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九十八章 法定貨幣,老子就是要當皇帝,雨天下雨,書無憂),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交通部郵遞司想要搞郵政匯款,並依託郵政匯款為基礎,進一步發展儲蓄、貸款等銀行業務。

這讓財務部方面很不滿,而工商部則是保持了謹慎態度。

這事在部門之間沒有一個定論之後,同時交通部那邊也不願意放棄之後,這事自然也就逐步升級,最後出現在了參務會議裡進行了討論。

不過各位參務大臣以及協辦大臣們對此的意見也不統一。

首先是軍方,他們對銀行不銀行什麼的不在乎,反正和他們也沒啥關係,但是他們卻是支援郵遞司建立郵政匯款體系的,因為這樣容易將士們往你家裡寄錢。

如今大楚帝國的將士們,為了避免地方割據以及其他負面因素,原則上採取士兵異地服役的措施,這也就意味著士兵們想要往家裡寄錢的話就會比較麻煩。

之前軍方採用的辦法是透過財務銀行,集中大額異地轉賬的方式,先把某個部隊裡的將士們要寄回家的錢集中起來,並彙集收款資訊,然後軍方師部派人前往財務銀行辦理大額異地轉賬業務,錢款寄到當地的守備司令部裡,然後再由守備司令部根據收款名單挨個通知給將士家屬領取。

整個流程非常的麻煩而且複雜,但是又不能不搞,因為很多將士們參軍後,也是心裡記掛著老家裡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兒女等家人,想要把自己有限的補貼以及作戰期間所獲得的各種津貼、戰利品寄回家改善家人的生活的。

怎麼說呢,不能自己吃飽喝足了就不管家人啊。

儘管將士們的補貼不多,但是總歸是有不是。

再者,楚軍的部隊各種戰鬥還是比較頻繁的,這樣士兵們也就能得到一些私人的戰利品。

他們要寄錢回家,軍方自然是要做好這個服務的。

如今,郵遞司那邊想要開設匯款業務,並且已經明確表示這個郵政匯款業務會在駐軍郵局裡展開。

駐軍郵局,這是大楚帝國裡專門為軍方服務,轉送軍方公文或軍人私人信件的機構,由郵遞司承辦,軍方後勤部監管。

如果駐軍郵局也能夠開辦匯款業務,那麼以後士兵們想要寄錢回家可就方便多了,也能省了軍方一大部分人力物力。

所以,軍方大力支援郵遞司搞郵政匯款。

同樣也支援駐軍郵局展開存款業務,將士們除了寄錢外,也需要存錢的,以往的時候為了滿足士兵們的存錢需求,也是軍方自己搞的,士兵們把錢直接寄存在師部後勤部門裡。

但是名不正言不順,而且也很容易出現腐敗問題,之前就出現過某師負責將士寄存錢的後勤部官員私吞了將士們的錢,拿去賭博血本無歸。

最後軍方為了避免軍心動盪,第一時間就對虧空的資金進行了全額補足……

這事也是讓軍方對此警惕不已,所以駐軍郵局如果搞存款業務的話,那麼也能夠幫軍方解決一大麻煩。

甚至軍方高層為了避免薪餉發放過程裡的貪腐,吃空餉等問題,已經打算聯合郵遞司裡的駐軍郵局搞薪餉代發。

這樣負責薪餉發放的軍政部的人員就可以直接透過轉賬的方式,向將士們發放薪餉,將士們要拿現金花錢的時候,直接去郵局拿錢就行。

這樣也能避免將士傷亡後,因為薪餉隨身攜帶而下落不明,如果有駐軍郵局賬戶的話,將士傷亡後,軍方就會聯合駐軍郵局,把賬戶裡的資金轉付給犧牲將士的家屬。

因為這些好處,軍方是大力支援郵遞司搞匯款以及攬儲業務的。

至於貸款業務……這和他們軍方沒啥關係,他們軍方對此閉嘴不談。

除了軍方外,文官系統裡的參務大臣以及協辦大臣則是意見並不統一。

負責工商業經濟事務的的參務大臣袁高峰,對郵政銀行業務保留了意見,既不支援也不反對……但是,如果要開辦,那麼就要嚴格按照金融司的監管章程開辦,不能瞎搞。

對此,金融司方面已經連續多天加班加點,對現有的金融行業的監管相關規則進行了再一次的稽核以及補充,進一步加強了金融監管。

比如首次提出了保證金制度,為了確保儲戶的資金安全,避免銀行因為貸款壞賬又或者其他什麼問題導致資金不足以支付,同時也是為了避免擠兌風險等。

要求所有銀行都要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

這一點,其實倒不是針對財務銀行或正在討論中的郵政銀行,而是針對一部分官辦地方性質的銀行以及私營銀行。

官辦地方銀行,這些銀行一般都是由省級工業廳出資組建。

原則上,所有官方出資創辦的企業,不管是工業部直接出資,還是地方財政出資,但是管理上都歸屬工業部以及各地工業廳、工業處管理,這些地方的工業廳、工業處機構,採取的是和地方和工業部雙重管理。

除了中央機構外,原則上,不允許地方上非工業部直屬機構創辦、管理企業。

你地方要創辦企業,甭管啥企業,只能是讓地方上的工業廳或工業處等工業部直屬機構創辦並管理,其他機構一律不允許。

這是為了避免行政和商業牽連在一起。

官辦企業,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就是國防民生支柱,用得不好就是與民爭利。

因為官辦企業,天然具有官方背景,很容易導致不公平競爭,擠壓民營資本的生存空間,導致行業失去競爭。

而一個行業,尤其是工業的發展,是不能失去競爭的,不然就會出現混吃等死的局面。

死於安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因此大楚帝國官方對官辦企業是保持了極大的限制,不能隨便搞,就算要搞也要限制在工業部所屬來搞。

銀行業也同樣如此,大楚帝國官方並沒有限制地方官府創造地方性質的銀行,但是都要求歸屬在工業部下屬運營,同時數量也不算多,目前只有六家地方官辦銀行,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裡。

此外,民間還有大量的私營銀行,這些私營銀行都是之前從各類舊式的金融機構,比如錢莊等改革而來。

這些民間銀行到目前為止而言,規模都比較小,早期的錢莊很多都不算是專業的銀行,更多的還是民間的其他商鋪或富商們兼營。

直到大楚帝國頒發了正式的金融法律法規,並隨著財務銀行建立起來後,這些民間的錢鋪子之類的機構裡,有少部分看到了機會,積極按照金融法進行改革,並註冊登記為正式的銀行,合法從事銀行業務。

到目前為止,大楚帝國裡有大概一百多家民營銀行,這些私人銀行規模普遍偏小,區域性比較大,抗風險能力比較差。

為了進一步規範銀行業,提高抗風險能力,避免銀行出現問題後導致的經濟危機,大楚帝國工商部金融司陸續頒發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

而這一次,則是進一步加強了監管。

只要郵遞司的銀行業務符合監管法規,那麼工商部方面就會給予過多的干涉。

至於能不能辦,這就要可能其他各方的博弈了。

畢竟郵遞司一旦開辦銀行,那麼就註定會是一家全國性的大規模銀行,僅次於財務銀行,並且觸角恐怕要比財務銀行還要更加深入基層,將會對財務造成一定的衝擊。

對此,財務部方面自然是堅決反對!

但是也有人支援,比如吏務部尚書郭全書,他對郵遞司開設銀行業務表示了支援。

人家郭全書的出發點自然不是什麼工商業發展之類的東西,他根本不懂這些東西,郭全書作為負責禮物部尚書,在帝國內閣里長期位居高層,他的出發點更多的還是為了平衡各方面的勢力,讓帝國各方派系維持在一個比較微妙的平衡上。

這也是他長期受到羅志學信任並重用的主要原因。

在其他方面,郭全書其實都不咋地,但是在玩弄權術方面還是有點本事的。

他已經看到了財務部方面依託財務銀行,尤其是利用財務銀行的貸款業務,多次影響到了地方上的建設方向。

地方建設,尤其是要搞一些大工程的時候,是需要資金支援的,除了政策性撥款外,來自財務銀行的政策性貸款也非常重要。

而財務銀行的資金也不是無限的,這給什麼地方,用在那裡就很有講究了,如此也就產生了權力尋租的空間。

對此,郭全書自然是要稍微打壓一二,要不然的話不好平衡了。

當然了,這種理由自然是不能說出來的,他的理由是國內的全國性銀行目前只有一家財務銀行,而經驗告訴我們,一個行業需要充分的競爭才能夠更好的促進行業的發展。

為此,他搬出來了國防工業,以幾個主要兵工廠進行為例子進行說明。

說國內如今的國防工業之所以能夠發展迅速,燧發槍的採購價格能夠做到持續下降,從之前的二十兩銀子的價格降低到目前的八兩銀子一支;火槍手輕型板甲的價格從之前的二十兩銀子左右降低到了目前的十二兩銀子;

並且不單單價格降低了,而且火槍以及板甲的效能還越來越好。

這些都是因為國內同時有多家兵工廠都能生產燧發槍和板甲,作為採購方的軍方用充分的選擇,而為了爭奪軍方的訂單,各大兵工廠不得不提升技術,降低價格等等。

基於競爭的需求,他支援成立第二家全國性大銀行,如今郵遞司依託各地驛站,有充分的條件以及人手來開辦全國性的銀行。

而隨著郭全書這個重量級參務大臣表示了支援,參會會議裡對郵遞司籌辦銀行業務的討論也進入了尾聲。

辦!

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辦?

而這自然又引來了更大範圍的討論和爭奪。

最後討論來討論區去,眾多大臣們私底下也做了不少的政治利益交換後,終於敲定了詳細的方案。

辦,還是讓郵遞司來辦!

畢竟驛站本身就是郵遞司的,拋開郵遞司來辦這個全國性銀行,難度太大,此外匯款業務也不好搞。

但是,具體的業務運營要從驛站裡獨立出來,單獨設立一個官辦銀行企業,只不過所有權不歸屬工業部,而是歸屬交通部郵遞司。

畢竟銀行業務會非常龐大,而且人員會非常多,而各驛站人員,其實都是有官身的人員,哪怕是個送信的,人家也有從九品的官身,吃皇糧的!

郵遞人員給官身,這是因為這玩意具有強烈的行政以及軍事作用,早年驛站體系可是直接歸屬軍方管理的。

為了確保緊急公文以及軍事檔案的傳遞速度,驛站體系就不能作為普通商業機構,甚至都不能用尋常的官辦機構來管理,而是需要專門機構來進行專管。

但是銀行嘛,別說郵政銀行了,就算是財務銀行裡的普通員工以及中低層管理,都是普通僱工,只有高階管理人員才有官身。

因此,郵遞和銀行業務進行拆分,然後單獨設立一個官辦銀行企業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了這個官辦企業的名頭後,他們才能夠僱傭大量的普通員工。

同時財務部方面也獲得了他們的好處,那就是讓郵遞司放開驛站渠道,讓財務銀行的匯款業務也能借用驛站體系,更好更方便的實施匯款業務,當然了,既然用了驛站的地方和人手,他們自然也要給錢。

對放開匯兌郵遞渠道,郵遞司方面不答應也得答應,比較上頭的參務、協辦大老們都已經敲定了方案了,作為下屬機構他們只能照章辦理。

於是乎,承順十三年二月,大楚邸報正式對外發出公告,籌辦‘大楚郵政銀行’。

而郵遞司也順勢進行了一定的改革,郵遞司繼續直接管理郵遞業務,並新設立大楚郵政銀行。

郵政銀行將會有郵遞司直接管理,但是由財務部方面給予業務指導,工商部金融司進行監管。

郵遞方面想要搞銀行業務,本來就是為了填補驛站的巨大虧空,只要能賺錢,其他的他們都沒啥意見。

嗯,有意見也沒用,這是帝國最高決策,有意見都得憋著。

敲定了郵政銀行之後,大楚帝國也順勢對帝國的金融體系進行了更進一步的改革,比如全面強制性實施保證金制度、存款保險制度。

最重要的是把工商部金融司,和財務部的部分金融監管職能進行合併,並設立了獨立的金融監管總局,此為從二品級別的行政機構,直接嫡屬於政務院。

負責帝國的所有金融監管、調控職能。

隨即對財務銀行進行拆分,主要是把貨幣發行權、金融監管等一系列的權力收回來設立大楚帝國中央銀行,這個中央銀行歸屬帝國金融監管總局所轄。

後續大楚帝國中央銀行,將會承擔金融監管、貨幣發行、金融調控等一系列任務,比如說各銀行裡的保證金,就是繳納給中央銀行進行儲存的。

而財務銀行進行拆分後,將演變為純粹的商業銀行,繼續歸屬財務部所有,畢竟這是財務部的錢袋子,誰要是敢拿財務銀行,那就得和財務部直接開戰了。

而分管稅收以及財務的參務大臣唐豐澤,人家還沒死呢。

圍繞著郵政銀行的設立以及後續的金融監管總局的設立們,還有財務銀行的拆分,這些都是導致了在承順十三年春天裡,帝國的金融行業出現了一些動盪。

不過這些動盪都不大,也都是屬於可控的。

而且在設立了金融監管總局後,大楚帝國的金融行業也是走上了快車道。

金融監管總局頒發了一系列的金融相關的政策法規,並且開始施展他們的第一個大專案。

承順十三年二月十八日,首任金融監管總局局長王德華上書,正式奏請廢兩改元,併發行大楚帝國第一套官方紙幣。

廢兩改元,這是為了建立法定貨幣,規範貨幣的鑄造、流通。

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新的法定貨幣單位‘元’,將會採用銀本位,法定一元可以兌換三十七克純銀,這也是以往面值一兩銀幣的含銀量。

說白了就是為了避免麻煩,繼續採用原有的貨幣規格,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

更重要的是開始發行官方的紙幣!

大楚帝國的紙幣,之前只有各銀行裡的銀票的,一開始還有民間裡的銀票流通,不過後來大楚帝國嚴厲打擊私發銀票,同時官方的各項資金進出上,都只承認財務銀行的銀票,因此在最近十年裡,大楚帝國裡流通最多的紙幣,實際上是財務銀行裡的銀票。

而這種銀票,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實際上成為了官方紙幣。

固定面值、不記名、官方認可可以用來繳納稅收,這讓財務銀行的銀票具有了廣泛流通的基礎。

而大楚帝國金融監管總局,就是要在這個基礎上,正式打造大楚帝國的第一套官方發行的紙幣。

縱觀紙幣的發展,中國古代歷史的不少統治者們因為缺乏基本的金融概念,或者說認為民眾的錢就是自己的錢,根本不管紙幣的通貨膨脹以及信用價值等問題,尤其是明王朝發行的所謂紙幣,那更是臭不可聞……

官府收稅都不要官府發行的紙幣……你還能指望民間接受?

所以等到了明末時期,紙幣的名聲已經臭不可聞了,明王朝官府的紙幣,信用還沒有人傢俬人富商發行的各種可兌換紙券高,民間大額交易就算用紙幣,用的也是一些私人發行的銀票。

這也是一開始大楚帝國官方並沒有直接發行紙幣,而是用財務銀行發行不記名銀票,採用曲線救國的根源所在。

如果直接官府發行紙幣,民眾都不帶搭理你的……

相對來說財務銀行發行,這信用度還高一些,畢竟用的名義也不是什麼紙幣,寶鈔,而是直接以不記名的存款憑證為名義。

如此,才算是重新開啟了華夏大地民眾對紙幣的逐步信任,當然了,實際上信任也不多,很多民眾直到今天依舊不信任財務銀行的不記名銀票,他們更願意信任真金白銀。

但是,好歹也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財務銀行的銀票發行量也有那麼幾千萬兩了,因此大楚帝國官方也終於是準備推行官方法定紙幣了。

為了避免動盪,為了避免民眾驚慌,為了讓民眾接受,金融監管局方面打算用一定的時間來逐步推廣新的第一套貨幣,並允許財務銀行之前發行的不記名銀票繼續流通,可以一對一進行兌換官方紙幣。

當然了,這些不記名銀票進到了銀行後,那麼就是隻進不出了。

金融監管總局,為了廢兩改元以及官辦紙幣的發行,是個非常謹慎的,而這種謹慎的態度也是獲得了羅志學的讚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十九世紀女裁縫

凍京橙

穿到古代遇天災

沒有天線的天線寶寶

關於我菜成師父心魔這件事

予啾

饑荒年,我搬空現代倉庫,嬌養古代絕美女帝

會飛的鳥兒

大明世祖

飛天纜車