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曾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獨寵夫郎 第419節,獨寵夫郎,不曾阿,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這份嫁妝,明家即便有明總督,那也不可能給黎瑜寧臉色看。
黎瑜寧的十里紅妝,當了盛京好幾日的頭條新聞,此前黎瑜安出嫁時也是十里紅妝,現在黎瑜寧的嫁妝比黎瑜安還豐厚些,看來黎蕎是真心疼愛這姐弟倆。
現在黎蕎還有個侄女黎小蘭……
最近江懋真的壓力山大,黎瑜寧出嫁時的嫁妝為黎小蘭狠狠打了一波廣告,黎小蘭現在成了香餑餑,登門想要結親的人比從前多了不少。
這裡面有頂級勳貴,也有在大盛數一數二的鉅富商人,更令他震驚的是,一些家境殷實的秀才都登門了!
這實在是可惡。
但他偏偏沒有任何辦法。
他留給黎蕎的第一印象太糟糕了,哪怕後來他表現的乖巧,但黎蕎對他始終客氣疏離,沒有一絲對待明悉的那種親暱。
他被這事攪和的連會試都沒發揮好,但好在他基本功紮實,所以中了進士。
可殿試在下個月,現在還不能放鬆,不知道他最終名次如何,若是拿不下一甲,那這門親事肯定無望了。
但此時再多懊惱也無用。
還是專心備考吧!
此次的殿試,盛鴻出的題目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完全讓考生自由發揮:
若是連年災荒,那官府該如何穩定局勢?
考生可把自己設定為一省、一府、一縣的長官,好給出具體的方案。
一百三十位新科進士給的答案是五花八門,但都挺靠譜,畢竟盛鴻登基十多年了,黎蕎那一套比其他考生多走一步的方法也差不多流傳十年了。
哪怕是盛鈞在位時中舉的舉子,被盛鴻這麼逼迫,也都丟掉刻板,認真鑽研該如何解題。
盛鴻仔細看了這一百三十位新科進士的答卷,親自定了一甲的狀元,榜樣,探花。
江懋在會試中沒發揮好,但殿試中發揮的不錯,被盛鴻點為探花。
這個結果出來,江懋真真切切鬆了口氣。
還好還好。
至少他還有機會的。
江懋的試卷,黎蕎沒有主動過問,但盛鴻與他說起過。
江懋是將他自己設定為一省總督,以原河省為例,結合最近的天寒,寫了篇不錯的策論文章。
文章邏輯嚴密,先是寫了天寒會帶來的一系列影響和自然災害,然後根據災害的不同程度寫下具體的解決措施。
文章洋洋灑灑一萬多字,不僅展示了江懋統籌全域性的能力,也展示了江懋對農事,民情的詳盡瞭解。
盛鴻的原話是年輕人膽子夠大,一上來就將自己設為了一省總督,但正是太年輕了,所以閱歷不夠,所知的知識大多是從書本上和別人口中得來的,不是他親自見到的。
這種飄浮感有些紙上談兵,盛鴻不是很放心,因此將江懋定為了探花。
不過,盛鴻正是用人之際,他將這位看上去能力不俗的新科探花放在了他新設的一個官職上:督糧官,而不是按照從前的傳統讓江懋去翰林院。
雖說要在南邊四省屯田,但盛京、暨北省肯定也不能放棄,因此盛鴻新想了個官名,好代他巡視盛京和暨北省的莊稼種植情況。
督糧官不屬於六部,跟屯田郎中一樣屬於特設,一共有五個,除了江懋這個探花,餘下四個都是新科進士。
這可是個苦差事,幾乎日日出差,要在盛京、暨北省各處跑。
幸好現在這兩地都鋪上了水泥路,不僅拉短了距離,走在路上的舒適程度也提升了不少。
不過,說到底這個差事真的挺辛苦的,要經受風吹雨淋太陽曬。
但江懋接到任職之後挺開心的,他原本就不想按部就班的升官,因此才在第一次見黎蕎時就犯蠢了。
若真讓他進翰林院走辛知的路子,苦熬這麼多年依舊待在翰林院,那對他才算是真正的煎熬。
他就想幹出一番大事業!
他就想做點實事,他不想被困在翰林院編書修史。
況且,督糧官雖然只有七品,但跟屯田郎中一樣直接受盛鴻管理,他的頂頭上司是聖上!
想當初他爺爺在平城任知縣時,深怕聖上會忘了他這個七品小官,現在輪到他了,雖然也是七品,但聖上怎麼著都不會忘了他。
他渾身充滿幹勁!
江懋這個心態讓黎蕎有些驚訝,這小夥子還真是一門心思想搞事業沒有花花腸子?
江懋來拜訪他時,他真心勉勵了幾句,還建議江懋僱傭皇家物流的人當保鏢。
督糧官相當於盛鴻的欽差,在盛京、暨北省檢視各村、各鎮的莊稼種植情況,這很容易得罪地方官和權貴。
為防止被人套麻袋甚至丟了小命,還是僱傭幾個保鏢為好。
江懋欣然接受黎蕎的建議,離京時身邊跟著六個皇家物流的壯漢,江家不差錢,他僱的起這麼多人。
很快到了四月底。
天氣熱了起來。
距離麥子成熟沒多久了。
那一場春雪過後,盛京這邊再沒有落雨,農人的主要活計又變成了灌溉。
在這種緊要關頭,王桂花沒有跟從前一樣在自家的莊子之間來回跑,因為鄭淺淺快生了。
鄭淺淺這一胎是雙胞胎,肚子大的厲害,走路都有些困難,黎蕎特意稟明盛鴻,請了兩位御醫住在府內。
還有之前陶竹懷孕時七皇子派過來的陳大夫也被他請了過來。
有三位醫術精湛的大夫坐鎮,五月初,鄭淺淺順利生了一哥兒一女兒。
鄭淺淺雖然累的要死,但挺高興,他就盼著能生個哥兒,現在還多送一個嬌嬌軟軟的閨女,懷孕時的罪沒白受!
黎夏在三個月前生的二胎是個大胖小子,這下子家中又多了三個小娃娃。
添丁是喜事兒,黎蕎大手一揮,給自傢伙計多發了一個月的工錢當賞錢,還給自家的佃農減了一成的租子。
這下子整個黎家的夥計還有佃戶都高興了起來,連著幾日都念叨著各種吉祥話,給三個新生小娃娃送祝福。
雖然黎蕎聽不到,但他們心意到了。
麥收之後,農人每日的活計就是灌溉、除草、捉蟲,好確保秋糧的豐收。
農曆六月底,盛鴻接到西山省中部五府知府快馬加鞭的奏報,這五府突發幾十年難遇的大蝗災。
蝗蟲鋪天蓋地,密密麻麻,正快速南下。
*
作者有話要說:
第225章蝗災各種措施
奏報中所寫,蝗蟲遮天蔽日,樹上,田地裡,除了大豆,餘下的凡是有綠色的地方都趴著蝗蟲,裡三層,外三層,足足有一尺來厚。
這些蝗蟲飛來飛去,遇見人也不怕,直直的往人身上撞,讓人眼睛都不敢睜開。
大人還好,用布巾裹著腦袋,抓著大掃帚或者是其他工具,盡力去捕殺蝗蟲,年紀小的孩子則是關好門窗,連門都不敢出。
當地官府並沒有坐以待斃,當地百姓也盡力掙扎,將蝗蟲從樹幹、秧苗中拍落、掃落,聚到一起配著乾柴落葉之類的易燃物,一把火給燒掉。
但人類如何能與數以億計的蝗蟲相比?
一隻蝗蟲不起眼,但幾億只聚集在一起的時候,以大盛此時的人口密度而言,根本無法抗衡。
當地官府和百姓都盡力了,但作用是微小的,這些蝗蟲將除了大豆之外的綠色啃噬的乾乾淨淨,然後一路南下了。
這五府一共有二十三個縣,其中十七個縣發生了蝗災。
盛鴻瞧著這些奏報,臉上陰沉的隨時都能爆發狂風驟雨。
根據描述,的確是幾十年難遇的大蝗災。
唯一慶幸的是,這場蝗災發生在六月底,現在抓緊時間種一些紅薯土豆,等到了冬天還是能收穫一波秋糧的。
若是發生在秋糧快收穫時,那才是讓人慾哭無淚。
盛鴻一邊籌集秧苗、種子讓人運送到這十七縣,一邊快馬加鞭給這十七縣南邊的地方官府下詔,好讓這些地方官府做好滅蝗準備。
蝗蟲一日最快能移動三百里,八百里加急的詔書能跑的過蝗蟲。
但蝗蟲已經漫天卷地了,他就算是頒下詔書,其實也沒多大用處。只靠著人力,根本捕捉不完。
……
與其下力氣滅蝗,還是把精力放在補種上吧,能收穫一點兒是一點兒。
盛鴻心情不美麗,滿朝文武都縮著脖子儘量降低存在感,黎蕎亦是如此。
下午下班回到家,陶竹去學館那邊了,還沒有回來。鄭淺淺出了月子,大夏天的不樂意在屋子裡待,帶著雙胞胎和黎夏一起坐在西跨院的柿子樹下玩耍。
範圓圓坐在一旁幫著照看著。
黎二寶、橘哥兒年長了一歲,三歲的小朋友已經能跟著黎小睿黎長風黎雲帆三個小傢伙一起玩了。
夏天四點半天氣還熱著,五個小傢伙沒有跑來跑去玩耍,他們待在柿子樹下,正在玩迷你廚房。
迷你廚房就是搞一些真實可用但只有巴掌大的小廚具,跟過家家似的讓幾個小朋友動手做飯食。
黎蕎一個大男人,自然想不到這種小玩具,是黎小睿給了他靈感。
大年三十那日,黎小睿興致勃勃的和兩個小叔叔一起包了動物餃子,雖然小動物捏的千奇百怪,但三個人都挺興奮,小腦袋湊一起說著說著就準備親自煮。
煮餃子,這種小活計鄭淺淺王桂花當然允許,當時黎小睿馬上要七歲了,七歲的娃娃在鄉下都能頂一個大人用了。
當初黎蕎剛穿越時黎小蘭也是七歲,但做飯洗衣餵雞餵豬這些活兒黎小蘭都能做。
於是黎蕎就讓人端來一個小爐子,小小的,是陶竹冬日裡給他送飯時所用的那種可以放在馬車裡的。
小爐子端來,又架上小鍋,三個小傢伙蹲在廚房門口開煮了。
第一次煮餃子很成功,三個小傢伙捧著小碗吃的很是滿足,這激發了他們仨對廚藝的熱情。
但廚藝需要天賦,而且他們年紀小,在黎小睿的臉蛋被鍋裡濺出來的熱油燙出幾個小泡之後,鄭淺淺就不許他再折騰了。
黎蕎也挺心疼,但明顯黎小睿對做飯的熱情還沒消下去,於是他就想到迷你廚房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