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拱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卷,風起蜀地 第一章,養生書籍,劍道藏鋒,石拱橋,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川蜀之地群山環繞;雲層久聚而不散,使之氣候溫潤多霧,山中產物也算得上豐富。
雲層厚重雨水頻繁,導致江河氾濫,好在先秦時期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建築都江大堰,分流長江之水造福一方,這才有了後世“天府之國”的美譽。
如今蜀地郡守劉守年續祖上福廕接管郡守一職,雄心勃勃獨攬軍政節度使、蜀郡守等多重職位。
在蜀郡隻手遮天,卻治理無能,攪的民不聊生,匪徒猖獗。
朝廷又不能逼他太急,蜀郡西陲與吐蕃毗鄰,南部與大理接壤,以防劉守年擁兵自立。
好在劉守年是花甲之年,離油盡燈枯不遠,皇帝採納禮部建議,實施溫水煮青蛙,慢慢耗著。
數年前兵部曾經以剿.匪為由入兵蜀地探查虛實,山川路陡費時費力的阻礙前行。
屢次三番後依舊未果,蜀地就此成為朝中大禍。
天府糧倉就這樣在劉守年手中霍霍,每年隨著心情納貢,上貢的路上還面臨被匪人薅上幾把的風險,朝廷沒辦法,蜀地百姓也有心無力。
數年前朝廷痛下決心圍剿過,據傳當年派出近萬兵將,還是由三位武道宗師帶隊,結果盡數慘敗,最後連屍骨都沒成尋見,僅存的活人也痴傻瘋掉。
巨大風波險些將劉守年逼反。
在當時風波四起,驚嚇朝野。
無奈只得編造蜀地群山間有妖邪成精,有大宗師、陸地神仙閉俗,軍隊誤闖團滅,等等一些虛無縹緲來搪塞世人。
後來有傳聞說朝廷要派大軍踏平蜀地一切勢力,隨著時間推移這件事慢慢也就不了了之。
已經過去許多年,朝廷好似放任了蜀地,匪人也日漸猖獗。
直到前兩年獨攬大權的劉守年逝世,並擅自讓位給他兒子劉元吉,就此蜀郡與朝廷揭開微妙反抗。
……
埡風村成了蜀郡少有的清淨平安之地,只因它接近青城山這座道教名山。
又地處兩山交匯的風口,故而得名,說它是村,其實更像一個鎮,不論人口還是建築規模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人口的增多歸結於過往逃難的流民,或是慕名前來參禪悟道的修士,一來二去的日子長了,也就形成如今這般規模。
埡風村人群固然雜亂,但守規矩的緊,街頭巷尾口角爭論時有發生,能驚動全村大事兒倒未出現過,原因其一,村緊挨道教聖地,受到庇佑。其二,前來參禪論道的儒生武師在此落腳,滿大街行走的指不定哪個就是入道真人,武境宗師。
要是不長眼頂撞了過路的大宗師,或者陸地神仙,八條命也不夠人家一巴掌。
雖然大宗師跟陸地神仙是稀罕物,但是道教聖地就在山頂上擺著,也免不掉人家串親訪友。
凡夫俗子誰敢冒犯?即便修士真人也不敢聒噪啊!
所以對未知的事物都很謹慎,這也讓埡風村在匪徒橫行的蜀地安穩平靜。
。
大慶興統元年。
慶元皇帝平叛繼位的第五個年頭。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
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南方早稻步入插秧育苗階段。
江南地區櫻桃、琵琶、青梅、蠶豆、香椿等階段果蔬問世。
位於西南邊陲的蜀郡之地自然也在其中,埡風村沾青城道教光輝,第一時間聚齊各類果蔬,走商販俗從村東口延伸半條街。
一位身穿道袍的少年蹲坐路邊,正跟攤主還價櫻桃和琵琶,這些都是南方兩廣之地的早熟品種,比本地的個頭大,口味甜,一年也就這幾天能解解饞。
少年姓趙,法名正立,本名叫啥他自己都忘了,十五有餘的年紀,從記事起便在青城道教修行。
每月初一、十五是他下山採集物質的日子,也是他自認為最快樂的兩天,不單單能看熱鬧、吃美食,還能替袁道人帶“白麵饅頭”跟“養生書籍”。
白麵饅頭不是饅頭,而是醬滷豬腳。
養生書籍是書籍,但少兒不宜。
由於道門清規戒律嚴謹,所以不能光明正大,只得將書籍綁在大腿,豬腳揣在道袍內側褲兜裡。
進山門沒人敢盤查他,其一趙正立年紀雖小但輩分極高,在門派除了六位道人,就屬他地位最顯赫,哪怕四十多歲的道士碰見他也得恭敬一聲“小師叔”,更小的碰見甚至直呼讓他都受不了的“師爺、師祖”。
年紀輕輕怎接受得了?所以趙正立很不願意在山門露面。
其二,不但輩分高實力也嚇人,如果按照境界劃分,他如今是道家“搬山境”、佛家“金剛境”、儒家“超凡境”,江湖人稱這為“宗師境”。
宗師境以下還有小宗師、開丹境、小乘境。
宗師以上還有大宗師、陸地神仙。
大宗師整個山門也就掌門師兄一枝獨秀,其餘五位道人跟他一樣身處宗師境,只不過分上中下三個品階罷了。
在江湖都得尊稱他們這階段為“搬山道人”或者“道家宗師”。
再則他帶貨的物件為袁道人,他的地位僅次於掌門,守山門的道士自然識趣。
趙正立十五歲修到搬山境是山門一代傳奇,連他自己都稀裡糊塗,用掌門道人那句話說:“小師弟應道而生,受青城派氣運庇佑,乃開山祖師李天人轉世。”
武當、龍虎兩山的天師稱他為“天師道體”“山門氣運”。
每個祖庭教派都有一兩股“氣運”,這些都是先輩羽化登仙遺留的財富。
這個說法趙正立只信一半,畢竟沒人比他更清楚這些年他在後山祖地多麼賣力苦修,雖然是一夜頓悟成道,那也是他一天天日積月累的結果啊。
如果真是開山祖師李天人轉世,還用得著日積月累的苦修參悟嗎?不應該直接就地成仙?
當然這個想法只有他自我安慰,說出去別人還以為他裝逼。
要知道有些人苦修一輩子小乘境都邁不進,更別提後面開丹跟小宗師兩個大境界,而他參悟十年一夜成道宗師境,還覺得自己苦修了?日積月累了?
縱觀世間修士一輩子也抵不上他懵懂十年,這不是天人轉世、天生道體是什麼?
而此刻這個天人轉世的傢伙正拎著琵琶、櫻桃邊吃邊走的朝山門走去,只是步伐看上去多少有些蹩腳。
他也不想啊,奈何大腿綁的書籍、褲兜裡的豬蹄太礙事兒。
過往道人見此無一不彎腰行禮喊上一句:“小師叔”、“師爺!”
後者嘴裡沒空答應只得用鼻音敷衍“嗯”一聲,而後加快蹩腳步伐脫離這片是輩分非地。
背影遠遠看去活脫脫一個“二世祖”。
硬是無人取笑,畢竟他們這位“小師叔”的拳頭太硬,惹不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