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閒得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七章:水太涼,我比崇禎大一歲,實在閒得疼,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約等於沒用得著興和軍短兵相接,僅僅是驅趕亂民就滅了崞縣縣城裡的李天王團伙。

李進見大勢已去且無路可逃,希望能夠投降。

只可惜反正的亂民越來越多,李進挑選的精銳中有不少人動了歪心思。

亂民破了三個縣城打下十幾個宗族的寨子、莊子,不僅僅是搶到了金銀財寶、牲口和糧食,還有不少盔甲。

按照大明法規民間私藏鎧甲、強弩乃是殺頭的重罪。

然明末禮崩樂壞,法規變成了一紙空文,私自購買、打製鐵甲的宗族武裝多不勝數。

基本上變成了民不舉官不究。

所以李進的精銳有五六百裝備了盔甲,其中一百多裝備了明軍常見的鋼鐵鎖子甲。

他們是李進倚重的精銳,只不過絕大多數人跟著李進的時間都不長,相互之間沒有感情也沒有信任度。

見帶頭造反自封大都督的李進又自作主張準備投降,太多精銳內心裡發出疑問:“額為什麼要跟著你投降?”

“為什麼不斬下你的腦袋換銀子換個一官半職?”

於是乎,內訌開始了,

一部分李氏家族的青壯年還認李進這個領頭羊,跟準備斬殺或者擒獲李進邀功請賞的精銳打了起來。

剛剛開始時還打得不甚激烈,但是在產生了幾十人的傷亡後,雙方都紅眼了……

三天後,晉中流寇被剿滅,監軍大太監王坤已經琢磨著如何奏報。

表現好,待遇就好,王太監的戾氣已經被消磨了七七八八,如今的他簡直是把黃毅當主子侍奉。

他之所以如此識相,不全部是委曲求全,有很大原因是被興和軍的軍容、軍紀和戰鬥力折服。

崞縣一戰匪首李天王服誅斬首三千餘,俘獲七萬多。

然興和軍居然無一傷亡!

不僅如此,興和軍的人馬還多了兩三千。

王坤親眼看過新組建的兵馬,覺得那些手中握著長槍,身上穿著藍色馬甲的青壯年根本不弱於其他營伍的兵丁。

孃的!有本事做到越打兵馬越多,這樣的將軍恐怕能夠天下無敵!

這種人豈是灑家能夠對付的?

既然對付不了,那就臣服唄!

所以黃毅說啥,王坤幹啥,絲毫都不敢違逆。

三個縣地主老財的金銀財寶有超過一半被流寇搶劫了,如今都被興和軍搜繳成為了戰利品。

這個年代的地主老財都把真金白銀藏家裡,有的人家是積攢了幾百年的財富毀於一旦。

李天王不是流寇,是本地人,他原本是想著打下地盤、打出威望跟朝廷談判混詔安。

所以李天王團伙跟流寇相比較破壞性小了許多,最起碼他們不故意縱火焚城。

他們還有一個優點,基本上不搶劫升斗小民,而是搶大戶。

再加上是秋後爆發的民亂,被黃毅快速鎮壓後,恢復秩序、恢復生產並不困難。

三縣平定後,又有一個把總輔兵一個總旗騎兵押著一萬多人口,幾百駕滿載的大車回根據地。

這一回繳獲、查詢出的金銀財寶總價值不低於六十萬兩白銀。

不少大家族被滅了門,也有很多地主老財躲藏起來,得知平息了李天王的禍亂,不少倖存者跳出來要求發還財物。

這些人就是犯賤!

他們面對流寇時躲起來做縮頭烏龜,卻敢威脅興和軍,揚言如果不把被流寇洗劫的財物追回,他們就要聯絡家族的官員彈劾。

天不怕地不怕的黃毅會怕官員彈劾?他連崇禎皇帝都嗤之以鼻!

對於那些不講理的豪強唯有更加不講理!

把他們送去興和城肥料廠熬大糞肯定能夠得到較好的改造。

不怕他們半途逃跑,命令一同往根據地遷徙的亂民家庭看住即可。

要麼不做要做就把事兒做絕!

興和軍貼出告示,要求被亂民破了家的鄉紳、地主老財三日內拿上必要的文書、契約來崞縣縣衙登記、認領財物,過時不候。

這種方法當然是引蛇出洞,把大地主家的倖存者引誘來崞縣一網打盡。

這些人不但不能領回被亂民搶劫的財物,還會被黃毅再搶劫一把。

狡兔三窟,地主老財當然懂得不把雞蛋全部放在一個籃子裡。

抓住他們拷問,肯定能夠問得出藏金銀財寶的地方,收穫絕對小不了。

興和軍需要發展壯大,心慈手軟哪有可能成大事?

況且地主老財絕大多數是明末的大毒瘤,肯定要打擊這些人團結升斗小民。

告示剛剛貼出去不到半天,潛逃的崞縣知縣陳孟吉居然回來了,也不知道這一個月時間,這位知縣躲哪兒去了。

明朝的知縣守土有責,哪怕他們手中沒有兵權,縣城裡沒有軍隊。

崞縣知縣陳孟吉在亂民奪城時棄城而逃,死罪,而且禍及家小。

所以陳孟吉根本不敢還鄉,而是帶著幾個老家跟過來的長隨躲在山裡的一個寺院裡。

他跟寺院的主持有些交情。

陳孟吉想過“愧無半策匡時難,唯有一死報君恩”。

只可惜他割脖子怕疼,上吊覺得太憋氣,投水又嫌水太涼……

唉!好死不如賴活著吧!

所以陳孟吉苟活一日復一日,一直活到朝廷兵馬平息了民亂,見到了長隨拿回來的安民告示。

長隨名叫陳紹平是家生子,打小就是陳孟吉的伴讀書童,比較機靈,經常摸到崞縣打探訊息。

他親眼瞧見了軍紀嚴明的興和軍,打聽出了領頭的是參將黃毅。

想死又下不了決心的陳孟吉得知是一位參將領兵,決定冒險會一會。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陳孟吉不是清官,當崞縣知縣即將滿三年,他藏了不少銀子,原本是等三年考滿時活動一番,確保升一級。

誰知道人算不如天算,最後一班崗沒站好,攤上大事兒了。

現在的他把唯一的希望寄託在平亂的興和軍參將身上。

有錢能使鬼推磨!

陳孟吉有銀子,而且是挖坑埋藏的銀子。

當然不是埋在縣衙後院,而是埋在離縣衙不太遠一個看上去平平常常的小院裡。

長隨陳紹平去看過了,那個小院完好如初,並沒有被洗劫。

陳孟吉準備面見興和軍參將,送上五萬兩雪花銀助餉,請求參將分潤平定民亂的功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無雙九皇子

廣渠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