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出發賑災,錦繡盛唐,愛吃白馬蜂蜜的峰師兄,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世民原本還在猶豫要不要派李治走一趟河東。

原因主要是李治剛剛返回長安尚未好好休息一陣,李世民實在是捨不得讓李治再次出去奔波。

然而尚未等他做出決定這邊李泰又提出了前往劍南的請求。

李世民開口對李泰說道:“劍南之地群山聳立,溝谷縱橫,且道路難行,酷熱難耐。

吾兒自幼從未出過長安,如何受得了如此之苦?”

李泰道:“九弟如此年幼尚有勇氣前往嶺南瘴瀝之地,兒臣又豈能畏懼區區道路之險?”

李世民聽了李泰的話以後忍不住沉思起來。

他自然知道李泰為何會主動提出前往劍南。

但李泰與李承乾和李治兩人有著很大不同。

李承乾身邊有專門的老師時刻教導他處理政務之法,又已經有過多次監國經驗。

李治更是早已憑藉自身的超凡才智在朝堂上站穩了腳跟。

而李泰之前從未有過獨自處理政務的經驗,此時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前往劍南道真的合適嗎?

況且劍南之地也是漢僚混雜,更有之前投靠於大唐的眾多羌人居住於此。

如此複雜的民族關係李泰又是否有能力妥善處理?

可是如今李泰剛剛再次迴歸朝堂,正是急於表現之時,如果自己拒絕了他的請求恐怕對他又是一次打擊。

想到這裡李世民抬頭看向了房玄齡等人。

他首先開口對房玄齡問道:“玄齡認為兩位殿下參與救災是否合適?”

房玄齡聽了李世民的問話以後忍不住心裡一陣發苦。

正常來說這時候由兩位皇子出面賑災自然是再好不過。

然而,如今皇上的幾位皇子都尚未成年。

這裡面真正能夠讓眾人放心的也就只有年長一些的太子李承乾和心智早熟的李治兩人。

如今太子並未張口請求前往,而從李泰之前的政治表現來看確實要差上不少火候。

即便如今有些進步,在房玄齡看來也是有限。

如果自己此時貿然同意到時萬一出了紕漏定然是要被埋怨。

可是如果自己斷然否定,恐怕又會被李泰暗中記恨。

原因無他,自己此時的身份可是李治的老師啊!

想到這些房玄齡只能無奈地開口道:“此事能有皇子出面自然是極好的,至於陛下屬意哪位皇子下官不好置喙。”

李世民聽了房玄齡的話以後忍不住一皺眉頭。

他與房玄齡等人相處日久自然能夠從隻言片語中猜測出對方的想法。

此時房玄齡既不否定皇子出面的提議又不明確同意讓李泰和李治兩人前往。

顯然是對其中一人的能力不太認可。

而他所不認可的那一個肯定毫無意外的就是李泰。

李世民又將目光看向了長孫無忌。

他是李泰兩人的舅父,這時候應該敢於做主。

於是李世民對長孫無忌問道:“輔機對此有何意見?”

長孫無忌毫不猶豫的開口道:“臣同意房相的看法。”

李世民一聽這話心裡忍不住一嘆。

得,不用說,長孫無忌這也是不看好李泰呀!

他忍不住又將目光看向了高士廉和魏徵,戴胄,溫彥博等人。

發現他們此刻也都是眼觀鼻,鼻觀心,擺明了就是不想參與此事。

於是他又將目光看向了李承乾。

他心裡有些好奇李承乾為何沒有主動申請前往。

只見此時的李承乾滿臉平淡的站在那裡,似乎根本就不關心最後的結果。

李承乾看到李世民的目光轉向自己頓時站得更直了一些,至於其他並沒有任何表示。

從李治張口說出他要前往賑災的那一刻開始李承乾就已經決定置身事外了。

原因無他。

李治之前的表現太過亮眼了,他不但獨自一人輕鬆拯救了三萬災民,更是在嶺南立下了開疆拓土之功。

以李治的本事如果去到河東賑災肯定能夠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

李承乾雖然自認也能處理好救災事宜,但是所能取得的成績絕對不可能比李治更好。

既然如此他首先就打消了申請賑災的念頭。

至於李泰此時為何要站出來李承乾也能夠理解。

但是即便再如何理解也不意味著他就要幫著李泰去爭取機會。

李世民看到這裡心下也大致做了決斷。

他決定給李泰一個表現的機會,看看他最近到底是真有進步還是隻會紙上談兵。

於是他開口宣佈道:“既然青雀和雉奴都有心為朕分憂,那邊依了你二人所請。”

說到這裡他將目光看向立於朝臣中間的馬周和蕭翼兩人繼續道:“馬周,蕭翼聽旨。”

馬周兩人聽了李世民的話以後馬上站出來躬身行禮。

李世民開口道:“今封馬周為劍南道監察使,協助越王李泰處理劍南各州旱情並監察當地官員賑災表現。”

馬周開口道:“臣,遵旨。”

李世民又對蕭翼道:“封蕭翼為河東道監察使,協助晉王李治處理劍南各州事務。”

蕭翼領旨以後李世民繼續對李泰和李治說道:“你二人雖為主使,但凡事要多多聽取馬週二人之意見,切不可獨斷專行。”

李泰和李治兩人同時開口應是。

李世民再次開口道:“工部與司農寺儘快選出足夠人手隨越王和晉王一同出發。”

段綸和張儒兩人齊齊躬身領命。

散朝之後,李治便在第一時間給身在太原的李績寫了一封書信。

讓他暫緩對太原城的改造,將節省下來的物料留作幫助災民們興修水利。

此時的河東道其實並不缺水。

但由於地勢的原因使得這裡的水資源分佈極為不均,而且往往水流過急使得百姓難以利用。

李績雖然已經開始在太原城引入汾水,但所作的改動畢竟有限。

李治決定藉此機會多走訪一些地區,看看能否興修一些堤壩來緩解這種現象。

經過兩天的準備之後,李泰和李治兩人終於從長安城出發分頭前往兩地。

李治離開長安以後的第一站先到了太原與李績打了一個照面。

此時的李績四十出頭的年紀,渾身精壯但是並不偉岸。

由於常年處理政務使得他看起來倒是多了一些文人氣質。

兩人見面以後,李治首先行禮並開口道:“李長史替本王牧守一方,多有操勞,本王在此謝過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穿越大新到三星堆文明

平行老鼠

玄天宗修行記事

枯澤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劍西來

紅樓謫仙人

業火之劍

穿成農夫,我靠採山貨養家

一片白菜葉

北朝帝業

衣冠正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