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飛的東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二十四章:工農,秦將,起飛的東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武功侯趙佗與太子扶蘇於府中秘談一日。

待到數日後,太子正式向始皇帝上書建言,欲劃分天下徭役、兵役區域。

“北人戍北,南人戍南?”

秦宮深處,始皇帝再度打量著扶蘇奏上來的文書,咀嚼著奏疏裡所提議施行的政策。

今日的大朝會上,太子扶蘇公開上書,引得群臣一陣議論。

說是議論,其實也沒什麼反對意見。

因為這事情只需要仔細思量,就能發現扶蘇說的很有道理。

特別是太子這一次上書準備的十分充分,在奏疏裡羅列了許多資料。

比如上一次秦軍征伐河西時,從關中和蜀地徵調兵卒和役夫一路耗費的糧食資料,以及從齊魯之地徵調兵卒役夫耗費的糧食資料,還有相關人員的病死人數之類的資料對比。

這些用新推廣的秦數羅列的資料,無不顯示著從遙遠之地徵調兵卒役夫,耗時極長,損耗極大,病死率很高,確實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

秦國一向注重實際利益,之前皇帝和眾公卿的思維還沒有徹底從統一前的區域型國家,轉變到統一後的大一統王朝。依舊按照老規矩行事,結果徒增損耗。

現在被太子一點破此事,朝中就有不少公卿當場站出來附和。

最激動的還不是太子的岳丈李斯,而是王戊。

太子手裡的資料有一部分就是他提供的。

作為掌管天下農業稅收的治粟內史,王戊這幾年為了填皇帝征戰的窟窿,頭髮都不知道掉了多少,每多浪費一石糧食,那都是在要他的命啊。

雖然實行分割槽域徭役的政策後,會減免一些地方的賦稅,但相比路途上的大量損耗,還是會多不少剩餘的。

有節省糧食的妙招,他自然是舉雙手雙腳的支援了。

“臣王戊認為太子之言,實乃利國利民之良策也!”

王戊之後,其他眾卿大都覺得太子之策可行。

見到眾臣皆稱善。

始皇帝也沒有拆自家兒子的臺,在朝會上點頭拍板下來。

他下詔命太尉府對這次攻打百越的兵員徵調進行最佳化,儘量多選南方之人,同時治粟內史府則商議相應的減免賦稅政策。

說實行就實行。

雷厲風行,正是秦國的一貫作風。

只是等到下完朝會回到宮中後,始皇帝又感覺有些不對起來。

劃分天下徭役、兵役的政策乍看之下,確實像扶蘇能想出來的,但他還是有些疑惑。

始皇帝轉頭看向殿旁侍立的趙高。

“尚書令,將太子之前的文書呈送一些給朕。對了,還有廷尉和武功侯的也一起。”

“唯。”

趙高領命,走到殿門口,轉述給自己手下的尚書僕射。

目送那黃姓的尚書僕射走遠,趙高眼皮不由自主的跳了跳。

尚書僕射。

幸好這位置已經換了人,要還是那位廷尉之子擔任的話。

他趙高這個新任的尚書令,絕對是每天都要心驚肉跳,不得一刻安寢。

尚書令的位置,是始皇帝受傷後,鮮少再乘車外出,又需要趙高幫他潤筆批改文書。所以乾脆將他從中車府令平調為專管文書的尚書令,這樣趙高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皇帝代筆了。

“這秦國的重要文書,大半都是我趙高批覆的。許多政策,皇帝也是問過我意見後決定的!”

趙高對此很沉迷。

他回頭,看向低著腦袋打量文書的始皇帝。

“如果能一直這樣下去就好了。皇帝永遠當他的皇帝,我趙高,也能永遠的呆在這個國家的權力中央。”

不一會兒,尚書僕射便送來一堆太子、武功侯和廷尉之前的文書,趙高轉呈給始皇帝。

始皇帝將三人的奏疏拿來詳細對比,頗有認真推理的模樣。

很快他就笑起來:“這武功侯有些意思啊,這麼好的建言不自己開口提出來,反而讓太子來,他這是想要幫太子樹立賢能有才的名聲嗎?”

聽到這話,趙高眉眼微動。

從始皇帝的語氣來看,似乎並不反感趙佗如此做。

“太子日後若是登基當了皇帝,武功侯是他的妹夫,想來定會做輔政之臣,依舊權傾朝野。而我趙高呢?”

趙高看著面前的皇帝,心中升起一抹恐懼。

“沒有了皇帝,我趙高什麼都不是。”

……

始皇帝的疑惑,很快就得到了解決了。

趙佗之所以將區域劃分的策略交給太子提出,是因為他有一個更加重要的足以改變國勢的建言提出。

在數日後的大朝會上,趙佗以少府之職正式上書,提出了兩個重要建議。

“編百工、農學之書。”

“仿照文法學室,興農學、工學室。天下農人、匠人若能透過工、農學室考核,便擁有成為相應工、農之官的資格。”

透過工、農學室的考核後,就可以做官?

眾臣聽得面面相覷,不少人眼露震驚。

就連帝榻上的始皇帝也是眯起了眼睛,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武功侯這個建議,是要改變秦國的任官政策啊。

在秦國想要做官,除了皇帝徵辟外,大抵就是透過相應爵位任職,和走學室文法吏的路子。

現在武功侯要搞一個工、農學室,讓普通的工匠和農夫透過工、農的學室考核,也能成為官吏,這相當於是新開闢了一條做官的道路。

廷尉李斯心臟砰砰直跳,胸膛不停起伏。

秦國的原有學室,是專門培養文法吏用的,教授的就是秦法秦律。

透過考核的學室子弟可以擔任各郡縣的基層官吏,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那些子弟都是法家的力量。

這也是法家能夠在秦國一家獨大,擁有超然地位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掌握著能夠比肩軍功爵制度的一條做官出路。

讓天下黔首想要做官為吏,除了去戰場立功打仗外,就只能投入學室中,成為一名學法的弟子。

但現在武功侯突然搞這一招,這是要搶他法家的大蛋糕啊。

趙佗這樣做的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

“武功侯這是想興盛公輸般一脈!”

李斯腦海中瞬間想起那個無所不能的公輸般名號,立刻猜到了趙佗的目的。

公輸般是天下名匠,百工中的真正傑出人物,單純以發明創造的方面來講,就連墨子也不及他。

但在諸子百家中,人們提到“工匠精神”,只會提到墨子,而非公輸般。

其中原因是什麼。

不就是因為墨子有傳人,有傳承的墨家能夠發揚墨子的思想,讓他能夠天下皆知。

公輸般卻彷彿是曇花一現的人物,隕落之後,再無半分聲響。

不過這已經成為了過去式。

現在因為趙佗這個公輸子傳人的出現,憑著公輸子殘卷,弄出了種種神奇造物,使得公輸般之名響徹天下,甚至還反壓住了墨子。

有了名,自然就想要實。

在李斯看來,趙佗或許就是這樣的打算。

他要利用公輸般為名頭編撰百工之書,同時為天下工匠開闢一條做官的通道,弄一個“公輸家”出來,以躋身諸子百家之列。

至於同時提到農家,恐怕只是個障眼法,是為了他想興盛的“公輸家”來打掩護。

“趙佗這小子,居然想要趁機開宗立派,好大的野心啊!”

李斯深深吸了口氣,看著趙佗的目光滿是忌憚。

他猜到了趙佗的目的,但還真不好反對。

因為此刻的武功侯,正在朝堂上大談百工和農業對國家的重要性。

其中農為國本,無需過多的質疑。

至於百工之業,趙佗當場舉出了巨砲、曲轅犁、造紙、騎兵三寶、百鍊鋼等種種新式器物對國家的強大作用。件件皆有實物和案例相證,讓人無法進行反駁。

“臣以為,工、農乃是國家之本,本強則國強。我大秦若想日趨富強,當重視此道才行,上至中央少府和治粟內史,下至天下各郡縣之工師、田典等職,皆當優中擇優方可。”

說完重要性後,趙佗又舉出了兩個開設工、農學室的必要性出來。

“關中推行漚肥法,收效頗豐,但想推廣到遼遠的齊地、燕地,則十分困難與緩慢。雖有文書傳送,但當地的田典在施行中不一定能夠理解和準確的實施,不免造成效率低下,耽誤生產。”

“如果透過學室的系統學習,教授出一批掌握了漚肥法、曲轅犁以及各種農業生產技術的弟子。待他們學成後,派遣到各郡縣成為田典官吏,教授當地人的農業生產,一定能使得我秦國的農產日益增強。”

“農業如此,百工也是如此。少府去年研製出的百鍊鋼技術,能夠熟練的工匠數量並不多,偏遠的郡縣一時間很難傳過去。但如果透過開設學室,將相應的技術進行總結,培養出更多的掌握這類先進技術的工匠,再讓他們前去各郡縣擔任工師職務,是否能夠快速的推進技術傳播呢?”

武功侯聲音慷慨激昂,做出了最後的總結。

“興建農學、工學等學室,培養相應的人才。讓他們掌握系統的百工和農學技巧,透過考核之後,下派到各郡縣任職為當地工師、田典等職務,必定可以將更加高效和系統的方法帶到天下各處,如此則我大秦必將百工興盛,農產日強!”

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武功侯所言句句在理,就算有人想反對,也沒有反對的理由啊。

不同於儒家、黃老之類的形而上的學說。農業和百工,都是落到實處的,是強國之本,推廣這些的好處,只要是個正常人都能看出來。

“諸卿以為如何?”

始皇帝並未下決定,而是一如既往的將問題拋開朝堂眾臣。

“兒臣以為武功侯之策實乃強國利民之策,可行。”

太子扶蘇出來站臺,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治粟內史王戊立刻跟上,對他來說,只要能夠幫助農業生產,讓他治粟內史府每年能收到的糧食變多,那他王戊就絕對贊成。

“武功侯的策略,每次都有利於我,真乃大大的好人!”

王戊看向趙佗的目光,甚至還有些感激。

眼見太子和治粟內史都附和了。

兩位丞相和其他幾位重臣自然不會不開眼,紛紛表示贊同。

廷尉李斯在心中幽幽一嘆。

如果趙佗的提議換成其他學說,比如要搞什麼儒家、或是道家的學室,他絕對要站出來進行駁斥。

但現在嘛。

“農為國本,工為骨幹,而且他們透過考核出來做的也是工師、田典之類的小吏,於大體無礙。老夫忍了。”

李斯咬了咬牙,也拱手道:“臣附議。”

趙佗的提議,沒什麼人反對。

始皇帝打量了趙佗一眼,又看了扶蘇一眼。

趙佗的策略於國有好處,他這個皇帝自無不肯。

始皇帝笑道:“既然眾卿皆言可,那少府和治粟內史這幾日便給朕拿出一個章程來吧。”

“臣遵旨!”

趙佗立刻拱手應諾,眼中閃過興奮的神色。

成功了!

果然工農才是社會的基礎,以這兩者來開頭,沒人能夠反對。

工農子弟,就是他趙佗改造這個時代的先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定河山

風雪雲中路

變成路人甲後(女尊)

兩枚杏核

為奴三年,王府眾人悔瘋了!

錦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