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諸葛八陣圖,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飛現在的狀態,真的很微妙。

自從打下了洛陽後,張飛整個人就跟卸了勁一樣,對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來,連軍中事務,都是交給魏延代為掌控的。

甚至發展到最後,張飛直接把自己關在了洛陽的宅邸裡,不見外客了。

根據張飛洛陽府邸管家的說法,張飛這段時間的行為很詭異,有時候相當的暴躁,下人稍微有一點不如意就會遭到張飛的斥責和打罵,但有的時候,張飛又異常的好說話,對誰都是呵呵傻笑,下人犯了什麼錯誤他都是笑臉相迎,不以為意。

這種狀態,很顯然不是一個正常人的狀態。

諸葛亮也曾經在洛陽城中遍請名醫,給張飛診斷.結果名醫們都說,張飛這是“神思過度,傷及心脈”的症狀。

說直白一點,就是年紀大了,想的又多,最後導致精神恍惚了。

而原因嘛其實不說,以諸葛亮等人跟張飛的二十年的交情,大概也能猜到一點。

先帝,二將軍都已經故去了,昔年的桃園三兄弟,只剩下三將軍一人還在世。

之前三將軍能硬撐,是因為二將軍留給了三將軍一個遺命,要他打下洛陽,把他身上的“司隸校尉”從遙領變成實受,三將軍才一直撐著一口氣。

現在,洛陽也攻下了,三將軍失去了自己所有的人生目標,再加上思念兩位兄長變成現在這樣,並不是不可能的。

畢竟,三將軍也年紀大了,快七十的人了鄉間這個年紀的老者,有三將軍同樣症狀的,也不在少數。

考慮這個特殊的情況,現在的洛陽軍務,諸葛亮是一手抓的,軍中的實際執行,也是交給魏延去處置。

而張飛,現在更多的是擔任一個吉祥物,精神象徵的作用。

這次軍議,諸葛亮還是請來了張飛,但張飛的發言也沒法當真。

別的不說,就衝著張飛回應諸葛亮的話,就能看的出來。

張飛居然在軍議上,稱呼諸葛亮為“軍師”。

諸葛亮已經快十年沒有聽到張飛這麼稱呼自己了。

上次張飛這麼稱呼自己,還是在先帝剛剛打下漢中的時候。

張飛的性格,跟關羽不同關羽對徐庶,諸葛亮等人雖然也尊敬,但他本人也孤傲,再加上做慣了主帥,他習慣於稱呼徐庶為“軍師”而不是稱呼徐庶的官職,反而是體現了關羽對徐庶的認可和尊敬。

但張飛不一樣,張飛是非常尊敬文人士大夫階層的,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用那種上位者對下位者的語氣跟諸葛亮等人說話的,正常情況下,這時候的張飛應該會稱呼諸葛亮為“丞相”。

以前諸葛亮只是“軍師中郎將”或者“軍師將軍”的時候,張飛官職比諸葛亮高,以“軍師”稱呼諸葛亮,是顯得親近和尊重,等於是把諸葛亮抬到了跟自己差不多級別的位置。

但後來,隨著諸葛亮的官職慢慢跟張飛差不多了,這時候張飛出於尊敬文人士大夫的考慮,一般都會稱呼諸葛亮的官職,而不是繼續稱呼為“軍師”。

因此,這個情況下的張飛,顯然是處在不正常的狀態。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佐證.張飛完全不記得黃權是誰,以及他在看到魏延的時候,居然詢問魏延為什麼會出現在議事廳裡,而不是護衛在大哥身邊。

這話鬧的魏延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很顯然,現在的張飛,精神狀態非常的混亂,他已經有點搞不清現在自己身處的地方和境況了說出來的話,當然不能作為參考意見。

但不管如何吧,拋去張飛的意見,現在洛陽城內的將軍們,大多是贊成對外一戰的。

故此,諸葛亮給司馬懿寫回信,約定三天後,在洛陽城東門外,一決勝負。

三天時間,是不給司馬懿從南門或者北門調兵增援的機會。

而司馬懿這邊諸葛亮只要同意出戰,就已經是出乎司馬懿預料的好事了,是不是調兵增援,根本不重要。

而且吧,司馬懿也沒有那麼沒出息。

洛陽城內大概有四萬守軍,而司馬懿手裡現在也有四萬兵力近乎相同兵力的一場邀戰,他司馬懿要是還尋求調兵,用兵力人數欺負諸葛亮,就算贏了,也顯得司馬懿格局不夠,底氣不足。

司馬懿可不認為,自己真的比不上諸葛亮。

四萬對四萬,司馬懿有足夠獲勝的把握。

而到了三天以後,雙方在洛陽城東門外,擺開陣勢,相約一戰。

司馬懿方面,四萬大軍齊出,在城外列好陣型。

諸葛亮方面,卻只有三萬人應戰為了防止司馬懿不要臉的再次出爾反爾,諸葛亮留下了黃權和向寵兩人,各領五千人守衛南門和北門。

沒辦法,司馬懿這老小子有前科的,上次答應了約戰還不戰而逃呢,這次假意答應約戰,實則制定偷襲計劃,也不是沒有可能。

故此,諸葛亮留下了一萬北軍精銳,分守兩門,防止司馬懿這老小子拼著不要名聲,玩偷襲這一套。

而司馬懿方面其實司馬懿一開始還真的沒有發現諸葛亮少了一萬人應戰。

人數太多了,司馬懿又沒有佔據高地,視野受限,只是透過肉眼觀察的話,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漢軍出城,兵力多寡,一時間難以分辨。

而諸葛亮的列陣,也是擺出了常規的圓陣,先立足於防禦.圓陣的陣型,至少在第一時間,司馬懿是看不清楚諸葛亮在後軍到底藏了多少人的。

只有等司馬懿主動發起了進攻,諸葛亮揮軍迎敵後,司馬懿才發現.諸葛亮的這個圓陣,似乎在防禦層次上,有些薄弱。

所以.諸葛亮並沒有兵力全出?!

透過觀察戰場的變化,以及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司馬懿終於發現,諸葛亮的軍中,少了五千到一萬人左右的兵力應戰。

這個事兒,可就麻煩了。

司馬懿當然不會想到這是諸葛亮防備自己不要臉的出爾反爾,所以留下了兵力去防守城池了司馬懿是下意識的認為,諸葛亮故意留了一手,準備在找到自己進攻破綻的時候,一擊取勝。

這就導致了司馬懿需要時刻注意自己的進攻陣型變化,不能給諸葛亮創造纏住自己的機會,同時又要隨時做好應對諸葛亮奇兵突襲的準備。

為此,司馬懿故意收攏了一支五千人的預備隊,配合自己的中軍所部三千人,以防萬一。

理論上講,司馬懿的應變不算有錯,但問題是打著打著,司馬懿終於察覺到,事情好像跟自己預計的,有些不太一樣。

其實吧,司馬懿對於這次邀戰,也是有過預計的。

他知道蜀賊的有一支精銳的北軍就在洛陽城內,而這支蜀軍的整體戰鬥力,要比自己手裡的郡兵要強一些。

可問題是,在司馬懿看來,這支北軍精銳的戰鬥力也不是到了碾壓曹魏郡兵的程度,而且除了這支北軍外,蜀軍其他郡兵的戰力,未必就比魏軍郡兵要強。

再一個,這是四萬人規模的大戰,就算士卒戰力優秀,也得看主帥能不能透過指揮調整,發揮出最大戰力出來.即便可以,司馬懿這邊也不是不能透過戰術調整,纏住這支北軍精銳,然後在其他蜀賊郡兵防禦的地方,尋求突破的可能。

戰場之上,全看主帥排程,兵卒戰力也許很重要,但影響兵卒戰力的因素,同樣也有很多,就看誰能真正的把握住機會了。

還是那句話,在臨陣指揮方面,司馬懿對自己有著足夠的信心,他真的不覺得,諸葛亮這麼一個文官出身的人,就算學過幾年兵書,在臨陣調整上,能比得上自己。

然後司馬懿就被打臉了。

不管他怎麼指揮調整,諸葛亮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做出相當出色的應對,而且就軍卒的戰術執行能力來說,諸葛亮麾下計程車卒,明顯要比司馬懿麾下的兗州郡兵要強上一些。

司馬懿顯然是低估了諸葛亮在指揮方面的天賦,諸葛亮幾乎可以在他做出任何戰術變化之後,立刻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而且,諸葛亮的排兵佈陣,一開始對陣的時候確實是圓陣,但是,打著打著,司馬懿卻發現,諸葛亮讓一部分兵力後撤,一部分兵力提前圓陣慢慢變的,不像一個圓陣了。

而是,類似於一個八角形的陣型。

是的,諸葛亮用大漢北軍為骨幹,把大漢北軍前壓,南陽郡兵收縮在內,擺出了他自己獨創的陣型——八陣圖。

今天實在偷懶了,只有兩更.明後天看看有沒有時間補上吧。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我的姑父是朱棣

清波凡人

替嫁王妃凰謀天下

王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