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得虛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9章 建學堂的打算,扶明錄,浪得虛名,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門和前門之間的江米巷依然忙碌而擁擠,作為京城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這裡總是那麼的喧鬧。
但卻又比往日少了些什麼。
少了要飯的乞丐和難民。
為了應對鼠疫,在常宇的建議下朝廷開始了大規模的環境治理以及隔離人群,那就是不允許難民和乞丐進入內城,在宣武門和正陽門以及崇文門三個城門口有官兵把守分流。
有人會問如何分辨城中百姓和城外難民?
簡單的很,難民和屌絲和平常老百姓的氣質和打扮一望便知。
更重要的是,城中嚴禁乞討,兵馬司的人一旦發現有乞討的要麼就打一頓驅逐出去要麼就把你關起來。
所以一開始還有混進去的,到後來就沒人找不自在的了。
雖說城中富紳豪門多,但外城有京城最繁華的娛樂一條街啊,每天都無數大老爺在此流連忘返一擲千金,運氣好的話就能討到賞,而且外城的店家也多總能討到些剩菜剩飯墊肚子。
除此之外朝廷及一些有善心的豪門設的粥棚也在外城,雖說因糧食短缺如今的粥棚一天只供應一頓,且越來越稀但總能吊口氣不至於餓死。
一擲千金的尋歡客,琳琅滿目的店鋪以及每日一供的粥棚,加上內城的嚴格執法成功的讓難民隔離在外城,至於對防治疫情到底有沒有幫助誰也說不上,但至少減少了內城的風險。
常宇和宋洛玉穿過正陽門到了外城,舉目四顧頓時就有一種異樣,人少了很多,很多!
這幾個月京畿一帶兵禍不斷天災一波接一波,零食失收百姓流連失所,周邊如延慶,昌平,順義的老百姓只能王京城來逃難活口,據說連保定府的人都跑到這兒來了……
成千上萬的百姓將外城擠得水洩不通,在城外搭建的窩棚更是連綿數里。
京城早就成了難民營。
昨日常宇回京時,還沒入城就被大批難民圍著乞討,甚至差點一度進不了城,待進了城也沒好到哪裡去,若非有親侍隨扈他甚至覺得都有可能被搶劫。
可眼下一眼望去,往日的丐幫大軍僅餘寥寥且多是老弱病殘甚至連婦人都少見……
咦,宋洛玉滿頭霧水。
但常宇卻知道人去哪了。
眼下朝廷需要大量勞動力去栽培紅薯和土豆,耕地,翻土,栽種,澆水,施肥,幾十萬斤的種子幾千畝地要在短短時間內完成播種,工程量極大,勞力的需求量也大。
但是,京城這會最不缺的就是勞動力,而且非常之廉價。
廉價到只需管飯。
所以一大早,錦衣衛衙門的人就到外城吆喝了,一傳十十傳百,隨後大批男女勞力順著通惠河去往通州。
通州緊鄰大運河土地肥沃又便於澆灌,皇莊在那邊也擁有大片土地,足夠消耗三分之一的種子,餘下的則可在通惠河以及城北的溫榆河,清河河畔尋良田種植。
一般沿河靠水的良田都在勳貴手裡頭,但這一次常宇不管是誰的地,只要空著他就要種,而且這種事不用他出面,今兒一早崇禎帝已召集京中勳貴議此事,相信沒人會反對,反正空著也是空著,讓他種一季換些種子也值,何況這大饑荒節骨眼誰要是反對那就是不上道,能輿論給罵死。
大批難民前往通州去耕種,讓北京城壓力頓減了許多,首先城中沒那麼擁擠和喧鬧,其次常宇也有心藉此機會將難民朝通州分流。
通州城幾個月前被韃子給屠了城幾成廢墟,眼下正好趁機將難民安置其中,只要給予適當的政策照顧,常宇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在此紮根繁衍,用不了多久,這個碼頭重鎮又會繁榮昌盛起來。
以常宇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很多事已不用親力親為,便如這次推廣種植番薯和土豆應對饑荒的事,他和崇禎帝商議好,然後便交給錦衣衛來執行命令,同時委派農業專業宋應星全權負責。
“爺,賞點銀子吧”常宇揹著雙手正沿街往西走時,便被十來個衣衫襤褸的小孩給圍住了,身後宋洛玉眉頭一皺便要向前驅趕時常宇輕輕搖搖頭,掏出身上碎銀全都賞了,小孩們樂開了花,嘴裡不停說著感謝的話。
“乞討總非長久之計,為何不尋些事做”常宇問拿個領頭的孩子,看上去有個七八歲。
“俺們也想找些事賺口飯吃,可是用工的都嫌俺們小不用,連官府都不用說浪費糧食……”。
常宇微微嘆息,心中想著城中至少有數千兒童,總這般流浪下去倒也不是辦法,得想個辦法安置一下,但一時卻也無計。
畢竟不可能白養著啊,那可是數千張嘴。
“小孩子能做些什麼工呢?”常宇皺眉嘀咕著,宋洛玉嘆息一聲:“偷雞摸狗拔蒜苗,再大了些估計就會搶了”只是她這隨口的一句話卻讓常宇陷入了深思。
在後世這個年紀的孩子正是兩代人的掌中寶,學校課堂遊樂場自由的成長,但這個時代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除了出身富紳豪門,根本沒幾個有機會讀學堂,更多是自小就精通各種家務和農務。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這話可能讓人覺得俗氣可笑,但細想之下,難道不是麼?一個國家的未來和下一代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
便如眼前這一代孩子,他們目不識丁無一技之長,即便熬過這場饑荒大難不死,但未來又是什麼,要麼成為慣偷,強盜,要麼傳承父輩的面朝黃土背朝天!
這就是他們的未來,同樣也是國家的未來!
但若他們能入學堂讀書識字,開闊視野之後在各行各業大放異彩的話,那國家同樣也會大放異彩。
所以,常宇決定要辦學堂,其實他一早就有這個打算和準備,奈何被幾場兵禍給攪和了,眼下難得不用外出打仗,那邊好好搞搞教育吧。
可建學堂要花錢,請老師要花錢,養這幫孩子也得花錢。
錢錢錢……
這種事擱在別人身上自是頭都大了。
但常宇心裡已有了計劃,錢對他來說真不是什麼難事,並非他有錢,而是他能弄到錢,多了沒有但籌辦個學堂綽綽有餘。
而且他也打定主意,要建就建新式學堂,讀書識字是基礎但不決不是唯一,雖不能說讀書人完全無用,但是隻讀那些四書五經你丫就是研究的再透徹,分析的再明白又有個卵用,對國家的發展有什麼貢獻!
所謂科教興國,是時候將數理化放在c位了,雖不指望能一步登天,但至少先普及些基礎知識,至於能否所為便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
常宇也知道,一旦自己的這個計劃拿出來,會引起很大的議論性,畢竟在古代化學物理什麼的都被一概而論的稱為旁門左道,不是主流學術,這時候還是看誰研究的文學思想研究的好才是大佬,數學也才僅僅剛接近主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