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閒得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五十八章:大戰再起,我比崇禎大一歲,實在閒得疼,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淩河城攻防戰之初,祖大壽、何可綱等等的鐵甲家丁跟來犯的後金軍打得有來有往,並沒有吃虧。
但是在皇太極的主力部隊到達戰場後發生了改變。
接下來的斥候戰中,明軍節節敗退,最後全部退入大淩河城。
八月底,後金軍出動五萬軍民把大淩河城團團包圍。
後金軍還做好人好事,幫著關寧軍把錦州附近的幾萬畝屯田全部收穫,得了五萬多石以麥子、糜子、豆子為主的糧食。
總兵官吳襄、宋偉等等將領手上也有不少兵馬,可惜他們都不敢出城野戰,上萬明軍在城頭眼睜睜看著後金軍割麥子。
皇太極為了趕時間,沒等到秋收就發兵,將要面臨軍糧匱乏的困境。
沒想到錦州明軍的屯田工作完成得出色,後金軍用不著耕種直接收穫,佔了大便宜,現場解決了軍糧問題。
前年皇太極一意孤行,率領主力兵馬,聯合喀喇沁、科爾沁輕騎兵入口劫掠大獲全勝。
如今的後金再也不是四大貝勒議政,基本上是皇太極乾剛獨斷。
所以沒有人敢出言動搖皇太極攻取大淩河城的決心。
此時後金軍的實力拿歷史有一點點小偏差。
主要是因為被橫空出世的黃毅打了伏擊,原本歷史上被後金軍裹挾到瀋陽的漢人工匠少了好幾百。
那些當然是來自三屯營匠戶的劉漢、王天相等等擅長鑄炮、造火繩槍的大工匠。
這些人被黃毅救下後,就成為了根據地鋼鐵廠、火槍火炮廠的大師傅。
由於鑄炮的技術人才嚴重缺乏,導致後金方面鑄炮的時間延後。
發動大淩河之戰時,後金軍沒有如原本歷史那般帶上了幾門新鑄造的“天佑助威大將軍炮”。
但是後金軍依舊採取掘壕的方法,繞著大淩河城挖了一條壕溝,並且用挖掘出的泥土圍成土牆。
如此一來駐守大淩河城的明軍成為了甕中之鱉。
如果祖大壽、何可綱等等想要突圍就會由守城方轉換為攻城方。
遼東大戰再起,大淩河城被圍,告急奏疏、公文急送御前、兵部。
原薊遼督師袁崇煥千刀萬剮,肉被京師軍民吃了,現在是孫承宗擔任此職。
皇帝和孫督師以及兵部尚書熊明遇等等都能夠看得出皇太極圍點打援的意圖。
然看得出又待如何?
還得派兵去救援!
兵部下達援遼令,倒黴催的登萊巡撫孫元化派遣督標營參將孔有德率領一千餘兵馬磨磨蹭蹭上路了。
宣大總督因為事先得了黃毅的預警,回到宣府的當天就給兵部呈送喀喇沁、察哈爾諸部韃子寇邊,宣大急需補充火藥、火炮、糧餉的公文。
沒幾天,真有事兒發生了,不是韃子寇邊,而是流寇渡過黃河來到山西地界燒殺搶掠。
所以兵部要求宣大出兵援遼被耿如杞以內外交困自顧不暇為由拒絕了。
自從崇禎皇帝當政,巡撫、總督之類的封疆大吏跟韓國總統差不多,變成了高危職業。
崇禎四年七月,堅持招撫流寇的三邊總督楊鶴被緹騎逮拿下了詔獄。
洪承疇終於嶄露頭角,成為了大明的封疆大吏,將要斬殺成千上萬流寇、流民成就“洪剃頭”的惡名。
就是因為陝西有了“洪剃頭”,所以陝西的流寇嚇破了膽,不管不顧四散逃竄。
以“點燈子”、“掃地王”、“邢紅狼”、“油裡滑”、“白九兒”等等為首的流寇進入山西呂梁一帶。
此時的大明階級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很多老百姓窮苦得沒了活路。
這群原被打得上天入地的流寇禍害到了新的地方,人數反而然滾雪球般暴增。
殺入呂梁境內的州縣之時號稱人馬十萬。
遼東、陝西糜爛,山西局勢緊張,黃毅的地盤喜迎秋收人心安定。
黃毅知道身逢末世、亂世,必須自強不息,當然不會享受這難得的安定。
秋糧入庫後進行了兩次全民大演習。
演習的目的是讓每一個軍民都知道遭遇敵軍攻擊之時應該怎麼撤退。
要做到不讓來犯之敵搶到一粒糧食、抓到一個老百姓。
跟大明政令不出縣城截然不同,根據地的每家每戶都知道應該服從哪一個鎮撫官管理,歸屬於哪個保長、甲長領導。
夜校不僅僅教識字、算術,還能夠宣傳蠱惑統一思想,讓所有的軍民都有危機感。
識字的群眾多了,管理也容易許多,演習中沒有發現漫無目的到處亂跑的,每家每戶都知道該跟著誰走,去哪兒、幹什麼。
料敵於先很重要,因為根據地勢力範圍比較大,虎嘯川、畢大喜等等率領的騎兵巡邏隊由兩天返回發展到八九天、十幾天才能返回。
最遠方向的巡邏隊往東一直巡邏到離興和城五百多里的外圍基層部落。
所有的騎兵都參與巡邏,採取輪換的方式,一隊基本上是一個百總,攜帶三支八倍距的單筒望遠鏡。
人馬多,地形熟,看得遠,再有基層部落協助,執行任務的巡邏隊基本上不會空手而歸,總能發現圍捕一些零散牧民。
秋收過後的根據地依舊沒有閒人,生產、練兵如火如荼。
因為按時給軍人發軍餉,給工人發工資,給農民兌現賣糧食的銀子。
所以來到根據地超過半年的家庭都有了一些積蓄。
老百姓手裡有了銀子,興和城的商業繁榮指日可待。
然因為投資太大,生產的工業品沒能開啟銷路,賺到的銀子遠遠不夠生產軍用的燧發槍、團炮所需。
所以根據地的鋼鐵廠、火槍火炮廠、水泥廠其實都在投入階段,沒有產生利潤。
備戰備荒何其重要,黃毅當然不能賣出已經入庫的二三十萬石糧食,將要面臨無錢可用的困境。
興和城南城門樓子二樓,張氏、汪柏山、齊大山、葉惠玲、左芳蓮、劉士富、藍進魁、齊小山等等幾十個民事官在開會議事。
與會人員都對根據地的未來充滿信心。
然汪柏山、張氏、葉惠玲、左芳蓮幾個管理根據地財政的心腹都憂心忡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