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發熱(一百二十三),我喜歡的女孩子們,烏龍流,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魯迅先生有一句話很打動我:“從來如此,便對麼?”
太膩害了!一語中的!
今天是中秋節,所以,要拜拜。
嗯,今天一早,二嬸就打電話給我,問我要不要和她一起去拜拜,然後我就不用自己買東西去拜拜了。
我婉拒了她的好意,表示自己晚點再去拜拜,因為,我有我不一樣拜拜的方式。
到了接近中午,我就買了三個蘋果去祠堂拜拜,沒有月餅,沒有茶水,沒有酒,沒有肉。
其實,我本來想弄一盤青菜去祠堂拜拜的,由於時間關係,我選擇了水果。
嗯,如果讓除我阿嬸之外的其他長輩知道我只拿了三個蘋果去祠堂拜拜的話,多半會覺得我沒誠意,不懂事。
不過,沒關係,我不在意。
呼,是的,我一直都對拜拜的方式心存疑問。
為何拜拜經常都只選雞肉和豬肉?
是誰帶頭的?為何其他肉就不能拿來拜拜?
之前我問了二嬸:“為何拜拜沒人用鴨肉,而總是用雞肉的?”
二嬸表示:“以前有人說,鴨的嘴扁扁的,看起來總是很傷心的樣子,不吉利。而雞的嘴尖尖的,看起來總像是笑著的樣子,比較吉利。”
我哭笑不得:“那麼豬呢?難道豬的鼻子就很好?”
二嬸也笑了:“我也不知道以前的人怎麼想的……”
嗯,既然如此,最初提出來這些想法的那個人憑什麼就是對的呢?他是那些“看不見的存在”的代表嗎?
大家都覺得他提出的想法有理,不過是因為心理作用。畢竟,大家都是喜歡趨利避害的,任何一些可能產生不好的做法都會被摒棄,從而選擇最有可能帶來美好的做法。
慢慢地,這種想法開始蔓延,一代傳一代,下一代也不問為什麼,只覺得好像一直如此,那就一直如此了。
這是一種從眾心理,而且還是隔代從眾。
既然相信有“看不見的存在”,為何就不能有些關於人的代入感?
你想想,每個人去拜拜都是拿雞肉和豬肉,吃得不膩嗎?換做是人,吃多了也會覺得反胃。
好多人去拜拜的心理都是這樣的:弄的雞肉越大越,就說明越容易得到“看不見的存在”的認同。
嗯,感覺,就類似於現實生活中塞錢去求人辦事一樣,塞得越多,事就越容易辦成。
可,不是每個人都喜歡這樣。
也許,“看不見的存在”也排斥這種感覺呢?
每逢過節,雞肉和豬肉最多,還有酒。
為何就不能換換口味?吃完一家的雞肉或豬肉,又吃下一家的雞肉或豬肉,再吃下一家的雞肉或豬肉,一直吃,總是同款的味道。
換做是人,有幾個能吃得舒服?
如果那麼多人之中,就你一個拿了鴨肉或魚肉呀,燒鴨呀什麼的,說不定,你才會是最容易被記住的那一個。
因為,“看不見的存在”終於嚐到不一樣的味道了!
嗯,由於我已經走佛系道路,我一般不會親手殺雞鴨魚拿去拜拜,只會買已經殺好的去拜拜。又或許,哪天我覺得“看不見的存在”吃肉太多好膩,我說不定真的會端一盤青菜去拜拜。
既然人總是以人的標準去衡量“看不見的存在”,那麼為何不衡量得徹底一點?
人的飲食都是注重素葷搭配的,為何到了拜拜就把它忘了呢?
總是讓人家吃肉,也不考慮一下人家吃得好不好消化,最起碼也配上一盤青菜呀,那樣吃起來才叫吃得舒服!
嗯,我就是考慮到祠堂“看不見的存在”今早已經吃了不少肉和月餅了,那麼,我也不想再送上乏味的供品,那就三個蘋果吧。吃個水果,消化一下。
誰對誰錯,根本沒有標準。
憑什麼以前那個人拜拜的想法就是對的呢?我也可以開創屬於我的拜拜方式呀,我也可以有我的理由呀。
難道理由對就是真的對嗎?
不知道,也沒人知道。
畢竟,誰知道“看不見的存在”怎麼想?
其實,去拜拜,最關鍵的不是拜拜的供品,而是去拜拜的那顆心,到底夠不夠真誠。
供品是什麼,並不怎麼重要,重要的是心存恭敬。
人生亦如此,別人的生活方式和奮鬥方式就一定是對的嗎?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嗎?
每個人的人生使命都不同,自然地,完成使命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最多不過是相似而已。
所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去活出自己的人生,哪怕在別人的眼裡是錯,可誰又能證明你不是對的呢?
嗯,關於對與錯,還真的有一個人可以證明,那就是你自己。
自己選擇的路,自己要負責到底。
活出自己,從來都不容易,但,這個世界並沒有規定那不可以實現。
so,我該洗澡了,今晚還要賞月呢。
呵呵呵……(未完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