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的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二章:五德終始,秦將,起飛的東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始皇帝的封禪隊伍,一路經關中之地,然後走三川大道,往泰山方向行去。
咸陽距離泰山足有兩千多里,若是按一日三十里的行軍速度來走,需要兩個多月,接近三個月的時間來趕路。
而始皇帝最想要的封禪日子,則是在六月六日。
六六之數,合乎水德,正是秦國天命的象徵。
如果能在這一天封禪,更能顯示皇帝的神聖和權威。
東巡的隊伍在二月底出發,到達泰山,差不多就只有三個月的趕路時間,看上去有些緊,但實則皇帝這一路走得十分悠然,還不時停下來觀瞻各處景緻,且行進速度並不慢。
其中的原因,便是因為秦始皇此番東巡所走的乃是新修建不久的馳道。
在前年趙佗提議修建馳道的時候,按照諸位公卿的規劃,除了關係到隴西、北地邊疆的西方道外,優先順序最高的就是這條從關中而出,一路過韓、魏之地,直通齊都臨淄的東方道。
此路一打通,齊地有亂,則帝國就可以立刻出兵,經過這條大道,速達齊地,敉平一切叛亂,效率很高。
封禪的隊伍抵達三川郡的洛陽城時,秦始皇停下了他的腳步。
洛陽。
這裡是天下之中,所謂宅茲中國是也。
夏人建都伊洛之間。
商湯所都西亳亦在此處。
周成王也在這裡修建國都,號為成周。
及至周平王東遷洛邑,周室在這裡待了五百年。
這裡是三代之都,是華夏文明的中心。
始皇帝這一次東巡既是要封禪天地,彰顯自己的威德,更是不會放過洛陽這麼重要的地方。
他要在這裡待一天,祭祀夏禹、商湯、周文、武三代之聖君,以此昭顯大秦乃是承三代之嗣的天命之國。
始皇帝帶著奉常去搞祭祀了,趙佗自是不會跟隨。
他乾脆帶著幾個僕從,準備去參觀一下昔日周王所居的成周城,也不算白來一趟。
結果在外面溜了一圈,趙佗驚訝的發現這洛陽城到處都是黑色。
大概是提前收到了皇帝的旨意。
在這一天,整個洛陽的黃、青、白、赤四色盡數被蓋住或是扯下,不管是人,還是物,都是一身黑。
哪怕趙佗在軍營中看慣了黑甲的秦卒,但陡然見到滿城皆黑,還是有些發暈。
“眼睛都看黑了,這是想表示夏商周三代的配色都被大秦塗黑了嗎?”
趙佗站在城中,打量著滿眼的黑色,有些無語。
不只是趙佗感覺不舒服,另一人從此經過,見到趙佗後,走過來相互交談了兩句,說著說著,自個兒也提起了眼前的景象。
“皇帝信奉五德之說。其五德者,以黃帝時有大地蚓出現,故黃帝得土德。而後有青龍於郊外現世,夏禹據此為木德,以木代土。其後有銀自山中溢位,商湯得金德,克夏而興。至於商末,赤烏銜丹書集於周社,周人以此為火德,以周克商。至我大秦,則是言昔日文公出獵,得黑龍一頭,故而為水德之瑞,以水克火,取代周室,故滿城尚黑。”
那人將五德之說講了一遍,轉而以雙目盯著眼前的趙佗,輕聲道:“君侯以為此五德之說是真是假?”
趙佗嘴角微微抽搐。
問我五德是真是假?
那肯定是假的啊。
趙佗很想痛快的罵上一句這是封建迷信,自然是假的不能再假。
在他看來,五德之說就是個統治者的玩具,到後面都被玩壞了。
比如後面漢革秦命,覺得秦不配稱德,故而漢初數十年皆為水德,漢軍為黑甲黑旗。到了武帝時改為土德,便是黃衣黃旗。
及至王莽篡漢,認為自己是黃帝后代,自當為土德。但土德被漢佔了怎麼辦,那就給漢改一改啊,在眾儒生的幫助下,王莽把漢的土德改成了火德,將五德相剋的輪轉,變成火生土的五德相生輪轉。
後來劉秀上位,以讖緯之說坐實了火德王天下,這才有“炎漢”之稱。
所以在西漢一朝,根本不可能出現打著赤旗,呼喊著“炎漢”的漢家軍隊。
光是一個漢朝就有水、土、火三德,隨意就被人更改。
這讓趙佗如何相信五德之說?
不過這時候面對此人的詢問,趙佗還是面色肅然的點頭道:“回公子,我大秦一統天下,承接三代之命,代周而興,自是有天命加身,五德之說自當不假。”
那人頷首,眺望遠處滿目黑色,幽幽嘆道:“此說若是不假,那五德運轉不息,則日後定有土德者出現。不知何時會代我大秦之德啊。”
趙佗沒想到對方發出這種感嘆,頓時悚然一驚,忙道:“公子慎言。”
受到趙佗提醒,對方也發現自己失言了,忙道:“君侯提醒的是,是子嬰失言了。我只是見這洛陽乃三代之都,而三代輪轉,商克夏,周代商,最終又被我大秦所取代,不由心生感嘆,說出了這些胡亂之語,還請君侯包涵,勿要外洩才是。”
趙佗笑道:“公子乃宗室敦厚長者,所言自是至理,但可惜剛剛我稍微走了下神,公子說的,我卻是沒有聽到,有些可惜了。”
子嬰微微一怔,接著啞然失笑。
“君侯,真乃當世妙人也。”
他向趙佗一躬身,行拜別之禮後,翩然離去。
趙佗望著子嬰離去的背影。
“居然這時候就在想代秦的土德者何時出現,這子嬰,還真是發現了一個盲點啊。還是說,他已經有了憂患意識,意識到秦亡的可能?”
趙佗有些驚訝。
就像子嬰說的,始皇帝大肆宣傳五德之說,以此來表明自己擁有代周的天命,作為政治宣傳。
但將秦國放在五德之說裡,那就出現了一個問題。
五德輪轉,生生不息,秦既為水德,那日後定有代秦的土德者出現。
始皇帝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還是說。
趙佗抬起頭,看著城中那周室的宮殿所在。
“他真以為自己能萬年,大秦也能夠傳之萬世嗎?”
秦始皇在洛陽城祭祀完三代聖君,再次重申了秦國承接三代之嗣的天命後,便再次啟程,沿著馳道向東而行。
洛陽以東,便是滎陽。
這裡是秦國三川郡真正的郡治所在,也是秦國在東部的重要據點,不僅是優越的水運樞紐,同時因為敖倉的修建,更加重了滎陽的戰略地位。
既然到了這裡,始皇帝自然是要巡視一下敖倉這個戰略倉儲之地。
“敖倉之糧,已積粟六百萬石,待日後倉儲填滿,足以供五十萬大軍食用三年之久。”
尚書僕射李由,將從三川郡守處得來的資料稟報給皇帝。
“告訴三川郡守,讓他為朕守好敖倉。敖倉不失,則我大秦永無東患。”
始皇帝打量著眼前沿著敖山修建的連綿倉庫,微微頷首。
這就是大秦足以統御天下的保障啊。
若諸侯故地敢有人叛亂反秦。
大秦銳士便可沿著主幹馳道,以及四通八達的各處郡道,快速馳援各處。
敖倉充足的糧食,可以保障秦軍的後勤。
滎陽水運樞紐的重要位置,可以保障良好的運輸。
有如此條件,大秦江山如何能被六國餘孽所撼動。
“此乃我大秦萬世之帝業所在!”
始皇帝淡淡開口,眼中已滿是自傲。
眾臣聽聞此話,皆躬身說:“陛下萬年!”
“大秦萬年!”
隨行人群中,趙佗看著這一幕,嘴裡跟著眾人小聲的呼喊著。
他的腦海裡冒出的卻是另一句話。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雲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並起而亡秦族矣!”
“皇帝,看不到真正的禍患所在。”
在趙佗的嘆息聲中。
這支封禪的隊伍再次從滎陽啟程。
始皇帝要順著鴻溝南下,去看一看昔日的大梁城。
途中有一地,名為博浪沙。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