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損一毫,而利天下
舜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九章 損一毫,而利天下,穿越倚天:明尊張無忌,舜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無忌繼續看著後面的書信。書信當中也轉述著當日石教主與百損道人在敦煌密會的細節與結果。
當日石教主雖然有心阻止這一切,但因為明教主戰派和波斯總教滲透勢力的阻撓,已經到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時候了。
他將自己的難處,以及總教得利之後的後果盡數告知了百損道人。
而百損道人細思之後,也很體量石教主的難處。
“賢弟之難處,兄已盡知。為防宵小之徒,愚兄有一策可保明教無恙,亦可挫敗波斯妖人之詭計。只是賢弟恐身敗名裂,再無立足之地。”
而對於百損道人的計策,石教主的回覆只有一句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小弟殘軀換社稷轉危為安,日月幽而復明,個人之名望生死又有何惜哉?”。
而兩個人的計劃是這樣的。
首先由石教主排查出那些可能勾結波斯總教的主戰派。然後把其他的主戰派,連帶一些明教的精英們,在百損道人“來襲”的那天。全部被他派下山去。
而石教主便將這些勾結波斯總教的明教高層們,全都留在光明頂上。然後借百損道人之手,將他們全部擊斃。
從而讓總教吞併中土明教的計劃破產,他們一死明教遭受重創,短時間內也無力再發動起義了,只能繼續蟄伏。從而避免明教和元廷的正面衝突,從而走向覆滅,使得天下生靈塗炭。
然而明教有掌聖火令者,便可帶教主行事的規矩。為了避免之後總教和一些好戰派拿聖火令做文章,繼續將明教帶上那條不歸路。
於是石教主與百損道人策劃了丐幫趁火打劫明教“奪”走聖火令的戲碼。
儘管聖火令是明教的聖物,但在石教主的心中,這東西始終來源於波斯。
這位石教主的想法與張無忌倒是不謀而合,他們兩個想的都是將明教徹底本土化,徹底脫離波斯總教的控制。因此遺棄聖火令也是“去波斯化”的一大步。
而遺失了聖火令的中土明教,雖然實力被削弱了一些。但之後的衣教主,陽頂天,包括現在的張無忌,都不太把波斯總教當回事。
縱使是眼盲的謝遜都不奉什麼聖火令的號令去殺黛綺絲。始終把中土的“義”字看的最重。
不過這個戲碼,算是石教主與百損道人之間的互利共贏。
石教主借丐幫之手讓聖火令遺失,為明教的恢復和本土化創造契機。如果沒有聖火令的話,那麼中土明教的教徒便只能聽從教主的號令了。讓總教方面無可乘之機。
而百損道人也借明教之手,除去那些投靠了蒙古韃子的丐幫高層。從而達到清洗丐幫,讓丐幫重回正軌的目的。
不過這一切做完之後,雖然一切問題迎刃而解,但是石教主個人卻成為了遺失聖火令,總壇被人攻破的千古罪人。將會被永遠釘在恥辱柱上,不得洗刷汙名。
但石教主對這一切都不在乎。
儲存明教基業才是他這個教主的責任。正如他自己所說,個人名望生死,他一點也不在乎。
於是便有了當日百損道人單槍匹馬,殺上光明頂,以玄冥神掌擊殺大半明教高層的戲碼。
而石教主在聖火祭壇前向百損道人下跪,除了是把戲做圓滿外。還有就是對自己這位知己兄長的囑託,他懇請自己死後,讓百損道人多多照應明教。
而百損道人看著自己的知己兄弟這般,雖然心中十分的不忍,但也只能看著他身敗名裂。最終答應了兄弟的請求。
而之後的故事,便是石教主向百損道人求饒,百損道人帶著明教其他高層的頭顱“得意離開”。而之後監督百損道人的丐幫,趁機殺上山來,趁火打劫。
然後石教主和僅剩的明教眾人,將投靠蒙元的丐幫北派眾精英盡數剷除掉,僅剩下小部分“偷盜”聖火令的小毛賊逃跑。
而當時未曾身死的明教眾人,因為經歷了一場大戰也無力去追,只能看著他們帶走了聖火令。
而最後便是石教主在千夫所指之下,下達了自己的“罪己詔”,辭去教主之位後,便跪在聖火祭壇前剖腹自裁,以贖其罪。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衣綺羅成為石教主後任的教主,也是石教主與百損道人精心安排策劃的。
因為在石教主的眼中,衣綺羅雖是女流,但她其志向,智謀均不輸給男兒。她之前作為石教主的副手,一直都做得很好。石教主相信她可以在他死後,帶領明教東山再起。
而百損道人幾乎殺光了所有的明教高層,而明教眾人能選擇的也只有僅剩的衣綺羅了。
因此在百損道人上山的那日,石教主把衣綺羅派遣到了不遠處執行一些無關痛癢的任務。儘管那日衣綺羅也注意到了自己所愛之人的神色異常,行事莫名其妙,似是有未盡之語。
但最終石教主也沒有把自己和百損道人的計劃,告知給自己這個精明的副手。而是微笑著告訴她一定要辦好自己交代的那件無關痛癢的小事。
而衣綺羅也是後來整理石教主遺物的時候,發現了這些信件,才知道自己所愛之人到底揹負了什麼。也為自己對愛人那日的惡語相向而感到自責。
而衣綺羅也知曉了,那個總是在明教有難,自己難以處理之時幫自己的神秘黑衣人到底是誰,那個人就是她最痛恨的“百損道人”。
儘管最後這件事以悲劇收場,但百損道人與石教主的目的都達到了。
明教在沒有喪失反元士氣,沒有被總教吞併的前提下,被完好的儲存了下來。而且明教眾人痛定思痛,不斷地積蓄實力。
甚至在陽頂天在任之時,實力達到了巔峰,而且也等來了那個反元的時機,真的有了能跟虛弱後的元廷掰手腕的實力。
換句話來說,張無忌如今屁股下的皇位,也是百損道人與石教主的這個計劃保留下來的。
若無他們的安排,明教怕是早已被總教吞併,投效蒙元朝廷了。
而唯一不太完美的地方,就是衣教主的後繼者陽頂天有點不太成器。
雖然他有雄才大略,堪稱一代梟雄。但卻為了一個水性楊花的賤婦,差點斷送了明教的百年基業。這算是衣教主識人不明。
看完這些信件後,張無忌慢慢的將血衣和書信盡數妥善的放回了石函當中。
或許這個時代的明教教徒,早已沒有人在意石教主當年的事情了。給不給他正名也不那麼重要了。
但張無忌卻不會糟蹋這些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機會。
他會達成他們的所願,吞併波斯總教,然後驅逐韃虜的。他不會讓這些先輩們的鮮血白流的。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