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1章秦軍回援趙軍撤,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蒙將軍!」行軍之中,一名校尉湊到了蒙驁的身邊,急切而極具誘惑力的話語再度響起:「不如,我們對洛城試著再攻一次,萬一成功了呢!」
不得不說,校尉的話語雖輕,卻是在蒙驁的內心掀起了滔天巨浪。
是呀,萬一成功了呢?
只要能重新拿回洛城,整個周王畿就能牢牢地掌握在秦軍的手中,自己也不用去駐守那勞什子的宜陽城。
即便洛城再殘破,也遠比那什麼宜陽城要堅固、可靠啊!
若是剛剛從函谷關出發的蒙驁,或許此時就已經聽從了內心的指引,帶著身後的數萬大軍就攻向了洛城了。
可是,經歷過數月的血戰,尤其是在見識過自己和頂級將領之間的差距後,蒙驁卻是在第一時間掐滅了這個想法。
的確,反攻洛城或許有著萬一的可能能夠成功,可卻有一萬的可能會失敗。
而失敗之後呢?
不僅自己的這數萬大軍會被趙軍圍困,甚至後續的大軍也會陷入與趙軍的糾纏之中,一旦形成這樣的局面,函谷關怎麼辦?軹城的趙軍出擊,又該怎麼辦?
「不謀一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這是用血的教訓換來的經驗,蒙驁不敢或忘。
「勿需多言,聽從命令,取道宜陽,不得有誤。」冷哼一聲後,蒙驁果斷地給出了他的決斷。
應該說,蒙驁的決斷還是很果斷的。
雖然趙國並不想跟秦軍在現在、在周王畿之地展開大的會戰。但其原因絕不是因為趙軍打不過秦軍。
相反,在這個區域性的戰場上,短時間內,趙軍的戰力遠高於秦軍。
從兵力上來看,即便經歷過血戰的軹城之中,趙軍依舊有著近十萬兵馬,加上襲擊洛城的李牧所部一十三萬人馬,總兵力達到了二十三萬;而秦軍在軹城一番猛攻之後,兵力已經下降到了堪堪二十萬。
顯然,趙軍在兵力上便有著一定的優勢。
從戰鬥力上來看,趙軍多騎兵而秦軍多步卒,偏偏駐守在城池之中的卻是趙軍,為了儘可能地發揮出騎兵的優勢,趙軍大可以擺開陣型跟秦軍在平原上來一場較量。
而在這樣的較量之中,有著速度和力量優勢的趙軍騎兵,顯然會更佔優勢。
從敵我態勢上來看,趙軍佔據著洛城和軹城,可以說幾乎是半包圍著秦軍,南北對攻之下,更是佔據著絕對的地理優勢。
因此,可以說,若是真的打起來,趙軍贏的機率起碼高達七成。
自然,趙軍不會是因為打不過而放棄與秦軍決戰的。
只是在如今的情況下,若是跟秦軍在周王畿地面上大戰,即便是勝了,趙軍也是慘勝,更有可能造成長時間的對峙,這無疑是在給其他國家機會。
雖然其他的國家未必能抓緊這樣的機會,但作為想要一統六國的趙括,顯然並不想平白給自己的統一大業增加難度。
當然,更關鍵的是,這一仗,無論如何是結果如何,都要不了秦國的命。
付出絕大的代價,甚至給予其他國家崛起的機會,卻依舊不能給予秦國致命的一擊,付出和彙報根本不成比例。自然,趙括是不想打的。
扼制住秦國的發展,先北後南,先易後難,這才是趙括給出的解決統一問題的答案。
從這方面來講,王齕的退卻也好,蒙驁的否定也罷,實際上也是避免了給秦軍帶來一場大敗的可能。
很快,在蒙驁的帶領下,五萬騎兵隨即在洛城北部悄然離去。
雖然在這黑夜裡,加上距離的關係,蒙驁和李牧雙方根本看不見對方的蹤跡,但冥冥之中,兩
人確實隔空相望了起來。
秦趙雙方新一代的主將,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了他們第一次的交鋒。
沒有戰火連天,也沒有短兵相接,甚至兩人連面都沒有見到。但在命運齒輪的推動下,兩人卻是被迫不斷地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擦出火花。
「報!」斥候的一聲急報聲打斷了李牧在城頭之上的眺望。
「講。」李牧乾脆地命令道。
「秦軍數萬騎兵,已從城北十里外越過,直往西南而去。」斥候立即回答道。
聞言,李牧懸著的心總算是微微放下了一小半。看來秦軍還是有點兒自知之明,這是不準備直接反擊洛城了。
當然,數萬騎兵遠不是秦軍的全部。因此李牧也沒有因此就掉以輕心,更沒有就此便令大軍停止備戰。
「繼續嚴密監視秦軍動向,尤其後續大軍走向,務必一刻一報。」李牧隨即再度命令道。
「是。」斥候也立即答應道。
終於,在趙軍斥候嚴密的監視下,蒙驁所率的秦國騎兵大軍一路向西,經過數個時辰的長途跋涉,終於抵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宜陽城。
抬頭看去,這城是真的小啊!
別說跟周朝都城洛城,或是秦國的咸陽相比了,就算是跟秦國的故都城櫟陽相比,也是相去甚遠。
低矮的城牆不足兩丈高,戰時甚至都用不到雲梯,就這樣的城牆還有好幾處的缺口。
周長尚不足二里地的小城,縱馬狂奔,甚至用不了一刻鐘的時間。四面圍困,甚至都用不到十萬大軍。自己五萬大軍開路其中,甚至就已經把整個小城給佔滿了。
更別說這樣的一座小城裡,幾乎所有的百姓都已經逃走了,物資、糧草等物勢必急缺得很。
看著眼前的宜陽城,蒙驁也終於知道他即將要面對的是怎樣的困境。
即便如此,蒙驁還是毫不猶豫地下令全軍開入。
「命令全軍,除一萬前軍駐守城外以防不測外,其餘之人立即開始加固、整修城牆。」意識到情況不妙的蒙驁隨即下令道。
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趙軍,他和他的秦軍必須儘快地做好一切的準備,哪怕只是微不足道地加固城牆。
當然區區幾個時辰,想要把這宜陽城的城牆鑄成如同咸陽一般的宏偉那是不可能的,但至少,可以把那些缺口給全都堵上。
秦軍的戰士們顯然也意識到,他們極有可能要駐守在這座城池之中,面對破破爛爛的城池,歷經血戰的他們更明白,一道堅固的城牆對於守軍而言會是怎樣的寶貴。
當即沒有二話,聽從著校尉的命令,放下手中的兵刃,脫下身上的鎧甲,就開始整修起宜陽城的城牆了。
又經過數個時辰的努力,這破敗的小城,竟然在秦軍的整修之下,變得有些生機了起來。只是,這小城的固有屬性,比如大小問題,卻不是秦軍短時間內能夠改善的。
趕到宜陽城下的王齕,看著這座小城,心中也是長嘆。顯然,這城比他想象之中還要更小、更脆弱一些。
只是,事到如今,他和秦軍也再別無選擇。
隨即王齕便當著蒙驁的面喚來了軍需官,道:「將一半的糧秣留給蒙驁,還有箭矢、火油,能搬多少就給多少。」
給蒙驁提供充足的糧秣和軍械,這是王齕唯一能做的了。.z.
稍事休整了不到半個時辰,王齕隨即帶著剩下的秦軍匆匆離開了宜陽,順著洛水而西,直插河東地區。
小城之中,只剩下蒙驁帶著四萬步卒,仍在一刻不停地加固著城樓。
而終於得到秦軍全員西去訊息的李牧,也是終於放下了心,看著已經漸漸
亮起來的天幕,李牧果斷下達了大軍輪流休息的命令。
雖然秦軍並沒有跟預想中的那般直接全員西去回援函谷,而是在周王畿的西南角的不起眼的角落了放下了一顆釘子。
李牧當然也能理解秦軍的不甘,也明白秦軍將領的良苦用心:留下的這座城池,作為這次東出作戰的戰果,還可以作為來年秦軍東出的橋頭堡。
只是,區區五萬兵力,是真的不被李牧看在眼中。
別說如今的周王畿地區趙軍有著足足二十三萬大軍,僅僅是李牧手裡的十三萬大軍,就足以將這區區五萬秦軍給圍死在那小城之中。
用不了旬月之期,李牧就有把握攻破那座小城。
畢竟,那小城可沒有多麼厚實的城牆。
但,李牧卻還是選擇了按兵不動。原因很簡單,宜陽就算是給了秦軍也翻不起什麼浪花,確保秦軍主力撤離,才是如今的重中之重。
要是因為貪圖這區區五萬秦軍,而引起秦國的反撲,趙國才是真的划不來呢!
自然,與此同時,李牧也將秦軍西去和宜陽被佔的訊息向邯鄲的趙括,以及軹城之中的廉頗將軍進行報告。
報告給趙括自然不言而喻,打不打宜陽、怎麼打宜陽,以及周王畿之地的善後工作,都需要趙括的指示。
至於報告給軹城中的廉頗,一方面是對戰役總指揮廉頗同志的尊重,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廉頗按照既定的計劃派出軍隊接收周王畿的地盤。
鏖戰數月,軹城中的軍隊,顯然比自己的部隊,更有資格去接收這些城池,去感受這份榮譽。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作為最靠近秦軍的洛城,李牧所部還需要繼續監視秦軍。
而與此同時,數只飛鴿也是從洛城飛起來,直直地就向著函谷關的方向飛去。
不待秦軍撤回到河西郡內,進攻函谷的李牧所部,便已經消失在了函谷關外的山林之中。目標既然已經達到,自然就是撤了。
就這樣,整個洛城—軹城—函谷會戰,終於隨著秦軍的回援,趙軍的後撤而告一段落。
只是,戰後的秩序恢復,卻是成了另一件令人頭疼的問題。
尤其在秦軍還在宜陽插上了一腳,就更顯得要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