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如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6章 前事,一個人的道門,劍如蛟,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雖說南淵國對於各地方上的管束向來也還算寬鬆,但也有一套自上而下的考評的規矩,有專門針對官人的暗訪和處理的專項衙門,比如“官政司”就是最大的專項衙門,做的事情就是專門明察暗訪各地的官人相關的桉子。
可就像是樹林裡不論如何都會長蟲子一樣,下面各級的貪腐和枉法依舊未曾斷絕過。即便是剝皮填草這等酷刑,也起不了根本作用。
一些無傷大雅的佔點公家便宜,或者摳摳搜搜的私拿一些好處,又或者給家裡創造一些便利,這些在南淵國裡其實並不算什麼,即便是那些專門針對查辦官人的人也不會過分為難。頂多就是在每年的官評上給你記上一筆,若想升遷會有影響,但絕不至於入罪。
可即便如此寬鬆,又有酷刑警醒,依舊有很多人暗地裡幹著挖牆根的惡事。不單單只是“拿點”,而是將自己的權利當做鐮刀,一邊把律法踩在腳下,一邊肆意的收割治下的百姓。甚至結黨營私也屢見不鮮。而且往往這種大蟲子,遠比那些浮於表面的小蟲子藏得更深,也更難以發現。
廊源城地處北江郡,本身就會因為北江郡的特殊地理位置連帶著各方面都很敏感。但廊源城卻年年有極高的官聲平價,從上到下都是一片欣欣向榮。可是與之相反的就是時常會有一些密信從各種渠道進入如“官政司”這樣的地方。
一件兩件尚且還不至於讓人關注。畢竟廊源城的官聲極好,其城政官十幾年來都是考評上上等。這種地方受一些妒忌和汙衊也不是不可能。更何況還是匿名的密信。
可連續數年,每年都多達十餘封密信,內容從“貪贓”到“枉法”涉及的事情可以用無法無天來形容。即便是心再大的人也不敢真就篤定的說全部都是汙衊、誣告。萬一呢?萬一這裡面某一件是真的呢?那就是大事!
官政司的人選擇了迂迴的辦法。沒有直接去查廊源城。避免了一旦查證屬偽的話影響廊源城上下的官人情感。選擇的是倒查這些密信的來源。最後還真查到了。
之後確認了密信裡的事件由來官政司的人才真正重視起來。因為這些密信的投遞者並不是實際的密信書寫者。實際的書寫者已經早就死掉了,而且是一場大火直接滅門。這些密信是滅門之前,其寫好轉交與摯友手裡,說一旦出現意外便一點一點的投遞給官政司。
那摯友也沒有食言,當真就把那些密信拆分出來,一年一年的投遞,有些甚至反覆投遞。為的就是完成自己的承諾。甚至這人被官政司的人找到時一點不慌,反而頗為感慨,說了一句“你們總算來了。”不論來的是不是“禍”,這人都顯得很坦然。
但身為南淵國裡專門轉對官人的衙門,官政司還是沒有讓人失望。至少一個郡內的城政官還沒本事把官政司的人拿捏住。
所以“北江郡廊源城城政官吳遠貪贓枉法特別專桉”隨後便掛在了官政司的絕密計劃中,並一直在默默的推進。
後來將肖望承調往北江郡擔任郡守一職也是有官政司的人在背後推波助瀾。臨上任前,官政司的司長還專門與肖望承長談了足足一天。
可難就難在你發現了問題,想要去掀開那一層光鮮的虛假外皮的時候才發現,完全沒有抓手可用。
就要比你明明聞到臭味了,知道那隻悶罐裡必定裝著屎,可要開啟這悶罐總得有個抓手啊。即便那些密信說的言辭鑿鑿,可上面提到的所有的人證都已經死的死,失蹤的失蹤,唯一留下一團不清不楚的謎團似乎印證著密信裡的事情並非空穴來風。
要麼就把吳遠直接調走,把被他遮掩起來的廊源城露出來?
也不行。那樣的話吳遠必然會意識到危險,所有的殘留線索也都將被其清理乾淨。事情不會變好,只會讓手裡的所有線索徹底爛掉。
這也是為何肖望承到了北江郡足足兩年多了卻依舊沒有動廊源城的一草一木的原因。是肖望承在等,等一個最好的機會。
之前吳遠突然告病要回老家。這件事之前一點訊息都沒有。可卻讓肖望承敏銳的察覺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空子。他直接駁回了吳遠的告假條子,並且即刻就讓楊傑出發,前往廊源城坐鎮,開始嘗試鑽進廊源城這口悶罐當中。只要尋到一丁點的突破口,那麼後面的事情就好辦了。
但誰能想到楊傑眼看就要到達廊源城了,卻接到了吳遠暴斃的訊息。
計劃被打亂。可同時也意味著悶罐的蓋子沒了。裡面的髒東西想要藏也就不那麼容易了。所以楊傑直接擺明車馬,要廊源城下面的所有官人不論大小都人人自危,先亂起來。
而且相比起下面的人會最後演一出什麼樣的劇給楊傑,鬧劇還是喜劇?楊傑手裡可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他此時硬是賴著不走,就是要死死的罩住吳遠的府邸,以及這府中之人。
楊傑相信,只要等他的人將吳府裡的各個角落全都排查一遍之後,這邊的收穫就絕對足以在廊源城裡掀起一番血雨腥風了。那些藏在吳遠的羽翼下為非作歹的臭蟲也將死無葬身之地!
可惜,主犯吳遠死了,連同密信裡多次提到的吳遠獨子吳青翎也死了。在楊傑看來,兩人死得太輕鬆了,只有凌遲方能配得上這對父子的惡行。
不過......楊傑想到此處不由的再次將目光落在桌上的那張皺巴巴的遺書上。這或許是除了吳遠暴斃之外,第二個讓楊傑意外的事情。
“張硯......”楊傑並不像之前跟周倉說的那樣他沒聽過這個名字。相反,早在一年多前他就聽說過張硯這個人了。聽當時才到北江郡不到一年的郡守肖望承提起的。
燃文
楊傑的記憶很好,他記得清楚肖大人當時是拿到了好友宋青河將軍的來信,心中提到了張硯的名字,似乎是宋將軍希望肖大人幫一個忙,護一護這個張硯,而且也提到了廊源城的城政官吳遠。多的內情楊傑就不清楚了。只記得這些,以及當時肖大人說的“還不是時候”。
如今再次看到這個名字時,居然是出現在吳遠的遺書上,並且看得出吳遠在寫這個名字時內心充滿了恐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