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須言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敲打叔孫通、建立百家學宮,家父秦始皇,何須言名,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個人就是叔孫通。
朝會結束後我剛剛回到四海殿,岐綰便進來稟報叔孫通求見。
我正想收拾一下這傢伙,前幾次給我上眼藥我都沒來得及找他麻煩,沒想到他自己送上門來了!
叔孫通進來後仍然一臉激動,向我行禮後就表明了來意:“陛下,臣觀這紙和活字印刷甚為精妙,因此,臣有個想法,還望陛下恩准。”
我淡淡道:“講。”
叔孫通絲毫沒注意到我的態度,繼續說道:“陛下,臣以為這兩件器物的出現將讓我儒家的學識廣播天下。之前因為儒家典籍過多,竹簡數量龐大,弟子們學習起來甚是不便,周遊天下時能夠攜帶的書籍有限,根本無法廣傳所學。”
“陛下試想,若是我儒家弟子今後授學時,皆隨身攜帶紙製作的書籍,那將多帶多少書籍、將有多少人能夠聆聽我儒家的教誨啊。”
眼看叔孫通還要喋喋不休下去,我臉色一沉,打斷道:“怎麼,先皇禁止私學,天下人人皆知,你要朕違背先皇聖意不成?”
叔孫通戛然而止,這才意識到我面露不悅。
我心中也是奇怪:‘都說你這傢伙希世度務,怎麼現在看來就是個愣頭青啊,難道因為我穿越你這性格也跟著變了?’
我不知道的是,叔孫通自儒家沒落後便一直消沉到嬴政駕崩,直到意識到胡亥昏庸無能、大秦搖搖欲墜後才開始轉變性格,變得圓滑世故起來。
叔孫通看我斥責他,立馬便唯唯諾諾起來:“陛下,臣不是那個意思,臣……儒家……這陛下……”
看他語無倫次,我不由好笑起來,面上卻是越發陰沉,繼續斥責道:“朕力排眾議,給你機會任博士一職,便是以為你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可你呢?非但整日不務正業,給儒家在朝堂上四處樹敵,還處處與朕唱反調。”
“如今你竟如此不識大體,在朕根基未穩時便想讓朕和儒家成為眾矢之的。若不是看在朕師從淳于先生,你又追隨淳于先生這麼多年,朕早把你扔到嶺南去跟南蠻作戰了!”
叔孫通看我真的生氣了,連忙把腰彎地更深一些,聲音略微顫抖道:“臣知錯了,陛下恕罪,陛下恕罪啊。”
眼看達到了震懾的目的,我神情放緩道:“哼!知錯就好,坐下!”
叔孫通抬頭看我不似作偽,連忙稱謝在下首位置坐了下來,卻沒敢抬頭。
我暗笑一聲,故作深沉道:“叔孫通,朕對你可是寄予厚望。先前你在徭役和將作府的事情上與朕作對,朕可以既往不咎,今日之事也莫要再提。不過日後你可明白該如何行事?”
叔孫通連忙應道:“臣知曉,日後臣定會謹言慎行。”
我點點頭道:“你也不必灰心,儒家的事朕早有打算。”
“明日朕會下令將所有書籍全部以紙謄錄,替換掉竹簡記載,此事非一年半載能夠完成。朕將建立百家學宮,名為主持書籍謄錄一事,實則慢慢興起講學之風,使我大秦成禮儀之邦。這學宮嘛,便交由你掌管。”
“這是你的機會,更是儒家的機會,你要好好把握。”
“另外,此事不能操之過急,只能循序漸進,以免使人發現端倪。一旦有心之人搬出先皇,屆時朕恐怕不得不關閉學宮。”
叔孫通原本不抱希望,聞聽此話頓時感激涕零:“臣謝陛下,臣定當竭盡所能,萬死不辭!”
我輕嘆一聲,怕他沒理解我的意思,不忍讓他稀裡糊塗地接手這件事,哪天當了替罪羊才恍然大悟,悠悠開口道:“若是你不慎被人發現學宮另有所圖,到那時,朕便是有心護你,怕是朝中有人也不會放過你,你可明白?”
叔孫通這次倒是機靈,重重地點了點頭道:“臣明白。重建學宮是臣朝思暮想之事,如今有了機會,臣自會主張。”
我欣慰地舒了一口氣,不枉我又是恐嚇,又是敲打的,此人在治學上確有一番赤子之心。
只是建立百家學宮、再現百家爭鳴的盛景,著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不僅是教育資源本身就具有稀缺屬性,還有嬴政“禁止私學、以吏為師”這座大山壓著!
先行動起來吧,好過什麼都不做。
第二天朝會我就宣佈了建立百家學宮的事情,藉著謄錄書籍的名義並沒有遭到大規模的反對。零星有些聲音建議對學宮作出限制,我以“御史之職”搪塞了過去。
法無禁止皆可為,這種有風險的東西還是不要留下書面證據比較好。待我哪天能做到像嬴政那樣乾綱獨斷,也就不用這麼小心翼翼了。
隨後我又以“謄錄書籍時典籍浩如煙海,諸子百家書籍常有缺失”為由,下令廣納天下百家之人進宮修書,同時隨令佈告天下以紙、活字印刷的訊息。
又下令凡是能夠在修書中發揮補全、精簡、釋義、擴充的,一旦經由朝中三分之二的博士認可,便可以得到一字一斛粟的獎勵,綜合表現優秀者還可以經由三位以上博士的聯名舉賢成為待詔博士。
要知道,自大秦一統後,百家凋零。除了大秦國本法家和醫、農、墨等靠手藝吃飯的學派還活得過去,儒、兵、名、縱橫等學派幾乎已經消失殆盡。
如今聽到這個訊息,自然是議論紛紛。
某地,一個兵家之人對著眼前的儒生說道:“聽說了嗎,朝廷開設了百家學宮,徵召諸子百家進宮治學呢?”
儒生嗤之以鼻道:“什麼治學!我聽說就是讓咱們去修書,還是不準私下傳授學識!蠻秦就是蠻秦!”
兵家道:“那也比以前好啊。現在既無戰事,又禁私學,修書好歹能讓兵家的典籍傳承下去,不至於到咱們這斷了根了。而且朝廷還製出了輕薄的紙和活字印刷,使用起來極為便利,這是個機會。”
儒生仍然不屑道:“我不去,我寧願讓儒家這一派在我這斷了,也不為暴秦效力!”
兵家無奈道:“既如此,我們後會有期了。”
儒生氣急敗壞,怒喝道:“你……,叛徒!”
…………
類似的對話在各地此起彼伏。有人寧死不為大秦效力,有人覺得我扶蘇或許跟嬴政不一樣,一時間倒也真有個百家爭鳴的表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