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人聽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二十六章 別來跟我爭,霜雪照曦言,離人聽雪,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著眼前這個做皇帝的弟弟和邵曦一起在那裡數著銀票,時不時地還要討價還價兩句,蕭常武眼睛都直了。
心說你們兩個君沒個君的樣子,臣沒個臣的樣子,活像一對奸商一樣在那裡研究著怎麼賺錢,完全沒了之前君明臣賢的排面。
這算是徹底重新整理了蕭常武的認知。
可是眼看著御案上那厚厚的一疊銀票,每一張動輒都是成百上千兩,蕭常武一時之間竟也忍不住湊了過去,打聽他們二人這是在搞什麼?
邵曦連忙向蕭常武解釋此前自己是怎麼與蕭常毅這個皇帝合夥做生意,蕭常毅又是如何將皇家內帑拿出來給他做本錢的。
如今到了年底分紅的日子,這是自己給蕭常毅送來的營收分成。
聽著邵曦在那裡巴拉巴拉地說了一大通,蕭常武整個人都聽傻了。
心說,啥?這小子居然跟自己這個做皇帝的弟弟合起夥來做生意?居然還打著皇家的字號?你們兩個這也太會玩了吧?
上一刻還在談著家國百姓,天下大事,下一刻就湊到一塊兒數著銀票,研究著來年能賺多少,這種顛覆三觀的事情著實是讓蕭常武一下子沒反應過來。
這麼多年,他也知道蕭常毅這個皇帝做得不容易,為了治理景元王朝也的確是日理萬機,殫精竭慮。
每年民間交上來的稅銀分給皇家自用的那部分都是一減再減,只想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百姓交上來的稅都要用回到百姓身上。
常年養軍備戰,修建城關都是開銷甚巨,蕭常毅還時不時地要從皇家內帑之中撥出銀錢來減輕國庫的壓力。
皇家雖不能說是節衣縮食,可這些年來也的確是大力提倡節儉,平日裡的飲食用度都是能省則省。
就連皇家宮殿也有不少已是年久失修,急需撥調銀款修繕。
可儘管如此,景元帝國常年以來依然是財政吃緊,並不是說因為蕭常毅好大喜功,奢靡揮霍,而的確是因為常年與東穆國交戰,軍費開支甚大。
周邊各邦國雖年年朝貢,但實際上就是來薅羊毛的,景元王朝每一次的回贈之禮價值都遠遠超過進貢之物,每年光這一部分開銷也是相當大的。
再加上景元帝國內部要發展農商業和手工業,要墾荒開地,修建新城,開鑿運河,這一樁樁一件件哪裡不需要大筆的銀錢?
就連他這個王爺為了替自己這個做皇帝的弟弟分擔壓力,都主動要求縮減自己的食邑和俸祿,以求能透過減少民間的經濟壓力,進而減輕朝堂在財政上的負擔。
可就算是這樣,朝中貪腐賄賂之風仍是大行其道,大量的財富依舊是溜進了貪官汙吏,奸商巨賈的腰包。
在很多人的心裡,根本就沒有什麼家國之念,百姓蒼生,他們為了一己之私不惜損害國家利益。
與皇家爭利也就算了,與民爭利無異於是顛覆皇朝的根基。
蕭常毅與蕭常武都並非是昏聵無能的君主和重臣,所以面對這屢禁不止之風也是痛心疾首。
這些年,雖然在全力整治這貪腐之風卻收效甚微,更有些臣子食著景元王朝的俸祿,卻行著裡通外國,出賣王朝利益之事,這也正是為什麼會有“敬承司”的存在。
原本御史臺便有監督朝中百官的職能,可由於官場上的利益勾結,就連御史臺這樣的部司也難免會受到侵蝕。
無奈之下才建立了“敬承司”這樣只屬於皇家帝王的專屬部司。
而邵曦作為“敬承司”的督檢史,到目前為止所行之事也的確是讓蕭常毅和蕭常武感到甚是滿意。
那些民間的財富與其被那些貪官和姦商攫取,還不如像如今這樣讓邵曦以這種手段回收利用。
當蕭常武明白邵曦跟蕭常毅以這種形式為皇家聚攏銀資之時,不禁心有感慨,想不到他們二人竟然想出這種辦法來補貼財資,真是太不容易了!
今後整治朝堂,提振朝綱之事的確是很需要像邵曦這樣的人存在,而且越多越好。
只有這樣做事有原則又行事靈活之人才能真正改變現狀,使得朝堂政通人和,讓天下河清海晏。
蕭常武看著蕭常毅像個孩子一樣坐在御案前數著銀票的樣子,心中竟有些心疼起這個皇帝弟弟來。
世人都以為坐在皇位上的人掌管天下,奢靡無度,卻又有幾人知道,想做一個賢明之君所要付出的代價遠比做一個治世良臣更大。
窮其一生為天下百姓謀福,為列祖列宗穩固皇朝基業,一生操勞到最後為自己換來的也只不過是一個賢明之君的名聲。
而這名聲,能記住的也不過是兩三代人。
可若是做得不好,不但會落得一世罵名,更是會被人口口相傳遺臭萬年。
人就是這個樣子,恩情忘得快,仇怨記得牢。
所以說,帝王之家也並非如尋常人想象的那麼容易,若是再出那麼一兩個不肖之子,更是會徹底敗掉先祖創下的功業。
所以像蕭常毅這樣的皇帝和蕭常武這樣的王爺,其實是真正的求才若渴,希望手底下能多那麼一兩個心性坦蕩,為人正直,又才能出眾的臣子來幫助他們蕭氏一族治理天下,穩固基業。
這也就是為什麼蕭常毅一直以來對邵曦都十分的寬容,只要是邵曦能幹實事,蕭常毅並不計較邵曦用何種方式和手段。
在明白這些之後,蕭常武對邵曦的好感有進一步提升,眼前的事實已經向他證明蕭常毅口中對邵曦的溢美之詞並非是言過其實。
那一疊厚厚的銀票至少在目前向蕭常武最直觀地證明了邵曦搞錢的能力。
能替君主搞錢的臣子往往是最受帝王待見的,歷史上的和珅可說是有史以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鉅貪,可為什麼乾隆帝一直對他那般包容?
就是因為和珅強大的斂財能力為乾隆帝解決了諸多財政上的難題。
一個人沒有錢要餓肚子,一個王朝亦是如此,無論是使用了正當還是非正當的手段,至少和珅能夠替乾隆分擔壓力,解決問題。
相比之下,他個人所貪墨的錢財在乾隆的眼中是不值一提的,這從某種角度上證明了一個能搞錢的臣子對於君主是如何的重要。
當然,邵曦並非是和珅那種人,邵曦搞錢靠的不是貪,而是靠自己經商的頭腦。
雖然有皇家賦予的權力,但他的權力也只是讓他方便行事,而非是以權謀私,依仗手中的權力大肆斂財。
而且邵曦在經營產業賺取財富的同時,也在全力地發展民間的教育事業和人才培養。
不管是開設書局還是建立學堂,在賺錢的同時也是在做著利國利民之事。
歷史的教訓時常在提醒邵曦,千萬不能讓自己變成和珅那樣的人,搞錢可以,貪心也不怕,但切記千萬不可貪得無厭。
蕭常武得知邵曦改良了造紙和印刷之術,而且開辦了書局和創立了學堂,對此也是深以為意。
看得出邵曦賺錢的手段正當,目的正當,在利己的同時無不是在做著有利於百姓,有利於國家之事。
對此蕭常武毫不掩飾地對邵曦大加讚揚,邵曦也是毫不客氣地坦然接受。
本來自己做這些事情便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最開始的時候也許格局並未開啟,想著的只是希望能幫助自己的恩師白鼎公和柳行齋擴大《治世論》的影響力。
開辦學堂也是在一時興起之後才有了更深入的考量。
可是不管最初的動機如何,最終帶來的結果是好的,邵曦自然也就順勢而為。
平心而論,最初邵曦只是為了能在朝堂中站穩腳跟,出於個人的立場,而眼下自己所做之事能夠惠及民眾,利於朝堂,邵曦自然也是樂見其成。
可是這在蕭常毅和蕭常武的眼中卻是邵曦眼光長遠,胸懷天下的表現,反而給邵曦帶來了更大的便利。
不說是誤打誤撞,也確實是恰逢其時。
此時的蕭常武似乎也對邵曦和蕭常毅合夥做的這個買賣來了興趣。
於是開口向邵曦問道:“此前聖上對邵大人滿口誇讚,我還心有疑慮,如今看來邵大人果然是滿腹的奇思妙想,既然聖上與邵大人合作的生意有如此多益處,不知本王可有機會參上一腳?”
蕭常武這句話惹得邵曦和蕭常毅同時都抬頭直勾勾地看著他,彷彿二人都對此頗感意外。
蕭常毅更是連數銀票的手都停了下來,一臉好奇寶寶的表情。
看著二人這樣盯著自己,蕭常武竟一時面露窘色,也覺得自己似乎是有些唐突了。
“信王也有興致參與進來?”
蕭常武見邵曦問自己,微笑著點了點頭,這樣利人利己的生意,他當然是想參與一下。
畢竟他的信王府這些年也一直在倡導節儉,他這個王爺手頭也不寬裕,能有這麼一個賺點外快的機會,他當然不想錯過。
可誰知此時蕭常毅的一句話卻差點讓邵曦和蕭常武二人直接趴在地上,幾乎徹底顛覆了這位皇帝在二人心中的形象。
“五哥,你要入股?先說說你出多少本錢吧!親兄弟,明算賬,本錢出得少可別跟我爭分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