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纜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南北差距,大明世祖,飛天纜車,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
如果荷蘭人心甘情願讓出利益,那就皆大歡喜了。
遠海進攻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耗費的人力物力,難以計量。
再者說,荷蘭人開墾數十年,那些據點城堡土地,可是現成的財富,不用再辛苦的開荒,對於大明來說還真是一件好事。
“那就談談吧!”
朱誼汐眉頭一挑,就應下了這件事。
時間就定在來年三月,春暖花開,玉泉山莊。
紫禁城的規矩太多,也太過於正式,不隨心,且在山莊,也能少些阻礙。
先讓朝臣們去談談,如果有利可圖的話,那就見一面;話不投機,那就無緣了。
禮部驟聞此時,可謂是晴天霹靂。
人人都義憤填膺,爭先恐後地就想脫掉褲子來一場廷杖,從而揚名天下。
最後還是被壓下了。
內閣大臣們認同了皇帝的決定,那他們就不能亂來。
不然的話,得罪皇帝頂多廷杖,得罪了那群內閣大臣,幾年內就別想升官了,甚至禍及親朋好友。
不過,與之鮮明對比的是,朝鮮的覲見,則很快被理藩院批准,隨之呈給皇帝批閱,也弄來個準字。
朝鮮覲見太頻繁了,以至於百官們都適應了。
當然,不出意外,朝鮮人念念不忘的,則是協助大明,滅掉滿清,從而洗刷恥辱。
可惜其騎兵太少,完全幫不上忙。
朝鮮使臣也不氣餒,同樣帶來個訊息:日本國王德川家光病逝,其子德川家綱繼位,年僅十歲。
此時其國內動盪不安,正是好時機。
對於日本,朝鮮對這個鄰居投之以極大的關注,而大明卻漠然置之。
在其滿心期待之中,禮部只是“哦”了一句,就完事了,這讓朝鮮分外不滿。
畢竟此時的日本是幼君繼位,江山不穩,如果大明派遣遠征軍來一下子,必定顛覆其江山社稷,再不濟也能搞亂日本。
到時候朝鮮跟在大明身後,不僅能夠復仇,更是能撿不少的便宜。
“想屁吃呢!”對於朝鮮人的天真和無腦,朱誼汐真覺得好笑。
“不過,倒是可以安排一番,讓日本成為藩國……”
而此時的朝廷上下,卻因為秋稅的事情,感到萬分的頭疼,不得不召開了擴大版御前會議,
秋稅的徵收在十月,但匯總統計卻在年底,真正的收納入庫,還得到明年的夏天。
而銀錢們卻先行一步入庫,讓整個朝廷過上一個好年。
各省由於水運條件的不足,再加上銀圓深入人心,多番改制後,如今全國真正繳糧的省份,只有四川、安徽、湖北、江西,河北、山東、河南七省,餘者皆納銀錢,減少行政成本。
而因為北方大部分都是一年一熟,幾乎沒有秋稅,所以僅僅是安徽、湖北、四川、江西四省,他們一共繳納了近五百萬石糧食。
而其餘各省,則因為運輸條件不足,繳納白銀和銅錢。
沒錯,銅錢也開始收了,不過考慮到銅錢質量不一,所以只收銅圓,順便還能刺激一下銅圓的流通,給戶部賺錢。
秋稅則收銀一千八百萬塊銀圓,而去年這個時候,則是銀八百萬塊,糧一千兩百萬石。
其中包括商稅(囊括鐵、酒、煤等)三月一繳,約有三百萬塊,鹽課則另算,同樣三月一繳,共有兩百五十五萬塊,比第二季度增長了三成多。
也就是說,僅僅憑藉著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九省的秋稅,就超過了千萬塊,達到了一千三百萬塊銀圓。
還得加上五百萬石糧食呢!
整個紹武五年,財政收入為:糧一千三百萬石,銀四千兩百萬塊。
要知道在夏稅時,去除商稅,整個北方只收了三百萬塊,雖然是半稅,但就算是全稅,也不過是六百萬塊。
加一起,不過人家的四分之一。
科舉上四六分成,如果按照財賦來算,二八還差不多,如今一看北方還佔了大便宜。
不過雖然新添幾省,但全國會試三百人的名額並未改變。
無他,由於進士下放,再加上省試的原因,所以全國一千六百縣,缺官的現象並不嚴重,例如河南,甚至好多府縣還是無人區。
扯遠了,反正是在紹武朝,南北差異之大,觸目驚心。
所以,這次擴大會議,八部尚書,禮、吏、戶、兵、刑、工、理藩院、組織部,都察院,內閣,五軍都督府齊至,皆是因為這一場秋稅。
所以,即使秋稅此時再創新高,但難敵眾人心中煩悶。
“即使是儲存最好的山西,此時也不過是四五百萬人,一年賦稅收全,加上商稅,也不過兩百多萬塊……”
戶部尚書王應熊更是感到難受和糾結,差距與理想相差太大了。
這是北方三年免稅後的第一年半稅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跟南方差太大了。
本以為南方供養天下兩三年,北方現如今也能出出力,但實際上卻令人大失所望。
“偌大的北方,收攏到一塊,怕是隻和南直隸相差不離。”
禮部尚書朱謀直接了斷地說道。
“還是人太少了。”
馮顯宗耐不住性子,迫不及待道:“這幾年雖然不斷在遷徙百姓,但河南一省的丁口,卻未超過兩百萬;山東不過三百餘萬;陝西兩百餘萬。”
“即使是京畿重地河北,也不過是四百萬允許,不及曾經的一半。”
“沒有人口就開墾不了土地,自然收不上稅,與南方比不得,最少要五年,十年,才能恢復到以前。”
“得加大遷徙力度。”
如今還在進行的官方移民,是湖南填湖北,四川填河南,而民間的遷徙卻源源不斷,如江西、安徽百姓去往湖北……
而大家此時都覺得太慢了。
北方如果繼續這般發展,只是被南方越拉越大,對於國家穩定來說很不利。
“南方比北方強,除了丁口外,最重要的就是不缺水。”
理藩院尚書堵胤錫,則直言道:“只要在北方修河渠,坡塘,多儲存一些水來,必定能增加丁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