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雲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1章兵不血刃得新鄭,從長平之戰開始,隨雲逸,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幾乎是兵不血刃,趙軍便拿下了韓之國的國都新鄭。
雖然有些意外的快速,卻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的韓之國,可不是三家分晉之後的韓之國了。所轄區域,甚至連當年的五分之一都不到,曾經也算精銳的韓軍,更是在戰前就只剩下了三萬人而已。
這樣的一個弱小國家,別說是在如狼似虎的戰國了,就算是在還算平和的春秋末期,也根本活不了多久。
當然,在歷史上,韓之國要到公元前230年才被秦國滅掉,雖然依舊是六國之中最先被秦國滅掉的,但卻也是在幾十年之後的事情了。
是秦國沒有能力滅掉韓之國嗎?
顯然不是。
之所以拖延了那麼長的時間才發起了滅韓之戰,原因無非就是兩個。
對外,秦國還沒有做好一統六國的準備。
雖然在歷史上秦國透過長平一戰,已經基本消滅了六國重新崛起威脅秦國的可能,但因為信陵君合縱攻秦的關係,導致秦軍實際上一直對直接面對六國攻伐還是有所忌憚。
自然,秦國也就將一統之事緩推慢行,試圖採用蠶食的方式,逐步地納地而不滅國。
對內呢,實際上在秦國的朝堂之上,除了軍功集團、老士族集團之外,還有來自韓之國、楚國的,不可忽視的,一股甚至多股的政治力量。
這些來自韓之國、楚國的政治力量,往往以外戚的形式存在。
就比如被搬上了熒幕的羋八子,也就是如今的秦王的母親,就是眾人較為熟悉的外戚政治力量的例子。
只是,羋八子的政治智慧和手段如何暫且不論,與其他的外戚勢力不同的是,羋八子因為出身的關係,顯然並沒有為他的母國爭取什麼利益。
但即便如此,白起在引水灌鄢都之前,還是特意派遣了使者前往咸陽,說明情況。
雖然當時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但能讓白起這樣的殺神有所顧忌,羋太后還是很有實力的。(白起本身也是太后的親弟弟魏穰侯給提拔起來的。)
根本沒有為楚國盡過一分力的羋太后尚且如此,更別說其他還心向母國的太后、王后了。
這也就能夠理解,秦始皇帝為什麼會下出「逐客令」這樣令人費解的命令了。
作為千古一帝的嬴政,難道他會不知道秦國之盛便是始於客卿衛鞅嗎?他會不知道逐客令會對秦國的國力進行削弱嗎?
千萬不要小瞧了千古一帝的政治智慧,也更別小看了一名君王要推行一項政策時候的決心。
同樣是始皇帝,焚書坑儒、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樁樁件件,哪一項不是遭到了劇烈的反對?
可是皇帝動搖了嗎?
沒有!一點都沒有。
可「逐客令」呢?被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李斯的一封《諫逐客書》就給輕鬆化解了。
什麼時候始皇帝這麼好說話了?
什麼?那是始皇帝還沒有一統天下,還聽得見意見。
那攻打楚國的時候,始皇帝為何還是一意孤行要重用李信等將,而不是聽從更多人的建議,以王翦為將呢?
顯然,不是始皇帝聽不聽得進去意見的問題。
而是《逐客令》實際上已經達到了它的目的了。
什麼目的?
驅逐秦國朝堂上外戚勢力的目的。
結合歷史大事來看,這封逐客令的目的就會更加的顯而易見了。
公元前239年,始皇之弟成蛟叛變,被誅殺,以韓太后為首的來自韓之國的外戚勢力,被連根拔起;
公元前238年,嫪毐叛變,被誅,以
始皇帝親母趙太后為首的趙國外戚勢力,偃旗息鼓;
公元前237年,鄭國渠案出,《逐客令》頒,旋即,《諫逐客書》出,逐客遂止。而其中,容易被人忽視的是,呂不韋也是在這一年被罷相併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這樣一梳理,問題就很明顯了,始皇帝要驅逐的不是以李斯為代表的毫無根基的秦國客卿,而是朝堂上已經盤根錯節的外戚勢力。
確切地說,就是以呂不韋為首的殘餘勢力。
因為他們的存在,結結實實地已經影響到了始皇帝一統六國的腳步了,不管他們是有意還是無心,這些試圖抱團取暖的外國勢力,都必須清除出去。
而隨著呂不韋罷相已成定局,自然始皇帝也就不需要再繼續進行無畏的「犧牲」,趁著李斯的一片《諫逐客書》,始皇帝自然也就順坡下驢了。
好在的是,這兩個問題,對於趙括而言根本就不是問題。
對外,如今的戰國局勢,依舊是趙、秦兩強對立的局面,甚至趙秦之間已經達成了各分其國的默契。
因此,即便趙國開啟了滅國之戰,所要面對的對手也僅僅是一兩個國家而已,目前的趙國顯然早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對內,趙括以小宗入祧大宗,原屬趙王的外戚勢力偃旗息鼓,一番新政之中,卻是將原有的朝堂架構體系徹底打亂,再加上趙括本身並沒有立王后,自然也沒有新的外戚勢力形成。
因此,在趙國內部,對於滅諸國的阻力幾乎是不存在的。
這樣一來,大兵壓境之下,韓之國被滅幾乎已是必然。
當然,滅韓雖然容易,但接下來如何應對秦軍的報復,才是關鍵。
好訊息是,因為幾乎是兵不血刃拿下的新鄭,城牆防禦包括各種各樣的防禦器械,幾乎毫無損傷,這不由得又令趙括的腰桿子硬上了幾分。
很快,韓王的落網,卻是讓趙括有些麻爪。
殺是不可能殺的,否則在日後的滅國之戰中,勢必會激起剩下各國的拼死抵抗。這可不是趙括想要看到的。
可是,把他放著吧,好像不僅沒有什麼意義,反而會勾起不必要的麻煩。
萬一在秦趙交鋒之時,韓王忽然間登高一呼,有了秦軍的撐腰,還真未必會是應者寥寥的狀況。上升至,即便是應者寥寥,也夠噁心自己一把的。
那就把他,連帶著所有新鄭的達官貴族,全都遷移走!
雖然這會是一場不小的工程,但不管是為了新鄭的長治久安,還是為了應對接下來可能的與秦軍的惡戰,這都是最好的辦法。
說幹就幹,趙括當即喚來了李牧,隨即安排人員,連夜敲開各家的門戶,要求其跟隨大軍向邯鄲撤離。
什麼?
不願意?
這不是在徵求他們的意見,這是王命!
新鄭城內的貴族們,可是有不少見識過被活活打死的韓王使者的,在面對趙括的命令之時,自然也是不敢多言語什麼,紛紛勸說著自家的家主、父親,收拾行囊前往邯鄲。
當然,僅僅有著鋒利的刀劍,那就不是趙括的性格了。
見眾人已經開始了搬家的行動,趙括也是命人宣佈,前十家離開新鄭者,將由趙國朝廷比照著其在韓之國的宅院,在邯鄲城安排好住宅;前五名離開者,加賜田畝;前三名離開者,加賜爵位。
只一瞬間,眾人的積極性就被激發了出來。
當然,其實住宅也好,田畝也罷,對於這些世家大族而言根本算不得什麼,畢竟這麼多年的積累,些許宅院和田畝還真不被他們看在眼中。
但這些東西,可不僅僅是財貨而已,更是來自於趙王
的官方認可。
這對於一個剛剛投降過去的家族而言,是至關重要的事情。有著這層認可,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們就不需要謹小慎微地擔心被邯鄲的世家貴族給吞併了去。
更別說最後的爵位了,那可是一個家族重新站起來的基礎。
即便是身處韓之國,這些訊息靈通的家族,也早就知道了趙國如今的國策,這爵位可不是像韓之國那樣輕易就能得到的。
於是乎,剛剛還一邊吩咐著手底下人磨磨蹭蹭收拾著東西,一邊想著破局之法的各個世家的族長們,隨即蹦著跳著催促著眾人快些行動。
不過,這些顯然都不是些什麼聰明人。
真正的聰明人在得到了趙括分賞的第一時間,就帶著闔家之人,幾乎是兩手空空地就駕著馬車,奔出了城,直接來到了接應他們的營地之中。
看著幾乎空著手,連吃食都沒有帶的世家子弟們,負責接應的裨將也是一臉的懵圈。
「這些韓之國人這麼拼的嗎?」就連裨將也在心中也是腹誹道:「此地距離邯鄲少說數百里,不怕餓死在路上嗎?」
但聰明人到底是聰明人,敢兩手空空地第一個來到軍營,他們心中顯然已經有了十足的成算。
果然,很快,趙括便親自接見了這夥人的家主,並親自賜予了邯鄲的宅院、田地,以及他們心心念唸的爵位——雖然只是伯爵而已。
這在韓之國,自然不算什麼,但在爵位稀少的趙國,絕對是能橫著走的存在。
不僅如此,趙括還承諾,新鄭的財物等戰後,他們可以隨時回來取之。
而等趙括告知:第二和第三個前來的,只有子爵和男爵之時,眾人更是對家主的神機妙算而感到無比的欽佩。
也是,作為第一個響應趙括號召的正面典型,趙括當然要好好地予以嘉獎了。
很快,這個聰慧的家族的事蹟便在新鄭城內傳播開了,同時,三等爵位的訊息也隨之傳開。各大家族在扼腕痛惜的同時,也是顧不得這許多,紛紛帶著人就往城外的軍營裡衝去。
只是,隨著前十的賞賜名額逐漸被佔據,家族趕來的速度卻是肉眼可見地下降了起來,趙括也當即宣佈了他三步走的最後一步:最後抵達軍營的三個家族,剝奪一切財富。
瞬間,寂靜的軍營又再度熱鬧了起來。
就這樣,趙括幾乎是打一棒給一個甜棗,僅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就將新鄭城內的這些貴族們打包送上了前往邯鄲的路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