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個名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25 先進的不一定好用,不明不清,第十個名字,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了管理這麼大片的區域,光壘一圈圍牆顯然不太夠,上林苑就是專門為此設立的皇家管理機構,正式名稱應該是上林苑監。
此機構設左右監正各一名,正五品;左右監副各一名,正六品;左右監丞各一人,正七品。蕃育署署正一人、良牧署署正一人,林衡署署正一人,嘉蔬署署正一人,皆為正七品。
蕃育署署丞一人,良牧署署丞一人,林衡署署丞一人,嘉蔬署署丞一人,皆為正八品,此外還有典簿、錄事等等一堆九品小官。
光看監正、監丞的職務好像沒啥,但蕃育署、良牧署、林衡署、嘉蔬署聽上去是不是有點和養殖、種植相關的味道?
沒錯,南海子不僅僅是皇家溼地公園、度假村和獵場,還是專門向在京皇室提供新鮮蔬菜、蛋奶、肉禽、水產、水果的大型農場。
這裡產出的農牧漁產品經過光祿寺挑選才有資格入宮,但不能直接做給皇帝吃。光祿寺只負責挑選食材、烹飪普通飯菜以及籌辦各種宮廷宴會。皇帝的伙食由內宮十二監的尚膳監單獨負責,但食材要從光祿寺進貨。
明朝的皇城常住著多少人口呢?司禮監有詳細記載,到景陽三年四月,北京皇城內有宦官共計14076人,宮女1981名。去零留整,再加上皇室成員,16000口出頭。
想餵飽小兩萬人每天五頓正餐,真不是件容易事兒,先不說廚師們要倒好幾個班,負責種地養殖的人就得成倍增加。
這些專門給皇城種地養殖的人家叫做海戶,大概有兩個來源。一部分是從各地遷移來的農戶,一部分是自宮淨身之後又沒被選入宮的閹人。
據司禮監記載,僅在南海子裡工作的海戶就有四萬多人,分屬四個部門。林衡署負責不打激素的水果,種植了180頃果樹;嘉蔬署專職無公害蔬菜,種了120頃;良牧署提供不注水的紅肉,為此放牧了900多頭牛、2000多隻羊、1000多頭豬、300多隻兔子;蕃育署則是走地雞鴨鵝禽類總彙,餵了1000多隻鵝、2000多隻鴨、5000多隻雞。
在享受方面古代皇帝有一個算一個全該殺頭,為了一小撮皇室成員的吃喝耗費幾萬人力物力,反倒是去邊關打仗計程車兵時不時得捱餓,不亡國沒天理。
其實洪濤還少算了,上林苑監管轄的皇家農場遠不止南海子一處,圍著京城東至白河,西至西山,南至武清,北至居庸,西南至渾河,還有大大小小几十座,總佔地面積4000多頃。
凡是有特產的地方,比如平谷的桃、密雲的核桃板栗、房山的柿子、昌平的蘋果、門頭溝的白梨、大興的西瓜等等,都要弄塊地變成皇莊特供。
“作孽啊……就選在南海子吧,到周邊找個僻靜地方,最好利用原有的房屋或者廟宇,儘快搬過去,房屋不夠日後再加蓋!”
洪濤對吃一向沒啥興趣,越聽越頭大,可惜太監、宮女的多寡他也不能做主,更沒法取消皇莊,只能先忍著。
倒是歐羅巴廟的新址已經有了,鞏華城雖然基礎建設比較好,卻難以掩蓋上千人居住訓練的痕跡。南海子本身就有幾萬人工作生活,人多嘴雜的同時也更好隱蔽,地方大則適合訓練。
“原址也不要放棄,與利瑪竇講,留下一兩名番僧和十幾名孩子以便應付查驗。”但城內的歐羅巴廟也不能放棄,留下來當各個工坊的聯絡站挺好。
以後不管哪個部門有了不是特別急的事情,不用挨個用腰牌進宮,可以先把信件放到歐羅巴廟裡去,再由番僧定期以教授語言的藉口入宮傳遞,更容易掩人耳目。
“陛下,臣已經試過永定河作坊的精鋼了,比之舊法鍛打所得堅韌純淨、省時省力真乃神技!用它來打造銃管,尺寸可長尺餘,同樣裝藥射的更遠更準也更耐用。”
王安領命走了,趙士禎卻沒有離開的意思。眼見左右除了個小太監之外就沒別人了,賊兮兮的從腰帶裡掏出個小紙包,展開放在書案上,滿臉全是期盼。
“……多重?”紙上畫著一隻火槍的圖案,暫且叫槍吧,按照明朝的習慣應該叫銃。它的槍管很長,超過了神機營裝備的鳥銃和西洋銃,與大鳥銃相仿,但槍管比較細也沒有支架。
“這是仿魯密國番鳥銃所得,銃管四斤八兩,總重六斤五兩,長六尺七寸,裝藥四錢,打三錢彈丸。
與番鳥銃不同,臣用兩層精鋼卷制,每節一尺,共四節。銃管雖長重量只增少許,連射十次才需降溫,試了四十多顆彈丸,五十步外可透寸厚木板,無一炸膛!”
說起自己的得意之作,趙士禎都快把基本禮儀忘了,當著皇帝的面比比劃劃、吐沫星子亂飛。也就是沒有實物,否則他真敢在皇宮裡就裝填上來兩發。
“產量呢?”趙士禎說得興奮,洪濤聽得有點乏味,卻不得不故作姿態佯裝興趣,以免冷了對方的熱情。
“若是由兵仗局熟練鐵匠用精鋼打造,一個月可得兩支。”說到產量趙士禎更興奮了。
以前的銃管要把鐵反覆鍛打成精鐵,標準是十斤得八斤,叫做十折二精鐵。光是這個過程就得耗費四五天時間,現在有了精鋼,耗時直接少三分之一。
“哦,是這樣……咔噠、咔噠、咔噠……”可是這話聽在洪濤耳朵裡直接就是透心涼,手指關節敲擊著桌面陷入了沉思。
“陛下……每月三支也可!”趙士禎就算再沒眼力見,此時也能看出皇帝是假笑,咬了咬牙又報出個新資料。
“火銃的事情暫且不用太急,先把它弄出來。材料和器具讓子先幫忙準備,鑄造方法朕已經寫在這裡,有不明白的地方隨時來問。”
短短十幾秒鐘,洪濤已經做出了決斷,暫時放棄重點攻關前裝火槍,轉而專注火炮研發。不是前裝青銅炮也不是佛郎機炮,直接上後裝滑膛炮。
明朝的火槍製造技術已經整體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了,缺少研發只能仿造。來源大致有三種,番鳥銃、魯密銃和鐵炮。
番鳥銃是指葡萄牙人帶來的歐洲火繩槍,魯密銃由土耳其傳入,鐵炮則是火繩槍傳入日本後的改進型。
趙士禎仿製的這種槍原型來自土耳其,明代稱作魯密國,故作魯密銃。這種槍實際上也是歐洲火繩槍的衍生品,只是槍管制作方式有所不同。
法國人用兩到三層薄鐵皮玩多層巢狀、英國人喜歡用厚鐵皮直接卷、中亞那邊習慣拿條狀鐵皮螺旋卷在實心鐵棍上,至少卷兩層。明朝和日本熱衷先多層巢狀出一尺左右長的短管,再把三四根短管焊在一起成型。
幾種方式製成的槍管只要工藝和材料合格,效果是差不多的。但都存在製造時間長、工藝要求高、成品率低的缺陷。
兵仗局的熟練鐵匠用精鋼打造一支鳥銃最短十天,還不能保證百分百成功,卷管、焊接、修膛,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就報廢了。
按照此時的機械加工水平,洪濤也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更效率的解決方案。就算用水壓機配合模具直接把鋼條壓制成U字形,後期再由手工鍛打成型,縮短製造時間,弄出來的也就是支前裝滑膛槍,頂多把火繩改成燧發。
使用黑火藥和圓形彈丸的燧發前裝滑膛槍,有效射程不超過百米,熟練士兵在實戰中每分鐘也不超過兩發,小半個月才能製造一支,下雨天還不能用,價效比好像不咋地。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