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四八章 廣播,大明1805,王子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靖垣在鄭復光的介紹下,仔細觀摩了點陣成像的傳真機。
然後又去看了另外一項重要發明——負反饋三極體訊號放大器。
通俗點講就是電子管功放機,後世音樂圈稱之為“膽機”。
當然玩音樂的搞這個都是復古,朱靖垣現在搞出來那就是開創了。
在放大器出現之前,電話和留聲機都已經有揚聲器了。
但它們都是聲源訊號直接推動,沒有訊號放大的過程,所以聲音沒辦法做到很大。
就像無源音箱直接插電腦或者手機的耳機孔。
可以製作電話聽筒,但是做不了大喇叭廣播。
目前世界上所有的需要喊話的地方,仍然都是靠大嗓門的人去吼。
最多是加個鐵皮喇叭,透過物理作用,定向發射聲音,增加目標方向上的音量。
有了功放機就不同了,可以持續不停的大面積的高強度喊話了。
而它也是公開播放電影所需要的重要裝置。
“點陣”是面向未來的技術和設計,是資訊傳播和記錄裡面的基礎性的技術,所以目前的表現並不是非常直觀和強烈。
而訊號放大器就是資訊傳輸末端的技術了,展示起來就非常的直觀而且具有革命性了。
朱靖垣站在一個工作臺前,看這麼面前的一個嶄新話筒,又看了看房間另一側擺放的兩個特別製作的大型擴音器。
鄭復光檢查了裝置,給喇叭和話筒通上了電。
“滋——”
朱靖垣上輩子印象中老式音響的典型噪音響起,讓朱靖垣覺得這設計應該沒問題。
畢竟剛剛做出來的功放機和大型擴音器,開機爆鳴什麼的都不是事。
爆鳴的響亮,說明這喇叭的聲音也足夠大。
雜音降低了能接受的水平之後,朱靖垣也醞釀好了情緒,開始對著話筒唸詩: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兩個喇叭隨著朱靖垣的聲音震動,傳出了洶湧澎湃巨大聲音。
相比後世的高階音響,這東西的雜音和底噪都有點大,但是已經能接受了。
朱靖垣本身頗為滿意,直接就現場吩咐說:
“好,這個東西很重要,沒有什麼問題的話就趕緊量產。
“各地衙門和牙行,以及新建的大型軍艦上,特別是航母上,都用得著。
“安排一群壯漢負責喊話也太浪費人力了。”
鄭復光為首的工匠們馬上鄭重的點頭答應著:
“明白……殿下放心……”
功放機的巨大作用和巨大潛力,工匠們也許看不到全部,但卻已經都能夠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了。
那會影響到軍事、行政、教育、藝術、文化、宣傳等等不知道多少個行業的劃時代的超級發明。
軍艦和軍隊裡面召集人員,傳遞公開的命令,在衙門和牙行發廣播通知,在大規模空間播放音樂。
將報紙內容變成錄音,直接透過大喇叭廣播播放,這直接是一種新的媒體形式。
在特殊的地區,還可能針對敵人,以及敵對勢力,進行針對性的喊話,可以用持續迴圈播放準備好的聲音。
朱靖垣在實驗室停留了一整天,繼續觀摩和檢查了兩種新裝置。
把自己能想到的各種問題,各種可能的改進和最佳化方向也寫下來。
讓鄭復光整理出來,回頭發給工部和大明航空公司的工廠。
朱靖垣離開的時候,鄭復光忍不住問身邊的同伴:
“殿下當時念得那首詞……有人記得嗎?我真的感覺這麼陌生呢?”
一群工匠都是一臉茫然,紛紛搖頭表示根本沒聽說,然後就有人說:
“有沒有一種可能,殿下當時唸的詞是殿下自己寫的?”
現場頓時就陷入了沉默,確認自己完全沒見過這首詞,然後又在心中品味了一下。
詠梅的詩詞有很多,但是這首詞的角度很奇特,也很有內涵。
大明在仁武朝之後,建立了相對標準的集體學校教育,教育內容也轉向了自然科學。
但是傳統模式的語文課程仍然非常重要,遠遠超過朱靖垣上輩子。
在各種考試之中,語文佔得比例基本都在四成左右。
由於沒有外語,所以其他課程所佔的比例,倒是跟朱靖垣上輩子差不多。
正規中學畢業的學生,基本都是會吟詩作詞的,大學生跟以前的傳統文人相差不大。
但是能夠寫詩詞,跟寫出好詩詞,那完全是兩個概念。
朱靖垣以前從來沒有表現過自己有這方面的能力。
今天不經意間的表現,讓工匠們都是有些以外。
朱靖垣自己倒是沒準備當文抄公,當時就是隨便找了首詞唸的。
忘了分別詩詞的年代,開了口之後就乾脆唸完了。
回到自己房間,跟母親和兩個嬪妃一起吃了晚飯,第二天開始研究打字機和計算機。
朱靖垣自己心中明白,漢字打字機其實是有需求的。
隨著工業化程度越來越深,社會節奏越來越快,與文字相關的工作越來越多。
單純的事務性的文字使用範圍越來越大,藝術性與文學性的文字使用範圍比例越來越小。
相應的對靈活的列印需求就會越來越大。
漢字打字機其實現在也是存在的,那種東西和歷史上出現過的舒式打字機類似。
只是是一種簡化的活字印刷機,都需要一個字、一個字的手動按下去。
暫時基本沒有多少人使用,大明的公文仍然是以抄寫為主。
朱靖垣要設計的當然不是這種打字機了。
朱靖垣在實驗室停了大半天,下午回到自己的房間,開始寫自己的設計規劃。
漢字打字機在邏輯上跟字母打字機有很大不同,但是某些地方也是可以借鑑的。
泰西的字母打字機,最初是不能切換大小寫的。
大型打字機上有總共有兩組字母鍵,一組大寫字母,一組是小寫字母。
輕便的小型裝置上只能打一種字母。
後來有人發明的切換裝置,以及大寫鎖定裝置,用同一個字母鍵打兩種字母。
實際上是在一個金屬片上錯開位置做了兩個字母的花紋。
漢字打字機可能全部的按鍵都得是切換鍵。
也不能再用擊錘敲擊紙張印字。
平面並排的擊錘數量有限,註定不能打出至少幾千個漢字來。
漢字打字機結構必須是立體的。
一個立體的機械式的資料庫,至少要能夠容納數千個常用漢字。
同時編制一套合理的查詢方案,與按鍵聯絡起來。
透過按鍵驅動機械資料庫,或者用輔助的電力驅動,將所需的漢字篩選出來。
把紙張反過來壓在篩選出來的字模上。
如此不斷重複。
製作這個東西的關鍵點在於兩個。
一個是容納總數將近數千上完個的標準漢字的機械式漢字資料庫。
這個設計可以參考林語堂的設計。
歷史上,林語堂苦心孤詣的設計了出了頗為靈巧的漢字打字機。
但是因為社會環境和成本以及製造難度等種種原因,最終沒有流行開來。
不過設計思路被美國人繼承,在早期的電腦輸出漢字的時候,採用了類似的設計。
機械字型檔可以做成三層滾筒式結構。
一個六邊形大滾筒,每個邊上是一個六邊形中滾筒,每個中滾筒上又是六個小滾筒。
每個小滾筒有八個面,每個面上有一排三十二個左右的漢字。
不過操作方式大約要改一改,因為林語堂的機器按鍵太多了,結構按鍵六十四個,再加上八個選字的數字按鍵,總共七十二個。
朱靖垣現在的設計,要考慮到後續的電子計算機時代,電腦鍵盤的通用佈局的合理性。
基本按鍵最好是能縮減一半,減少到三十二個左右,加上數字鍵不超過四十個為好。
倒是不必再拘謹於三鍵出一字,可以放寬到四鍵出一字的標準。
按第一個鍵,對應大滾筒旋轉,找到指定的中滾筒。
按第二個鍵,對應中滾筒旋轉,找到指定的小滾筒。
按第三個鍵,移動紙盤,對準小滾筒上的字所在位置。
按第四個鍵,旋轉小滾筒,把最後確定的字按下去。
這樣的組合可以容納九千多個漢字。
如果實際使用中不夠用,可以把大滾筒和中滾筒面數也增加到八個。
那樣就有一萬六千多個漢字了。
第二個關鍵點,是排列和篩查詢要用的字的方法。
這個問題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用機械結構做出一個“輸入法”程式。
為了降低重位元速率,這個輸入法只能用形碼,最好的參考方案就是五筆輸入法。
五筆輸入法名為五筆,其實每個字最多敲四下鍵盤。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朱靖垣對專門學過的五筆還有點印象,知道字根大概怎麼編。
對其他的形碼輸入法就基本沒有了解過。
五筆輸入法這套東西的設計邏輯,朱靖垣腦子裡面大概還是記得的。
雖然不完全記得所有的字根和規則,但是朱靖垣也不需要自己親自復原出來。
自己有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幫手。
自己只需要把邏輯和方向大致描述出來,讓工部的工匠們能完成裝置製作。
讓禮部的大師們整理規範漢字,做好字型檔的排列和篩選順序,整理出字根表就行了。
但即便是這個設計邏輯,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寫完的。
關鍵是,還要給這個打字機,再設計一個電驅動結構。
讓打字機可以做成人工敲擊的,也可以做成透過輸入訊號自動敲擊的。
這又是一個複雜的機械工程。
整個裝置做出來,可能比機械鐘錶都要複雜。
這東西早期的故障率和良品率肯定會瀕臨失控的,早期製作成本肯定也會非常高。
歷史上的林語堂的打字機,造出來總共花了十二萬美元。
這是間戰期間美國工人二十到三十年的工資,能夠買下兩架p51野馬戰鬥機了。
結果在第一次公開展示的時候,當著潛在的投資公司的面出了故障。
現場修了一個多小時才修好,結果也就沒有人投資,最終根本沒有機會上市銷售。
雖然林語堂可能把折騰打字機三十年的花銷全算上了,但這個成本看起來仍然非常高。
朱靖垣基本跳過了摸索過程,可以直接去嘗試製作成品,總成本肯定會大幅度的降低。
但是早期成本仍然可能會飆升到一輛汽車的級別。
不過朱靖垣不在乎。
朱靖垣與林語堂最大的區別,不是自己是個穿越者,而是自己有錢又有權。
大明最富親王,世界第二富,自己自掏腰包,都能把這個東西硬推到成熟。
實際上,林語堂的展示失敗後的當年,ibm就搞出了更加簡化,更加粗糙,需要強行記憶所有漢字編碼,但是故障率更低,勉強能用的漢字打字機。
ibm專門找了一個團隊,在美利堅全國到處宣傳。
林語堂用了幾十年搞出來的那個打字機,雖然更加精巧但是卻頻繁出故障,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可能得到投資了。
但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朱靖垣身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