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07章: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大金烏,毒堯,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確定?”金烏神王道,卻是太瞭解他秉性,並不信他的話。
笑了笑,李夫仁道:“回去吧,也該工作了。”
稍許。
青樓大廳,來到後見鶯鶯燕燕的女子和嫖客來來往往走動,一股濃郁的脂粉味撲面而來,李夫仁無奈也懶的過去去人多地方,便在門口找了個角落站立。
“小役,一會兒有貴人來,來了後你眼睛放尖點趕緊去伺候著,聽見沒?”就在李夫仁百無聊賴掃視眾情聲色的男女時,突然一個油膩婦人上前對他皺眉道。
其就是這青樓的老鴇,李夫仁對其自然不陌生,聞言也不問是誰點頭道:“好!”
“他可是官家大人物,伺候時記得謹慎恭順些知道嗎?”老鴇臨走有回頭對他叮囑道。
“哦!”李夫仁老實巴交點頭,
目送老鴇遠去後,李夫仁回頭看了眼人流來往的大門道:“還是古代開放,一個青樓弄得跟商場一樣。”
“來的這人是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祏,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後,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金烏神王道。
李夫仁微愣。
“此人雖退出權力中心,但本身威望地位還在,的確算是個大人物。”金烏神王道。
“唐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我好像有些印象,他們好像都是李世民重臣對吧?”李夫仁道。
“你要了解這個時代,這二十四人你就必須有大概的瞭解。”金烏神王道。
“你知道?”李夫仁問。
“如果你有耐性聽下去,我可以大概給你說說。”金烏神王道。
“說吧,就當回顧下歷史知識!”李夫仁笑道,想著也是無聊,聽聽也無妨。
“這二十四人你可都知道?”金烏神王問。
“額……不是太具體瞭解。”李夫仁尷尬說,卻是大概聽說過沒詳細瞭解過。
“這二十四功臣分別是: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徐世績、秦叔寶。”金烏神王道。
“哦,秦叔寶、尉遲恭他們我知道。”李夫仁笑說,有名的門神他當然知道。
“接下來我會根據上面順序與你簡單介紹他們。”金烏神王道。
李夫仁笑著點頭。
(作者話:下面都是根據資料所寫,諸位有興趣的可以趁此回顧一番這唐朝著名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沒興趣的,大概看看就是了。)
“第一個是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他是李世民皇后長孫皇后之兄,其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謀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對他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金烏神王道。
李夫仁點頭。
“第二個是將要來這裡李孝恭,剛才我已經給介紹了。”金烏神王道。
李夫仁點頭:“你不用管我,說你的就是了。”
“第三個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於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第四個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第五個司空、梁國公房玄齡。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李淵起兵後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第六個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李世民長孫後、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後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髮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迴歸。其人善行政、文學,為李世民心腹,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
“第七個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恭。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第八個特進、衛國公李靖。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後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祏,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掛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
“第九個特進、宋國公蕭瑀。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李世民即位後,因與房玄齡、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從不“改過自新”。後來李世民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第十個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拒絕建成、元吉的拉攏,忠於李世民,並參加了玄武門之變。其人治軍嚴謹,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
“第十一個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遊俠,隋煬帝徵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為戰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後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倖自己逃回,隨後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徵高麗。唐高宗時病故。”
“第十二個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後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
“第十三個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第十四個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倖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第十五個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李世民長孫後之叔,外戚。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此後功勞不顯。玄武門之變充當打手角色。貞觀年間因多次貪汙被彈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貶官而已,病故。”
“第十六個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招募私黨,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徵高麗而立功。但其後因好巫術而逐漸名聲敗壞,貞觀二十年被告謀反,受誅。”
“第十七個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李世民心腹,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乾,事洩被殺。”
“第十八個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原為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因參與玄武門之變的謀劃而得到賞識,又在事變時充當主要打手,功勞很大。李世民登基後,以其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第十九個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後病故。”
“第二十個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此後盡心輔佐李世民,被評價為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貞觀十二年病故。”
“第二十一個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後負責留守太原,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
“第二十二個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最大功勞是揭發獨孤懷恩謀反,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謀害”,竟奇蹟般逃生。後來任戶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第二十三個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徐世績。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後,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倖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元朗,隨李孝恭滅輔公祏。拒絕李世民的拉攏,未參加玄武門之變。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滅高麗後次年病逝。”
“最後一個徐州都督、胡壯公秦叔寶。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後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玄武門之變的主要打手。後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