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50章目標自然是燕國,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行。」廉頗與田單、李牧互相交換過眼神,隨即對趙括說道。

「可行。」隨即平原君也代表文臣組織對呂不韋的計策表達了認可。

當然,雖然是同意,但文武之間的考量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從三位將軍的視野來看,只要能跟楚國要到糧食,支撐逐趙國明年的作戰,那此計就是成功的、可行的。

至於什麼楚國的威脅,幾位將軍根本絲毫沒有放在眼裡。

很簡單楚國到底有多菜,幾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哪裡會不知道,即便是最年輕的李牧,也在此次洛城之戰中看清了楚***隊的戰鬥力。

嗯,怎麼說呢?若是能統一號令,或是小規模的戰鬥中,楚軍也算還好,一旦令出多門,那麼楚軍的戰鬥力將急劇下降,甚至降低到了與韓、魏之流一個檔次的地步。

既然如此,就無需關心楚國的戰力,關心自己能不能出戰才是關鍵。

而在平原君等文臣的眼中,緩解掉趙國的糧食危機,才是最關鍵的「可行」之處。

當然不管怎樣,呂不韋的這個提議總算是得到了眾人的認可。

「還有一個問題。」見眾人都沒有意見,趙括繼續說道:「給予齊國的武器,已然消耗了我軍部分的庫存,若是再給楚國,會不會影響我軍自身戰力?」

這雖然是個軍事問題,但趙括的眼睛卻是看向了呂不韋。

無他,在趙韋被調回了邯鄲之後,上黨方面的兵工廠就一直是呂不韋在負責,如今涉及軍需之事,尤其這個提議又是呂不韋所提出來的,自然,趙括要看向呂不韋了。

呂不韋對此倒也並不意外,雖然他才剛剛從九原郡趕回邯鄲,但僅僅是這幾日的時間,他已經將手頭上的事情梳理完畢,面對趙括的詢問,自然也是胸有成竹。

「稟我王。」呂不韋立即回答道:「軍工廠之制式武器已經試製成功,並已經形成了小規模的量產。只是因為缺煤的緣故,暫時進行了停產。

微臣是這樣打算的,今年冬日,先就弓弩、箭矢、長矛等木製軍械進行生產,來年開春氣溫升高,煤礦需求下降之後,再行恢復兵工生產。

在秋收之前,彌補五萬左右大軍的裝備應該不成問題。」

「五萬太少了。」趙括搖搖頭,繼續說道:「至少要八到十萬,把九原郡的人口用起來,打磨箭矢、槍桿等簡單而重複性高的物品製作,儘量由九原郡的流民來做,正好可以繼續實行以工代賑的政策。」

「是。」呂不韋立即答應道:「微臣回去考慮一番再做具體安排,不過,若是能有九原郡之民眾幫工,至少八萬大軍的軍械,可以趕製出來。」

「好。」趙括點點頭,隨即又對平原君說道:「軍工所需,平原君要安排各地人員盡力滿足,不侷限於九原一郡,但凡有空餘勞力之郡縣,皆可推而廣之。」

「是。」平原君也立即答應道。

「既然如此。」趙括又看向了一直沒有說話的虞卿,說道:「虞卿。」

被點名的虞卿立即放下了手中的筆,雙手抱拳而道:「微臣在。」

「年後便著手安排使臣前往楚國。」趙括隨即吩咐道:「一來,從側面告知楚王,秦國可能來犯的訊息;二來,尋求以軍械換糧秣的可能性。」

「是。」虞卿立即抱拳領命道。

「好。」趙括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也是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又看向了眾人,總結式地說道:「秦國逼迫之下,我軍戰得戰,不戰也得戰。如此,若是能換得楚國糧秣,那自然是最好;即便換不到,我軍寧願拖延還糧與齊、楚兩國,也勢必出戰。」

「是。」眾人聞言,自是紛紛應諾。

「戰與不戰的問題,咱們就討論到這裡。」趙括接著說道:「接下來的問題是,戰於何方的問題。」

「諸卿也都知道,齊、楚奉糧以誠,自是不可輕動。」趙括繼續分析道:「魏國是平衡秦國最重要的棋子,也不可輕動。而燕、韓兩國,皆為我大趙腹心之患,且攻之皆師出有名,攻之者何?請試言之。」

說完,趙括再度看向了眾人。

其實這個問題,趙括心中早已經有了答案。

不過,作為王上,他不能剛愎自用,所謂兼聽則明,李牧、廉頗、田單這些老將的意見還是很重要的。

因為涉及軍事部署,自然是軍方的主場。

廉頗等人自然也早已經準備好了自己的想法,當即,廉頗率先開口,道:「稟我王,微臣以為,攻燕勝於攻韓多矣。」

「哦?」趙括心中一喜,隨即說道:「原因為何?」

「原因有三。」廉頗隨即答道:「其一,利大也。

韓之國者,方圓不過百里,城池不過十數,民眾更不過三十餘萬,得之,尚不足一郡之收;而燕國者,雖則地處北疆,然其下地盤何止五百里,城池更有數十,民眾雖只數十萬,卻多為彪悍之輩,得之,不出兩年則可得精兵數萬也;

以奪燕之得,可倍之於韓也;

其二,位置之異也。

韓之國,雖則在天下之中,然失之上黨之後,既無阻擋秦軍之能,亦無山川之固,更處於四戰之地,得之,於我國之軍事體系毫無用處;

反觀燕國,雖處塞北之地,卻是與齊國之北,又處於趙國後院之中。得之,則我軍將對齊國形成三面包夾之實力,且我趙國出戰再無後顧之憂。

其三,則是攻伐難度之辯也。

攻韓,秦國必暗中相助之,或予以刀劍錢糧,或是以甲兵入駐,則我之進攻,必受其所阻也;

而攻燕,則秦雖有心相助,也礙於山川阻隔,無力護持。

況如今之燕國,民生凋敝,又有河間郡之範例,燕地百姓盼我趙軍之到來,如盼甘霖。

如此種種,我軍攻燕易得而功大,豈有棄易就難、棄功而就勞之理哉?」

「彩!」

「彩!」

話音落下,眾人齊齊贊之。顯然,廉頗這番有理有節的論述,著實打動了在場眾人。

當然,本就決議要攻燕的趙括,對廉頗的表現更是滿意得不得了。

說實話,趙括也不過就是想著「攘外必先安內」,這才決議要先燕後韓。沒想到老將軍卻是對燕韓之辯有著如此深刻的理解。

「看來大家似乎都很認可老將軍的建議?」趙括環視著眾人,笑著開口道。

「然也,老將軍深謀遠慮,吾等所不及也。」一旁的平原君當即一記不著痕跡的馬屁拍上。

趙括隨即也是笑著說道:「這倒也符合之前我們制定的先北後南的國策。」

「既然如此,就這麼定了!」趙括隨即拍板道:「攻燕。」

「是。」眾人齊齊應諾道。

「那麼最後一個問題,怎麼打!」趙括隨即笑著看向了諸位將軍,繼續說道:「確切地說,還有誰來領軍的問題。」

話音落下,廉頗、田單和李牧三人當即便坐直了身子。

這可是真正的滅國之戰啊!還是戰國之後第一次的滅國之戰。

什麼?周國,那也能算是個國家了?總兵力加起來還沒個五六萬人,守個洛城都費勁,也能算是滅國了!

什麼,還有胡人!那就是一群部落而已,遠沒有嚴整的組織架構,就連李牧自己都不敢提什麼滅國之功。

真正的滅國之功,顯然各人心中都早有一本賬,也就是秦、趙、韓、魏、楚、齊、燕這七國能算是真正的滅國之戰。

別看剛剛廉頗也好、田單也罷,還有李牧,一個個對是否出兵都能侃侃而談,真到了這潑天的功勞面前,誰又不想獨佔這份榮耀呢!

「此事,恐怕只有我王親自裁定了。」對面的平原君顯然也是看到了將領這邊的異常,當即笑著朝趙括建議道。

趙括莞爾一笑,他當然知道,此事只有他能定奪。

「廉頗將軍。」趙括隨即笑著問道:「若將軍出征,需多少兵馬可滅燕國?」

「十萬足矣!」廉頗當即大手一揮道。

趙括聞言,略略點頭,隨即看向一旁的田單,又問道:「田單將軍,不知你需多少人馬,可踏平燕國?」

略略遲疑了一下,田單隨即又看了看一旁的廉頗,這才笑著說道:「某隻要七萬兵馬足以!」

「你!」一旁的廉頗聽到七萬的詞句頓時怒目圓睜。

而田單則是略帶歉意卻又有些傲氣地看向了廉頗,似乎在說:「老兄,這滅國的榮耀,咱可不能讓給你啊!」

看著田單的這副模樣,廉頗更是氣不打一處來:早知道自己也少報兩萬了。

若非趙括還在上頭坐著,恐怕此時兩人

可是,廉頗也知道,打燕國,田單天生就有著絕對的優勢。

當年的火牛衝陣實在是給太多的燕國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甚至,要是再早幾年,田單這個名字在燕國幾乎是止兒夜啼的存在。

趙括看著這兩個老小子,心中卻是淡淡一笑。

隨即又將目光看向了李牧。

而此時的李牧的內心卻是萬分的糾結,一方面,他當然也很想要獲得這次滅國的功勞,但另一方面,按照他自己的估算,想要滅燕,怎麼也要十二萬左右的兵力。

這完全沒有競爭力啊!

當然,李牧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謊報個數字將兵權拿到手再說。

只是,因為這個數字實在太過平庸,李牧甚至有些慚愧地低下了頭。

趙括見狀,當然明白李牧的想法。隨即點將道:「李牧。」

「末將在。」李牧立即答應道。

「為了迷惑秦軍。」李牧淡淡地開口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梁贅婿

執傘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