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油拌歷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六章 以利驅動 改天換地,糜漢,醬油拌歷史,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剛剛聽到“科舉”二字時,滿寵的眼神中有著迷茫。
可很快以他的見識,就對這二字有了大致的猜測。
“科”有考教、查核的意思,至於“舉”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當下盛行的察舉制。
就算是九品中正制,本質上也是一種察舉制度的創新。
在心中分別拆解完二字的意思後,滿寵心中不由的得出一個想法:
“大將軍是想建立一種,考試與察舉並行的選拔士人制度?”
滿寵口中吐出的推測,讓糜暘臉上的笑容愈盛。
與滿寵這名滿天下的大名士討論選官制度,就是能得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共鳴。
若說起科舉制,可能許多後世人腦海中的第一反應會是,這是始於隋唐時期的一種選拔人才制度。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科舉制最大的特點便是,透過國家舉辦的正規考試,來選拔國家需要的各級人才。
並且隨著時代的發展,科舉制在唐代以後,逐漸成為歷代朝廷選拔人才的最主要途徑。
但這是唐代以後,世人對科舉制的看法。
其實在漢代之時,科舉二字對世人來說也不陌生。
畢竟字義就在那裡,很多人很容易根據科舉二字的字義,得出與滿寵相同的理解。
而對當世人來說,察舉制自不必說,這一直是兩漢四百年間主要的選拔人才制度,世人都熟悉的很。
至於透過考試選拔人才,對當世人來說卻也不是什麼稀奇事。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許多上位者都有考教士人的習慣。
“有何教我”這句話,難道真以為是上位者什麼都不知道,必須要士人當他老師教他嗎?
這四個字無非體現著,上位者對士人的一種面試而已。
及至當世,甚至不止上位者會考察士人,就連士人在入仕前,也會想著考察上位者。
“君擇臣,臣亦擇君”,便是這社會現象的最佳體現。
從以上的情況可知,其實在漢代,透過考教選拔人才一事,是符合當世人的普世觀念的。
故而滿寵這個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在聽到“科舉”二字後,沒有大感迷惑,也沒有勃然大怒,覺得糜暘是要揮動鋤頭,開始掘世家的根了。
相反的滿寵臉上還流露出期待之色。
他想知道糜暘所言的“科舉”二字是不是如他猜測的那般。
又能為天下的世家豪族,帶來什麼樣的好處。
面對滿寵的期待之色,糜暘果斷的點頭道:“滿君所言正是。”
見糜暘的回答證明了自己的猜想,滿寵臉上的期待之色愈濃。
滿寵出身高門,他之所以會倡議糜暘在大漢境內施行九品中正制,不代表他就真的非九品中正制不可。
對滿寵來說,只要是能為世家大族帶來利益的選官制度,那這個制度是不是九品中正制,是一點都不重要的。
而若糜暘所言的科舉制真是一種考試與察舉並行的選官制度的話,那麼這種選官制度對當世的世家大族來說,當然是有利可圖的。
例如察舉制。
察舉制的前身本就是春秋時期的鄉里舉薦制度,有著這種核心的察舉制,不管它如何創新,都不可能會損害在當地有著巨大影響力的世家豪族的利益。
這也是為何九品中正制發展到後面,會變成“上品無寒士,下品無高門”的畸形形態的根本原因。
只要糜暘不廢除察舉制,那麼他無論提出怎麼樣的選官制度,都等於在間接保障天下世家的利益下限。
既然如此滿寵何必著急憤怒。
在知道自身的利益不會受到侵犯後,滿寵開始思考起“科舉制”中科一字給天下世家帶來的影響。
考試選拔人才,古往今來早已有之。
可以往的那些考試選拔人才的例子,大多是上位者與士人之間的私人奏對。
而且這種奏對也主要看上位者的心情才會發生——並不穩定,更不是一種官方正式的選才制度。
而糜暘當下既然在自己面前,將科與制二字相聯,那就說明他有意要扭轉這種現象。
糜暘想在國家層面建立法度,讓透過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正式成為國家的一種選官制度。
正因為如此,糜暘才會說“考試與察舉並行”。
對於糜暘的這個想法,滿寵正在心中快速的思考利弊。
見滿寵的臉上有著思索之色,糜暘開始適時說話鼓動滿寵:
“孤想留名青史,要想做到這一點,則必須施恩於天下士子。
以往肉食者與士子之間雖常有奏對之舉,可往往會不歡而散,為何?
無非是士子之言,時常會觸怒肉食者,令彼等不喜而已。
這一點,縱是各位先賢也不能倖免。
孤以往每逢看到這些事例,常常為諸位先賢之遭遇扼腕嘆息。
嘆息於他們的懷才不遇,更嘆息於肉食者的識人不明。
常言道,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難道不是你我士人最大的悲哀嗎?”
說到這裡,糜暘果真發出幾聲如鱷魚般的嘆息。
就是最近天氣太乾燥,不然糜暘不介意再流出幾滴鱷魚式的眼淚。
哎,穿越久了,演技大大退步了。
不過哪怕糜暘的演技大不如往,可由於他的話道出了當世士人心中最大的悲切,也成功了引起了滿寵的共鳴。
糜暘是世家子弟,滿寵也是世家子弟,兩人的“階級”是一樣的,能不有共鳴麼。
聽完糜暘的話後,滿寵臉帶悲切的為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後直接喝了下去。
寒門學子常常羨慕世家子弟的起點高,但正如糜暘所說的那般,當世的世家子弟,也不是事事順心的。
例如一位世家子弟再有才學,若得罪了統治者,那不要說他,恐怕他的家族都會受到牽連。
遠的例子就不提了。
就在數十年前發生的,讓無數世家子弟哭爹喊孃的兩次黨錮之禍,滿寵可是親身經歷過的。
可對於這一點,世家子弟又有什麼辦法呢?
哪怕你才能再高,得不到統治者得重視,那也只能一輩子默默無聞,甚至還會陷入顛沛流離的境地。
這一點,孔子當年不就用自己周遊七十二國的經歷證明了嗎?
見滿寵成功被自己調動情緒,糜暘主動為滿寵斟了一杯酒,繼續蠱惑道:
“為不讓你我這樣的子弟,有懷才不遇之痛,故而孤才想設立考試選拔士子的制度。
只要這種制度一旦施行,對天下學子的好處,滿君難道看不出來嗎?”
在糜暘說到這點時,滿寵的神色變得越發期待起來。
他怎麼會看不出來嗎?
以往透過考試的方式提拔世家子弟,大多是君王的個人行為,這種方式受到君王個人喜好的影響太大,根本對世家子弟就不公平。
奏對讓君王滿意還好,要是不滿意,別說能不能入仕,被直接拉出去砍了都有可能。
在滿寵看來,這無疑是對世家子弟的一種戕害。
可一旦將考試選拔學子的行為制度化、公開化,那局面可就大大不同了。
因為到了那一刻,天下間的世家子弟,勢必會群起踴躍參與這樣的選拔。
人一多,無論是哪位帝王,都不可能再親自主持這類事宜。
很可能的就是,帝王會讓九卿之一,或者專門設立一個官署,來主持這類大事。
畢竟既然有考試,就必然有試卷,幾千人乃至數萬人的試卷,需要一個龐大嚴密的機構來審閱批改。
這就保證了天下的世家子弟,不會因為帝王的個人喜惡,而喪失入仕的機會。
單單從這一點來說,就已經讓滿寵心動不已。
最重要的是,透過考試選拔學子入仕,這是比察舉制還有利於世家子弟的制度。
因為察舉制對寒門子弟不公平,但對許多世家子弟來說,也不公平。
畢竟每年的名額就那幾個,世家子弟眾多,他們也不夠分呀。
而一旦透過考試選拔學子入仕的話:
對於從小精通經義的世家子弟來說,他們會懼怕任何書面形式的經書問答嗎?
對於從小跟隨家中長輩歷練的世家子弟來說,他們會懼怕任何書面形式的策論嗎?
自然是不懼怕的。
相反的他們定然躍躍欲試。
在想通這些後,滿寵現在心裡想到的都是科舉制對世家子弟的好處,而且這好處比所謂的九品中正制更大。
這樣的科舉制,滿寵又怎麼可能不傾心支援。
滿頭白髮的滿寵,激動的站起身對著糜暘連續三拜。
滿寵激動地,言語都開始不順暢起來。
“寵,寵代天下學子,先行拜謝大將軍。”
滿寵的這副姿態,無疑證明了他成功被糜暘提出的科舉制所打動,並且願意傾力協助糜暘完成這項壯舉。
看著七老八十的滿寵,一副激動無比的樣子,糜暘不知道說什麼好。
他難道不知道活字印刷術、糊名制度這些可以改天換地的先進產物嗎?
哦,他的確不知道。
那就不奇怪了。
達到目的的糜暘,心中暫時收起對滿寵的吐槽,他也“激動”地起身握住滿寵的手,然後對著他說道:
“孤之發心,原本只願天地知。
可一個人為天下學子謀福祉,實在是一件太過艱苦的事。
孤只希望滿君能與孤並肩,一起讓天下進入一個新的時代!
若此事能成,百年後史書之上,滿君當與孤並傳也!”
滿寵不知道糜暘曾經也對某人說過並傳之語。
在聽完糜暘的話後,本來就激動的滿寵,直接顱內高潮了。
滿寵現在心裡都在想著,將來自己在史書上會得到什麼樣的評價了。
不敢說比肩聖人,至少與董仲舒齊名是沒問題的。
想到這滿寵的臉色愈發潮紅。
從今日起,誰阻擋科舉制的施行,誰就是他滿寵的生死大敵。
“大將軍請放心,只要大將軍不嫌棄老夫年邁,老夫日後一定追隨在大將軍左右,為大將軍的大業鞍前馬後!”
在滿寵看來,糜暘要實行科舉制絕不是他表面上說的,單純為天下學子謀福祉。
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只要科舉制能夠順利推廣下去,糜暘作為科舉制的首創及維護者,估計會得到天下大部分士子的效力。
軍權在手,又在謀劃天下人心,大將軍所圖的是什麼,不是昭然若揭了嗎?
這才正常。
世間哪有真心為天下者。
感覺到再次找到明主的滿寵在平復下心情後,對著糜暘一拜道:
“科舉制雖乃是曠世之舉,可人心向來詭譎,此事宜緩不宜急。
還望大將軍切莫心急,寵會盡快用心籌劃這一事,待有一初步章程後再獻於大將軍審閱。
寵亦會勾連相熟世家,讓他們一同支援大將軍這一壯舉。”
滿寵的勸諫正合糜暘心意。
他還擔心滿寵太心急呢。
糜暘對著滿寵言道:“滿君所言甚是,孤會等著滿君的好訊息的。”
說完這句話後,糜暘便讓滿寵先好好歇息,日後有時間他會再來尋滿寵。
在滿寵依依不捨的目光下,糜暘走出了大帳之外。
糜暘一走出大帳外,便見到了一直守在帳外的姜維。
在見到糜暘出來後,姜維連忙對糜暘行禮。
心細的姜維在對糜暘行完禮後發現,糜暘從帳內出來後,臉上掛著怎麼也掩飾不住的喜色。
這讓姜維感到有些奇怪。
在姜維看來,糜暘今日很可能是來勸降滿寵的。
只是哪怕成功勸降了滿寵,滿寵的投效,值得糜暘這麼開心嗎?
姜維好奇的神色,當然瞞不住糜暘。
不過糜暘也沒解釋什麼。
他的幼麟哪裡知道,他今日進入滿寵帳內,談的乃是一件利在千秋,足以改天換地的大事。
這件大事有了初步進展,哪裡會不讓糜暘感到十分愉悅呢?
糜暘讓姜維在前方帶路,他則是腳步輕快的跟在姜維身後,心中在繼續想著科舉制的一些重要章程。
糜暘知道滿寵方才會那麼激動,是因為在他看來,科舉制乃是大大有利於世家豪族的一項制度。
從當下的天下局勢來看,滿寵想的也並沒有錯。
可惜滿寵不知道的是,糜暘既然敢在這時候提出科舉制,那就說明當下他有控制科舉制按照他設想發展的底氣。
之前的糜暘之所以不建議劉備施行科舉制,原因就在於之前的大漢,之前的糜暘,並無十足的把握可以控制科舉制的走向。
暫時沒把握控制,那就寧願先不提出來。
方才糜暘在帳內對滿寵說的那些話,也是在刻意加深滿寵心中對科舉制的期待。
他就是要讓滿寵以為,科舉制是一項單純利於世家豪族的制度。
只有如此,糜暘才能以滿寵為突破口,讓天下的世家豪族漸漸接受科舉制的存在。
萬事開頭難。
要想改革成功,絕不是要自己一人費力的推著天下走,那樣很累,且失敗的風險太高。
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讓天下因為利益的驅動,主動推著糜暘去施行改革。
如當初在梁州的均田制一般。
科舉制是一項利於世家豪族的制度嗎?
從短期來看,那自然是的。
可一旦等活字印刷術推廣開來呢?
用數十年的時間以無上的軍權,為科舉制保駕護航,將來有世家豪族哭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