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55、燕王,立之何如?,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朱標的突然薨逝,也可以說是英年早逝,直接震動整個朝野。

朱元璋更是當場慟哭到昏死過去。

還好現場就有整個太醫院的太醫,這才趕緊把陛下救活過來。

可朱元璋醒了就哭,又數次哭死過去。

若不是這些太醫手段高明,朱元璋又這般年紀,還真要有個好歹了。

不止是朱元璋,滿朝文武都哭了,不論真心假意,或許其中有不少官員,一想到這位仁義太子死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勸阻朱元璋的屠刀,就哭的更加悲傷了。

也不得不承認,朱標確實深得民心,也深得百官擁護,在做了這麼多年太子後,他幾乎就是小皇帝了。

朱元璋培養了這麼多年的太子,一下子突然薨逝,連文武百官們都難以接受。

何況太子在位這麼多年,朝堂上下一體同心輔佐皇帝輔佐太子,江山永固。

可若是太子薨逝,位置空懸出來,難保不會發生政治動盪。

萬一讓老二秦王朱樉繼任太子呢?

關鍵是秦王朱樉暴戾無常,說是作惡多端也不為過,不為百官看好。

除了秦王,朱元璋的嫡子,也就是馬皇后親生的兒子還有老三晉王朱棡。

然而朱棡曾經奔馬縛人進行車裂,朱元璋甚至差點要廢掉朱棡的王爵。

這老三自然也不適合繼承大統。

至於老四燕王朱棣與老五週王朱橚。

雖然燕王朱棣就在年前,曾經以藩王燕王名義,率領傅友德等大軍立下戰功。

可惜在那位岷王殿下的不世之功面前,直接就被比下去了。

而且前有秦王后有晉王,怎麼也輪不到燕王啊。

那邊太子屍骨未寒,這邊滿朝文武百官就已經開始考慮繼位的問題了。

也不知道朱標知道這些人的心中所想,又會是什麼樣的感想。

朱元璋這邊則是真的悲痛欲絕。

他幼年就喪父喪母,中年喪妻,如今又老年喪子。

人生悲事不外如是。

哪怕朱元璋還有一大堆兒子,可是唯有朱標是不一樣的啊。

所以朱元璋那叫一個整日以淚洗臉,老淚縱橫,更是為此而連日罷朝,無心再管理政事。

彷彿最愛的兒子死了,就連這江山,也沒有任何意義了似的。

這幾日太醫戴思恭一步都不敢離開,唯恐一個沒看住,這位洪武大帝就要隨著太子一併去了。

朱元璋一邊哭一邊問戴思恭:“你就不怕咱砍了你嗎?”

戴思恭就是當天直言不諱說出朱標已經病入膏肓的人,也是他斷言無醫可治了。

面對朱元璋的質問,戴思恭只是默默嘆了口氣,說道:“陛下,龍體要緊,而且太子的喪禮還要您來主持,何況天下不能一日無君啊。就算您要砍了臣,臣也要說。”

朱元璋被氣笑了:“你不怕我砍了伱的兒子?”

“若是能為太子殉葬,老臣心甘情願,即使全家殉葬也甘之若飴,”戴思恭沒有一絲膽怯。

朱元璋深深的看著戴思恭,眼中閃動著考究和殺機。

可片刻後,朱元璋又慟哭不止起來:“標兒,我的標兒啊。”

戴思恭也聞之落淚,卻還是盡忠盡職的,給朱元璋檢查號脈,不敢讓他有一丁點毛病。

朱元璋就這樣連日悲痛著,卻還不得不堅持親自主持朱標的喪禮。

尤其是在見到朱標的家人時,更是淚流滿面。

朱標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兒,可惜在十多年前就已經早逝,如今由太常寺卿呂本的女兒呂氏為繼妃。

朱標的嫡長子為朱雄英,也就是常妃的兒子,生於洪武七年,死於洪武十五年,因為只有八歲所以沒有得到冊封。

朱標一共有五個兒子,其中只有兩個是常妃所出,還有一個是三子朱允熥,生於洪武十一年,現在只有十四歲(比主角朱楩還大一歲)。

倒是朱標的二兒子朱允炆,其實是繼妃呂氏所出,生於洪武十年。

其實按道理來說,既然朱允熥還在,那麼朱允熥才是嫡子,朱允炆算不上嫡子。

當然現在就考慮不上這些了。

朱標還有兩個兒子,一個是朱允熞,一個是朱允熙,不過他們都太小了,尤其是朱允熙,去年才出生,現在才一歲,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看著這一群孤兒寡母,朱元璋更加傷感。

不過朱元璋忽然注意到一件事,那就是在滿朝文武百官之中,唯獨少了一個人,那就是藍玉。

說到藍玉,他是常遇春的小舅子,等於是朱標的老婆的舅舅,和朱標也是有點親屬關係的。

如今太子朱標薨逝的訊息已經傳出,那藍玉竟然沒有在第一時間回來奔喪?

朱元璋的眼中閃動著某種異樣光彩。

涼國公,你是真的要涼啊。

與此同時,太子朱標薨逝的訊息,開始傳開。

霎時間,整個大明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哀痛之中。

太子朱標的仁義名望是有目共睹的,而且還不止一次代替朱元璋巡視地方。

他如今一死,連老百姓們都悲呼痛失一位任君。

尤其是當訊息傳達到雲南時,雖然大多土司們不以為意,土人們也渾不在意,可是明軍們卻都自發的穿上白衣,以全軍縞素為太子送行。

昆明城內,西平侯府之中,沐英在得知訊息時,更是慟哭到傷心過度而一度病倒。

沐英與朱家的關係實屬難得,當初得知馬皇后病逝時,就曾三日不進食,還悲傷過度到咳血,幾近昏厥。

如今他簡直像是要追隨朱標一起去了的架勢。

大理城,朱楩雖然早有先見之明,早已預見了朱標之死,可是他發誓,他真不知道大哥會在什麼時候死去。

朱楩知道朱標是英年早逝,可他不知道朱標是什麼原因而死,又是哪年哪月死的。

所以朱楩就算有系統傍身,他也什麼都做不了。

不知道死因,就沒辦法給藥。

不知道死期,更無法避免。

若是他敢胡說八道,哪怕去信給朱標,說大哥你小心點,別死了。

信不信朱元璋反而懷疑是他咒死朱標的?

所以朱楩什麼都不敢做也不能做,只能眼睜睜等著這一日的到來。

而且雖然朱楩早就做好準備,只要朱標一死,再等老爺子朱元璋百年之後,他就要準備造反了。

可真到了這一天,朱楩還是深深嘆了口氣:“大哥,一路走好。”

回想起那個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身影,朱楩也不禁熱淚盈眶。

生在帝王家,連親母胞弟都不曾送他就藩,是這位大哥送他的。

這是難能可貴的親情,雖然兩人不是同母,可他們畢竟是同父,體內流淌著許多相似的血液與基因。

朱楩曾經暗暗發誓,既然自己的到來,能讓徐達直到如今還沒死去,要是大哥朱標不死,自己願意只當一位戍邊守國的藩王,輔佐大哥。

可惜,他還是死了。

“傳我命令,”朱楩突然發號施令:“通知李叔然,太子薨逝,全城縞素三天。”

“是,”王福一邊抹了把眼淚,一邊轉身離去。

朱標本該是大明的守成之君,更是仁治之君,有他在,就沒有仁宗什麼事了。

這個‘仁’字,他當仁不讓。

可現在說什麼都已經無用。

太子朱標的死太過突然,尤其對朱元璋的打擊是巨大的,乃至朱元璋本來有很多安排和舉措都是要為朱標準備的,此時也都沒有意義了。

像是朱元璋還曾一度起過要遷都的想法。

現在太子一死,還遷什麼都?遷都幹什麼?

朱元璋只覺得萬念俱灰,什麼都完了。

自然連朱楩這個混賬小子,他也是顧不上了。

不過就在他備受打擊,幾乎要承受不住追隨兒子去了的時候。

朱標的兒子朱允炆,卻給他帶來了些許慰藉,爺孫二人好一通抱頭痛哭。

可有時候,人死雖然是悲傷的事,但是對於某些人,卻又未必不是一次機遇。

就比如這朱允炆。

不論是從身份還是地位上來說,他這輩子都沒有所謂的繼承權的資格,除非朱允熥死了,也就是朱標原配太子妃常妃的子嗣都沒了,呂妃的孩子才真正算是嫡子。

若是按照順位繼承權的排序,此時朱元璋要麼從兒子之中選出太子,也就是老二秦王朱樉。

要麼,朱元璋可以從太子朱標的嫡子選出皇太孫,那就是朱允熥。

朱允炆一個庶長子,朱允熥不死,他是沒法上位的。

何況老朱還有兒子,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哪個不能選?

但就是朱允炆從朱標薨逝以後,日日陪伴朱元璋左右,老朱哭,他也哭,極盡孝道。

朱元璋有時甚至覺得在朱允炆身上看到了朱標的影子,終於聊以慰藉,算是緩過來了一些。

否則以朱元璋如今的年紀,又是老年喪子,死的還是最愛的太子,怕不是真要哭出個好歹來。

於是朱元璋開始把朱允炆帶在身邊,雖然還沒明說,但是很多人已經瞧出端倪。

朱允炆這是要當皇太孫的節奏啊?

期間也有文武百官提及,為了國之根本,要早早確立太子人選。

朱元璋一開始也問:“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

朱元璋深知老二老三都不是省油的燈,讓他們當皇帝,怕不是大明江山都要被他們玩完。

所以他根本不考慮秦王與晉王,直接提問,立燕王為太子皇儲如何。

在朱楩之前,燕王乃是九大藩王之一,鎮守燕京邊關。

燕京前邊就是長城,外面就是草原和北元餘孽。

加上去年朱棣名義上做為統帥,與傅友德大軍大敗乃兒不花,要是沒有朱楩的不世之功,這可是天大功勞。

朱元璋甚至說過‘清沙漠者,燕王也,朕無北顧之憂矣’。

結果老十八的功績太大,朱元璋當時想誇來著,還當著朝堂百官直呼‘朕之虎子’。

可後來怎麼想怎麼不對勁兒,才沒再提及。

可燕王朱棣年紀夠了,又就藩多年,而且頗有賢名,和他兩個哥哥不同,朱棣深知百姓疾苦,平時注意撫卹百姓,因此深得愛戴。

聽到朱元璋提及朱棣,百官們面面相覷,心說不是朱允炆嗎?

但是仔細想想,那朱棣不管怎麼說也是洪武大帝的四子,而且是馬皇后嫡出,怎麼想也比朱允炆一個太子庶出之子資格更高。

再加上朱元璋的威望在那裡呢,他虎目一掃,誰敢反對?

可就在文武百官全部保持沉默的時候。

朱元璋自己卻心裡一動,扭頭看向下面武將佇列最前排的徐達,問道:“徐達,你覺得如何?”

徐達和燕王還有一層關係,燕王妃正是徐達的大女兒徐妙雲。

所以朱棣還是徐達的女婿。

徐達雙手抱拳,只說了一句話:“臣是武將,陛下要臣帶兵打仗,臣無二話。此乃國政,陛下想怎麼做就怎麼做,臣不摻和。”

朱元璋好笑又好氣,但是也知道徐達的性格和脾氣,他確實一直恪守本分,許多時候都是自己逼他來幫自己拿主意,否則徐達從不多問,也不會胡亂發表意見。

更何況現在涉嫌到他的女婿的事。

可就在此時,文官之中一人站了出來:“臣劉三吾有異議,陛下若要立燕王,置秦晉二王於何地?自古以來立嫡立長,才能免去同室操戈啊。何況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又有太子風範。”

朱元璋渾身一震,一聽到太子風範,不由得眼眶發紅,情難自禁的又開始掉起了眼淚。

到最後甚至連朝會都開不下去,大哭著走了。

就連文武百官聞之都不禁掉下眼淚,此時的朱元璋哪還有洪武大帝的殺伐果斷,不過是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兒啊。

徐達也長長嘆了口氣:“太子,我大明之國器,我大明無福啊。”

百官們無不動容。

至於立儲之事,到底還是暫時擱置了下來。

可是在洪武二十五年的六月,雲南又傳來噩耗。

雲南大理,朱楩如今很是清閒,很多事他都安排了下去,也有人在幫他打理。

商業上的事全都交給了沈榮,他是沈萬三的長子,商業上的天賦極高,不但組建了一支商隊往中原行商,還按照朱楩早前的想法,分別跟盈江、騰衝以及麗江幾城,按照代理商的方式帶動著他們也一起做生意。

不光是中原,連周邊和國外的大量錢糧都在源源不斷的往雲南運送。

同時朱楩也在發展農業,雖然許多種子還未公佈出去,但是居里屋一族專門負責秘密培養那些種子,據說效果不錯。

何止是不錯,居里屋都快要嚇傻了。

以吳慧在‘中國曆代糧食畝產研究’一書中,對明代全國糧食的平均畝產量有一個粗略的估計,估算出明朝畝產糧食平均為三百五十斤左右。

而雜交水稻的畝產量是多少?不考慮個例,幾乎可以達到畝產五百到八百公斤,也就是一千斤到一千五百斤左右。

更不用說不適合水稻的旱田地種上玉米番薯和土豆了,雲南土豆也算是特產,這邊很適合土豆的生產環境。

這玩意兒最高可達到畝產上千公斤,甚至還有更多的,並且只多不少。

畝產千公斤啊,居里屋整個人都傻了。

而且馬鈴薯也就是土豆這玩意兒對生存條件一點都不挑剔,就是說種別的東西不行的地方種它正合適。

這麼一來,豈不是全天下沒有不能種的田地了?滿天下全是田地,就問你怕不怕。

朱楩得到訊息也很開心,但是不著急聲張,今年還不到收成的季節。

主要是雲南一年可以兩季收成,但是這樣的環境不知道對他那些特產的種子有什麼影響,朱楩已經被朱元璋訓斥敲打了一頓,可不敢再胡亂行事。

反正也閒下來了,朱楩開始打算自己的個人武力那些事。

比如他的武力值,之前還有二十七萬三千點沒有動用。

是時候買下練氣決了。

光是一本練氣決,就要足足十萬武力值,朱楩很是肉痛,卻又沒有別的辦法。

“不光練氣決,屬性也要繼續提升,”朱楩暗暗琢磨著。

他現在的全屬性都已經達到一百,也已經體會過屬性強大所帶來的好處。

那不是數字,而是真的會全方面反應到自身的。

尤其是智力屬性,在如今閒暇下來時,朱楩也開始自我提升,比如練練毛筆字什麼的,不然他的字總是被人嘲笑也不是回事。

如今他雖然還達不到過目不忘一目十行的程度,可在他練習的時候,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書法在飛快進步著,已經沒那麼難堪了。

“何況我可從未修煉過,萬一練氣決太晦澀難懂,豈不是要浪費時間?而且我的五大被動能力也是屬性越高效果越好,否則也要白白浪費了兩萬五千武力值啊。”

想到這裡,朱楩就要開始再一次的提升自身屬性。

可就在這時,門外有人哭著進來了。

“殿下,王叔,”是沐春,一個武力勇猛的大男子漢,此時卻哭得泣不成聲。

朱楩都驚呆了,當初太子朱標死的時候,他都沒哭成這樣。

這是咋了?你爹死了?

哪成想,沐春在看到朱楩時,‘噗通’跪了下來,喊道:“殿下王叔,我爹他,死了。”

“什麼?”朱楩大驚失色,沐英竟然死了?

原來自從朱標死後,沐英不但慟哭到昏厥,而且一直鬱鬱寡歡,身子也每況愈下。

前兩日他在官邸視事時,突然中風倒地,等被人發現時,已經晚了。

沐英,如今才四十八歲,卻因病而英年早逝。

朱元璋在收到訊息時,更是再次慟哭不止,罷朝數日。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清要完

大羅羅

大唐:穿成八十老漢,你讓我多子多福?

進擊的木頭

亮劍:我有一間小賣部

燕雀MK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