸位對新政都不太熟悉,也沒有合適的人選,廣東左布政使一職乾脆就調左光斗過去。翰林院侍讀莊元臣在京多年,學識沒問題,卻不熟悉朝政。讓其去福建當個參政,也便觀其將來可否有大用。”
南洋總督的人選是有了,可廣東左布政使的位置又空了出來。這回皇帝沒先徵求眾臣的意見,而是自顧自的把人選提了出來,順便又把左光斗空出來的位置給填上了。
莊元臣和金世俊、左光斗是同科,都為景陽三年進士,不過這位更厲害,名列一甲榜眼。按規矩入了翰林院之後一待就是五年,從侍書到五經博士,按部就班的升到了六品侍讀,除了經常陪著皇帝一起讀書討論,很少在朝中拋頭露面。
但榜眼就是厲害,玩的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次看樣子肯定不是得罪了皇帝被貶黜外放,儼然就是到地方上鍍鍍金、漲漲見識,直接向著大學士入閣方向走的。
沒聽皇帝說嘛,觀其作為,將來可否大用!多明白的暗示,只要能在任上不出大差錯,熟悉個兩三年新政和官場規則,回京入閣就是板上釘釘了。
“臣謹遵聖命……”該反對嗎?皇帝提出的人選各種條件都符合,又是重點培養物件,想反對也找不出理由,只能捏著鼻子點頭同意。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