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長平之戰 第199章 欲諫言先立人設,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王恕罪?」範睢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失態,趕忙微微一禮以表歉意,當然範睢也知道秦王根本不會在意這些,尤其是在如今這麼緊急的情況下。

沒有更多的話語,範睢隨即全身心投入到帛書之中,顯然,範睢的打算便是如同那剛剛拿到帛書的秦王一般,試圖從蛛絲馬跡中尋找出帛書作偽的可能。

秦王看著一臉認真的範睢,卻也沒有打斷他的做法,或許在秦王的心中,也仍是抱有那萬一的希望吧。

範睢也不愧是白起的死對頭,對於白起的研究已經到了一個令人髮指的地步,甚至比之白起本人還要更加了解自己。這也是範睢最終能夠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生生搬倒秦國的擎天玉柱的原因。

帛書的材質,用墨的問道,字跡形狀筆法,行文的風格乃至印章的缺角……範睢一一嚴謹地將其與印象中的模樣核對。

可惜,範睢細緻的行為註定是徒勞,而秦王萬一的希望也註定只能是失望。

好一會兒,範睢終是抬起了頭。而秦王也已經從範睢失望的眼神中,讀懂了他的意思。

輕嘆了口氣,秦王緩緩說道:「說說看怎麼辦吧!」

範睢聞言,卻又陷入了沉思之中。其實隨著檢查進行到一半,範睢已經能夠確定帛書的真實性了,至於剩下一半的時間,實際是範睢爭取來思考的。

果然,秦王在自己檢查完了帛書之後即行發問了,而在那電光火石之間,範睢心中已經有了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只是,在說出這個辦法之前,範睢還需另一番的操作。

範睢隨即組織了下語言,隨即說道:「微臣以為,上黨之變,非武安君之過也。」

明明問的是怎麼辦,範睢卻在答責任的歸屬,甚至還為白起說話?

聞言的秦王當即便是一愣,不僅是驚訝於範睢的答非所問。更是驚訝於範睢居然為白起開脫了起來,要知道,這二人可是勢如水火啊!

也因為驚訝於範睢的態度,秦王倒是沒有打斷範睢的答非所問。

範睢隨即繼續說道;「上黨之戰,戰至此時,就已知的情況便有魏國十數萬大軍加入戰場,且是在我軍與趙軍拼殺月餘,戰力危殆之際,武安君能從容應對,更將十餘萬魏軍反包圍之,已屬不易。」

範睢稍稍停頓,見秦王臉色並無異常,甚至還不自覺地稍稍點頭,範睢知道自己已經成功了一多半了。

隨即範睢再度說道:「如今,又有兵力加入戰場,趁我軍反包圍魏軍之時奪之光狼城防線等地,以武安君所推測,其兵力又有十餘萬之多。俗語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武安君手中兵力對付當面之趙、魏聯軍已是極限。如今再有十餘萬大軍進入戰場,便是誰也無法預料而防範也。」

「若一定有錯,錯在微臣。」範睢隨即躬身認錯道:「微臣身為相國,不僅錯估瞭如今各國之心態,更在魏國出軍之示警後無動於衷,既未對諸國之外交之策未能及時調整,亦未曾派出使者及時掌握各國動態,以至這隻來歷不明的生力軍突然地出現在了戰場之中。此皆微臣之錯也。」

範睢有錯嗎?

或許吧,身為國相,一場大仗的失敗總是要分點兒鍋的。但很顯然,範睢絕沒有如他所言一般「萬般有罪,罪在其身」。

如果說範睢只是沒有及時提醒調整對外政策就要負主要責任,那作為秦國的唯一決策者的秦王又該負怎樣的責任?而負責戰場與敵國情報的黑冰臺,卻既未發現魏國的異動,甚至連另一隻軍隊來自何處都不曉得,又該負怎樣的責任?還有作為大軍主將的白起……

更何況,魏軍的抵達不過短短三兩日,而範睢得知魏軍抵達的時間也不過兩日而已,即便要調整、即便

是立刻派出使者摸底,恐怕此時使者也還未出國境吧。

範睢的一番話,看似是在將罪責歸結到自己,從而為武安君開脫,若是細細品察其言,不難發現,範睢話裡話外卻有些陰陽怪氣。雖然話裡頭說著是自己的錯,是自己沒有在魏軍出現的時候足夠的警覺,但細細想之這個問題是否放在前線的武安君身上會更為妥帖呢?

換言之,武安君你明明知道魏軍已經抵達,憑什麼想不到或許還有國家也要參戰?!

當然,白起自然是想不到的,因為任何一個稍懂兵事的人,設身處地地一想便都能明白:若是有二十多萬大軍,對手大可以一鼓作氣對自家大軍發起圍攻,根本不需要這麼麻煩地調動自己,如此分兵之舉只會給對手各個擊破的機會。

可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兵事,懂得兵事的人也未必會設身處地地從白起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人們更擅長的是從結果推導過程,從而得出過程中的問題。

顯然,從最終的結果來看,白起的指揮實在算不上高明。

因此,範睢的話根本不是在攬責任,也更不是在為白起開脫。

同時,範睢也當然知道秦王想從他這裡得到的是解決的辦法,而不是其他諸如責任的劃分問題。

但範睢必須這樣說哦,這樣說的目的只有一個——表明自己的態度,樹立好自己的形象,從而為之後自己的辦法做好鋪墊。

果然,秦王將範睢自責的樣子,當即搖頭打斷道:「此非相國之錯也,若說錯也是寡人之過,黑冰臺之過也。」

範睢當即就又要為秦王開脫一番,卻被秦王揮揮手止住:「事已至此,多思無益。當務之急,乃是想辦法,反敗為勝!」

不得不說,秦人的驕傲簡直是與生俱來的,即便面對如此的境地,秦王所想的不是安全地將所剩的兵力撤出來、體面地結束此戰,反而想的是反敗為勝。

當然,這或許也跟這些年,秦國走得太順不無關係。自打嬴稷親政以來,除了閼與之戰吃了個虧外,其餘諸戰,幾乎是百戰不殆。尤其是白起出馬,就從未敗過。

秦國已經太久沒有嚐到過失敗的滋味,以至於秦國已經不懂得該如何正確面對失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贅婿

執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