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吳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章 短暫的洪熙朝,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寒夜吳歌,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高熾登基之後,遵從了他父親的命令,重用了陳國公嚴鏗與三楊。

三楊組成的內閣有著極其高效的運作與默契的配合,在他們的輔助下,政務處理很是高效,大明天下開始了休養生息。

朱高熾有著許許多多的優點,比如他的仁厚與愛民之心,使得他統治下的朝堂與當年的洪武幾乎是兩個極端,得到了百官的交口稱讚。

然而,也正是這一系列措施,帶來了明顯的弊端,需知一個好皇帝不僅要有仁心,更要有狠心。

比如說,由於他對官員們的寬鬆態度,使得貪官汙吏開始逐漸抬頭。

比如說,他對於百姓的愛惜已經到了很離譜的地步。他停掉了下西洋,哪怕這能夠給大明朝帶來鉅額的利潤,他也將其停下,僅僅是因為每次下西洋都要大量的百姓服徭役,這是他眼中的浪費民力。

雖然遭到了嚴鏗反對,但是在這一點上,朱高熾毫不鬆口,他直言,沿海百姓受西洋之苦久矣!

這般強硬的態度,使得嚴鏗也無可奈何。再說對方不下西洋,正好沿海世家可以瓜分皇室的份額,所以只是勸了幾句,對方不聽,便也由得他。

但是遷都回南京這個事兒,嚴鏗卻是堅定地反對,決然地站在了朱高熾的對立面。

對於回南京,朱高熾的理由還是:勞民傷財。

眾所周知,咱們中國人都喜歡往大城市裡跑,北京作為都城,自然吸引了大批的商人與百姓,同時此地是大明朝的中樞所在,有著極其繁重的行政系統,光靠北京附近的糧食是遠遠不夠的。

朱棣採取的策略,是將南方的糧草調到北方。

但是每年從南方抽調糧食到北方,要耗費極大的民力。

正好遷都不過數年,許多官員也想回到自己的根基之地,因此屢屢上書,這正合了朱高熾的胃口。

但是當他叫來嚴鏗時,卻得到了對方毫不留情的駁斥。

“陛下所言,謂之勞民傷財,卻不知道運河疏通以後,無數漕船橫行運河之上,十萬漕工衣食皆繫於此。陛下若廢漕運,則漕工如何?他們是感激陛下,還是怨恨陛下使其衣食無著?”

“昔日太宗皇帝北巡,定北地兩大要塞。西京鎮守陝地,以此管控西北,威逼大漠;北京為北地要樞,大兵集結,既拱衛京師,又駐防北疆,進而掌控遼東,以防塞外有變,此乃定國之策。”

“洪武之時,有九大塞王,雖都在南,然北地亦安。永樂有梁國公掃北,草原諸部莫不稱臣,永樂十餘年在南京,亦是無恙。”

“可是陛下您呢?您在北地有什麼?”

“北地太平一時,難道可以太平一世?若是北地生變,則大明鞭長莫及,只怕旬月之間,便只剩半壁江山!”

“請陛下三思而後行!”嚴鏗說完,深深叩首。

當然,他也有私心,南京距離寧波府太近,一旦回到南京,則朝廷對江南的控制能力無疑會大大加強,這極其不利於家族在江南的發展。

但是說的,卻也是句句肺腑之言。

朱高熾猶豫了。

他當然是很信任自己這個重臣,眼見對方如此堅定的反對,他頓時有些動搖,而且嚴鏗所說的話也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底。

嚴鏗一席話,把所有的東西剖析得明明白白,他頓時便明白了利害。

只是南京確實也是他屬意已久的都城,一時之間,卻有些難以抉擇。

嚴鏗偷眼看去,看到了洪熙皇帝臉上思索的表情,知道對方已經被自己打動。

他決定放出自己的殺手鐧:

“陛下,臣剛剛得到奏報,自月前開始,南京城四周地龍翻身,達數十次之多!”

說著,他從袖子裡掏出那封奏摺,遞了上去。

“陛下,地龍翻身並不稀奇。但如此頻繁,卻是罕見!此非天意哉?”

朱高熾不敢置信地接過那封奏摺,仔細地翻看著,隨後,他的眼睛猛然瞪大!

自元年三月開始,南京竟然地震足足幾十次之多!

連續大規模地震,這意味著此地並不適合作為一個大一統政權的都城,因為不穩定。

不僅如此,在朱高熾看來,這更是上天對他的警告。

畢竟之前幾十年不地震,突然一來就是幾十次,還是在這個籌備遷都的關鍵時刻,朱高熾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上天在發出警示:你小子別瞎搞。

洪熙皇帝的鬢角,逐漸有汗水滑下。

哪怕他貴為九五,也不敢違抗上天的命令。

他的聲音有些發顫,連聲道:“依你,依你!遷都之事,朕不再提!”

嚴鏗大喜過望,當即拜倒:

“陛下聖明!”

遷都之事,就此作罷。

透過這件事,朱高熾也深刻認識到了嚴鏗的遠見,他更加地信任與依賴嚴鏗。

而除了遷都的事情之外,嚴鏗也十分認同朱高熾休息的政策。

在他的輔佐下,大明朝進入了久違的平靜。

盛世還是有代價的,百姓苦於徭役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洪熙朝,多餘的徭役被盡數停下,百姓們過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安寧生活。

如果有面板資料的話,那麼此時的大明朝的血條一定是“+”。

但是正如嚴凌所看到的一樣,朱高熾的命氣已經極其稀薄且染上了灰色,那是生命走到盡頭,藥石難醫的徵兆。

畢竟朱高熾的身體一直不好,還幫助他的老爹處理了許多年的事務,他登基之後更是日理萬機,十分勤政。

然而朱元璋勤政,是因為他有著從底層打拼上來的強健體魄,朱高熾三高,怎麼承受得住這般打拼?

登上帝位僅僅八個月,他就病倒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不過兩天時間,便於欽安殿駕鶴西去。

他的存在,彷彿只是一個過渡,只是為了讓勵精圖治的永樂一朝結束那浩浩蕩蕩,接下來迎來休養生息的宣德一朝。

洪熙很短暫,但是卻也足夠的耀眼。

朱高熾用他的仁厚,平息了永樂以來對於民力資源的大量使用,為許多建文的舊臣平反,開始了仁宣之治的序幕。

洪熙元年五月,洪熙皇帝駕崩,年四十七。諡“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廟號仁宗,葬於獻陵。

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宣德皇帝。

——

PS:看了下老朱家的食譜,只能說,明朝皇帝短命不是沒有原因的。

除了米麵全是肉,幾乎沒有蔬菜。

瞧這早飯:羊肉炒、煎爛拖齏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坢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

西瓜都要加鹽烤。

這麼吃不三高才怪。

老道士能活這麼久,也多虧了他吃素。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那墮仙夫君後悔了

霧下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