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挫敵之議,季漢大司馬,周府,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蓋因曹操惡名遠揚,劉琮上位缺乏合法性;劉備具有仁義之名,劉琦乃劉表生前正式確認的繼承人。
王凱、張存、習禎、韓冉等州府二十幾名屬官士人因鄙夷劉琮、蔡瑁等人行跡,棄官出城投靠二劉;樊城數千百姓畏曹操之兵勢,試圖投靠劉備隨之南下。
有了開頭就有了後續,在劉備選擇接納樊城百姓開始,襄陽城外鄉野計程車民出於畏懼戰亂,又有心念劉備仁義,或又因為劉琦乃荊州的正統之主的緣故,隨軍南下者不少。
為讓百姓先行撤退,劉備只得率軍下船,上岸步行。而這上岸步行,導致跟隨的百姓越來越多,民達數萬之眾。
如中廬縣令向朗知曹軍南下,作為馬良的好友,也與劉備接觸過,遂棄官跟隨劉備南下。作為牧民之官尚且如此,中廬縣百姓見之,隨劉備南下之眾亦是不少。
數萬之眾,大小車數百輛,挑擔揹包者成千上萬人。民眾甚多,又有大量行李攜帶跟隨,已非二百艘大小船隻可以裝得下。無奈之下,船於漢水上行駛,劉備攜民率軍於漢水河畔行軍。
南下而走,劉備且特意路過劉表墓前,以為拜祭劉表。
劉表病重多時,陵墓早早就開始修繕,在他病故後的二三天,劉琮著急上位,又擔憂屍體腐壞,劉琮、蔡瑁等人將其匆匆下葬。
作為執掌數百萬生靈的諸侯,劉表之墓並不算小,臨山丘而建,墳高數丈,漢白玉製成的墓碑上刻‘漢車騎將軍荊州牧成武侯劉景升’等字樣。雖是盛夏時節,但墳墓周圍卻甚感悲涼。
劉備佇立於劉表墓前,寡有流淚的他,頓感一股莫名的悲傷之感湧上心頭,不禁流下熱淚,說道:“嗚呼哀哉!景升兄恩威吳楚,為漢室鎮南,今不幸棄世,痛煞備也!”
說著,劉備朝劉表碑陵拱手,哀切說道:“弟備無德無才,有負兄之囑託。讓那蒯越、蔡瑁挾仲璜歸降曹操,難保兄之基業,備今見兄長,已是羞愧。今斗膽望求兄長英靈,垂救荊襄之民,助備敗曹,以興垂危之漢室。”
魯肅趁機遞過巾帕讓劉備擦拭淚水,說道:“望主公節哀順變,今大敵當前,又有數萬百姓相隨,當需早議軍事。”
劉備紅著眼眸,用巾帕擦拭淚水,點頭應道。
或許受三國演義的影響,過於描寫劉備仁,又常寫其哭泣,讓後人多有誤解劉備,以為其近似偽君子之虛。
但出自幽燕的劉備豈是如此作風之人,愛憎分明,心存善念,始終是他的寫照。唯有經歷了歲月的蹉跎,十幾年的顛簸流離,讓他蛻變成為梟雄,知曉瞭如何取捨。然即便成為梟雄的劉備,卻也無法做到像曹操那般,視百姓如草芥。
緩了緩情感,劉備醒了下鼻子,問道:“子敬,今曹軍兵馬已至何處?我軍所攜百姓數目如何?”
魯肅沉吟少許,拱手說道:“據留後斥候探查,曹軍大將徐晃率先鋒騎兵已入屯樊城,且蔡瑁遣人接應徐晃。張遼、曹純率精銳騎卒於後,不日即至樊城。”
“肅與張處仁、向巨達等人核查百姓數目,隨主公南下百姓約有八萬餘眾,近九萬民。乘船至夏口者,約兩三萬人,多是老弱婦孺,攜帶車輛行李。今隨軍南行者,雖多是年輕男女,但我軍也僅能日行二十餘里左右。曹軍精騎若日夜疾馳,必能追上我軍。”
劉備手挽韁繩,翻身上馬,問道:“子敬可有高見教我?”
在劉備眼中自己長於戰術,而短於戰略。而魯肅在大戰略層次的能力,可比霍峻、諸葛亮等人,由於霍、葛二人各有重任,幾乎難以親離江左,因而他長期將魯肅帶在身邊,以為參謀軍務。
魯肅捋著鬍鬚,說道:“曹操得襄陽已成定局,其率數十萬大軍南下,飲馬江水,兵臨荊楚。故主公當退據夏口,起江左兵馬,據江漢以抗曹操。”
“故而觀之當下,我軍行進緩慢,曹軍精騎追之,恐遭兵敗,除非能於此擊敗曹軍追兵,挫其鋒芒。及鄱陽水師至,舟舸接應之下,軍民皆可安。”
劉備手挽韁繩,擔憂說道:“昔曹軍初下南方,吳楚合兵方將其逼退。今曹操已率北方之眾而臨荊楚,蔡、蒯二賊挾劉琮歸降曹操。曹操得江漢兵馬,兵鋒漸盛,威臨荊南,兵指吳楚。”
“某恐伯瑋見荊州不可保,念江左寡兵難御北方,又受小人讒言,舉江左兵馬歸降曹操。屆時我軍退守夏口,當退無可退也!”
劉備對自己這個侄子頗是瞭解,劉琦無兵略見識,僅知兵馬數量對比,且他在江左威望薄弱,耳根子軟。在曹操大軍面前,心生畏懼,在眾人長期勸說之下,舉江左歸降並非沒有可能。
魯肅微微皺眉,說道:“劉揚州雖是懦弱,亦受他人言語鼓動,但亦有血性。且劉揚州深信霍將軍,有霍將軍在旁勸諫,必能安撫江左人心。”
“若主公憂慮,可讓諸葛軍師前往吳縣,言利害深淺,阻小人讒言,又有霍將軍在內。內外勸說之下,劉揚州必會出兵相助。”
江左的那群帶頭大哥,魯肅可是深知他們之利害。今曹操舉北方之眾南下,不僅荊襄士人爭先投效,估摸那群江左士人也盼望著歸降。且不言劉琦身側的那群荊州士人,可能也會勸劉琦投降。
“可!”
劉備點頭說道:“孔明於江左士人之中頗有德望,當能阻小人讒言,又憑仲邈之才略威望,必能妥善安排進軍軍略。某屯兵夏口,以為據敵。”
“那我軍當下呢?”魯肅問道。
“當從子敬之語,於此處挫曹軍兵鋒。”
說著,劉備驅馬上坡,眺望周圍地勢,說道:“曹軍雖是精銳,又為驍勇騎卒,但趨兵千里,多是力竭。今若追之,我率兵相阻,當可勝之。”
魯肅策馬相隨,說道:“主公手下軍士僅有數千,又有護民南下,敵寇雖是疲倦,但破之亦難,故而主公可讓關將軍率兵支援。”
劉備略有惋惜,說道:“雲長趨兵江陵,今不知得手與否。若得手江陵,率軍撤離,頗是惜哉!”
魯肅沉吟說道:“蔡瑁、蒯越獻襄陽歸降,以江陵之重當有防備。以肅觀之,江陵或是難取。然關將軍即便能得江陵,但因兵少將寡,地有千里之遙,我軍屯守夏口,江陵亦難保全。”
“今形勢劇變,主公當有捨得,切莫貪戀小物,而損大將。誠以主公勝曹操,則江陵必得也;誠若主公不敵曹操,莫說江陵,連那丹陽恐都難以保全。”
江陵很是關鍵,除了大量錢糧軍需囤積於周邊外,它也是聯絡荊州南北之地。這也是為何歷史上劉備失去樊城後,要去江陵的緣故。
但當下形勢不同,劉備根基在江左與夏口,與江陵相隔一千四五百里,分別在荊州的東西兩端。今下劉備前往江陵,便是自斷退路,把自己與江左分割開來。而且江陵雖靠近長江,但四面皆是陸地。
曹操見劉備投向江陵,第一反應便是大喜。率大軍南下隔絕江陵內外,強攻江陵城;又命人進攻夏口,牽制江左兵馬。
至於江東派兵逆流支援江陵,霍峻根本無力顧及,面對曹操的兵馬,他僅能固守夏口、濡須口。
且即便水師能掌握長江航路,上岸作戰又是一回事。曹操舉精銳之眾,最樂意是打野戰,而不是水戰。
想守住江陵,除非能整合荊南兵馬。而當下荊南四郡不投曹便好,欲整合四郡已是痴人說夢。
按照劉備的計劃,他想提前搶入襄陽,憑藉水師入漢水,城郭堅固,為劉琦整合荊州兵馬而爭取時間。但可惜入襄陽計劃失敗,當下最穩妥的計劃,即走夏口,起江左兵馬,以抗曹操。
“子敬之語,我豈能不知,僅有不捨而已。”劉備嘆息說道。
“主公英明!”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