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吳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廢丞相,設內閣,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吳歌,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陛下,左丞相胡惟庸於月前遣心腹命臣出海,向倭國求精兵武士,欲要於京師刺殺陛下。”林賢向皇帝行禮,恭敬說道。
“哦?那你可有證據?不然的話,汙衊重臣,胡大人說不得要了你的小命。”朱元璋的話語中似乎帶著幾分調侃。
“稟陛下,有胡惟庸手書在此。”聞聽此言,林賢當即從袖口中拿出一封信,遞了上去。
自有宮人接過,上呈給皇帝。
朱元璋接過,卻沒有看,而是狠狠把它往桌子上一拍,站起了身子,此刻,他終於不再掩飾自己的憤怒:
“胡惟庸,你好大的膽子!”
“朕任命你為丞相,是要你輔佐朕治理天下。你倒好,僭越無禮,妄用權勢,目無尊上,何其狂妄!”
“丞相之職,世已有之,亦多不法之人,然朕念你忠心可嘉,又兼謹小慎微,才委你以大任。不想今日你欲行不軌之事,朕如何能容你!”
“陛,陛下……”胡惟庸第一次見到這般的皇帝。當他面對真正露出獠牙的朱元璋時,他才終於意識到,自己所謂的手段,所謂的種種準備,不過笑談而已。
帶著二十四個人從濠州打到集慶進而得天下,從一介乞兒到龍御萬邦,他從一開始,就跟他不是一個等級的對手。
可是,既然這樣,他又為什麼放縱我到今日……
胡惟庸不明白,但是多年政治經驗告訴他,當皇帝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群臣就要開始站隊了。
果不其然,就在胡惟庸驚慌失措之時,大臣之中一陣騷動,緊接著又有數人邁步走出。
“陛下,臣劾左丞相僭越,用龍鳳裝飾之器。”
“陛下,臣檢舉,胡惟庸私藏龍袍,秘密打造兵器,不臣之心由來久矣!”
這個聲音很是耳熟,胡惟庸回過頭,看到了自己的心腹塗節,此時他正拼命地在地板上叩首。
一瞬間,樹倒猢猻散。
朱元璋靜靜地看著眼前那熱鬧的朝堂,他的嘴角帶著一絲冷笑,用一種近乎憐憫的眼光注視著胡惟庸。
“來人,將此賊子拿下!”他大喝道。
大漢將軍們立刻挺身而出,群臣紛紛退開,將胡惟庸一個人留在了大殿的中央。
他看到了那個收受他數千兩白銀,許諾之後便是他門下走狗的親軍百戶。
可是那百戶偏過了頭,沒有看他。
他絕望了。
親軍將這個曾經的丞相那華貴袍服剝去,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粗暴地押著他走下了大殿,全程胡惟庸始終低垂著曾經高昂的頭顱,一言不發。
這個時候,又有一個御史站了出來:
“陛下,臣劾吉安侯陸仲亨、平涼侯費聚安勾結胡惟庸,募集私軍,圖謀不軌!臣有明證在此。”說著他呈上了一份奏摺。
朱元璋看完奏摺,好似是第一次知道這般情況一般。他勃然大怒,一腳將面前的案几踹翻,雙目瞪圓,聲音如同雷震在大殿裡迴盪:
“好,好,兩個侯爵,一群大臣,竟都隨他謀反!是朕這個皇帝不稱職嗎?嗯?”
殿下自是無言。
“好好。”
“前有霍光行那廢立之事,後有王莽篡漢,更有蔡京如此奸邪得登相位,如今朕的左丞相,又做出這謀反之事。”
“分明是一國要職,卻盡是奸佞小人!朕看除了養一碩鼠,覬覦大位,別無他利!如此之職,要來何用!”
“自今日起,廢丞相之位!六部直接歸屬於朕,天下大事,由朕自決!”
此言一出,所有臣子都是齊齊抬頭,眼中寫著震驚,更有人邁步就欲走出人群上奏。
這可是從周朝就開始的丞相之制啊!歷經千年無數王朝,又怎能輕易廢除?
但是看著朱元璋那狠厲的眼神,親衛們明晃晃的刀片,他們明白,現在出來勸諫,怕不是當場就要被扣上胡惟庸同黨的帽子。
於是他們嚥下了口中的話,還是性命要緊。
朱元璋頓了頓,似乎是在等不長眼的站出來,但是許久依然沒人反對,這才重重地呼了一口氣,坐回了龍椅上。
“退朝吧!爾等要以此獠為鑑,好好反省,有什麼不法事,儘早自首,朕或許還可以從輕處罰。”
群臣唯唯諾諾,忙不迭退出宮殿。
-----------------
“陛下,廢丞相自然可行,但是六部直接歸屬皇帝……陛下自是有治世之能,然而後世帝王卻未必有陛下之勤政。”
嚴凌向朱元璋提出了建議。
沒誰是老朱那樣的工作狂,廢丞相本身沒有問題,皇權集中在了皇帝的身上,但是相應的,大量本應該由丞相處理的事務,也壓在了皇帝的頭上。
明朝皇帝又不是傻子,甘願把權力分出去,實在是工作量太大,不分不行啊,丞相誕生之初,本來就是為了輔佐皇帝處理政務的。
而且,皇帝的政務水平不一,有些皇帝他智商上限就是個庸主,這個時候有一個從底層熬上來的老頭子幫忙,很明顯可以更好地治國。
不僅如此,內閣制更早出現,對於嚴凌而言也有好處。
明朝的內閣制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政治制度。它極其有利於朝堂的穩定,也使得朝廷的運作不會因為皇帝本人懶政、沉迷女色啥的而發生改變。
就萬曆皇帝這個德行,明朝在內閣制下都能保持運作沒有崩潰。
反而是某個管得太多的皇帝,把天下搞得一團糟。
更重要的是,從朱元璋廢丞相開始,明代臣權與皇權的鬥爭已經正式拉開了序幕。
內閣制,至少從它剛開始誕生的時候來看,確實是一種既不威脅皇權,又可以輔助皇帝處理政務的制度。
至於後來內閣制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呵,為什麼要讓朱元璋知道呢?
需知,日後的嚴家,可也少不了讀書人啊……
“陛下分封諸王,可見愛子之心,又如何忍心見到子孫日夜忙於政務之苦?更何況無一朝代代可有明君,若出一庸弱之輩,不理朝政,則朝廷傾覆。”
“臣建議,另設一部,名為內閣,協助皇帝處理事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