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五八章 實施戰術核打擊,大明1805,王子虛,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與露西亞的西部邊界非軍事區,也就是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這一線,東西兩側各三百公里的範圍。
東西總寬度是六百公里,南北的總長度是將近三千公里。
不過山脈的最北端已經進入北極圈,北半部分山脈兩側基本都是無人荒原。
烏拉爾山畢竟是一座山脈,沒有現代公路和鐵路的地方,各種車輛是沒辦法快速穿過的。
所以負責非軍事區北半部分割槽域的部隊,主要的作戰任務是接管屬於己方的居民點和交通線並佈防。
主要的進攻戰鬥集中在南半部分,特別是最南端的烏拉爾河兩岸。
最關鍵的爭奪目標,是伏爾加-烏拉爾油田和自由貿易區,這裡是大明和露西亞邊界上最繁華的地方。
這塊地區也是露西亞絕對的心頭肉。
自從十九年前世界大戰結束,鮮卑公國拆分出來之後,露西亞人就開始在非軍事區邊沿建設軍事基地,作為針對大明的邊界防禦據點。
當地發現了石油資源,與大明簽訂了共同開發的合作協議,並設立了國際自由貿易區之後,露西亞再次加大了這裡的建設投入。
在露西亞境內的非軍事區的邊界的西側,大約在伏爾加河河岸的兩側,從裡海沿岸一直到沿岸到烏拉爾山西側。
在這個長度大約一千五百公里的弧形區域,建設了三大片特殊的城市住宅區和相應配套設施。
名義上是配合自貿區開發城市建設,在需要的時候也是理所當然的屯兵地。
大明的那一邊實際上也在這麼幹。
泰西戰爭開始之後,露西亞人就開始加固這裡的要塞防禦,修建大量的防禦工事,持續不斷地增兵,不斷的補充軍用物資。
現在已經將這三片城市區打造成了軍事要塞群。
大明正式對德意志、露西亞、義大利三國宣戰的時候,他們在三片要塞群和周圍的軍營聚集了超過一百五十萬名士兵。
還有各式裝甲車輛上萬輛、各式作戰飛機上萬架、各種火炮超過兩萬門。
三個要塞群中,最北邊的一個,應該是為了針對性的掌控露西亞境內,烏拉爾山腳下的非軍事準備的。
而南方的兩個要塞群的主要目標,就是在做本土防禦的同時,積蓄嘗試向大明進攻的力量。
大明的宣戰,對於露西亞、德意志、義大利三國而言,明顯是有些突然的。
戰爭正式開始的時候,這三大片軍事基地附近計程車兵,大部分還在基地內部,並沒有在展開進攻或者防禦線。
收到命令之後才開始迅速的向外輸送人員。
一部分散開去接管非軍事區,一部分徑直向東方快速前進,試圖衝進大明一方的非軍事區。
主力部隊的目標準備在邊境線上佈置戰線。
露西亞和德意志人覺得,大明的進攻應該會來的比較快,但是應該比自己快不了太多。
地面戰車的速度和續航是相對有限的,戰鬥機和運輸機的飛行速度大家也相差不遠,雙方應該會在差不多的時間抵達國界線附近。
只不過實施情況是,大明的噴氣式飛機比露西亞人快了將近一倍。
雙方空軍的戰鬥爆發的地方,已經深入露西亞境內了。
至於地面上的情況,雙方的陸軍部隊還沒有遭遇,但是戰鬥實際上卻可能已經開始,甚至已經即將結束了。
大明的指揮官知道露西亞在這裡有幾個超級要塞群。
負責具體戰術規劃的參謀們,在制定詳細作戰方案的時候,就跟總指揮楊遇春提了建議。
他們認為,儘管大明有更加強大的常規武裝力量,與露西亞和德意志的軍隊正面戰鬥的時候,也應該能夠有很高的交換比。
但是這種要塞群實在龐大,當地駐紮計程車兵數量,囤積的武器裝備數量,也都太過龐大了。
若讓其發揮出全部的力量,若大明依靠常規力量去攻佔這片要塞群,損失計程車兵數量肯定是數以十萬計的。
關鍵是,大明突然宣戰,要塞中的大量士兵還沒有完全展開,沒有分佈到整個戰線上去。
他們在開戰的時候將會是高度集中的狀態——
整個烏拉爾戰區,可能有將近兩百萬露西亞-德意志聯軍,其中應該有超過一半的數量,都在這三個要塞群內部和周圍。
非常適合使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集中消滅。
所以他們制定作戰方案的時候就提出建議,由禁軍出面直接把整個要塞給清理掉,以避免十萬大明將士的傷亡。
與之情況類似的,還有露西亞高加索地區的裡海沿岸地區,與大明的波斯藩國的巴庫油田北部裡海沿岸地區,雙方交接處的一片要塞群。
這裡顯然是用於防範大明對高加索地區的進攻的防禦型要塞群。
還有露西亞與曾經的奧斯曼國交界處,高加索山脈南側朝向波斯地區的山谷內,在露西亞佔領奧斯曼之後建設的要塞群。
這裡應該是用於囤積向波斯方向進攻士兵和物資的基地。
最後是曾經的奧斯曼與大食國的交界處,兩河流域上游的要塞群,以及大秦海東岸的要塞群,是在奧斯曼原有城市和要塞的基礎上擴建的。
應該分別用於向大食國兩河流域和大秦海東岸地區進攻的基地。
露西亞、德意志、義大利三國,在這些軍事基地和要塞之中,同樣組織數十萬士兵,砣磯了數以萬計的大型軍備準備。
加上烏拉爾地區的三個要塞群,這七個大型軍事基地計程車兵總數量可能有將近三百萬人,大炮、車輛、飛機等主要裝備總數量超過十萬。
如果大明真的用常規力量去攻打這些要塞和軍營,損失計程車兵數量可能在三十萬人以上。
所以建議在戰爭爆發之初,使用新元素武器直接摧毀。
楊遇春認可了這種判斷和分析,所以將編制完成的作戰方案交給皇帝批准的時候,直接附上了新元素武器的使用申請。
朱靖垣仔細檢視過方案之後,基本沒有提出什麼細節和方向上意見,直接批准了作戰方案本身,也同時批准了新元素武器使用申請。
在新元素武器本身沒有受到外來因素限制的情況下,這就是理所當然的正常使用方法。
朱靖垣和楊遇春都覺得,這應該可以稱之為高效——
不過朱靖垣還是在批文回覆中提醒,優先使用最乾淨的兩相氫彈,同時要在一千米以上的空中引爆。
除非萬不得已,不要使用普原子彈和三相彈,不得直接打擊地面和海面。
大明的氫彈產業,和原子彈產業一樣,在試爆之前就已經組建了足夠規模的生產線,原材料更是多不勝數。
完成了試爆驗證實驗之後,氫彈的生產就直接進入了快車道。
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二月,工廠用最快的速度搓出了一批兩相氫彈,在一月底空運到了作戰前線的禁軍手中。
按照朱靖垣的指示,三相彈雖然威力更大,但是為了避免核汙染,實戰中還是儘量不要用。
所以這批以實戰為目標的氫彈都是純粹的兩相彈。
把外殼的鈾二三八塗層換成了鉛。
作為板機和起爆器的原子彈初級,本體規模已經被壓縮到的儘可能小,使用的核裝藥質量也已經儘可能少了。
原子彈作為板機的情況下,在次級熱核反應發生之後的反射下,還能進一步提高實際反應比例。
已經將可能會發生的核汙染的機率和嚴重程度儘可能的降到了最低。
按照新元素工程相關實驗獲得的經驗,尚未提煉或者尚未使用的純淨的核原料,以及已經反應完全後產生的純裂變產物,本身都不會產生明顯的核汙染。
核汙染最嚴重的東西,是正在反應的核燃料,以及反應一半的核燃料。
所以核電站洩露和失控造成的核輻射汙染,比核武器直接轟炸要嚴重無數倍。
因為核電站就要讓核燃料緩慢的持續反應,持續的釋放出熱量來燒水推動汽輪機發電。
核武器的追求則截然相反,是要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用盡可能少的燃料,釋放出儘可能多的能量。
必然會追求儘可能快速的反應速度和儘可能高的反應比例。
朱靖垣前世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核洩漏的兩個廠區直接變成了無人區。
紅色露西亞處置切爾諾貝利事故,使用過之後丟棄的大量的軍事裝備和材料,被不法分子違法回收後流入了鋼鐵回收產業。
最終成了當時鋼鐵工業中的放射性汙染最主要的來源。
反而是核爆炸發生地的廣島和長崎,在朱靖垣記憶中似乎已經變成了旅遊城市。
轟炸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還是最早期的反應效率最低的原子彈,核汙染級別可以算是核武器中非常高的了。
而大明已經研發完成的兩相氫彈,最終產生的放射性沾染估計是核武器中最低的。
雖然與相同重量的三相彈相比威力稍微有點低,最大當量從五百萬噸直接縮減到了兩百萬噸出頭。
但是這個差距在實戰中的區別也不會太大。
因為核打擊的殺傷半徑是與當量的三次方成正比的。
在此基礎上,核武器所造成的核汙染,危害範圍最大的因素,是核爆炸之後的輻射落塵。
也就是沾染了放射性元素和粒子的塵土。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核爆炸距離地面越近,就會產生越多的輻射落塵。
也就輻射落塵的數量與爆炸的高度成反比。
當核爆的高度超過一個臨界數值之後,就可以完全不產生輻射落塵。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在追求最大打擊範圍的時候,核爆的理想高度都超過輻射落塵產生的臨界高度。
所以正常情況下使用核武器並不會直接產生輻射落塵。
只有攻擊緊固的要塞和堡壘的時候,可能要用使用核武器直接攻擊堡壘建築本身。
以及以製造輻射落塵為目標,利用輻射落塵殺傷人口的時候,才會使用觸地爆炸的核打擊方式。
2006年的時候,美國權威情報分析機構科學家聯合會(FAS)和美國自然資源協會(NRDC),這兩家美國智庫出版了一本名為《中國核力量與美國的核戰計劃》的核戰爭模擬報告。
其中假想中方使用20枚DF5導彈攜帶20枚400萬噸當量的三相彈頭打擊美利堅本土。
這些彈頭全部採用觸地爆的方式直接打擊地面,爆炸之後產生的20朵巨大的蘑菇雲將製造海量的輻射塵埃。
輻射塵埃在合適的情況下,可以隨著季風飄蕩數千公里,覆蓋大半個美利堅的本土。
在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廣袤的範圍內,將有上億人受到輻射落塵的影響。
能夠造成的死亡人數可能會超過5000萬之巨。
這種攻擊方式的影響範圍可以說是非常龐大的,但是缺點也非常明顯。
輻射落塵不是瞬時的硬殺傷,這些塵埃就像是撒在空中的粉末狀毒藥,關鍵是這種毒藥還是有時效的。
5000萬的死亡數量看起來非常恐怖,不過這個數字是最理想化的殺傷效果。
相當於所有人在核爆之後什麼都不做,全都站著等死的結果。
普通人如果發現爆炸之後,馬上躲入防輻射掩體、地鐵、地下室等地方,或者穿有對應的防護服,
那這些人就基本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爆炸結束48小時以後,落塵的輻射強度就會降低到初期的百分之一。
只要在地下室躲過最初的48個小時,普通人就基本能避免因為輻射落塵而傷亡了。
不過,這個世界的普通人,對核武器仍然完全沒有認知。
如果大明使用三相彈觸地爆炸的方式,直接打擊泰西大陸本土,是有機會實現近乎理想化的殺傷效果的。
有機會在幾天的時間內讓上億泰西人死亡或者重傷。
大明禁軍成立之後,軍機處也討論過類似形式的作戰方案,形成了一些戰術參考檔案。
但是這麼幹很顯然是有反人類嫌疑的。
朱靖垣的理想雖然是要地不要人,但不會無限制的隨意殺死普通人。
也不想要一塊被輻射落塵覆蓋的大陸。
更何況,輻射落塵是不可控的,很可能隨著西風吹到大明本土。
更重要的還有泰西諸國境內的大明人。
所以朱靖垣從未批准過以殺傷人口為目標的觸地爆炸式核打擊計劃。
朱靖垣始終推薦以空爆的方式使用核武器。
即便是楊遇春要攻擊露西亞的軍事要塞,這是完全正常的軍事作戰用途。
朱靖垣也要求儘可能使用空爆,只不過允許他多爆幾個而已。
所以在戰爭開始之前,楊遇春就申請了十六顆兩百萬噸當量的兩相干淨氫彈,以及同樣數量的射程一千公里的彈道導彈。
在戰爭開始之前,楊遇春就與禁軍確定了打擊目標,讓他們提前將導彈佈置好。
對於氫彈和原子彈這種特殊戰略武器,他們的關鍵裝藥和起爆器在平時都是分開儲存的,由禁軍內的不同的單位負責管理和儲存。
只有在進入實戰狀態的時候才會正式組裝起來。
早期導彈的液體燃料,在使用之前也是單獨存放的,正式部署的時候才會注入導彈殼體。
所以這些東西都要提前準備好。
大明的參戰不是突發的,而是提前就做好了準備的。
在戰爭正式開始的時候,楊遇春直接給禁軍發了命令,先對七個要塞群各打一枚。
這份命令發給負責執行的禁軍的同時,也會直接送到看朱靖垣的面前。
給禁軍的是命令,給朱靖垣的當然是申請許可。
禁軍的所有新元素武器,在常規戰爭中最終發射的時候,都要再次向皇帝取得許可。
朱靖垣也在等著這一刻,看到訊息之後直接給禁軍回信,可以啟動發射。
禁軍負責發射導彈執行人員,依次確認了楊遇春的命令,朱靖垣的回應和許可資訊。
確認雙方的命令和許可相同,且都在提前批示下發的作戰方案之內,才正式啟動了發射程式。
三個相隔幾千公里的發射陣地中,總共七枚導彈帶著滾滾的煙塵騰空而起。
在上升的過程中調整飛行的角度,轉向各自目標的方向。
在熾熱的火焰奔騰之下,導彈的速度也持續不斷地攀升,組建增加到了每秒鐘三公里以上。
在速度跑到導彈的設計極限的時候,導彈的發動機也就關機了。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彈道導彈只有在加速的時候,才會使用燃料推動導彈飛行。
剩下的大半截航程靠的都是慣性。
所以導彈導彈的精準度的控制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點。
彈道導彈的最終射程也基本上是與發動機關機時候導彈的速度直接相關的。
彈道導彈的飛行高度遠遠超過噴氣式飛機,所以導彈在白天進入高空之後很難在地面上看到。
再加上超過九倍音速的恐怖速度,也讓普通飛機沒有機會捕捉到它的蹤跡。
這七枚導彈迅速超過了正在趕往戰場上的大明飛機,繼續飛向了自己的目標地點。
在現在的露西亞邊境,七座巨大的要塞群和軍營群中,密密麻麻計程車兵正在離開營地,前往預定的位置填補戰線。
整個營地到處都是吵鬧的人聲,刺耳的喇叭講話和命令聲,以及各種發動機的轟鳴聲。
負責警戒的飛機已經升空,更多參與戰鬥的戰鬥機還在繼續起飛。
絕大部分計程車兵和軍官們,雖然知道戰爭已經爆發了,但是也都本能的覺得,營地裡面暫時是安全的。
戰鬥的前幾天,雙方的主要目標,肯定就是搶佔非軍事區,組織防禦線或者進攻線。
除了空軍之外,地面部隊實際交火和戰鬥還需要等幾天。
關鍵是,所有人的腦子裡面,並不存在某種可以直接摧毀城市的武器的概念,也完全沒有相應的認識和想象。
大明的彈道導彈從幾萬米的高空墜落下來,在要塞群上空一千多米的高度上綻開。
一朵熾熱的光芒幾乎遮住了太陽的時候,下面鬧哄哄的趕著出發上戰場計程車兵們,才開始意識到天空中似乎發生了什麼。
然後也就僅此而已了,他們的意識基本都停留在了這一秒鐘。
營地上空得各種飛機首當其衝,在半徑幾公里的範圍內,幾百上千架飛機好像掉進鐵水中的小蟲子。
頃刻間化成了飛灰,一點渣渣都沒有留下。
由此可見,核彈防空的效果是恐怖到了極點的,遺憾的是很難在自己的營地上方使用。
緊隨其後的是恐怖的衝擊波,這種平時很難看到的近乎肉眼可見的純能量波,眨眼間劃過下方要塞營地中的建築和人群。
於是,在半徑五公里的範圍內,幾乎所有的建築頃刻間變成了廢墟。
其中的人和戰車以及飛機還有各種裝備,都變成了巨大火堆中的一個個不起眼的小火星。
在距離稍微遙遠一點的地方,幾公里到十幾公里的範圍內,超高的光熱輻射點燃了一切可以點燃的物品。
異常恐怖的烈焰彷彿是憑空出現的,同時在恐怖的衝擊波的影響下如海嘯般蔓延。
軍營所在的整個世界都好像變成了一片無邊無際的火海。
火海之中還有接連不斷地爆炸聲。
此時的軍營和要塞,並沒有抵禦核武器爆炸的設計,再加上未來進口囤積足夠的物資,儘快組織和準備儘可能多的人手,很多建設是非常簡單粗暴的。
所以有大量的物資和裝備直接堆放在室外的空地上,大量計程車兵住的都是室外的帳篷。
這就導致火焰風暴來的格外猛烈。
彈藥庫的彈藥,燃料庫的燃油,以及各種生活用品和物資,引發了持續不斷地爆炸和持續的烈焰焚燒。
火海的範圍大概是個半徑十六公里的圓。
在這個圓環邊沿的人,有些可以僥倖的躲過一截,不過那已經出了要塞區了。
半徑十六公里的園的面積可是有八百多平方公里,整個海淀區的面積也才四百多平方公里而已。
只有那些最先出發,最先離開營地前往戰場的空軍,確實幸運的躲過了這一劫。
但他們很快就遇到了大明的空軍。
於是他們被類似吳雄鷹這樣的大明新空軍戰士迅速的消滅殆盡了。
至於要塞區的營地內部,那是徹底的人間煉獄。
爆炸發生的時候,絕大部分計程車兵都正在準備外出集合,他們當時並沒有多少躲避的意識。
九倍音速的導彈出現的也是格外突兀,軍營裡面並沒有任何裝置能夠發現這些導彈,當然也就沒有任何的預警了。
於是,當巨大的蘑菇雲慢慢成型的時候,七個巨大的要塞群已經基本變成了七片廢墟。
總計可能超過三百萬計程車兵,在這一輪打擊中直接死亡了超過兩百萬。
剩下的部分士兵,因為種種原因,非常幸運的沒有馬上死亡,但是大部分也是重度燒傷或者重創狀態。
這些人如果沒有立刻得到救治的話,多半也會在未來幾個小時內喪命。
他們也基本是不可能得到救治了。
所以,禁軍傳送的這七發氫彈,可以說是直接消滅了至少三百萬敵人。
德意志、露西亞、義大利三國現有的軍隊數量,直接被消減掉了三分之一以上,大部分還都是精銳部隊。
關鍵是,整個東部戰線之上,大部分地區要變成真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