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侍御史陸元方,戶部尚書竇玄德
太清妖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四十五章 侍御史陸元方,戶部尚書竇玄德,人在初唐:我的提示詞條老不正經,太清妖道,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城大街之上,李絢騎馬緩緩前行,神色平靜,李竹在前面慢慢牽馬而走。
前方便是延喜門,看到李絢走近,守衛宮門的左監門衛士上前檢查李絢的身份門牌。
這些左監門衛士格外嚴格,即便是宰相過往,他們也要詳細驗查。
但很快,嚴查結束,左監門衛士放行。
李絢對著站在裡側的左監門衛郎將微微拱手,中年郎將立刻拱手回禮。
隨即,李絢便進入了延喜門下。
光線一時黑暗,李絢終於忍不住的鬆了口氣。
在城門洞裡,回望大明宮的方向,心中一陣肅然。
這一趟陛見,李絢終於可以確定,眼下長安城中的一切,都是皇帝在佈局。
當初薛仲璋被高平和冷鱗從杭州帶回長安,就是皇帝透過刑部郎中下的令。
現在看來,皇帝是想利用文旭和薛仲璋,來看看朝中究竟有誰在和東海王聯絡,但沒想到,文旭突然就死在了渭河之上,還連帶薛仲璋和高平、冷鱗同時被殺。
這下子,皇帝的計劃沒法進行下去,他自然要追查造成這件案子的人是誰。
李絢,裴炎,李敬業,甚至武承嗣,全部都在他的懷疑名單之列。
之前李絢被安排待在家裡不出來,還有正旦大朝會之後的午宴,還有其他很多李絢都不知道的事情,全都是皇帝在安排,他在觀察。
當然,這裡面有些事並不在皇帝的預料之中,比如李絢洛陽遇刺,還有冷家母子被逼自殺。
但東海王,還有其他人,都下手入局,卻都被皇帝看在眼裡。
表面上,裴炎是刑部尚書,武后親信,李敬業是李積嫡孫,嗣英國公,武承嗣更是武后親侄,幾個人裡,看起來能和東海王聯絡最近的,反而是李絢。
尤其是在文旭被殺一案,趙鞏都開始懷疑是李絢找到了天陰教的陰火毒,最後導致文旭殺人後又自焚而死,這幾乎已經接近了真相,但可惜,這裡面有些細節根本通不過,甚至南轅北轍。
首先,陰火毒是需要有人將毒下到文旭身上的,而當時在船上的只有刑部的人。
李絢和刑部的關係可不怎麼樣。
其次,李絢當時在洛陽剛剛遭遇了無生道主的刺殺,一前一後,太像是天陰教在動手了。
最後,便是後來冷鱗母子被自殺之事,明顯在冷鱗的身上還有其他的事情。
冷鱗是別人的棋子,也就是說文旭和薛仲璋之死,都是冷鱗背後的人在操作。
李絢不知道李治究竟查到了什麼,但李絢可和冷鱗沒有絲毫關係。
和冷鱗有關的,明面上的只有裴炎。
裴炎還是薛仲璋的姑父,薛仲璋和李敬業是同窗,還是武承嗣的手下,因為這件案子全部都被勾連了進來。
至於李絢,事實上,他不過是以東海王的名義送了顆藥給文旭,之後,剩下的,都是文旭做的。
文旭或許在別人眼裡,是抓住東海王的關鍵,但在李絢眼裡,他根本沒多大用處。
很少有人知道,文旭不過是文復之的替身罷了,他常年待在杭州,甚至很可能根本就沒有見過東海王。
所以即便是他知道什麼關於東海王的線索,但從杭州到長安那麼長時間,東海王早有足夠的時間抹掉文旭所知道的一切了。
文旭不過就是一顆死棋,只不過是李絢讓他表現的好像有用罷了。
對東海王他無關緊要,反而更加容易成為朝野大佬相互攻訐的工具。
如果說他真的和薛仲璋有什麼倒也罷了,但薛仲璋說到底不過是顆被利用的棋子罷了。
他和東海王根本沒有勾連,只是李絢在他背後操弄,讓人看起來,他似乎是真的和東海王有所勾連。
但仔細想想,裴炎是當朝刑部尚書,只差一步就是宰相;李敬業是李積後人,什麼都不用做,就是光明之道,武承嗣更是武后親侄,和東海王天生立場敵對。
只是皇帝承擔不了他們當中任何一個人和東海王勾連的結果,所以才佈局設計。
如果真的讓文旭和薛仲璋活著回到長安,那麼下面的朝臣相互攻訐歸相互攻訐,但皇帝卻能清晰的在這裡面看出真相。
更別說在這些人的背後,都牽涉了一個人——武后。
李絢或許有一定動手的能力,但猜疑他和東海王勾連也扯淡。
東海王和天陰教的幾次陰謀,全部都是李絢偵破的,更別說,李絢還親手剿滅了天陰教。
所以方方面面雖然對李絢有一定的懷疑,但也僅是懷疑。
畢竟相比於其他三個人,李絢即便是到今天,也不過是一個鴻臚寺少卿罷了,危害極小。
洛河之上的刺殺案,更是徹底的洗清了他和東海王勾連的嫌疑。
倒是冷鱗妻子被自殺案,雖說如今似乎並沒有查出真憑實據,但各方似乎已經有所方向。
李絢常年不在長安,倒是搞不清這裡面的玄機,只是知道這事和他扯不上關係。
這已經足夠了,沒有必要再趟這灘渾水。
走出延喜門,陽光照下,李絢的神色已經肅然起來。
這件事還遠沒有結束,李絢,李敬業,裴炎,武承嗣,他們身上都有嫌疑,但想要擺脫這樣的嫌疑,最好的辦法,還是抓住東海王。
不過在李絢看來,他真正的對手並不是東海王,而是李敬業,裴炎和武承嗣。
……
延喜門大街北側便是太子宮,南側是左春坊,右春坊,太子家令寺,太子左右清道率府等一眾東宮屬官所在。
李絢剛剛從延喜門大街出來,就看到一條熟悉的人影在前方緩步而行。
一身的緋袍,身體挺拔,面色莊重,李絢一眼就認了傳來。
“陸世叔!”李絢喊了一聲,略微催馬,追上之前的陸元方,然後翻身下馬,對著停下腳步的陸元方拱手道:“新年事多,未曾拜會陸世叔,還請世叔恕罪。”
“王爺客氣了,希仲不過是剛剛安置好宅子,新年也是一派忙碌。”陸元方臉上帶著一絲苦笑,然後低著李絢拱手:“下官聽說王爺授命任職鴻臚寺少卿,恭賀王爺。”
“世叔客氣了。”李絢看著似乎是剛剛從東宮出來的陸元方,有些好奇的問道:“世叔這是任職東宮了嗎?”
“算是吧!”陸元方點點頭,然後退後兩步,對著李絢鄭重行禮道:“下官朝儀大夫,檢校太子洗馬,侍御史陸元方,見過南昌郡王。”
“世叔請起!”李絢趕緊扶起陸元方,然後和他並肩而行,同時說道:“聽世叔所言,世叔是從從五品下揚州刺史府司馬,調任從六品上的侍御史,但卻檢校從五品上的太子洗馬,陛下又授予了正五品下的朝儀大夫,難道陛下有意讓世叔接任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正五品上,大唐監察體系的二把手,僅次於從三品的御史大夫。
但御史大夫不常設,如今更是空缺。
如今的御史中丞,便是大唐監察體系實際上的一把手,手下侍御史六人,殿中侍御史六人,監察御史十五人,掌分察百官,糾劾非法,巡按州縣,檢視獄訟,知司綱目。
侍御史從六品上,殿中侍御史從七品上,監察御史正八品上。
從宰相,親王,到大將軍,都在御史彈劾範圍之列。
典型的位卑而權重。
故而皇帝信重之臣被任命為御史的同時,還會檢校他職,比如陸元方的太子洗馬。
如今的陸元方就等於從從五品下揚州刺史府司馬,調任從五品上的太子洗馬,看似只上調一級,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無比眼紅,卻難以跨越半步。
更別說,陸元方如今有多職在身,看上去更似乎是六名侍御史之首。
只要再往上升,立刻就是正五品的御史中丞,和九寺寺卿也能平起平坐。
皇帝信重之深,由此可見一斑。
看著陸元方臉上並不是太歡喜的表情,李絢有些詫異,低聲問道:“世叔似乎有些不大高興,可是……剛才在太子宮出事了嗎?”
“沒有什麼,只是有些可惜沒有見到太子罷了。”陸元方輕嘆一聲,他原本有不少的建言要給太子李賢,但下面的人,似乎並不看重這位侍御史,“熱情”的接待一番之後,便送客了。
“此事非是太子之過,是絢前幾日多嘴了,太子和太子妃……”李絢話說到一半,便有些說不下去了。
這時候,陸元方笑了笑,說道:“此事下官知情,怪不得今日初日上值,便見不到太子殿下。”
“此事絢回頭便和太子殿下詳說,世叔若有什麼建言準備好便是。”李絢笑著微微拱手。
“那就麻煩王爺了。”陸元方心底閃過一絲嘆息,然後對著李絢,轉口說道:“王爺可知,竇翁在今日,被授命為戶部尚書。”
“之前在陛見的時候擦肩而過了,過兩日便去拜訪。”李絢輕嘆一聲。
這一次他們幾人一同從揚州回來,李絢被任命為鴻臚寺少卿,陸元方被任命為侍御史,竇玄德被任命為戶部尚書,可以說都有擢升。
如果算上之前被任為大理寺卿的段寶玄,調任越州都督的袁嘉祚,調任杭州刺史的來敬業,所有參與平滅天陰教和援助東島的一眾人等,俱有升遷。
走在路中央,陸元方對著李絢拱手道:“季真之事,還需感謝王爺多日照顧。”
“季真賢弟狀元之才,如今年少,今番科考若是不妥,就再等一等,狀元及第,可比進士及第要強。”李絢看了眼前方的道路,對著陸元方拱手道:“在此分路,世叔保重。”
“王上保重。”陸元方鄭重的對著李絢拱手。
……
二月初,春闈就要來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