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5章爭民心以制秦國,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民心。”呂不韋雙手抱拳向著趙括微微一禮道。
“哦?”趙括很是吃驚地看著面前的呂不韋,一瞬間趙括真要以為面前的呂不韋也是如他一般從未來穿越而來的了。
穩了穩自己的心神,趙括繼續問道:“何解?”
聽得趙括“哦”的一聲輕嘆,呂不韋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沒錯了。
是的,呂不韋的所言,有一半多還是來自於趙括。成為趙括的愛卿以來,呂不韋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將趙括的所有資料找來,從頭到腳徹底地分析趙括的生平。
尤其是從長平之戰,趙括獨立領軍以來的所作所為,呂不韋不敢說一清二楚,但也至少是倒背如流了。
其軍事才能自不必多說,更重要的是,呂不韋發現了一個很大秘密——趙括很早就開始佈局奪權之路了。
應該說,從確定長平之勝之後,趙括就在佈局著自己和趙國的未來。
而在這茫茫多的佈局之中,其他倒還好,無非是軍權、政權罷了。可有一點,偏偏是對於奪權幾乎沒有任何意義的,可趙括對此的重視程度,甚至要遠遠高於其他事情。
從光狼城的放糧,到河內郡的屯田,從邯鄲的造勢再到代地的與民同樂,很明顯與其他的君王、將軍不同的是,趙括極其地重視民眾。
尤其是河內郡的屯田一策,趙括可是派出了他麾下最為信任的許歷,要知道,上黨郡同時進行的可是兵器的打造,趙括卻只是派趙韋前去督造。
很顯然,屯田策在趙括心中的地位和重要程度要遠高於兵器的打造。
可那些兵器,單單是一個陌刀,就足以令所有國家戰慄不已,更別說還有更加隱蔽而重要的重騎裝甲的打造。
即便是這樣,趙括還覺得屯田策更加重要!
而問題也在於此,從商人的角度出發,屯田策或許有效果,可更多的卻是對於民眾生活的改善,對於國力的增加,其實並不算太多,更沒有武器來得直接和乾脆。
這麼說吧,窮數年之苦功,終成屯田一策,遠不若興數萬帶甲大兵,而奪敵之一郡的利益。可偏偏,趙括仍舊不遺餘力地在做著。
甚至就算是到了不得不調兵以擊敗燕軍的時候,趙括調的還是上黨郡的趙韋,而不是在河內屯田的許歷。
苦思冥想之下,呂不韋終於得出了一個他並不想承認的結論:他的主上,趙括,非常非常地重視民眾的力量。
而隨著閼與城一戰,呂不韋也終於意識到了民眾的力量——要不是閼與城中百姓以命相抵,區區五千兵卒斷不能堅持如此之久。
從那晚開始,呂不韋便開始反思了起來——或許,這才是後發制秦的唯一辦法。
自然,聽得趙括繼續的問話,呂不韋也當即再度答道:“稟我王:大國之爭也,看似為兵馬大戰,可實際上卻是國力之角力也。”
“夫戰者,能以奇勝者寡,而以正勝者多。且大國者,可敗一、敗二、乃至敗三、敗四;而小國者,一敗則塗地也。”呂不韋繼續說道。
“若長平之戰,看似王上用奇而勝,實際卻是趙魏兩國合力打過秦軍而勝也,雖有種種波折,終究是為正勝也;而趙國為小國,其戰雖勝,青壯、糧秣之損耗卻頗巨,雖經年未必能復也;秦國為大國,其戰雖敗,於國力卻無大礙,不過一至兩年,其必能東出再戰也。
故言,欲制秦者,非兵馬之盛可行也,非國力之昌盛不可也。”
“然則,何為國力之盛乎?”呂不韋微微頓了頓,稍稍看了面無表情的趙括一眼,這才繼續說道。
“所謂國之盛也,或曰地之廣也,又曰政之和也。”呂不韋搖了搖頭,繼續說道:“其自有一番道理,不過,以吾之言,地之廣乃為承民之眾也,政之和乃為民之從也。所謂國之盛,終是民之盛也。”
“民盛則募兵足,為護家園,則兵將勇;民盛則兵甲足,糧草豐沛,則戰無憂也。”呂不韋雙手抱拳,微微作揖,做著最後的總結道:“我趙新興,諸法皆可取自秦國,唯此民心,需與秦爭也。得之,可得天下也。”
“彩!”趙括聞言,也是忍不住地讚歎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趙括著實沒有想到能在這兩千多年前的戰國聽到這句話!
“愛卿果然大才也!”趙括絲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甚至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不敢不敢,微臣也是觀王上之所為有感而發也。”呂不韋當即將自己的真實想法來源給說了出來。理由也很簡單:與其讓王上之後有所懷疑自己是揣測著他的意思進行的佈局,倒不如干脆地說出自己想法的來源。
聞言的趙括倒是並不意外,在這個剛剛從奴隸時代轉換而來的年代,能真正看到民的重要性的,屈指可數。
能說出君王與大夫、門閥共天下的就已經算是思想前衛的了。
民?在這個時代,幾乎與牲畜沒有太多的區別。
呂不韋的一番話語,不僅沒有讓趙括覺得有投機之感,反而越發地認可了呂不韋。
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少人也看在了眼中,可要能說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話語,卻只有呂不韋一人而已。畢竟趙括心中雖有所想,卻從未在任何人面前表現出過這樣的心思。
長長撥出了一口氣,趙括是越發覺得人才難得。
“宗旨既是如此。”趙括沒有繼續跟呂不韋客套,隨即便繼續問道:“只是不知,吾等該從何處著手呢?”
呂不韋略略沉吟,隨即便將腹稿和盤托出,道:“微臣以為,吾等需先內聖而後外王天下。”
趙括聞言,彷彿又聽見了一個熟悉的名詞“內聖外王”,嗯,如果這個詞兒你不熟的話,換個說法你一定聽說過——攘外必先安內。
“攘外先安內?”趙括繼續問道。
“然也。”呂不韋點點頭道。
“如何安內?”趙括接著問道。
“微臣以為,當有相輔相成之兩步也。”呂不韋繼續說道:“其一,曰集權。其二,曰收心。”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