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閒得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七章:大淩河之戰,我比崇禎大一歲,實在閒得疼,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怎麼尋找馬賊,如何打馬賊,黃毅的隊伍裡有這樣的人才。
因為鬱少山、絡卜奇等等就是被收服的馬賊。
去年春天收服的馬賊們絕大多數在興和城安了家,十幾個弓馬嫻熟立下戰功的已經當上了正七品總旗官。
鬱少山、絡卜奇已經正六品百總了,他們相當珍惜來之不易的洗白。
見以前不可一世的喀喇沁大臺吉蘇布地都被消滅了,鬱少山、絡卜奇等等的忠誠度又提高不少。
他們簡直是絞盡腦汁,多次成功圍捕馬賊,端掉馬賊的老巢,繳獲了大量金銀財寶和美女,受降了七八百青壯年馬賊。
組織喀喇沁諸部俘虜開了幾十場批鬥大會,透過群眾揭發的模式把隱藏的塔布囊家族的漏網之魚揪了出來。
新的體制建立了,鬥奴隸主的積極分子,立下戰功的奴隸、賤民、最底層騎士翻身做主人當上了基層酋長。
跟隨黃毅出戰的部落酋長都得到了人口、牛羊、糧食作為獎勵。
還有一種獎勵酋長並不喜歡,但是也無可奈何,因為部落中的勇士喜歡。
黃毅只能容許他是絕對權威,把根據地的所有人當做人民,不能容許人民效忠於一部分成為基層酋長的人民。
這一次戰鬥的持續時間比較長,各部落都湧現出忠誠敢戰的勇士,總人數有好幾百。
已經是無產階級酋長的根據功勞大小賜予五戶、十戶或者十五戶人口,包括這些人口的財產和牛羊、糧食。
立下大功勞一般牧民將要面臨兩種選擇。
一是接受挑選成為光榮的正兵騎士,拿二兩銀子五斗麥子的月餉,成為公家人。
二是被委任為一個小部落的酋長,領導十五到三十戶牧民生產、生活。
結果很好,黃毅又增加了三百多弓馬嫻熟的蒙古籍騎兵,減去戰損實際增加足二百。
一百多個新部落的新酋長以前是一般牧民,一部分來自緊靠根據地的牧民組,一部分來自於去年無產階級當家做主的部落。
不是貴族、沒有財產的貧苦牧民也能當上酋長,立刻讓許許多多普通牧民看到了希望,有了上進心。
他們都明白了,服從命令聽指揮,衝鋒之時悍不畏死是不會被無視的,都能被鎮撫官記功,戰後必然論功行賞。
太多牧民想在心裡,下一次黃毅巴圖魯再徵召之時,他們一定積極主動參加戰鬥,爭取立功當上正兵或者小部落的首領。
徹底顛覆封建領主、奴隸主統治的大革命在壩上草原愈演愈烈。
有奶便是孃的喀喇沁諸部不再成為建奴的幫兇,恰恰相反,剩下的兩三萬男丁中有至少一萬願意接受根據地的徵召。
蘇布地的地盤最大,過冬營地離根據地有一千多里,距離錦州六百里。
為了安全起見,黃毅決定留下緩衝區放棄三百里的地盤,命令新的無產階級部落往西,重新分配牧場。
算算時間,此時的祖大壽、何可綱等等應該開始搶修大淩河城了。
這一戰比較出名,因為祖大壽玩弄了皇太極,詐降後騙取信任,扔下兒子、心腹部將,所有計程車卒,獨自逃回錦州。
大淩河城在錦州東三十餘里,大淩河谷是古代溝通東北與中原的交通樞紐,位置確實比較重要。
所以明軍需要修大淩河城遮蔽錦州防線,建奴發動進攻繞不開此處,故而堅決不讓明軍修。
這段歷史黃毅清楚,不是祖大壽、何可綱等等明軍將領守不住大淩河城,而是被皇太極重兵圍困糧草斷絕,不得已才投降。
當時沒有糧食、沒有柴草,城裡的馬匹吃光了,馬鞍燒光了,一兩萬民夫都被吃掉了。
黃毅原本沒有改變這段歷史的想法,因為人微言輕想改變也無從下手。
但是他忽然間想到了稱兄道弟的吳襄,此人已經是錦州總兵官。
不是奢望長腿將軍吳襄去打仗,而是想著寫信給吳襄,提醒他提議並且協助祖大壽、何可綱等等備足糧食和石碳。
吳襄不是個將才,但並不表是他沒頭腦,恰恰相反,他的腦袋瓜甚至於比祖大壽、何可綱還要好使。
黃毅把糧食和燃料的重要性跟他講清楚了,為了遼東將門的共同利益,他肯定會不遺餘力去辦。
錦州城跟大淩河城僅僅是幾十裡的距離,只要早做準備,就肯定能夠避免祖大壽由於斷糧、斷了燃料而投降。
平心而論,祖大壽是最不願意投降建奴的,更加不願意看到大明朝亡國滅種。
不是他忠誠勇敢,而是利益使然。
建奴能給他什麼?建奴的漢奸王也僅僅是個奴才罷了。
大明每年數百萬兩銀子的遼餉養著遼東將門,祖家在遼東一言九鼎,土皇帝般的存在,日子過得富足。
黃毅有理由相信,祖大壽不餓肚子,不面臨絕境,肯定不肯投降,肯定能夠造成建奴不小的傷亡。
哪怕最後祖大壽還是投降了,能夠多殺死幾百建奴,能夠多耗皇太極半年時間也能夠有利於根據地。
碰巧在樹林裡救下吳襄的那一次戰鬥,畢大喜參加了,吳襄肯定認識。
所以黃毅派遣畢大喜帶領三十六個騎兵前往錦州送信。
儘可能把朋友搞得多多的當然不能停留在嘴上,聯絡感情必須有。
畢大喜去了錦州,帶上了黃毅給吳襄的禮物。
這禮物有些特別,味道太大。
三天後,吳襄見到了黃毅的書信,見到了九顆真奴首級、七十二顆韃子腦袋,樂得合不攏嘴。
他寫回信不僅僅感謝黃毅送來了禮物,還感謝了黃毅的提醒。
吳襄表示他會親自安排,一個月內必然給大淩河城送去三萬石糧食、五十萬斤石碳,確保守大淩河城的軍民半年所需。
他是個場面人、聰明人,沒白拿那些首級,拿出五千兩銀票讓畢大喜帶回來。
並且熱情挽留畢大喜住了一宿,設宴招待畢大喜等等三十六騎。
酒宴上,畢大喜跟吳三桂居然聊得很投機,倆人酒喝了一半就放下筷子去比試射箭。
最後是年紀比吳三桂大一歲的畢大喜贏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