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2章 四害之中取其輕,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臣請王命:令上將軍立即回援邯鄲!”樓昌雙手抱拳,一揖到底道。

聞言的平原君,最先反應了過來,當即便是暴怒了起來——果然是狼子野心,害我趙國之心不淺吶!

“我王萬萬不可也!”平原君趕忙阻止道:“胡人如今正大舉南下,上將軍與代郡諸將連發求援之訊,朝廷不發援軍也就罷了,豈能全然不顧代郡安危,在此時抽調代地大軍,此非將一郡之百姓置於胡人魔爪之下耶?”

“平原君勿急!”樓昌對於平原君的暴怒顯然早有預料,當即便回敬道:“請君上思之,代郡之地,比之河內、上黨郡之重要性何如哉?比之邯鄲郡又何如哉?與其失之河內、上黨、邯鄲,不如失之代郡。”

“然也!”一旁的平陽君趕忙幫腔道:“代郡之地,不過區區之地,年年稅賦尚不足邯鄲郡之泰半,失之於大局無礙也。況代郡若失,不過失之胡人之手,胡人者,不過搶其財貨而已,來年復攻之而免之賦稅可也。可若是上黨、河內郡失之,則恐再難奪回也。”平原君都驚了,胡人南下,那樣可怖的事情,在平陽君的嘴中竟然只是區區財貨之損,竟然只是免稅便可補而已的一件事情?

這已經不是愚蠢和冷血的問題了,而是數典忘祖了!當即,平原君就劈頭蓋腦地罵了下來:“何其謬也!胡人南下,鐵蹄所至之處,無不血流成河,家破人亡,怎的如此危殆之事,在爾等眼中不過是區區財貨之損哉?我代郡數十萬百姓,爾等置之於何地哉?!”

“若如汝之所言,我代地十數萬大軍多年戍邊何為哉?若聽汝所言,我上黨大戰如此緊迫之時,為何還是沒有抽調更多代地軍力?若依汝所言,胡人一朝南下,我代郡數十萬百姓勢必生靈塗炭,皆為汝之罪也。”平原君顯然也是怒了,當即雙手抱拳對著趙王便是一揖到底,道:“我王,平陽君數典忘祖,大言炎炎,還請我王治罪以罰,以慰我代地軍民百姓之心。”平陽君聞言,也自知所言不當,當即不敢再言。

趙王聽著平原君的怒罵,心中對平陽君也是有點兒意見的,倒不是說平陽君的建議不合理,但你如此之敗地說出來就是你的不對了。

有些事情你可以想,甚至也可以悄悄地去做,唯獨不可以明目張膽地說出來。

因為這些事情,放在地上不起眼,可真上了稱吆吆,千金都打不了止。

“平陽君所言,確有失當之處,不過也是討論國策,不可罪之言也。”趙王隨即看向了平陽君,語氣略略帶著些責怪的說道:“平陽君,還不給平原君道歉!”如此妄言,王上居然說是討論國策、不可罪言,擺明了就是相幫平陽君啊!

或許在趙王的心中,區區的一個貧瘠的代郡,自然是遠沒有上黨、河內和邯鄲郡來得重要。

若是有可能,趙王自然更是願意,用代地的損失換取更大的利益——比如,保全河內郡。

一郡換一郡,趙王當然認為這買賣划算得很。聞聽趙王為自己開脫,意識到自己說錯話的平陽君立即出班向平原君道歉道:“本君妄言,特向君上請罪,還請君上恕罪。”說實話,平陽君的姿態已經放得很低了,沒辦法這輩子本就一直被平原君給拿捏這,自己有的確說錯了話,被批評教育那也是正常的。

只是平陽君認了慫,一旁的大夫樓昌卻是沒有。眼見著平陽君撤了下來,樓昌當即挺身而出,再度將那撤軍代地的大旗給扛了起來。

“我王容稟。”樓昌緩緩出面說道:“平原君此言雖正,卻不免有些言之過也。”說著樓昌對著平原君就是微微一禮,裝作一派君子的作風,隨即開始反駁道:“其一,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前者,代郡之地為我大趙二分之一土地,失之則我大趙國力衰敗再無力爭霸也,今者,代郡不過四分之一之國土也,且為四分中最弱者也,四害取其輕,亦是無奈之舉;其二,今雖命上將軍回援邯鄲,卻是無需將代郡如今七萬大軍全數帶回,以上將軍之能,只五萬大軍,加之邯鄲城內五萬守軍,足以擊敗燕軍。而代郡尚有兩萬卒,雖無力佈防全境,至少守禦代城不成困難,如此,代城未破,則可收留百姓,待王師一至,儘可復也。故此,微臣以為,苦一苦代郡百姓,當是如今我大趙最佳之選擇也。”聞言的平原君都無語了,什麼叫做

“苦一苦百姓”?那是

“苦一苦”嗎?頭斷焉能再生乎?這不是苦一苦,乃是死一死啊!什麼叫做

“以上將軍之能”,七萬大軍全都歸來也不一定就穩贏的局面,在樓昌的口中五萬大軍就似乎應該輕鬆搞定,可偏偏平原君還不好反駁。

駁了,那是對趙括這位上將軍的不信任。可是,看著若有所思,甚至已經在稍稍頷首的趙王,平原君知道,自己必須立即反擊。

“樓大夫可知,如今上將軍恐已與胡人交戰之中,如何是能說停就停、說回援便回援的。即便以上將軍之能,也需軍心民心也,若是我王王命一下,一旦影響前線將士軍心,戰事勢必頹唐,引得大軍崩盤,吾等皆悔之無及也。”不待樓昌反駁,平原君似乎已經猜到他要說什麼,隨即堵住了他的話頭。

“即便,上將軍再度力挽狂瀾,安全地將大軍帶回,解了邯鄲之危,經此一戰後,代郡整體崩碎,我軍即便復土,再想徹底解決胡人之危,卻非三五年可完成之事矣。代郡不靖,我大趙又何能專心對秦焉?”顯然,電光火石間,這已經是平原君所能想到了最完美合理的說辭了,可以說是有理有據了。

只是平原君的話語,在趙王聽來卻是有著另一番味道。

“三五年內無法解決代郡胡人的問題”,那豈不是說等趕走了燕軍,趙括至少還要在代郡待上個三五年?

還有這等好事!原本並不太想再給趙括添上一筆救駕的功勞的趙王,此時卻很是來了興趣。

如果能讓趙括離開中樞三五年,即便是給他個功勞又何妨?等他五年後從代郡歸來,上黨、河內兩郡早已掌握到自己的手中,朝中更是不用說,到時候回來也只不過變成另一個廉頗而已,正好幫襯下羸弱的平原君一系,與樓昌和平陽君分庭抗禮。

如此,大趙才真正地掌握到了自己的手中。或許,這不是最好的處理方式,但這絕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方式。

心中已經有了決斷的趙王,不待自己這邊的樓昌大夫繼續出言,便一把截斷了討論。

趙王很清楚,他必須儘快造成既定的事實。

“諸卿之意,寡人皆已明瞭。”趙王掃視一圈,緩緩說道:“然,邯鄲不容有失去,增援勢在必行,所謂兩害取其輕也,至於胡人,可再尋良機而滅之。”

“我王。”平原君還待再勸,卻被趙王揮手阻止。

“無需多言,寡人決議已定。”趙王淡淡地看著平原君,語氣之中盡是不容拒絕之意。

平原君無奈,只得退下。而樓昌和平陽君二人眼中則皆是驚喜,雖然不知道為何王上突然下定了決心,但顯然這個結果也是他們想要的。

只是想要與想要之間還是有著不同。就如趙王最主要想要的是破敗後的代郡拖住趙括的腳步,讓趙括遠離中樞,從而讓自己掌握朝局;而平陽君所想的,則是再簡單不過的絕對安全,至於樓昌,或許他想拖住的,卻是整個趙國的腳步。

或許四人之中只有平原君是真正地在為趙國的將來、趙國的百姓考慮吧!

不論如何,各懷心思的眾人,終究是讓趙王下定了決心。將平原君逼退後,趙王隨即又看向了平陽君和樓昌,命曰:“傳令代郡上將軍括,邯鄲受燕軍偷襲,危在旦夕,命其速率五萬大軍回援邯鄲,餘者兩萬大軍可死守代城,以待王師歸來。”

“是。”樓昌與平陽君自然是欣然領命。一旁的平原君張大了嘴,卻不知要從何處說起。

甚至,平原君在想:自己說與不說,又有什麼不同!只能希望上將軍能夠想出其他辦法了......正當平原君偃旗息鼓之時,卻不想是

“樹欲靜而風不止”。剛剛領命的樓昌突然出班問道:“稟我王,若是上將軍執意不退兵,該如何處置乎?”此言一出,整個龍臺宮都為之一靜。

“樓昌,汝何意哉?!”平原君當即便怒斥道。樓昌沒有答話,上首的趙王卻是陷入了沉思,顯然,樓昌的誅心之語提醒到了趙王:之所以自己不信任趙括,想方設法地要削弱趙括的力量,不就是因為他不夠聽話嗎?

大軍在外,若是趙括來個君命有所不受,事情可就麻煩了!可偏偏,趙括還真的有可能做出這樣的選擇。

想及此處,趙王的眼神微微眯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贅婿

執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