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言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 與張良論道,家父秦始皇,何須言名,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多時便有人將張良帶了進來,同樣帶上鐐銬固定在椅子上。
我仔細打量著張良,如今的張良年僅29歲,博浪沙刺殺嬴政時不過21歲,頗有些影視劇中少年諸葛亮的風采,只是同樣受了不少酷刑,虛弱地快要坐不住了。
張良見我盯著他看,又看到刑中站在身旁,臉上露出一抹笑意,對著刑中道:“又見面了,若不是你,嬴政早就死了。”
刑中聞言面無表情。
雖然刑中沒見過張良,但他救下嬴政,張良藏在暗處,必然對他印象極為深刻。
張良見刑中沒有回話,又轉頭看向我,上下打量了一番,開口道:“想必這位就是二世皇帝了吧?”
我點點頭:“能在21歲就謀劃刺殺先皇,果然機智過人。”
張良嘴角依然掛著淡淡的微笑:“聽說二世皇帝今年只有15歲,想必已經見過項羽了,能有如此膽量,二世皇帝也不可小覷啊。”
我沒有答話,轉而問道:“餓嗎?”
張良應道:“良之所食,反秦之念也,皇帝不必憂心。”
我揮揮手,對刑中道:“準備兩份飯菜,朕與張良一起用飯。”
刑中拱手出去準備,不久便帶著飯菜回來了。
我下令將張良的刑具移掉,安排兩張桌子對坐。
張良看著我問道:“皇帝不怕良暴起傷到皇帝?”
我笑道:“聽聞你謀略超群,算無遺策,想必不會做這種沒有勝算的事。況且如果朕那麼愛惜自己的性命,今天也不會來見你和項羽了。”
張良聽後拱拱手,便毫不客氣地開始吃飯。
我看著張良問道:“你為什麼要刺殺先皇?”
張良沒有抬頭:“暴秦無道,皆因暴秦皇帝暴虐,人人得而誅之。”
我搖搖頭:“不對,你是為了你的故國、為了你的貴族身份,倘若如今天下是你韓國的,你張良位列三公,你還會刺殺韓國皇帝嗎?”
張良抬頭看著我,憤然道:“倘若我韓國統一天下,必然不會如同秦國一樣使天下民怨四起。若是我韓國國君如此暴虐成性,良也不會眼看著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定會冒死上諫。”
“你說韓國不會同我大秦一樣,那韓國為何沒能統一天下?”
張良一怔。
韓國雖小,卻有“勁韓”之名,儘管在幾次變法中都沒能如同秦國一樣實現徹底的變法改革,但仍然為韓國注入了很多新鮮血液,可韓國依舊是六國中第一個被滅掉的國家。
張良說道:“國君昏聵,不足成大事。”
我笑笑:“那你怎麼能保證韓國或者其他五國統一天下後的君王不會仍舊昏聵?六國之所以滅亡,難道不正是他們不如我大秦?若是換作六國的君王來管理天下,未必有秦國強吧?”
“我曾聽聞這樣一句話‘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倘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據秦’,不知你怎麼看待這句話?”
張良沉思道:“皇帝的意思是正是因為六國不愛惜自己的民眾,所以才會滅亡?”
我點點頭:“倘若六國的君王真的像你說的那樣,比秦國對待自己的百姓更好,試問一個受百姓愛戴的國家怎麼會輕易被攻破?要知道,六國滅亡僅僅用了十年不到。”
張良反駁道:“六國在未滅亡前或許對待百姓不是那麼仁愛,但與秦國統一天下後對待百姓的苛政想比,難道不是秦政更為暴虐嗎?皇帝可聽聞‘苛政猛於虎’?”
“你所言有一定道理。”我開口道:“然而自大秦統一天下後,百廢待興,大秦現行法制可謂前無古人,必然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法令。”
“但是你認為大秦施行郡縣制、統一度量衡等措施對天下百姓是好是壞?朕還是那句話,或許有些法令過於嚴苛,但與春秋戰國乃至商周時的法制想比,秦法難道不是更適合大一統的天下嗎?”
張良若有所思。
看到張良的表情,我繼續說道:“況且現今朕已經著手減輕徭役、修改《秦律》,馬上要頒發的制命會停止阿房宮、直道及其他宮室的修建,驪山陵也將在初春封頂,朕會仔細探討不合理的法令,儘快做出改變。”
“朕願意給你一個機會,讓你待在朕的身邊,為朕,不,為天下百姓出謀劃策,讓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若是有一天你認為朕做不到,你隨時可以走,朕絕不會阻攔。”
張良抬頭看著我,不敢置信地問道:“皇帝真會削減徭役?我曾經刺殺過始皇帝,你會放心讓我跟在你身邊?”
我笑道:“你若心存疑慮,可以跟在朕身邊一段時間,我們以實際行動見分曉便是。”
“不過,因為你的身份太過敏感,朕不能給你官職,只能讓你以謁者的小吏身份跟在朕的身邊。”
“另外,刺殺先皇的事情朕會替你抹殺掉,對外宣稱是項羽假冒你的身份謀劃的。朕給你一天的時間考慮,若是決定跟隨朕,告訴蒙毅即可。”
若是決定反抗到底……絕不能留下這樣一個謀略超群的人。以張良的聰明才智,話不必說的太透。
看張良正在思考,我起身道:“該說的朕已經說了,不該說的朕也跟你講明瞭,我希望你能為天下百姓考慮,當然,若是你反秦真的是為了天下百姓。”
張良開口道:“容我考慮一下。”
看我要走,又問道:“皇帝打算如何處置項羽?”
我轉身向門外走去:“匹夫不足與謀。”
————
第二天清晨,蒙毅帶著張良來到四海殿,我讓刑中安頓好他,便去上朝。
朝會上我向眾人宣佈了張良和項羽的處理決定:處斬項羽,張良留用。
對於張良的留用又是一番爭吵,雖然我讓項羽替張良頂了刺殺嬴政、會稽叛亂的黑鍋,但仍有不少人心存疑慮,不過見我態度堅決,眾人只得作罷。
經過這麼多天的商討,朝會終於確定了減輕徭役的細節:停修阿房宮,放緩直道修建,驪山陵於初春封頂……
同時對徭役法令做了大幅修訂,大大減輕了百姓的徭役負擔,大秦終於開始走上正軌。
只希望能夠穩住即將爆發的起義軍,也是時候著手處理這些秦末起義的領軍人物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