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2章取之於民用於民,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稟我王。”平原君乾脆也不默算了,反正也是要再與王上說明一遍的。

當即,平原君就開始念唱了起來:“因北地滅胡之要,日前已取中山郡三分之二存糧,邯鄲郡之三分之一存糧,共計約百萬擔,入代郡以供大軍之用。隨後秦軍東出,為保上黨駐軍糧草充足,調中山郡所剩存糧約三十萬擔入上黨郡,移邯鄲郡另三分之一,計四十萬擔存糧入中山郡;同時調河間郡存糧之大部,約二十萬擔入邯鄲。”

“等等等等。”趙括快被平原君的碎碎念給弄瘋了,趕緊打斷道:“平原君,你就說咱現在每個郡還有多少糧食可用就行。”

“好。”平原君點點頭,隨即繼續說道:“先是上黨郡,目前存有軍糧約有七十萬擔,皆乃為洛城之戰預備的軍糧,且今年秋收之糧也當為洛城之戰準備。此份糧草是萬萬不能動的。至於常平倉中,目前存糧尚不足十萬擔,若是來人超過三十萬,則恐不足十五日之用也。”眾人聞言,倒也並不算意外。

可別認為這七十萬擔糧草很多,要知道光是在洛城前線的大軍就有八萬之中,上黨郡中七萬大軍也已經集結,隨時增援。

換言之,足足一十五萬大軍囤積在了上黨郡內。這七十萬擔軍糧,也不過堪堪夠這一十五萬大軍堅持四個月的,這還是幾乎不折算轉運的耗損的情況下。

四個月,剛剛好是秋收之後的一個月後。一個月的時間,足夠秋糧歸倉的時間。

顯然,這是經過平原君、呂不韋等戶部官員們精密的計算的。少了,不利戰事自然不行;可多了,損耗也就多了,要知道,即便是從最近的中山郡轉運糧草,其損耗也要高達一至兩成。

若是能少轉運哪怕一萬擔糧食,減少的損耗都夠一鎮百姓數月的糧食了。

而剩下的不足十萬糧食的常平倉,也就堪堪夠可能到來的三十多萬百姓十五日之用,這還是最低的標準下的時間。

趙括隨即在心中默默地記下了十五日這個數字。

“至於中山郡,計有存糧四十萬擔,暫未建立常平倉。邯鄲軍存糧約六十萬擔,另有常平倉約十萬擔。不過邯鄲之常平倉,頗具象徵意義,非到萬不得已,微臣不建議開啟。”平原君繼續說道。

邯鄲作為趙國國都,常平倉的制度也是從此而起,目前也僅僅在前線的上黨郡施行,上黨郡貼近戰場,又可直視流民來往之困頓,開倉放糧,百姓也當能理解。

但邯鄲卻不一樣。作為趙國最重要的政治、經濟中心,若是邯鄲動用了常平倉,不論出於什麼原因,都會被認為是趙國出現危機的訊號。

恐怕各地的商賈、甚至是普通的百姓都會產生逃離的情緒。身為資深A股韭菜,追高拋低的事情,趙括再明白不過了——這是人的天性,根本無法扭轉的那種。

因此,趙括對於平原君的話語也是持肯定的態度的。不過,聽平原君的話語,略略算來,就只中山和邯鄲郡的糧食就有百萬之眾了,若是按照最低的標準,可以延續一百五十日之久,好像距離目標值也不算太過遙遠了吧。

畢竟剛剛說的代郡可還有百萬糧秣呢!只可惜,趙括的美夢很快被平原君接下來的話語給無情戳破。

“至於河間郡,糧草幾乎都已經運至了邯鄲,故此,河間郡內已無更多糧草積蓄。”平原君隨即接著說道:“而代郡之中,依據我大軍所駐守之時日,恐怕存量不會多於七十五萬擔。而這些軍糧也僅僅夠代地一十五萬大軍四個月的供給。即便也壓縮軍糧,所剩至多不足十萬擔。”

“故此,即便不考慮任何轉運之損耗,我趙國之存量也不過僅有一百二十萬擔左右,若是加上轉運至損耗,恐怕能有百萬擔抵達上黨就已是很不容易了。”平原君略略在心中做了一個簡單的算術,最後總結道:“而這百萬擔糧草,最多能讓三十萬流民堅持一百五十日。距離明年的秋日足足差了一倍多。”

“平原君,這不對吧。”田單聞言卻是略略皺起了眉頭。

“我知道,秋收只在三月之後,換言之堅持最多百日,就能有秋糧入庫。可已緩解問題。”不待田單說出心中的疑惑,平原君便直接打斷了。

“可是,田將軍當知道:洛城之戰還在繼續,代郡的大軍還要南下,我必須保證這兩個方向的用糧食。因此代郡、中山郡、上黨郡乃至邯鄲郡的大部分秋收的糧食,大都都需要為洛城之戰而準備,至少也要保證軍糧能夠堅持到來年的秋收。”平原君隨即解釋道。

聞言,田單將軍倒也沒有繼續追問。”秋收可用之糧,會有多少?”趙括的話語卻是突然響起。

“最多可收糧不到二十至三十萬擔左右。”平原君略略估算之後,隨即答覆道:“最多可令流民們再多堅持一個半月而已。缺口至少還有一百萬擔以上。”聽著平原君口中巨大的差距,在場中人都有些沉默了起來,所有人都知道,這已經是趙國的極限了。

“要不苦一苦百姓?”虞卿試著給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為了民心而收納周王畿的流民,為了這些還並不是趙國的趙國人,卻是失去了趙國百姓的信任,這值得嗎?”平原君當即反駁道。

聞言,虞卿也是啞然,的確,要是為了流民而加稅,這是拿自己國家的民心去換比爾呢國家的民心,最終極有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那找世家和貴族借用些呢?”田單也出主意道。

“或許可以湊出二三十萬擔,但更多卻是不可能,還有可能造成區域性的動盪,也有些得不償失。”平原君也繼續反駁道。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似乎眾人都走進了死衚衕,似乎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聯軍燒糧害民。

不過,生在21世紀的趙括面對這樣的情況,卻並非束手無策。微微捋清楚了現實的情況之後,趙括隨即便有了主意。

“其實,我大趙也並非沒有糧食了。”趙括隨即笑著說道。頓時幾人的目光便齊刷刷地看向了趙括,似乎在確認趙括剛剛所說的話,又似乎是在等待著趙括的下文。

沒有猶豫,趙括隨即繼續說道:“第一,北地如今剿滅草原胡人,應該會有一批不錯的戰利品,牛、羊、馬,都是各國都需要的緊俏物資,拿出一些次一等的物資,前往各國交易,這可都是保利,尤其是有鹽鐵之力的齊國,大可多換一些糧食過來。”

“可是可以,不過量太大了,否則,我國家的牛羊牲畜以後就賣不上價錢了。”平原君隨即接過趙括的話頭繼續說道:“只是,即便是這樣,也不過是一二十萬擔而已,差距依舊明顯。”

“這也是我想說的其二。”趙括也接著說道:“畢竟五年積蓄,連年幾乎都是豐收,我趙國如今不是沒有糧食,而是我國的倉庫之中缺乏糧食。”

“趙國的糧食在哪裡?”趙括隨即問道。

“世家貴族?”平原君有些不太情願地說道。

“是,也不是。”趙括接著說道:“貴族原本幾佔據著天然的優勢,但還是那句話,人民的力量,你們根本一無所知。”

“早就窮怕了的百姓,家家戶戶都會有不少的存糧,那是夠一家老小吃上兩三年的糧食。趙國百姓何止百萬,區區百萬擔糧食並不算多。”趙括繼續說道:“那便以朝廷之名義,向百姓發起借貸,今年借一擔,明年還一擔零一斗的糧食。以如今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地位,這點公信力應該還是有的。實在不行,也可以用來年的賦稅作為抵押。若是不還,也就不用交納賦稅了。”聞言,平原君倒也認真地點起了頭:要說朝廷買糧食,百姓或許不會賣,可若是借用的名義,還支付給利息,百姓大機率是會同意的。

別小看這一買一借的差別,這裡頭的關係,百姓心裡頭清楚著呢。買和借,其中相差的不是其他,就是一個貨幣的問題。

誰也不知道今日的一文到了明日還值不值一文,但一斗糧食,到了來年,那還是一斗糧食。

再加上用賦稅作為抵押,百姓更是不用擔心朝廷不還糧了。想到這裡,平原君終於拱手而道:“向百姓借糧的確是個辦法。只是......”

“平原君可是在擔心來年之還糧之事?”趙括笑著問道。他當然知道平原君在擔心什麼,這樣大規模的借糧,雖然解了一時之急,但到底是寅吃卯糧,再加上巨大的利息,如果歸來的這幾十萬百姓能有所產出還好,如果沒有,朝廷勢必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

而這危急,可就不僅僅是糧食的問題了。

“然也。”平原君答道:“數十萬擔糧食,總不能一直拖著,即便有著稅賦作為抵押,可是寅吃卯糧終究不是事情。若是戰爭一拖再拖,恐怕我軍的情況會比長平之戰時更為危險。到那時,就不僅僅是糧食的問題了。”聞言,趙括卻是一點都不慌,隨即說道:“有那數十萬百姓,害怕無所產出?”

“我王之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贅婿

執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