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零四章 證物,重生之乘風而起,二子從周,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番話連講解帶演示,連理論帶實踐,也讓眾人不得不服氣。

張宗憲鼓起掌來:“厲害厲害,好些以前想不透的地方,原來是因為這樣。”

大家也跟著鼓掌,李鑑辰說道:“所以說啊,大家還是要多交流,我們新島華人也是非常喜歡這些東西的,有機會小周先生也去新島給我們的愛好者們講講課。”

周至連連擺手:“這些都是啟老告訴我的,我所知也不過是皮毛,書法和他們相比更是天壤之別。”

“不過啟老對推廣書法之道可以說是不遺餘力,如果李公有意邀請啟老的話,我倒是可以幫忙敲敲邊鼓。”

李鑑辰大喜:“那我們可就說好了,到時候你可得幫我,不許推脫。”

侯鍾晉說道:“還是先說回到《大日經》上來吧,按照周先生的說法,就是書法風格上來說,其實和晉代二王書風還有差異?”

“是。”周至說道。

“那周先生為何斷定其為真品呢?”

“首先我們要強調一點,與晉代二王書風差異很大,也不能就說不是唐代真跡。”周至說道:“中國古代書法可以效法的很多,比如鍾繇,比如衛夫人,遠還有諸多漢隸秦篆,對於書法大形成期的唐代來說,並非只有二王可以效法。”

“比如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情如潮湧,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行筆不顧工拙,不少筆畫純以筆肚抹出而無薄瘦之弊,幹筆眾多而無枯澀之嫌,所謂‘乾裂秋風,和潤春雨’,蘇東坡評價‘不求為佳乃佳’,又還有多少二王書風在其中呢?”

“而我們細看這幅《大日經》,恰恰也和《祭侄文稿》有些相似,用筆比晉代粗拙,而章法在行草和大草之間,富餘變化而法度儼然。”

“這就是典型的唐書風貌。作品和作者的年代,是完全符合的。”

“當然了,以我的水平也就這樣了,還達不到靠書法就能鑑定真偽的程度,我的把握來自這幅作品的用紙,就是剛剛安宅先生已經說過的,蜀中硬黃蠟紙。”

“唐代紙本,要儲存到今日是非常困難的。”安宅英一提出疑問:“不知道小周先生是根據什麼,就判定出《大日經》所用的紙張,就一定是唐代著名的硬黃蠟呢?”

“之所以能夠如此確定,是因為一件著名的文物。”周至笑道:“一件在歷史上有著明確記載,以硬黃蠟紙為載體的確實文物。”

“有這樣的文物嗎?”安宅英一問道。

“有,它就在遼寧博物館,唐摹《萬歲通天帖》。”

“《萬歲通天帖》,又稱‘唐摹王羲之一門書翰卷’,武則天時期,王羲之後人王方慶,將王氏一門二十八人十卷法書真跡,獻給皇家,武則天將之交於弘文館,命高手鉤摹留存。這是傳世勾填最為精到,年代最為確切,真跡來源最為可靠的二王法帖。”

“其後真跡佚失,僅存一卷摹本傳世。”

“為了摹拓該本,唐代弘文館研究出了‘晌拓’之術,就是後世著名的雙鉤填墨法。”

“這種方法,要用到上品的黃蠟紙張,覆蓋在作品之上,在晌午的時候張於窗前,人於室內,利用日光拓寫作品字跡的外緣,是曰‘雙鉤’,然後填充墨色,如此便可以得到‘亞真跡一等’的高檔拓品。”

“這是我國古代為了儲存複製名家書法作品發明的最佳辦法,然歷史也有記載,所謂‘晌拓歷代皆可為,總以硬黃蠟紙所摹為最精’。”

“硬黃蠟紙是唐代較名貴的藝術加工紙,產於蜀中,紙上均勻塗蠟,使紙具有光澤瑩潤和半透明的效果,用於書畫作品摹本的製作是最佳。”

“唐代皮日休有一首石榴歌,其中便有‘流霞包染紫鸚粟,黃蠟紙裹紅瓠房’一句,用黃蠟紙來形容石榴內層皮色,這既能夠說明硬黃蠟紙在當時的名貴,也能夠給我們提供重要的顏色和質地的參考。”

“這批珍貴的書法貼子,以硬黃蠟紙摹拓完成之後,弘文館便將之集中到了一起,裝表成卷軸,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萬歲通天帖》。”

“王羲之墨跡沒有原作流傳,這幅鉤摹本就被稱為‘下真跡一等’。本身鉤摹精妙,不僅較完整的保留了王羲之的筆韻和靈魂,甚至將原作中的缺損都鉤摹出來。”

“更具價值的,是它有明確的勾填年代記錄,且新舊唐書均有對王方慶獻帖的記載,來源非常可靠。”

“除此以外,該貼歷代傳承有序,歷次裝表還增加了唐代到清代的收藏記錄,包括岳珂,文徵明,董其昌,項子長等名家的題跋。以及乾隆等皇帝的印章。”

“而董其昌還特別在跋文中指出,該貼的作成,非唐代名手鍾紹京莫屬。”

“因為戰亂,該貼遭遇兩次火燒,剩下的殘卷底部都能夠清晰看到火燒的痕跡,說明其經歷過的磨難。”

“這個貼子後來被溥儀帶去了東北,藏於大白樓內,好在不久東北全境解放,《萬歲通天帖》幾經流轉,最後埋沒在了部隊用的作戰地圖和計劃檔桉中。”

“時任沉陽軍區副政委的周桓不經意間發現了這件國寶,立刻將之交給當時的東北博物館。”

“一九八三年六月,文物文化部文物局,經宣傳部批准,正式以楊仁愷、謝稚柳、啟功、徐邦達、劉九庵、傅熹年、謝辰生等幾位老先生,組成中國古代書畫巡迴鑑定組,對國內現存的古代書畫進行鑑定普查。鑑千古書畫,正中華文脈。”

“這是一群至今無人超越的書畫鑑定大師,儘管當時的專家組平均年齡已超過六十六歲,但他們依然用雙腳踏遍中國的每個角落。”

“這次鑑定行動直到去年才勝利結束,一共跨越二十五個省市自治區,走進了兩百多個書畫收藏單位,每天平均鑑定一百二十件作品,共為六萬件文物正名。”

“當年的東北博物館,現在的遼寧博物館,還詳細保管著《萬歲通天帖》的兩次鑑定記錄。鑑定結論為:唐摹《萬歲通天帖》卷,紙,佚目物,硬黃,雙鉤而有濃澹,難得!”

“最好玩的是啟老給我講過的一個細節,五四年的那個鑑定上,還寫著‘估值兩億元’。”周至笑道:“當然這個兩億是以國家第一次貨幣改革前而言,五四年的兩億,五五年就變成了兩萬。”

“然而當時的兩萬,也差不多是一個人不吃不喝五十年的收入了。”

“不過我個人認為,《萬歲通天貼》,哪怕用今天的兩億人民幣,甚至兩億米元,兩億英鎊,那都是不足以形容其的價值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水晶鞋與醉貓

歲花玳玳.

舉報我賣假藥,病情復發你哭啥?

水中魚

白月光冷又媚,偏執大佬奪她入懷

許個栗子

八零換親,被全家寵翻,日子紅火

一頓十桶炸雞

去他丫的劇本!假千金擺爛殺瘋了

洛七七七

娶個老阿姨做媳婦,我樂瘋了!

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