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拌歷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軍東下 劉備去向,糜漢,醬油拌歷史,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漢章武元年十一月,領著上萬大軍到達順陽縣外的糜暘收到了來自關羽的信。
當初糜暘在收到馬良的信件後,心中擔憂關羽安危的他,便改變戰術打出要攻打冠軍縣的口號,領軍離開武當北上。
因為南陽郡所轄郡境過大,所以糜暘從武當進軍冠軍有著兩條最佳的進軍路線。
一條就直接從漢水順遊而下,到達陰縣境外後再由陸路北上。
另一條便是先從武當縣順遊南下,然後從漢水的支流均水逆流西上抵達順陽,等拿下順陽後再擇機攻打冠軍縣。
糜暘現在的進軍方略選擇的便是第二條。
而這條進軍路線,是魏延向糜暘建議的。
魏延與傅肜一樣,原本就是南陽郡人士,所以魏延對南陽郡的地形很是熟悉。
魏延之所以會建議糜暘選擇這條路線,乃是因為這條路線大多數路程都有著河流的存在。
而這種地形無疑可以讓手中擁有戰船的糜軍,處在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中。
目前南陽郡中只有武當在糜暘手中,而冠軍縣又在南陽郡的腹心之處。
所以若是糜暘選擇第一條路線的話,便會造成上萬糜軍孤軍深入的情況,這是兵家大忌。
而當糜暘領軍到達順陽縣外不久,順陽縣的縣長見是糜暘親率大軍到來,頓時嚇得魂不附體,立馬派出使者向曹丕求援。
只是糜暘並沒有第一時間攻打順陽縣。
因為無論是從實際情況,還是從他真實的出兵目的來說,他出兵就不是真的為了攻打冠軍縣。
按照他與關羽的謀劃,本來他應該領軍在武當縣中等待關羽的召喚的。
但是在收到馬良的信件後,不知道關羽病情到了何步的糜暘,之所以會主動領軍出征,他為的只是分擔走一部分關羽的壓力而已。
身為益北都督的糜暘,自然是有一定的權力對他的行軍方略做出相應的調整。
本來糜暘想的是如果關羽真的病重,那麼他的舉動可以一定程度上掩護關羽率領大軍後撤。
若是關羽只是有所小恙,那他的這番舉動亦能分擔走部分關羽面對的敵軍壓力,讓他儘快的恢復身體。
反正有著許多戰船在,他的大軍只要不貿然上岸就是進退自如的,不會對目前的南陽大局造成什麼大的影響。
但是讓糜暘沒想到的是,他剛領軍到達順陽城外不久,就收到關羽擺出卻月陣取得大捷的訊息。
糜暘是提前知道關羽會擺出卻月陣的人,所以他對關羽的此番大捷有著一定的心理準備,還不算太過驚訝。
真正讓糜暘有些驚訝的是,這場大捷背後透露出來的訊息。
從這件事來看,關羽的身體依然還處於硬朗的狀態才是,不然關羽是不會按照原先的謀劃一步步走下去的。
而在得知這個訊息後的糜暘,不久後又收到關羽讓他快速率領大軍南下的訊息。
這更讓糜暘心中對關羽的病情猜測,有著樂觀的判斷。
因為目前的一切,都是按照原先的謀劃在進行著。
但是糜暘也不會因此就做出最後的判斷,畢竟關羽的身份非同一般,他的身體狀況更是茲事體大。
反正現在關羽已經發出讓他領軍東下的命令,那麼糜暘正好可以到樊城的漢軍大營中,實際觀察關羽的健康狀況。
為了不耽誤關羽的用兵方略,也為了早日弄清關羽真正的身體狀況如何。
糜暘在收到關羽的命令之後,馬上就領著大軍從順陽城外撤退,然後順遊而下朝著樊城而去。
在西城之戰時,糜暘手中的兵力最多時有四萬大軍。
後來糜暘趁著西城大勝出征武當時,因為魏軍俘虜太多,所以他留下一萬大軍由孟達等人率領駐守漢興郡。
再後來因為關中傳來曹真大舉調兵的訊息,再加上為了不耽誤農活,所以糜暘又從手中抽調一萬大軍返回漢中郡。
在連續兩次的分兵之下,目前武當城內外只有兩萬漢軍左右。
雖然關羽讓糜暘調集大軍南下,但是武當城的安危也很要緊。
所以糜暘能率領到達樊城外的漢軍,便是此番他從武當帶出來的上萬漢軍。
只是或許糜暘帶來的大軍不算很多,但他帶在軍中隨從征戰的將領的素質卻不低。
單單一個魏延的勇勐,就可以抵得上好幾個尋常將領。
因為是順流而下,所以糜暘大軍的行進速度很是快速,不過幾日,糜暘就親率大軍趕到樊城之外。
當糜暘領著大軍來到樊城之外後,他看著眼前的一幕,覺得有似曾相識之感。
眾多漢軍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荊州重鎮樊城被關羽大軍用各種防禦工事,給團團包圍起來。
當年他星夜從江陵來到樊城外時,所看到的也是這樣的一幅場景。
那時他來到樊城外時,身份不過是一孝廉,跟隨在身邊的只有上百親衛。
他那時來樊城為的是,挽救關羽的性命與大漢的國運。
現在他來到樊城外時,自身已然成為大漢的左將軍,帶領的也是上萬士氣高昂的精卒。
而這次他來樊城之外,為的卻是勾取逆魏的國運。
時間不過一年多,但是物是人非,現在想想真是讓他心中生出許多感慨。
只是糜暘還未在大營外感慨多久,就在他率領大軍陸續從戰船上下來後,已經提前得知他大軍到來的,早就守在大營外的馬良就迎了上來。
馬良的身後還跟著許多屬吏。
馬良在來到糜暘身前後,率先對著糜暘一拜。
雖然馬良的資歷,年紀都比糜暘高,但是現在的糜暘已然是大漢的一方都督,位高權重。
所以單單從位份上來說,馬良是要處於糜暘之下的。
畢竟按照大漢舊例,雖然刺史一職權責重大,但是品階卻不高。
在馬良對糜暘行過禮後,糜暘亦對馬良回了一禮。
在互相見過禮後,馬良便指揮身後的屬吏將糜暘所帶來的的大軍,按營的單位分別帶入剛剛修建好的軍營中。
馬良的處事風格很像他的偶像諸葛亮,那就是事無鉅細,事必躬親。
在當初劉備拿下益州後,馬良專門給他的偶像諸葛亮寫了一封信誇讚他,但是在那封信中馬良還提醒諸葛亮應該簡拔人才,讓人才各居其職。
這說明一開始的馬良不是這樣的。
結果在諸葛亮收到這封信的不久後,劉備便將馬良徵召進他的左將軍幕府之中,成為了諸葛亮的下屬。
在跟隨諸葛亮幾年後,再次被外放的馬良卻完全了改變他的做事風格。
而他有這種改變,完全是受到諸葛亮的感染的緣故。
就連大漢的尚書令劉巴,任何人都知道劉巴真正想效力的物件是曹操。
但是在諸葛亮的感染下,哪怕是對劉備並無君臣之心的劉巴,都不得不使出十二分的力氣為劉備梳理國家經濟。
這樣的政治風氣,在曹魏簡直是難以想象的。
曹魏要是有這番政治風氣,早就統一華夏了。
這便是一位偉大丞相的引導作用。
後世人有人經常批判諸葛亮不會用人,是自己把自己累死的,但說這種話的人,完全是無視歷史上季漢所面臨的險惡環境。
若沒有諸葛亮的事必躬親,若沒有諸葛亮的表率作用,歷史上的季漢拿什麼國力去大舉北伐,靠的難道是單單理想二字嗎?
歷史上乃至於今世中的季漢,國力都遠遠遜色於曹魏。
要想讓季漢不被甩出太遠,季漢的執政者唯有使出十二分的力氣方有可能。
這就是小國的悲哀。
這也是歷史上為何曹魏、孫吳都有長壽者,而季漢卻很少有的原因之一。
就像今年的荊州,若不是馬良事必躬親,親自監督荊州糧食的收割及押運問題,關羽是肯定沒辦法這麼快再次發動北伐的。
糜暘看著眼前的馬良,見他年紀不算大,頭髮中卻已然出現絲絲斑白。
而前一年自己與他相見時,他的神態還不是這般。
由此可見這一年來,馬良為國事操勞到何種程度。
季漢的理想者,是真的無怨無悔地在燃燒生命,就為了完成那看似不可能的志向。
對於這樣的人,糜暘心中是充滿著敬意的。
馬良不知道糜暘心中對他的敬意,他見糜暘身後的大軍,跟著己方的僚屬已經大部分進入大營中。
他眼神中浮現出一絲擔憂,而後伸出手虛引將糜暘單獨引到一旁對著他言道:
“左將軍,近來良已然在大將軍的身上聞到藥味。”
聽到馬良這麼說,糜暘的眼神不禁一凝。
馬良的這句話代表著什麼,糜暘很是清楚。
他頃刻間用擔憂的目光看向關羽的主帳所在。
...
漢中郡,南鄭城。
今日的南鄭城,顯得有些不同尋常。
在一望無際的南鄭城外的平原之中,有著眾多的漢軍士卒開始修建著營帳。
而觀那些人的軍服打扮,與漢中郡中的漢軍有著些許不同。
在那些漢軍士卒的兜鍪上,插著一根迎風飄揚的白羽。
“為國羽翼,如林之盛”,這副裝扮乃是專屬於大漢天子親軍的羽林軍!
羽林軍作為大漢天子的親軍,乃是從孝武皇帝時代開始。
雖然在東漢時,因為政治體制的不同,導致羽林軍的編制漸漸澹化出大漢臣民的視線中。
但是對想透過武力手段重建大漢的章武皇帝來說,羽林軍卻是他一直想恢復的一個編制。
因為大漢武威之盛,莫過於孝武皇帝時代。
所以自劉備登基稱帝那日起,他便將重建羽林軍的事務擺上程序。
而季漢羽林軍的前身,正是劉備之前的白毦精兵。
在擴增之下,目前的羽林軍已然達到一萬人數。
雖然在增加近一倍人數之下,白毦兵的戰鬥力有所下滑,甚至因為大漢現今的國力,所以一萬羽林軍也無法保持人人身披重甲的裝備。
但從整體來說,由劉備親自重建的羽林軍,論戰鬥力依然是天下翹楚。
而作為章武皇帝的親軍,羽林軍出現在南鄭城外,無疑是在意味著一件事,那便是劉備現在就在南鄭城中。
果不其然,就在南鄭城中的左將軍府中,剛剛登基稱帝的劉備,正坐在大堂中的御座上聽著漢中各位大臣的彙報。
在劉備任命糜暘為益北都督後,為了更好的統籌整個益北都督區的軍事,西城已然不適合作為糜暘的治所了。
益北都督區的心臟南鄭,才是糜暘這個益北都督平日中該待的地方。
所以原本南鄭城中的鎮遠將軍府,很是順其自然的變成左將軍府。
可以說劉備的突然到來有些出乎眾人的意料之外,但是又十分符合劉備的性格。
按照常理來說,劉備剛剛登基稱帝,應該坐鎮成都處理政務才是。
但是劉備可不是一般的君主。
作為戎馬數十年的開國之君,要劉備安安靜靜待在成都中聽著那些枯燥的政務,他真的沒辦法做到。
所以在得知糜暘與關羽的謀劃後,劉備便耐不住寂寞領著上萬羽林軍北上來到漢中。
既然逆魏天子曹丕會親征,那他炎漢天子當然也可以。
只是畢竟季漢國力弱小,為了讓益州繼續休養生息,所以劉備選擇只帶一萬羽林軍北上。
“唯勸農業,無奪其時;唯薄賦斂,無盡民財。”
這是諸葛亮主政之後,為劉備制定的國策綱領。
倚靠這十六字國策綱領,當年才有漢中之戰這場大勝,也才有歷史上支撐諸葛亮數次北伐的國力。
而既然被定為今漢開國的基本國策,那自然是如非必要,是不會去輕易改變的。
就像後世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定下綱領不難,難得是要始終堅持這個綱領。
若是對國策朝令夕改,那麼後世的紅色國度是不會發展那麼快的。
但是儘管如此,一旦劉備到達漢中郡,那麼身為大漢天子的他,實際可以指揮的大軍是包括糜暘與關羽兩部的,合起來共有將近七萬之眾。
這已然是目前大漢能夠負擔的,在不影響休養生息的情況下,能夠出動的最大的機動兵力。
關於自己親征這事,劉備只透過密信告知給益北都督糜暘一人,所以在漢中的絕大部分臣子並不知道劉備到來。
現在在漢中的一眾大臣,正在大堂中看著劉備一件件翻閱著漢中的軍政要務。
雖然劉備對臣下一向寬容,但是成為天子後的劉備身上的威勢無疑更強,所以一眾漢中大臣心中都有著些許忐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