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方孝孺?你真不怕死?
姓姓姓姓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303、方孝孺?你真不怕死?,大明,本來想擺爛,結果系統來了,姓姓姓姓徐,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朱楩和沈旺終於吃完這一頓‘午飯’,天色都晚了。
由於沒有電燈,除了一些人家從窗戶紙隱約透露出一絲微弱燭火,街上早已不見白天時的熱鬧景象。
朱楩獨自一人信步走在大街上。
沈旺本來想先送他回家的,不過被朱楩給拒絕了。
原本明朝之初,朱元璋對車馬轎子都有著很嚴厲的規格與制度。
不過後來還是放寬了政策,畢竟百姓出行也不能完全靠腳趕路,有點能力的還是需要馬車的。
還有轎子,雖然不如後來清朝那麼隨處可見,至少現在也有了八抬大轎的說法。
可關於馬車和轎子的制度,還是很複雜的,比如沈旺這種普通商賈富人,頂多也只能坐一輛毫不起眼的普通小馬車。
朱楩倒不是嫌棄,主要是離家也近,正好剛才喝了點酒,走幾步路也好散散酒氣。
就這樣,朱楩正準備一路晃悠著回家。
可忽然,前面被人擋住了去路。
朱楩抬起頭,一愣,是他?
那麼,來的人到底是誰呢?
不是旁人,正是方孝孺。
“草民方孝孺,見過滇王殿下,”方孝孺還是那副不卑不亢的樣子,但是此時可不是在國子監,所以他還是老老實實的,給朱楩抱拳拱手,算是行了一禮。
畢竟怎麼說他也曾經做過朱楩的講師,雖然被朱楩當眾抽打了一頓,可讓他當街行跪拜之禮,他覺得還是做不到的。
“方講學,你怎地來了?該不會是故意在這裡堵我,想和我單挑吧?來來來,咱們過過手,”朱楩招招手,就要去擼袖子了。
方孝孺臉都黑了。
不說他一個儒生,怎麼可能如地痞流氓一樣堵人幹架,就說他也聽聞過這位殿下的威猛無雙的戰績,連草原韃子都被他殺了不知多少,自己是嫌命長啊?
於是方孝孺直搖頭:“不去。殿下您休想再找藉口打我一頓,上次還嫌鬧的不夠大嗎?最後陛下甚至勒令您退學了,您還不知悔改?”
朱楩一愣,然後差點沒笑出來。
這方孝孺很會幻想啊,自己是被勒令退學的嗎?明明是自己不想去上學的好吧。
不過也沒必要給他解釋清楚,朱楩見他服軟了,也就把袖子擼了下來,邁步從方孝孺的身邊走了過去。
方孝孺皺著眉,眼中閃過不悅。
怎麼說自己也當過他的講師,這也太沒把自己當回事了,你的尊師重道呢?
“殿下,縱然您立下天大功勞,可也不該如此目中無人吧?可還記得年前藍玉案?藍玉當初也曾功大過天,最後又該如何?”方孝孺轉過身,看著朱楩的後背,厲聲說道。
朱楩站住腳步,表情也冷了下來。
竟然提到藍玉?甚至把自己比作藍玉?
那麼,誰是朱元璋的角色呢?我那大侄子嗎?朱允炆他把握不住,他也不配。
朱楩嘴角微掀露出一抹冰冷弧度,索性轉過身,問方孝孺:“怎麼?你這是來口誅筆伐本王的?”
“不敢,”方孝孺口稱不敢,但是嘴裡卻說道:“可是殿下您功勞再大,也不該功高蓋主吧?須知當今陛下可還健在呢,您怎麼也不該自號聖可汗吧?更不用說持劍上殿,乃至當朝抽出兇器,還對皇太孫口出不遜。實在是不為人子不為人臣。”
朱楩是真被氣得怒極反笑了。
也不知道這方孝孺到底是什麼死腦筋,同時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裡聽說了那些訊息,竟然如此靈通?
“看來伱的訊息很靈通啊,是齊泰和黃子澄他們告訴你這些的?”朱楩猜也猜得出來。
這些人都是所謂的保皇派,不過不是皇帝的那個皇,而是皇太孫的皇。
至少在他們單方面看來,在太子朱標死後,只有朱標的兒子,也就是朱允炆有資格做皇儲。
其中還有不少人之前就是東宮的追隨者,以前就是朱標的人,如今自然要繼續簇擁在朱允炆的身邊。
所以他們自發的要為朱允炆衝鋒陷陣,他們也必須要討伐朱楩,因為朱楩這次所立功勞實在是太大太可怕了。
一旦草原歸順,說句難聽的,讓朱楩取代朱允炆成為新君都是很有可能的。
君不見今日朝會最後,朱元璋已經說出讓他代天子巡視天下的話了?
所以他們這些人急了,方孝孺也急了,於是跑來堵朱楩。
看架勢,如果朱楩不是恰好回來,恐怕他要在這裡待上一夜了,因為朱楩明天可能還要去上朝,這裡則是必經之路。
朱楩心裡想著這些,目露不屑的說道:“一群自命不凡,一個個心比天高,卻命比紙薄的傢伙,還真敢跑來找本王的麻煩?”
方孝孺雖然不滿,卻也沒說什麼,只是繼續瞪著朱楩,似是要他給自己一個答案。
“其實我知道,你們一個個口號喊得震天動地,其實肚子裡全都是生意。我說你們心比天高,你還不服?咋地,這天下之事非得你們說的算?儲君是誰來當,也得聽你們的?國家大事也得聽你們的?不聽就是昏君,不聽就是錯?你們算老幾啊?”朱楩真的很想問問方孝孺,你就不怕本王誅你九族?
可他真怕方孝孺來一句,你誅我十族又如何。
那朱楩就被架在火上了。
畢竟朱楩還不是皇帝嘛。
“殿下何出此言?自古以來都是立嫡立長,皇太孫殿下才是國之根本,君不見那蒙古帝國強盛一時不可一世,最後不還是因為廢嫡立幼而分崩離析的嗎?”方孝孺大聲爭辯道。
其實兩人在這裡發生爭執,已經引起一些人的注意。
畢竟之前就提到過,朱楩住的地方並不簡單,這裡都是身份地位非凡之人的府邸,不是王府(有就藩和未就藩的王爺都有王府)就是國公府嫡,再次也得是個侯爺。
這些人的嗅覺那真是無比靈敏。
只是沒人出來看熱鬧,都是躲在院牆內聽著,不知都在作何感想。
甚至在暗處的角落裡,還能隱約看到有錦衣衛的身影,或是其他一些人。
“今天怎麼這麼多老鼠?”朱楩輕哼一聲,自然察覺到了一些動靜,不過他懶得去理會這些甚至不敢露面的宵小,而是拿手指著方孝孺的鼻子:“我若不是看你年紀也不小了,又是個百無一用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唯恐這一拳下去會變成我求著你不要死的局面,我真得好好打你一頓。”
方孝孺一驚,嚇得後退了一步。
附近有人發出輕笑。
求你不要死?這殿下還真是個妙人,說話怪有意思的。
“殿下雖然自稱武將,但是也不至於如此無禮吧?還是說我的話讓你無言以對了?其實不止今日,而是你一直對太孫殿下都是桀驁不馴的態度。雖然你是殿下的皇叔,可殿下才是皇太孫,自古君臣有別,你可曾對太孫殿下有過半點尊重?”方孝孺自覺丟人,滿臉通紅的怒斥道。
真要說的話,其實方孝孺還是很有道理的,因為朱允炆確實是朱元璋冊封的皇太孫,相當於已經確認了身份。
皇太孫就相當於皇太子,只不過他是孫子輩的,所以叫做皇太孫,這是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晉時期就有的稱號。
說起來,當時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害死了太子司馬遹,於是趙王司馬倫以此為藉口發動政變,殺了賈后之後,以太子之子臨淮王司馬臧為皇太孫。
也由此開始了八王之亂禍端。
而且除了司馬臧,還有襄陽王司馬尚也當過皇太孫,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倆都是太子的幼子,因為年幼而好控制罷了。
之後還有過幾個朝代也都有過立儲皇太孫的情況發生,所以也算有典可考。
如果一直抓著這一點不放,朱楩還真有僭越之嫌,就好像朱棣對朱允炆說‘不意兒乃有今日’一樣。
可朱楩是誰,豈會被你一個方孝孺幾句話給唬住的人?
於是朱楩冷笑道:“你自己也說,當今陛下可還健在呢。他朱允炆最多不過是個皇太孫,怎麼?我堂堂一位王爺,不為當今陛下效忠,去給他當臣子?方孝孺啊方孝孺,你這是要造反嗎?”
方孝孺一愣,接著臉色大變。
他沒想到朱楩的反應竟然這麼快,而且這麼狠。
你用君臣之分來否定叔侄的關係,想把朱楩是朱允炆叔叔的輩分給繞過去?
那好啊,他朱允炆是我的君是吧?那你把洪武大帝置於何地?
別說方孝孺不敢承認,如果朱允炆在這裡,怕是都得被嚇跪了,這可不能承認啊。
“我沒有,我不是,我不敢,”方孝孺趕緊來了個三不,現在只能死不承認。
有一說一,方孝孺是真的不怕死,可他自己不怕死,卻不想給朱允炆的名聲抹黑,這才是他極力否認的原因。
還是那句話,別說你是皇太孫,哪怕皇太子朱標復生,如果敢對朱元璋的皇位發起威脅或挑釁,那也該死。
朕給你的,你能拿,朕還沒給你呢,你不能搶,不然老朱幹嘛不退位啊?
不是朱元璋貪戀權勢,而是老朱有著天大抱負覺得還沒有實現,他心裡也有自己的理想,只是受到年齡所桎梏,無奈罷了。
若是朱元璋再年輕三十歲,你再試試?
中原從元末遭到天下貪官酷吏與元人的迫害,之後又經歷了長達十幾年的戰亂,能這麼快恢復生機,真以為是百姓自己命大啊?
加上明初一直戰亂不斷,平定雲南,數次北征塞北草原,還有各地各族土人造反平叛。
不是老朱的能耐,哪來的明初的局面,如今天下百姓就算稱不上所謂盛事,至少也能算得上安居樂業了吧。
何況明朝也有永樂盛世和仁宣之治,合稱為永宣盛世。
不僅唐朝有貞觀之治,清朝康乾盛世,明朝也有。
而且洪武年間與永樂年間是緊密相連的,你以為是誰給朱棣一家三皇帝留下的基礎來著?
所以朱元璋真不是霸佔著位置不肯下去,老朱是洪武大帝,很偉大的,不論從哪方面來說,連朱楩都深感佩服,乃至被老朱耍的團團轉。
這個爹拿捏他這個兒子,簡直輕而易舉,也就是朱元璋現在老了,懶得和他鬧,否則朱楩都得老老實實的。
所以朱標都不好使,是朱元璋給這個太子鋪路,朱標才一路通順的。
朱允炆?他更是把握不住的。
朱楩冷笑著看著方孝孺,你是真該死啊,連我現在都不樂意和老朱鬧翻臉,甚至都躲著他,你真是怕朱允炆不死是吧?
“還有你剛才說什麼來著?”朱楩裝作思考的模樣,敘述方孝孺的話:“自古以來,就是立嫡立長是吧?那我問你,堯舜二帝是父子關係嗎?舜和禹是父子關係嗎?”
此話一出,不但方孝孺傻眼了,連周圍暗中看熱鬧的人,也全都傻眼了。
“善。”
魏國公府的院牆內,徐達激動的大讚一聲,還引來了一旁賈氏的怒目,你小點聲。
原來徐府就在附近,之前下人把方孝孺堵在這裡,疑似是在等待他們家姑爺的事傳達到了府內,於是徐家上下都在等著呢。
他們雖然沒出來,卻也時刻在關注著。
徐妙錦和三姐徐妙珍站在一起,本來還一臉緊繃,既擔心又生氣,恨不能跨馬提槍,衝出去把那方孝孺一槍扎死。
這丫頭在草原上算是殺出血氣來了,身上散發著生人勿進的殺氣,連幾個哥哥都紛紛側目,不敢招惹。
如今她終於露出一抹笑意。
徐妙錦可是文武雙全冰雪聰明的天之驕女,眼珠一轉,不禁笑著說道:“真是個壞人。”
“但是絕妙啊,”賈氏瞥了眼女兒,你就偷著樂去吧。
“姨娘,到底是怎麼回事?”徐膺緒抓抓腦袋,始終不得要領。
賈氏笑著解釋道:“你們都知道,那方孝孺乃是當今舉世聞名的大儒,身為儒生,可他們的孔聖人與孟聖人最是推崇五帝,其中就包括帝堯、帝舜、與帝禹。”
“但是這三位上古皇帝,可不是血脈關係。帝堯的父親為帝嚳,據傳帝舜的父親為瞽叟,而帝禹的父親為鯀。”
“他們本不是血脈親子關係,但是帝堯讓位與帝舜,帝舜禪位於帝禹。此乃禪位制。”
“說白了就是,方孝孺遵從長幼有序的繼承製,乃五倫‘父子有親,夫婦有別,長幼有序,君臣有義,朋友有信’。而那臭小子則是以禪讓制,甚至搬出孔孟二聖否決他。”
說到最後,連賈氏的笑容中,都掛著一抹壞笑了。
這方孝孺乃是現在這個時代鼎鼎有名的大儒,偏偏朱楩是以你儒家聖人來堵你,你怎麼反駁?怎麼說都是錯的。
所以徐妙錦剛才才說朱楩是個壞人,簡直壞透了,這不是要把方孝孺活活擠兌死嗎?
你說話,你說,你怎麼說?
反駁一個試試?你敢反駁,你就是在大逆不道欺師滅祖,你在否認聖人的觀點嗎?你家孔孟二聖都推崇的上古賢君帝王,你要推翻?
而且那可是人皇五帝,憑你也配去否認?
經過賈氏的解說,徐家三兄弟終於都明悟了過來。
也能看出徐妙錦之所以天資聰慧,定然是遺傳了賈氏的聰明,而且賈氏的知識儲備也很充足,才讓徐妙錦詩詞歌賦樣樣精通。
再看外面。
大街上,方孝孺的臉色憋得紫青紫青的,一會兒又變得通紅。
朱楩還真擔心他被氣得背過氣去。
“禪讓制才是自古就有的,乃至到了商朝,雖然是商湯覆滅討伐了夏朝,但是成湯並未居功自傲得意忘形,而是仍然以諸侯身份,召開諸侯大會,商討誰來繼承夏朝君主之位。”
“所以才有了諸侯畢服,成湯建商。”
商朝為何有商湯之說?就是因為商朝乃是成湯所建立的。
而且關於成湯還有個典故,據說曾有獵人設下捕鳥的網,而且是東南西北全都掛滿了,可謂是天羅地網。
成湯感慨,唯有夏桀才會如此殘忍,這是要把林子裡的鳥都捕盡殺絕啊。
於是成湯就撤掉了三面,但是也不能讓獵人被餓死,所以只留一面。
後世才有網開三面的典故,其實是網開三面,而不是網開一面。
網開一面的說法是因為到了清朝有人用典故時,稱作網開一面,後來漸漸流傳開來,就變成網開一面了。
“再有我大明,我爹洪武大帝見天下生靈塗炭,不忍蒼生受苦受難,於是發動起義,趕走了殘暴不仁的北元統治者,這才建立了如今的大明。”
“我就不說我爹堪比上古那些三皇五帝了,也不和堪比聖人的成湯比,算不算也是一位英明神武的開國之君?”
“可難道我爹是蒙元韃子的孩子?難道我爹的皇帝之位是繼承來的?”
“本王今天還真就要說了,高位,能者居之。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爹朱元璋,我老丈人徐達,還有湯和、常遇春等人,當初都是泥腿子,如今不也建功立業開創盛世?”
“有能耐就多為天下蒼生,多為百姓著想。少他娘搬出聖人的話來行你們自己的方便。本王當初在朝堂上就說過,你們這些所謂文人,滿嘴的仁義道德,肚子裡全是齷齷齪齪的個人利益。全是狗東西。”
“有空去標榜別人,撒泡尿多看看自己。什麼玩意兒。”
朱楩罵過癮了,一甩袖子,留下方孝孺在風中凌亂的,整張臉都在痙攣抽搐,扭頭就走了。
只不過,他沒能回到家,半路上就被徐輝祖給擋住了去路:“殿下,您是好威風啊。來來來,進來說話,我爹問你,他什麼時候是你老丈人了?你不要臉我們還要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